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复习的有效性.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389892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3.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复习的有效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提高复习的有效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提高复习的有效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提高复习的有效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提高复习的有效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高复习的有效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复习的有效性.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岳县文化镇新民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王震,扎实精要,提高语文复习有效性,一、合理规划复习时间,扎实有序推进复习,1.一轮复习(3月25日4月25日):自主重温教材,纵向梳理,夯实基础,全面覆盖,重在识记2.二轮复习(4月26日5月25日):分项专题复习,直击考点,教给方法,掌握技巧,重在训练3.三轮复习(5月26日6月中考):中考实战演练,查找疏漏,调整心态,全面提高,重在适应,二、分析历届中考试题,明确复习主攻方向,教师是学生中考备考复习的引路人,研读“双标”(即语文课程标准和2011年语文考试标准),分析历届中考试题,弄清考试范围,明确考点,才能为学生指明复习方向。通过历届试题分析,我们可以

2、准确把握,从而知道哪是必考考点,哪是复习重点,再结合本次毕业班语文复习研讨会所获得的中考信息,我们就可以对今年资阳市中考语文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使整个备考复习工作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行之有效。,资阳市中考语文高频高热考点和命题规律,三、师生合作细化任务,精编备考读背资料,1.针对高频高热考点,备课组内教师分工合作,搜集、归纳、整理与考点密切相关的知识和解题技巧,形成中考备考知识清单,供学生自习课和课余1小时读背,以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提高语文素养,“厚积”而“薄发”。,教师需要归类整理(供学生复习使用)的备考知识清单有:,79年级课文背诵与默写(已完成并发放)名言警句归类集锦(

3、已完成)必读名著常识(已完成)课本中常见的多音字、形似字、错别字(已完成)现代文阅读解题思路与答题技巧(初步完成)课内重点文言文的精细阅读(已完成)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类(已完成)2010年中考满分作文精选(重在命题作文),中考作文得高分的六个简单实用秘诀(已完成)“十大社会生活热点”及其相关新闻材料(与中考有密切联系供综合性学习专题复习时使用,初步确定为: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控制房价与物价飞涨、“感动资阳”人物评选、十二五规划建设“幸福资阳”与建设“幸福中国”、利比亚战乱与中国大撤侨、钓鱼岛撞船事件、日本大地震及与之相关联的大海啸、核泄漏,中国大救援、),碘盐抢购潮,2.学生回归教材,自主复

4、习,分类梳理课本上的各类基础知识,并形成知识清单,具体内容有:文学常识:79年级课文中涉及到的重要作家及其主要作品和课本后“名著导读”中的名著名称、作者及其朝代、国别、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主题等常识;重点字词:79年级现代文课文注释和课后“字词积累”中的重点字词(音、义);文言词句:79年级古文注释里的重点字词(音、义)和重要句子翻译;诗文名句:79年级所有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和古诗文中的成语及其出处。,教师梳理知识,形成清单,既方便了学生,解放了学生,又有利于教师更好地驾驭课堂,完成复习任务;学生立足课本,整理知识,形成清单的过程,就是一个自主复习与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具体要求:4月15日前完

5、成;书写工整,重点突出,整理全面;先小组内交流,待上完新课集中复习时在全班展示、评比,选出最佳作业作为知识清单印发到全班。,四、搜集最新中考信息,精编6套模拟试题,1.由初三语文备课组内6位教师严格按2011年语文考试标准中的规定的考试内容、要求、题型、难度值、分值命制6套极具参考价值的模拟题供学生实战演练,以提高学生考试适应能力。其中3套题分别用于年级统一组织的3次模拟考试(3、4、5三个月月底各一次),另3套用于第三轮复习。,2.模拟题命制原则:(1)严格按考试标准要求,立足教材,融入资阳市最新中考信息;(2)强化必考考点训练,避免知识内容重复:资阳市(2005-2010年)考过的诗词鉴赏

6、和文言阅读及其所在篇目不再选材;6套试题考点相同,但具体语言材料和知识内容尽可能不同。(3)每套模拟题需备课组讨论审稿修订后,才能最终定稿投入使用。,五、优化复习教学流程,精心打造有效课堂,初三语文复习工作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而我们学校初三语文每周只有五节正课,另加一节早读课和一节下午自习课。因此,在构建有效课堂复习的同时,还必须把复习工作延伸到课外,以课外促课内。,1.课外重积累重基础,课内重训练重整合(1)学生课外自主复习的重点应放在课本知识整理、字词听写、名句默写、文言字词解释、文言课文翻译上;(2)课堂复习更倾向于针对考点做习题,总结解题方法,整合知识,提升能力。,2.语言积

7、累自始至终,写作训练贯穿全程(1)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课外1小时读背师生整理的各类备考知识清单,直至中考。学生应做到边读边用红笔圈点勾画,标出知识易考点、易混点、易错点;字词的读写与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以平时过关检测为主,贯穿于复习的始终。(2)注重课外练笔,将写作训练日常化。要求学生搜集整理自己初中以来较好的日记和作文,并自觉进行作文升格训练;将课外练笔与课内限时作文有机地结合起来。,3.夯实基础抓重点,调适心态求实效(1)一轮复习重基础,二轮复习重方法,三轮复习重补漏;(2)课外读背落到实处,课内复习训练到位;(3)把平时作业当考试,把模拟考试当作业。,4.优化复习流程,构建有效课堂 功夫在课外

8、,成败在课堂。语文复习的主阵地在课堂,为了提高语文复习的有效性,我们要规范复习流程,构建有效课堂。在整个备考复习过程中着力上好三类复习课(即一般性复习课、试卷讲评课、作文指导与讲评课),规范好复习流程。,一轮复习:侧重课本知识的梳理和字词识记、名句默写的过关检测 复习由“(课前)重温课本自主梳理(课中)考点强化过关检测(课后)自主评改补救练习(此环节也可在课堂完成)”等环节构成。,二轮复习:侧重知识与能力的整合和解题方法与技巧的指导 复习由“(课前)知识积累(课中)考点聚焦典例精讲真题精练总结方法强化训练(课后)自主评改补救练习(此环节可在课堂完成)”等环节构成。,三轮复习:侧重知识的综合运用

9、和应考能力的提升 复习由“(考前)强化复习(课堂)限时测试自主评改典例剖析方法总结(课后)补救练习”等环节构成。,1.一般性复习课的基本教学流程:出示考点题型示例方法总结强化训练评改补救,下面以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复习课为例,2.重视并上好试卷讲评课 试卷讲评课既要“讲”,也要“评”。“讲”既要讲考查的知识点,又要讲答题思路,解题策略。“评”既要评“不足”、评“误解”;又要评“优势”,要评出信心,以利于学生继续学习。讲评时,坚持“轻结论、重分析”的原则,力求“讲题归纳,评题授法,解一题晓一类,懂一类能贯通”的效果。,试卷讲评课的课堂规范要求:(1)课前“三要”要及时 试卷的讲评应放在测试后未上新

10、课之前为宜。对教师来说,刚阅完卷,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了如指掌。就学生而言,此时他们对于试卷所考查的知识点是非常熟悉的,测试后他们不仅急于知道分数,更急于知道正确的答案,求知欲极强。要统计 认真批改试卷,是上好习题讲评课的前提。阅卷不是简单地打“勾”、“叉”就完了,一方面要掌握学生在各考点的得分、失分情况以及典型错误;另一方面还要按人、按题统计学生的得分情况和出错人数。教师要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把出现的问题归类、找失误的集中点,分析出错原因和知识的遗漏欠缺,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评,不能面面俱到。要备课 在统计的基础上,要认真备好讲评课。需要讲什么,重点讲什么,重点内容怎么讲,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11、使讲评成为一次知识的巩固、一次知识的更新、一次知识的收获。,(2)课堂“三讲”讲评中,教师首先要讲清试题考查的知识内容和目标要求。通过教师讲评,学生能够进一步明确解答问题所必备的知识,认清自己学习中的不足,以便查漏补缺,确定今后的学习目标。讲评中,教师还要给学生讲解答题的基本思路,使学生逐步掌握答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讲评时不能就题论题,要把题目的知识点向深度和广度上加以引伸,使学生将学到的某些原理、知识能用到学习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中去,提高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达到“解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目的;同时也有助于克服目前存在的“题海战术”弊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保证讲评课取得最佳效果。即

12、答题行文的规范,总的要求是条理清楚,逻辑紧密,恰当使用术语。有些题目,看起来简单,但它对答案的准确性、惟一性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检测考试中,就要对学生在审题的准确性、层次性,答题的逻辑性、严密性,书写的清晰性、规范性,卷面的整洁性、美观性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要求和训练,在讲评时要特别注重这方面的问题,要给学生讲深讲透,让学生在以后的答题过程中始终想着这一点。,讲思路,讲拓展,讲规范,(3)课后“三落实”落实好知识消化 每次讲评后,要求学生对错题加以订正,做好错误记录,建立错误档案,并注明正确答案及解题思路,以便学生在下次考试前有的放矢,及时复习。落实好知识巩固 选出试卷中出错率较高的

13、问题和知识点,通过变换角度设计出有一定针对性的巩固性练习,有意识地放在下一次考试中,增加知识点再现率,通过反复强化,巩固讲评效果,以帮助他们真正地掌握。落实好个别辅导 课后,老师很有必要进一步给予个别辅导,以帮助学生彻底弄清没有弄懂的问题,强化讲评效果,全面提高成绩,一堂高质量的试卷讲评课往往比做几套试卷的功效还要高。,3.作文指导、讲评课的一般流程:定标写作(1课时)评议点拨 修改提高 美文赏读(后3个环节1课时),六、培养良好答题习惯,提高考场应考能力,全力推进复习进程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学生认真审题、整洁书写、规范表述的习惯的培养。1.不迷信语文阅读试题没有标准答案的说法,能套用原文语句的

14、就套用,不能套用的也要根据题目和原文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来重新组织答案。2.答案表述要规范完整,答案中要体现关键词语,语句要通畅。在答案呈现上扣住给分点逐条逐行回答,要重视分值提供的信息,如2分,应为一点或两点;3分,应为两点或三点;4分,应为两点或四点。,3.对千变万化的现代文阅读试题,指导学生重视重视研究参考答案。建议学生能就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展开比较,找到答题思路。4.学生要多多阅读精美时文,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立意、素材、语言和技巧,以读促写,从而提升写作能力。阅读的文章可以是名家经典,也可以是近年来的中考、高考满分作文。,祝大家:快乐工作!健康生活!,常见题型的答题模式(

15、即规范答题语言),题型2:文段(句子)作用类【考法】某某段在文中(内容上或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解题模式】段在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或设置悬念。段在中间:过渡或承上启下。段在结尾:结构上总结全文、前后照应,内容上点明中心(或深化主题),题型1:品味词的表层义与深层义【答题模式】这个词的本义是什么,在文中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提示】在上下句中找关键词来组织答案。,题型3:感想启迪题型谈看法【答题技巧】A先谈文中的主人公的做法(赞同还是反对,联系主旨),B(联系生活)谈自己的观点,举事例。,【参考答案】文中的父亲威严、不爱说话,我怕他,父子之间有着深深的代沟。在现实生活中,我和父

16、亲也有代沟,例如,我和父亲没有代沟,我们是做的),例: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仿例造句。(字数不要求与例句相等)例句:生命像火焰,火在舞蹈,那扭动、变形的舞姿是火的生命张力的表达。造句:生命像,。,题型4:句子仿写题(结构一致、字数相等)【答题技巧】1、分析例句,确定句式结构。2、找句中关键词,分析联系。3、用与例句中关键词的类似词语或(同义/反义)词进行填充,整理成句子。,【答案】生命像流水,水在歌唱,那激昂、澎湃的歌声是水的生命活力的表达。,题型5:词句品味题(品味词/品味修辞/品味描写)【解答技巧】1、词语赏析:哪个词用得好,好在生动的写出了,表达了 感情或人物 的性格。2、修辞赏析:找比喻或

17、拟人句,按赏析模式解答。3、描写赏析 A、景物描写 1揭示故事所处的时代背景,2渲染了故事的什么气氛,增添诗情画意。3烘托人物的某种心情,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B、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技巧:这个句子属于 描写,写出了人物的什么(浅分析),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品质。(深分析),题型6:语言准确类1.“”词好在哪里?【答题模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这样的题目分四步:(1)判断,一般是不能删(2)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

18、限制.,(3)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4)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答题模式】答:不能,删掉了“”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密。,题型7: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答题模式为:,举例论证:举出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道理论证:引用的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文章的

19、说服力。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突出地论证了的观点。比喻论证:以事喻理,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浅显易懂,易被接受。有时一段文字中不止一种论证方法,答题时要找全。,题型8:说明方法及作用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等。,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分析在文中的作用,答题模式为:举例子:列举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分类别:把事物分门别类加以说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全面更有条理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点,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XXX事物的特征事理,使说明更有说

20、服力。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更鲜明地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点(地位、影响等)。下定义:简明扼要科学准确地揭示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特征打比方: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画图表:用图表形式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使读者一目了然。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引资料:引用(史实、传说、古诗文、谚语、俗话等)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既增强了说服力,又增强了趣味性、文学性,从而吸引读者。在文章开头引用,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题例分析,根据第二段内容,概括红树

21、林的生物特点。(4分)(红树林2009安徽省毕业考试),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叶片上有排盐孔;大多有突出地面的呼吸根;以“胎生”方式繁殖;有密集的支柱根。(四个特点各占1分。如果只答“有排盐孔”、“有呼吸根”,该小点不得分。意思对即可),红树林的生物特点?,红树林与其他类型的树林相比,有许多独特之处。为了适应盐分高的海洋环境,叶片上有排盐孔,能把吸入体内的海水盐分有效排出,其功能类似于人皮肤上的汗毛孔。另外,红树林扎根于海底淤泥,通气不良,所以大多发育有突出地面的呼吸根,形状万千。最为奇特的是红树林的繁殖为“胎生”方式,种子在母树上孕育,待成熟后,先在母树上萌发成芽,然后随同果实一起坠海,数小时

22、内即可扎根成长为独立植株。红树林最引人注目的是有密集的支柱根,这些支柱根多在树干基部生出,逐渐下伸,插入土中形成纵横交错、抵抗风浪的弓形支架。,排盐孔的功能,具体解释“胎生”方式,支柱根形成弓形支架,解题思路,1、根据题目,确定搜索范围。2、逐句(逐段)分析,筛选、勾画关键词句。关键词句介绍说明对象某一方面的特征 一些提示性的词句3、摘要、组合关键词句。有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有的说明文没有明显的关键句,阅读时须细心琢磨,从文中加以提炼。,【学生答案】红树林叶片上有排盐孔、有呼吸根。,点评:说明对象的特征概括不全面,没有逐句进行分析,遗漏了要点。,

23、1.课前准备(1)教师层面:搜集资阳市历届考题,作好试卷分析,把握命题规律。,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的一般流程(示例),根据命题规律和趋势,筛选出课内重点文言篇目,制定文言文阅读复习策略,围绕上述重点篇目,精选例题和习题用于课堂复习。,A.课前对当堂课要涉及到的重点文言课文作精细阅读B.熟记文言基础知识:常见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词、多义词)常用21个虚词(之、其、何、者、以、于、为、乎、夫、焉、诸、或、而、盖、尔、然、若、乃、则、且、因)常见文言句式(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学生层面,考点聚焦:.文言断句即朗读节奏的划分.解释常见实词和虚词的含义.文言句子的翻译.比较分析并归纳

24、概括不同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观点、事件、段意、人物形象等)和,把握作品的情感倾向。.文章内容、语言、人物、写法等方面的欣赏与评价。(即谈感悟启示),(2)课堂复习流程:,典例精讲:结合具体考题,分析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中考示例:(2010.四川南充)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2428题(10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

25、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乙】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选自史记),24、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1分)舜 发 于 畎 亩 之 中,【思路分析】,【答案】,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吴既赦越()与百姓同其劳(),【思路分析】,【答案】,26、翻译下列句子。(2分)女忘会稽之耻邪?翻译:,【思路分析】,【答案】,27、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

26、,是为了说明 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 来概括其主要内容。(3分),【思路分析】,【答案】,28、品读甲乙两文,谈谈忧患意识有怎样的现实意义?(2分),【思路分析】,【答案】,真题精练,(2010.福州)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912题。(18分)【甲文】山川之美,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9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晓雾将歇()(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怀民亦未寝()(4)但少闲人如吾两

27、人者耳()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沉鳞竞跃。(2)相与步于中庭。,12填空。(8分)(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和“”。乙文写景的名句是“”。(4分)(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的语句中。(4分),附:【参考答案】9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10(1)消散(2)参与,这里指欣赏(3)睡觉(4)只是 11(1)潜游在水中的

28、鱼争相跳出水面。(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12(1)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山川 月色(月夜)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总结方法,A.复习策略:熟读课文,培养语感,牢记注释,学会翻译,全面训练,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感受启示 B.答题指导:归纳文言文对比阅读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朗读节奏的划分:这种题要求学生用“/”来划出文言语句的朗读节奏,可能会有一些具体的提示,如告诉考生划两处或三处。例如:“入/则无/法家拂士”。应对这一题型,我们教给学生划分朗读节奏的方法:首先要理解句义,再按意义划分。一般主语谓语要分开,较长的修饰限

29、制语要划开。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主语+谓语+宾语),又如“今齐地/方千里”等。,.解释常见实词和虚词的含义。以课下注释中的单个词为主,多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课外语段的字词解释也能在课内找到答案;如果有本义和句中义的,尽量答全,尤其不能丢掉句中意思,即这里指的内容。解释通假字要要先指出本字,在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句子的翻译。从内容上看,易考关键语句的翻译;从古汉语角度看,易考特殊句式的翻译;从来源看,大多来源于课下注释。一般要用直译法。直译译不通时再辅以意译法。翻译时注意运用“留”、“补”、“删”、“换”、“调”的方法。考试时按语言点

30、给分,所以翻译句子时要字字落实。,.比较分析并归纳概括不同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观点、事件、段意、人物形象等)和,把握作品的情感倾向。这类题一般不是自由发挥题,尽量在原文中筛选信息或套用原句作答。课外应牢牢记住必背课文每段的段意,每课的中心,注意每课的课后题。,强化训练:通过课堂练习,巩固解题方法,强化考点,(一)【甲】自三峡七百里中,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亦可异也。(节选自陆游入蜀记)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沿溯阻绝。绝:或王命急宣。或:不以疾也。疾: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4分)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议者

31、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3.【甲】【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4.【甲】【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二)【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选自浣花溪记)【注】玦(ju):环形有缺口的佩玉。琅玕(lng gn):像珠子的美石。潆回:水流回旋。委:聚集。荠(j):荠菜。舁(y)夫:轿夫。5.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1)水尤清冽 冽:(2)佁然不动 佁:(3)西折纤秀长曲西:(4)尽溪,平坦如荠 尽:6.翻译下列句子。(4

32、分)(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2)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7.【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2分)8.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谁?请你写出他的连续的两句诗。(2分),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一)1.断有时快全,都(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意思正确,无语病即可)3.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4分,各2分)4.对祖

33、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3分,只答出“热爱”或只答出“赞美”一方面内容的得2分)(二)5.(1)寒冷(2)愣住(3)向西(4)走到尽头(每词1分,共4分)6.(1)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或:太阳光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散布在潭底的石头上。)(2分)(2)走了三四里路,就是青羊宫,溪水有时远有时近,竹子和柏树苍翠碧绿。(2分)7.相同点:都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1分)不同点:甲文写景动静结合;乙文以静景为主。(1分)8.杜甫。(1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1分),评改补救 A.向学生发放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自主评改或互评互改;B.教师搜集答题情况,就错误率较高的题点拨讲解,轻答案讲解,重解题思路;C.再精选一组文言文对比阅读题进行补救(可以在课外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