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集合4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81633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集合4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集合4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集合4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集合4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集合4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集合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集合4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集合4篇【篇1】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道德与法治课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 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道德与法治课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它承担着 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公民良好道德品质的重任,而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 习做人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核心。道德与法治课程将促进学生 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 成为具有爰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 民奠定基础作为总目标,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这 几个目标的内在统一。可是,由于许多客观和主观的原因使农村/学 道德与法治课的

2、教学常常偏离和违背了这一教学的总目标。笔者长 期从事小学教学工作,现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农村小学品社课教学。一、小学品社课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研究活动少。由于小学学额不足,教师定编人数有限,教学人员紧张。语文、 数学两科教师确定后,道德与法治课就不可能有专职教师了,基本 上就是兼任。这种兼任方式随意性很强,大多是以教师的工作量的大小 课时的轻重来搭配很少考虑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造成了道德与法 治兼课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因此担任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一般不 把它当成教学教研的主攻方向,从而导致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的教 学没有太多的热情,既不钻研教材,也很少研究教法。2、教学思想陈旧,教

3、学过程脱离社会生活。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由于没有开展专门的教研活 动,新兼任教师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基本环节和基本规律搞不清楚。 有的教师把道德与法治课上成了语文课中的看图说话,只注意讲解 课文的语言文字,一幅幅图地介绍画中的人物、场景,根本不联系学生 的生活实际,违背了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诸方面协调发展这一基本原则。有的教师 为了简单操作,把道德与法治课把当成过去的政治课,满堂空洞的 说教,既没有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也没有遵循知 情意行的道德形成规律,也没有在活动中与学生积极互动,没有通过教 材中出现的一系列的社会事件、现

4、实生活主题或者社会生活 场景与儿童的真实性生活联系起来,建立起一种相互进入的通道,创 造一种互动的状态凡此种种,教学偏于一隅,不能把道德与 法治课的社会性、生活性、情感性、实践性融为一体。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严重滞后。小学教师学习交流机会少,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大多运用传统的 教授法,而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 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与活动中。许多适用于特点的教学方 法如:故事启迪法、讨论辨析法、分组活动法、游戏表演法等一般很少 使用。还有不少农村小学受教学条件的限制,使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 段面临困难。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落后严重影响了道德与法治课 教学目标的实

5、现。4、教学评价不科学,应试教育氛围浓。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果的评价,很少重视课堂教 学过程的因素,也不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测评,既没有教学活动中过 程与方法的考察,也不管学生在了解、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会 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没有, 更没注意在一堂课中学生转变了哪些态度,养成了哪些良好的行为习 惯,体验了哪些情感,获得了哪些知识,锻炼了哪些能力决定性的 因素就是一张期末统测试卷,并同教师经济利益挂钩。这些现象导致一、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常常被占用,三至六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上 出现死记硬背现象,应试教育氛围浓。上述几个方面,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6、与道德与法治 课所担任的教学任务极不相符,严重影响了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 果,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睫。二、应对现状的基本策略。1.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重视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课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 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提高认识,就要求学校管理部门从思想上重视, 加强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工作,安排专门的教师从事道德与法治 课的教学工作让道德与法治课,同时更要求任课教师从思想上重视, 让道德与法治课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笔者在道 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1)、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

7、 许。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 人不上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我就适时引导学生去讨 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有的学生说:我就跟他们讲道理,如果不听我就给他们写一 封信说明我的想法。有的说:我就偷偷地做,让他们瞧瞧我有能力做。我说:确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要勇 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它们。回去后,选择适合 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就成功了。老师相信你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 题。”有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建议,再去实践,得到的可能会更多。(2)、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 同

8、,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 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道 德与法治课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 的结论一 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一你会怎么做? 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 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 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 要作用。2、课堂教学,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开农村小学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均采用了单 一的、古老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要改变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推行开 放

9、性的品社教学模式。开放性的品社教学模式就是以多方位多角度为理 念,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渠道, 以主体参与贯彻始终,以提高品社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 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笔者认为开放性的品社教学模式有下面几个 方面:(1)、广阔的教学阵地。开放性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 了在教室里教学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 去进行教学活动。如平安回家一课,就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去实地 了解交通标志、交通信号、交通标线,走进生活的教学要比把学生关在 教室里死啃书本强得多。(2)、交互的动态讨论。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和利用学生已有的 经验,结合

10、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 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 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课标)动态式讨论正是体现了这一教学理 念,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主动活动和自 主探究,使课堂成为信息交流所。如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课, 在从讲究营养、穿衣舒适简朴、锻炼身体的正面引导后,让学生分组讨 论不良的生活习惯还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做?使其交流互动,扩展 认知范围,形成正确的认知与行为,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都会收到良好 的效果。(3)、多样的情景表演。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取讲故事、听歌 曲、情景朗读、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

11、赛等多种形式的情景表 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很受学生 欢迎。这种教学形式学生能充分参与、积极表现上匕较自然地主动发展, 从而深化道德意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激活课堂。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生对所学教 材有内在的兴趣。”可见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电化教学能将抽象的观点、道德观点形 象化,能将枯燥的定义、理论化为美好的形象,电教媒体能以它得天独 厚的优越条件,为选用典型事例声、像结合,为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供 很大的方便条件,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陶冶学生情操,培养

12、学生高尚 行为的育人作用。以孝敬父母为例,教学中,我安排学生们听一段 截至网上的录音给妈妈的一封信。在时而深沉舒缓,时而高亢铿 锵的钢琴声中,黎平对母亲那深情的话语字字句句震人心弦:妈妈,那 记载着辛勤劳动的白发和皱纹竟过早地爬上了你的头和脸,而那讨厌的 病魔也终于缠上了你。当录音机中传出世上只有妈妈好时,学 生们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课堂气氛也推上了高潮。所以,发挥电 教手段的作用,往往能激发学生向上的信心和力量,在有情趣的教学中, 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满足,对所学的事理能铭记不忘。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希望县教研室对道德与法治也进行备课、听课、教研、反 思。教育教学

13、中实践的作用也异常关键,通过适当适量的社会实践教学,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可以提高学生适应 社会进而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可见,弘扬人的实践性,是时代的呼唤, 是社会改革和教育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学校德育的明智选择。【篇2】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开放性教学摘要:在课改全面推行的今天,作为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一道 德与法治课凸现出了其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这样一个 弊端,那就是重说教、轻实践,因而造成学生知 行脱节、 说 做不一。其实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紧密结 合的学科,作者旨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从开放性导课,开放性教

14、学内 容,开放性教学过程,开放评价形式四方面着手,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自 我认识、自我感悟、自我教育,真正实现知行的统一。关键词:开放性教学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一、注重导课的开放性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 的兴趣”。品社课的新课导入,犹如一台戏、一部电影的序幕,一篇文章的 开头,如果能引人入胜、富有情趣,就能主动地进入教师所设计的特定环境之中,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就能很快地调动起来。可见,良好的新课导入是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前提。1.音乐渲染。针对小学生无意注意占绝对优势,容易被新异的 刺激吸引这一特点,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导入新课,能很快地唤起 学生的求

15、知欲望。如劳动光荣一课,教师可播放劳动光荣的歌曲 让学生欣赏并跟唱,在学生受到美妙的歌曲感染之后教祠顺势揭示课 题。2、实验操作。运用实验操作法有利于学生在动手、动脑操作中, 很自然地进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3、趣味游戏。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教师通过设计学 生容易参与、趣味性浓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进入课堂学习。新课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利用电教媒体、讲述故事、实物演 示、小品表演、猜测谜语等,如果教师能在“趣”字上做文章,在“开放”上下 功夫,就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践告诉我们,各种导入 方法各有各的特点,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条件与学生实际,灵活,交 替地运用,

16、才会使学生感到新鲜,使新课充满活力,从而达到开放性教学预 期的教学效果。二、注重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叶圣陶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 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这句话提示我们,教材不是圣书,它只是提供了最 基本的教学内容。因此,我们在使用手中的课本时,要创造性地使用,既善 于利用课本,又敢于跳出课本。我们的课堂应既包括课本内容,又充满生 活内容、现实内容和时代内容。1.教材内容向生活开放事实证明,那些与学生生活贴近,真实、可靠的事例,更容易使学 生产生共鸣,达到期望目标。因此,只有把教材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找准 教材与学生实际的切合点,巧妙地选取学生的事例整合教材,才能促进学

17、 生道德行为目标的达成。2、教学内容向社会开放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 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这说明只有让学生不断地 进行实践活动,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才能形成。因此我本着让学生走进生 活、走近社会的思想进行教学。三、突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德育是塑造灵魂的工程,品社课是小学德育的主阵地,更应以德 育人、以情感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 生间应有充分的情感交流,以心灵撞击心灵,以心灵赢得心灵。为此,笔者 认为教者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一种和孩子”等高”的平等气氛,让孩子在 轻松的环境里率真地坦露一切,把个性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孩子

18、,让孩子自 主地学习,尽情享受童年的欢乐,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要实施开放化、 活动化教学,关键在于教师要解放思想,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为学生 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1.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台上台下”式课堂教学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 发挥。不妨改为“茶馆式”,即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团 团围坐,合作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推选出代表汇报交流本组活动成果;也 可改成组与组竞赛的“对垒”式。2、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即让每个孩子 的思维都被激活,让每个孩子的情感都受到激发,让每个孩子都参与活动, 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茶馆式”教

19、学模式就为人人参与教学提供 了充分的空间。四、尝试开放性的品德评价机制对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进行评价是品社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评价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特别是如何提高 道德与法治的测试效果,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近几年我在评价小学生 道德与法治的方式方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实验和改革,通过尝试“开放性” 的品德评价机制,明显提高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1.调整评价目标教师对学生在思品活动过程中的实际表现评价时,要突出以下 几个方面,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创造性思维、合作能力、良好心理 素质、关注生活和社会程度。2、充实评价内容在思品活动中,评价学生对道德认知的掌握,侧重于

20、”再认、再现 能力”;评价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能力侧重于合作能力及心理品质、创造性 思维;评价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正确与否侧重于平时活动中的态 度、真实表现及是否关注社会。3、尝试开放性品德成绩测试所谓“开放性”是相对于闭卷测试或开卷测试而言的,即测试内 容、测试时间、测试地点都开放。它无须教师或其他人员监考,不要求学 生在教室或统一地点答题,测试时间长达一天。一天内若因调查、了解或 实践活动影响了答题,时间还可延长,直到做完为止。实施道德与法治课的开放性,必将引起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 学模式、教学方法等的变化,从而改变过去从教材到课堂封闭这种单一的 教学形式,真正实现从多方位、多角度、多渠

21、道地加强育人教育。当然, 开放的内涵还有很多,等待着我们进一步地去探索。【篇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篇一】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我们的工作,通 过近年天来的培训、实践我对小学品德课在关注学生素质发展和如何实 现培养目标方面取得了共识。但是,在涉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内容、组 织形式、实施步骤、评价方式等课堂教学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的一线 教师却不断遇到各种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挑战,矛盾的焦点主要表现为一 一新课程的理念究竟如何有效地转化为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实践。一、盲目奉行拿来主义,课堂教学生死搬硬套新的道德与法治课给德育课程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

22、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 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 随之出现,比较典型的是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生搬硬套,其表现如下:1.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倡导活动化教学,注重相互沟通、与 生活的联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但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种他 人田,荒自家园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在探讨某一个话题时,把很多时 间花在唱歌、跳舞、绘画、游戏上,一节课下来,学生兴奋过度,课堂 倒是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和体会方面的收获 却令人怀疑。笔者认为,课堂活动不等于课堂活力,学生参与活动的多 少并不是活动化教学的精髓,道德与法治课也不应是完全的唱游课、 游戏课、美

23、术课、舞蹈课。我国第八次新课程改革之所以 有不同学科的课程设置,就在于学科之间有相对的独立性,每一门学科 有自己的教学任务。2、通过培训I中的一些案例和套路原本只是一种示范,如果照 葫芦画瓢,原封不动地搬到自己的课堂上,失去了原来特定环境下的 幽默与风趣。品德课十分强调回归儿童的生活,教学一定要结合不同环 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学生实际。教学的活力来自于每位教师独特 的教学风格和依据自己的真实体验对课堂教学的重构与创新。二、刻意追求师生民主,主体主导主次不分新课程强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体现师生民主。可是, 不少教师为了展示师生民主气氛,走向了极端,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和引起重视。1.

24、课堂上教师主导作用不突出。教师该讲的不敢多讲,甚至对学生违反课堂纪律视而不见,惟恐侵犯了属于学生的自由空间。有的学 生上课自由过了头,坐没坐相,站没站相,想看就看,想读就读,想说 就说,必要的课堂纪律维护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被忽视了。2、课堂上教师以问代讲,双向交流太多太滥。有的教师整 节课上反反复复用一些类似是这样的吗 ? 是不是、对不对 的简单问题发问不止,缺少信息沟通,学生翻翻教材就能异口同声、准 确地响亮回答。课堂上一问一答,学生似乎忙得不亦乐乎,但思维却停 留在同一水平上的机械重复,心灵未能受到震撼。看似师生互动频繁, 实则教师用提问方式满堂灌,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直到学生认同教师事

25、先预设好的答案,师生并没有真正互动起来。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课堂上学生不应当 是客人,惟师独尊不可取,惟生独尊同样不可取,两者都是畸形的师生 关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必要的课堂纪律作保证,那么学生 尊重他人、尊重集体的素养如何培养?缺少自我约束力的学生,难以养 成刻苦认真、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难以成大器。教师在转变教育观念 的同时,不应当步入精讲少讲的误区。该讲的就理直气壮地讲。课 堂上,教师不敢讲、泛泛讲、过多讲,都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3、片面理解合作学习,形式多于内容。合作学习是新课程 倡导的学习方式,但不能简单形式化。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为了 体现新课程标准精神,把合作

26、学习变成了一种机械刻板的操作模式,不 管是否需要,是否合适,每节课到采用分组讨论方式,打上合作学习 旗号。合作学习无疑有助于合作交流,尊重他人正视自我的团队精神 的培养。但是,教学中如果合作学习目的不明确,过程设计简单,时机 把握不好,无论什么问题都采用分组讨论的合作学习方式,导致学生能 独立完成时也合作,能够自主时却不让学生独立,有探究欲望时却让小 组优秀者代替其他成员的意见,看不到合作的必要,感觉不到合作中的 分工协作,合作学习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这种形式多于内容的合 作学习究竟对学生有益还是有害?因此,并非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 题都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不分青红皂白地搞合作学习,

27、必然有害o因此,在学习中,调动学生的生活经3佥,结合现实中存在的问 题,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去认识生活,适应 社会。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 心灵。【篇4】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现在的新课标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小学思品课作为 小学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学科课程,既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品德知识和规 范要求,懂得道德思维方式方法,更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如何待人接 物,如何规范行为,即学会做人,最终实现教育的本质,即促进人的社 会化,将自然人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而道德与法治更使人耳目 一新,它突出的表现了其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特征,把道德寓

28、于 儿童的生活之中,引导学生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负 责任、有爰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通过一年多的教学试验, 我明白了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是以儿童直接参与学习活动的形态展 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但使学生在兴趣、愉快中潜移默化的学习知识、培 养品质,也给教师注入了更多、更新的活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养成教育的主 阵地,还未能紧跟上时代的步伐,还未能真正做到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仍有些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社会、脱离家庭, 重于说教,形成了知、行不能统一的问题,甚至造成学校教育与家 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背离的现象,造成学生是非观念的混淆。存在

29、的主 要问题有:(1)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矛盾。因为学校教育只是 生活的一部分,学校教育需要在家庭中得到延伸,但就现状而言并不乐 观。学校教育学生,同学之间的小磨擦应文明解决,以瓒员人,而有些 家长则对子女讲,要以牙还牙,不能吃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矛盾 直接影响学生是非观念的混淆。(2)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实际行为的矛盾。道德与法治教育有 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必须讲理。但教育实践中,往往容易形成说教的弊 病。学生从本性上不能接受赤裸裸的教育形式。这就形成了知、行 不能统一的问题。他们在思想上知道该怎么做,但实际行为却有很大反 差。如学生知道乘车要让座的道理,但在实际乘车过程中,有几

30、名学生 能真正做到让座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矛盾。这一问题最生动的例 子莫过于红灯停,绿灯行。当/殍生在路口碰到红灯时,他是听学 校课堂上说的停呢?还是随人流行呢?不论是停还是行 都对学生是一个疑问,为什么学校里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社会上人的行 为是不一致的?这些问题,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脱离社会、家庭、 学生生活的原因,也有学校生活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不能整合的原 因,说到底是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生活实际脱节、背离的原因,这就 需要我们就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生活化问题进行思考与对策。在课堂教学中,我以现代德育理论和生活教育思想为指导,以 丰富学生生活知识才是高其适应与创造生活能力

31、,确立其积极生活态度, 形成其健康人格为宗旨,通过教师的组织、参与、指导、帮助,并结合 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真正使学生在道德学习中确立起健康向上、合理 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生活理念,优化其生活过程,提高其生活质量,构建 起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素质得以全面提高,让小学思品课教学成为 回归生活的教学,让小学思品教育成为回归生活的教育。在教学中,我除了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外,还根 据本课程的特征,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大自然中实践,在生活中学习从 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 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 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

32、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作 为一名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过程中,我针对我班学生注重了以 下几点:Q)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放 心。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 人不让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我就适时引导学生去讨 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有的说:我长大了,我学习了很多知识, 我行的,你就让我做吧。有的说:我长大了,我给爸爸、妈妈倒水。 有的说:我长大了,我给爷爷、奶奶捶背。也有的说:我就偷偷 地做,让他们瞧瞧我有能力做。”有的学生说:我就跟他们讲道理, 如果不听我就让他们在旁边看着。

33、我说:确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 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 避它们。回去后,选择适合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就成功了。老师相 信你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有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建议,再去实 践,得到的可能会更多。(2)、再现生活情景,创设贴近生活的学习活动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中,儿童品德的 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 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用儿童的眼光看社会,努力发现学生生活 中的社会问题,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的多样化 的

34、活动情景,让学生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中,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学会把 握自己生活的方向,学会把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从而走进生 活,认识社会,健康成长。学生平日里的生活丰富多彩,生活感受可谓丰富多样,如果在 课堂上再现学生的生活情景、生活场景,学生肯定会情趣盎然,再次得 到与生活的亲密接触、体验、感悟,进一步明确生活中所蕴含的做人的 道理。(3)走进真实生活情景,让学生体验、实践生活。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 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 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道 德与法治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

35、育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 的结论一 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 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 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 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 要作用。(4)课堂教学,多角度地展开要改变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现状就要改变过去的以说教为主的教 学模式。教师根据不同题材的主题课程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经过这些 年教学的打磨,临沂市探索出以下两种较为有效的教学对策:历史与 文化题材教学策略和地理与环境题材教学策略。小学道德与法治中有关历史与文化题材的内容,都是以某T寺

36、 定的散点事件出现的,选取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历史事 件来以事带史、以人带史,折射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了解我 国近代的屈辱史、抗争史以及人类的文明遗产,没有系统完整的历史事 件发展脉络。对于历史知识教学,鲁洁教授认为:小学不应过于强调历 史的知识点,而应教给孩子活着的历史。不应教给学生一个个死板 的知识点,而应呈现给学生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一段段精彩纷呈的 故事,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赞歌。蕴涵人类经验的历史要成为联系过去、 现在以及未来的桥梁,让儿童通过对历史与文化的感悟和体验、通过参 与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将部分地理题材的

37、内容吸纳其中,地理题 材仅涉及了一些简单的地图知识和区域地理内容,大致包括地理地貌、 气候民俗、世界人口等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 象。小学品德教材中的地理应该是生活的地理,人文的地理。因此,教 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依托,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教 学资源,让学生去体验身边的地理,并从体验中去探索、领悟、学习, 最大限度地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问题 探究式学习体验活动的过程。题材不同,策略不同,教学的方法就有所差异。这就要求教师 在上课前一周吃透教材,从德育资源库中搜集必用资料,并布置学生预 习,引领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对主题进行初步探

38、究,提出困惑, 教师适当指导探究方法。课中老师根据策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合作、 探究、交流的基础上有所感悟,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或深化认 识,提升情感进而引发学生生成新的问题,引领学生从课堂走向广阔的 地理空间。(4)触动学生幼小心灵,让良好品德引领生活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新课程,它与以往的道德与法治课有所不同的是,课程在内容上更贴近生活,以学生自身生活为出发点,通过 课堂上构建一个活动来模拟生活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培养,情操得到陶冶,素养得到提高。因此,在上课 前,我都会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每个块面的活动。可以这么说,活动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来说就是它的生命所

39、在,那么在组织学生活动, 使学生通过活动得到发展这方面应该注意什么呢?首先活动的主题来源 必须使学生所关注的日常生活,具有实践意义。因为只有当学习发生在 有意义的背景中,即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发生联系时那种学习才是有效 的。教材是教学的素材,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材料,不是束缚学生思 维的枷锁。小学思品教材不只是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更是学生进行学 习活动所凭借的话题、范例。老师在教学中要大胆地抓住学生现实生活 中的道德需要、道德困惑、思想难题及学生中的热点问题,对教材进行 适当的增、删、添、改,充实教材,开放教材资源,科学地整合教学内 容与资源,使教学内容与资源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的教材资源,而扩展 到学

40、生的整个生活空间,为社会进入课堂奠定基础。因为老师在实 施课程的同时还担任着课程开发者的角色。新课程指出,道德存在于人 的整个生活中。我们的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为起点,通过生活学会生活, 以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让品德教学真正地突显出它的有效性。要想真 正教好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教师就应该多想方法,不断创新,在 探索中求进步、促发展、我坚信只有自己1.中拥有太阳,才能给人以阳 光,只有掌握了爰的艺术,你的心血才会浇灌灿烂的希望之花。生活化、 活动化、综合化是小学德育课程的基本特征,三者密不可分。实施生活 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 面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 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