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的干预对策.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82586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的干预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的干预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的干预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的干预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的干预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的干预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的干预对策.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的干预对策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实施冲动行为干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精神病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有关原因,如被害妄想、命令性幻听、情绪不稳、思维混乱等Q结论:通过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冲动行为的有关因素,实施冲动行为干预治疗可以维护良好的住院环境,提高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早日康复。关键词:精神病;冲动行为;干预精神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疾病,患者在认知、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方面会出现异常,病情越严重则上述异常表现越明显1。因为患者的意志受到病态心理的支配,所以会对外界表现出敌意与攻击

2、性,引起自杀、自伤、伤人及毁物等不良事件2。据文献报道,约60%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既往暴力行为3。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工作中,因患者的冲动行为给医护人员及周围其他患者造成的伤害比较常见,鉴于此,抑制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冲动行为、降低其攻击性是护理工作的关键4。1资料与方法1.1选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男性住院患者48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诊断标准;年龄2262岁,平均(38.49.2)岁;已婚18例、未婚3例、离异27例;冲动行为的表现:冲动毁物行为、对他人的口头攻击和身体攻击行为、不配合治疗(如住院,拒食,拒药,输液,肌注)、外走行为、自

3、杀自残等行为。1.2冲动行为干预治疗的方法保护性约束法、隔离法、语言干预、强制给药及MECT治疗。2护理对策2.1密切观察病情在护理工作中,预防攻击行为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要认真阅读病历,了解病人的发病原因、发病经过、病人的性格特征、家庭情况及社会背景等。如病人既往曾发生过攻击行为,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患者资料:床号、姓名、症状、体征、诊断、治疗、饮食、护理要点及心理状态。将病人安置在安静的重症病室,专人看护,24小时不离视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执行护理操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自身防护,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特别注意病人的行为表现,如病人反应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同时,护理人员应以简单、

4、清楚、平静的言语,耐心地解释和劝说,在条件允许下,尽量满足其基本要求,避免激惹患者,转移其注意力,目的是制止病人攻击行为的发生。2.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时,首先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便于沟通的环境,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对患者的观点不加评论,但是也绝不妥协,站在患者的角度看待问题,允许患者诉说心中的苦闷和疑惑,鼓励患者宣泄不良情绪,给予患者合理的建议,指导患者用能接受的方法宣泄愤懑,对患者不理解的给予解释和劝慰,及时告知患者冲动行为的后果和严重性,对患者的积极表现及时予以表扬。对患者合理的想法予以支持,合理的要求及时予以满足,在与患者交流时切莫怒斥、指责、嘲笑、哄骗患者。护理人员良好的态

5、度能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消除紧张心理,指导患者寻求正确的发泄不良情绪的方法。患者处于激惹状态时,护理人员神态镇定,真诚对待患者,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护理人员应提高自身的修养,举止文明、友善,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目光流露出乐观、轻松的表情并能感染患者,通过与患者沟通对患者心理施加影响,使患者的心理逐渐恢复正常。2.3对具有冲动攻击行为的干预一旦发生攻击行为,护理人员要沉着冷静,有组织地从侧、背面制止其攻击行为,并设法取走病人持有的危险用具,转移病人的攻击对象,使他人和自身的危险性减少到最低限度,并保护病人安全,尽快终止攻击行为并预防再次发生,可暂性给予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执

6、行保护性护理常规,并报告医生,进一步治疗。患者需配合镇静药物、冲动行为干预治疗、心理治疗、电休克治疗等方法,首先对于药物治疗的护理,工作人员应掌握药物治疗的有关知识,及时评估患者的生理状况和精神状况,做好药物治疗的基础护理,在患者处于激怒状态时需紧急使用镇静药物,让患者的情绪及时安静下来。在使用大剂量镇药物时必须保证足够饮食和水分的摄入,同时注意观察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患者的一切活动须在护理人员的视线下,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处理。同时观察药物的作用,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的副作用,增加患者服药的顺应性。在采取行为约束时应向患者解释约束的目的、方法,密切观察约束肢体血运情况,做到班班交接,定时给患者

7、喂水、吃饭、大小便,待患者情绪稳定后及时松解约束,不可长时间约束。及时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使患者能接受治疗方法,主动配合治疗。2. 4加强药物护理预防和治疗攻击行为的根本措施就是正确的诊断,有效的治疗,及时敏锐的观察,对攻击行为先兆给予有效的干预。加强服药质量,防止患者吐药、藏药,尽快控制病情,是避免攻击行为发生的根本途径。尤其是新入院具有冲动行为的患者,更应该尽早给药。2.5 加强病室的安全管理,保证病房安全对新入院及会客的病人严格执行危险物品管理制度。严把入院关,严格检查禁忌品,包括所有的锐器,打火机,玻璃等,每周定期做好安全检查工作,及时清除病房内所有危险物品。2.6 加强巡视,严密

8、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护士应加强工作责任心,上班时要坚守工作岗位,严5格执行巡视制度,做到每15-30分钟巡视病房一次,尤其在夜间及清晨人员少时。保证每个患者的活动都在工作人员的视线以内,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并严格交班。及时发现冲动行为先兆,力争将冲动行为消灭在未发生之前。3讨论患者冲动行为的原因:受精神症状支配:如命令性幻听的患者,因幻听影响患者的思维、情感或支配行为,易发生攻击行为。被害妄想的患者,坚信自己正受到攻击和陷害,为逃避而发生攻击行为;病人缺乏自知力,甚至对护理人员抱有敌意,易激惹与反抗,严重者发生攻击行为;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不端正,极易激发患者的攻击行为;病人意识模糊或错乱,常突然发生

9、攻击行为。精神科的护理工作是一项具有高风险性的工作,因为其护理工作的对象常有不可控制的暴力行为发生。精神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疾病,多以神情、言语明显异常等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其致病因素较为多样、复杂化,可为先天遗传,可为个性特征,还可为社会环境因素等,常见的病情类型有: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性精神病等,对护理人员而言,均具有不可预见的威胁性护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熟练、全面掌握冲动行为的相关因素,提高冲动行为的预见能力,准确辨认发生冲动行为患者的临床特征,掌握具有潜在冲动行为患者的特点。尽量减少对患者及周围人的伤害,将冲动行为的危害降到最低,保征患者和工作人员自身的安全,参考文献:1王桂花

10、.精神分裂症78例冲动行为调查及护理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7):344-345.2刘勉,吴洪军.178例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国民康医学,2012,21(21):2679-2680.3武庆玲,石磊,张红霞.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攻击行为的护理对策J.天津护理,2009,17(1):29-30.4谢荣仙,吴金花,谢素芳.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1(12):602-603.5胡红艳,黄冰.护理风险预警评分表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3(24):75-77.6贺春燕,梁娟,张娟.风险评估单在神经胶质瘤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3):4066-4068.7贾莉娜,焦路炜.攻击风险评估表在狂躁症患者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4,36(10):1567-15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