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90018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I卷(选择题,共48分)1 .西亚的两河流域、非洲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灌溉农业发达,孕育出世界四大文明,其中,位于亚洲的是()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代中国文明A.B.C.D.2 .在希腊哲学里,有来自美索不达米亚的原型,伊索寓言中的几个故事在苏美尔传说中都有原型。公元前18世纪两河流域农人历书版本中的劝导词与希西阿德的田功农时惊人地相似。这表明()A.两河流域是古代西方文化的来源B.两河流域文化对西方世界的文化影响广泛C.两河流域文化与希腊文化相互影响D.两河流域文化对希腊文化产生一定影响3、后汉书西域传对大秦有如下记载:与安息、天竺交

2、市于海中,利有十倍。谷食常贱,国用富饶。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这一记载可用来佐证()A.政治交往促进经济交流B.士大夫欣羡罗马富庶与繁华C.西汉与大秦的双向交流D.汉代与地中海沿岸国家的交流4 .修昔底德在古希腊中叙述:我们的政体被称为民主政体,因为城邦的治理以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的利益为依归。处理私人争端时,按照法律人人平等。一个公民只要有才能就会受到关注而且一个人尽管缺乏禀赋却能为城邦服务,他不会因为贫困而受到阻碍。材料反映了()A.民主政体为公民发展提供自由空间B.古希腊城邦商品经济发达C.希腊社会法律具有公

3、正性D.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5、骑士体育是在中世纪骑士的军事训练活动的产生的,是中世纪骑士制度的产物。“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认为:“高贵的骑士精神是一切耐力和纯竞技活动的基础”,“在封建社会中心,我们看到一个界限明确的奥林匹克再生物一一骑士制度,我犹豫了很长时期才宣布这种亲属关系。”材料说明()A.骑士制度是推动现代体育发展的主要力量B.骑士体育追求礼仪和公平得到后世认可C.西欧骑士精神的形成推动骑士体育的发展D.骑士精神与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存在一致性6 .查士丁尼在位期间,古罗马法学家负责整理、编纂的罗马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对“完备”理解最恰当的是()A.是统治者意

4、志的体现B.内容丰富翔实C.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D.形式灵活多样7 .现存于河北定州的元代清真寺汉文碑记重建礼拜寺记认为:伊斯兰教奉行的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长幼之席、朋友之信与儒家五伦,伊斯兰教的真主与儒经中的上帝,伊斯兰教的念、礼、斋、课、朝五功与儒家的五常之教没有什么不同。这一见解()A.显示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的高度融合C.印证了元代中国开放、平等的包容性文化8.公元646年新年伊始,天皇发布了改新之诏:央。这项改革措施产生的影响是()A.日本开始了大化改新C.使日本进入封建社会B.有助于穆斯林群众与汉族群众的文化认同D.标志着伊斯兰教中国化进程己经基本完成废除氏姓世袭制度;把

5、各级地方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B.社会经济得到发展D.建立中央集权体制9.下图是马丘比丘是南美洲最重要的考古发掘中心,也因此是秘鲁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马丘比丘在克丘亚语(QUeChUa)中为“古老的山”之意。据其渊源,有人也把该地称作()A.“失落的玛雅城邦”B.”失落的印加城市”C.“失落的特诺奇蒂特兰”D.“失落的廷巴克图城”10.杰里本利特在新全球史中写道:在1400T800年间,欧洲航海家的一系列杰出的探险之旅将他们带到了世界上除极地以外的各个海域。航海事业是昂贵的事业,然而私人投资者与政府却有极强的动力经营海上探险业,并且为船队提供资金和航海技术。由此可见推动这一时期航海活动的因素有()

6、西班牙统治者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资本的渴求蒸汽轮船发明,航海工具的进步欧洲鼓励探险、开拓的精神A.B.C.D.IL下图是美妙的荷兰景致。那座座深褐色的传统风车不仅是荷兰的标志,还见证了荷兰17世纪作为“海上马车夫”的经济奇迹。由此判断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的主要原因是()A.荷兰的造船业发达B.殖民活动以海上掠夺为主C.荷兰商业贸易发达D.殖民活动与文化渗透相结合12 .伏尔泰在其风俗论著作中第一次把整个中国文明史纳入世界文化史之中,从而打破了以欧洲史代替世界史的“欧洲中心主义”的史学观,认为“如果中国的历史纪年是真实的,基督教的纪年就是假的,梵蒂冈就是在骗人,欧洲的历史也就

7、是一部谎言的历史:这反映出()A.中国科技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B.思想解放促使宗教改革兴起C.中国文化传播影响欧洲社会发展D.世界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13 .文艺复兴后期,学校教育涉及小说诗歌、绘画雕刻、天文地理、政治历史、哲学等学科,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了知识、解放了思想。据此可知()学校实行分科教学学校教育关注人文学科和神学学校教育重视培养人性学校教育与人才选拔相结合A.B.C.D.14 .某同学在学习“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这一专题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其中正确的是()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签署“解放法令”,俄国完成近代工

8、业化美国最高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终身任职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日本成为内阁制国家A.B.C.D.15 .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法国民法典,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由此可知民法典()A.旨在打击王党复辟维护共和体制B.以法律形式维护了革命成果C.为拿破仑的军事独裁提供法律依据D.否定了资产阶级革命中形成的财产权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英、俄、德的议会制度都得到发展,但英美的议会制还比俄德成熟,形成这种局面原因主要是()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B.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不同C.

9、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D.思想文化的历史渊源不同第H卷(非选择题,共52分)1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地的经济已经遭到严重破坏,那里原来的城市,不少被抢劫、焚毁。中世纪西欧的城市是用了好几百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中世纪西欧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很大的自发性,它们完全不是按照集种预先设计好的模式,或按照某一个外部有权有势的掌权者的意志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在兴起之初,究竟是一个政治中心,还是一个经济中心或商业中心?从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多样性角度来看,政治中心说和经济中心(商业中心)说都有例证可援,即某些城市可能先成为政治中心,后来成长为

10、经济中心或商业中心,但也有一些城市可能先成为经济中心或商业中心,后来才成长为政治中心。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同集市贸易的兴起和人口的集聚有密切的关系。厉以宁欧洲经济史材料二中世纪欧洲城市不是封建统治者意志的体现者,而是城市市民利益的代表。取得“自治”权,是强化共同体认同的关键,是城市共同体的最高诉求。市民们的最初动机只是一种求生存的需要,只是想从封建领主那里要来人身自由的权利,要来自由经营工商业的权利。西欧大部分工商业城市都取得了自治权。城市自治即独立地对城市进行管理,通过各种制度让市民们共同遵守,通过各种机构来实施管理行为。自治才使得城市能够成为孕育新的政治文明因素的良好环境“自由”一向被

11、视为西方文明的核心要素和本质特征。当欧洲农村还处在封建制下、农奴对领主具有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时,“自由”的城市则成为逃亡农奴心中的圣地。一年零一天,是逃亡农奴进城后获取人身自由的时间标识;而“自由人”则是自治城市早期市民的正式称呼。中世纪晚期,城市逐渐兴起一股新的社会力量一一市民阶级。市民阶级在冲击旧的社会秩序时必须拥有先进的思想武器,以及运用思想武器的战士。中世纪城市孕育近代国家形态和政治机构形式,可称“是欧洲第一批世俗的国家”。虽然近代民族国家并非中世纪城市的直接后裔,但后者为近代国家形式的培育提供了一块试验田。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的成型(I)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

12、和发展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和说学知识,说明中世纪西欧城市在推动政治、经济发展方面的表现。(8分)1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英文中的Party一词,源于法文,其原初含义是“部分”,而不是“全部”,往往被用于指代小群体。因此,从17世纪下半叶开始,一直到19世纪上半叶,“党”的含义基本都是议会内政客们拉帮结派形成的小圈子,用现代学者的话说,当时的党都是“精英党”或“干部党”。直到19世纪中叶,“党”的含义才发生了巨大变化。1848年,欧洲很多国家都爆发了革命,然后出现了一种“大众党”。大众党不仅出现在欧洲,而且出现在欧洲移民去的地方,比如澳洲、加拿大和拉丁美洲。它之所

13、以出现,与当时兴起的两大类社会运动有关。社会主义运动或工人阶级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以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兴起有关。而这些理念的兴起,又与普选有关。工人阶级争取普选的社会主义运动,跟大众党的出现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其二是民族主义运动。所谓的民族国家的形成,其实也是很晚近的事。即使在欧洲,很多民族国家,如意大利、法国、德国,也要到19世纪中叶乃至19世纪末之后,才完全形成。民族主义运动后来又延伸到了亚洲和非洲。各殖民地开始争取民族独立。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主义运动,都会动员起广泛的大众参与。很多人愿意参与这些运动,以使自己的诉求能够得到满足。这就需要一个大平台,也就是大众党。王绍光政党政治的跨历史比较

14、材料二美国、英国等许多国家实行两党制但与英国比较,美国的两党制有着显著的特点。美国总统有“帝王总统”之称。在这种制度下,一个政党如果取得了总统职位,入主白宫,就意味着它掌握了国家政权。美国政治制度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在美国各政党竞争和争夺的主要目标不是国会的多数议席,而是总统职位。在英国等实行责任内阁制的国家里,执政党与在野党的区分是非常严格的。美国两党制度下,两党都可以参加政府,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执政党与在野党。美国近代两党制形成后,共和党与民主党已无本质区别,都是代表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政党两大政党的意识形态色彩却显得十分淡薄鉴于一个政党的第一个目标是赢得选举,为了争取多数选民的

15、支持,两党都在意识形态上尽力保持暖昧和中庸,避免标新立异和极端主义。张兹暑试论美国两党制的特点(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党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其原因。(10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美国两党制的不同之处。(4分)1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中世纪的天主教会规定了统一的宗教礼拜仪式,亦即天主教的七件圣事:洗礼、坚振礼、圣职授职礼、忏悔礼、弥撒礼、婚礼、包括葬礼在内的终傅礼。礼拜仪式是宗教信仰的外在表现,七项礼拜仪式将天主教的宗教信仰演绎成各种外在的物化、程式化、视觉化的仪式没有能力也没有机会阅读圣经及其他宗教典籍的天主教徒,唯有借助于各种仪式化的祈

16、祷方式来学习和感知天主教的宗教信条。天主教会作为信仰的载体,负有“照看”宗教信仰、管理宗教活动的责任。借助于强制性地要求教徒出席宗教礼拜仪式的办法,教会实现了对人们日常生活的规范。然而伴随着宗教信仰的仪式化,具有“司祭”神品的教士作为礼拜仪式的操作者,成为上帝与中世纪天主教信仰的仪式化信徒之间不可缺少的中介。导致世俗身份的教徒在宗教信仰上对教会的依赖,他们只是被动地履行教会规定的宗教义务,接受教会灌输的宗教信条。刘城中世纪天主教信仰的仪式化材料二路德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中认为,罗马教廷长期统治着欧洲的权力,使别人不能改革他们,主要依靠三层城墙:“宗教权力”高于国王和诸侯的世俗权力,“除教

17、皇外任何人无权解释圣经”的思想和“除罗马主教外任何人无权召开宗教大会”的观念。对此三层城墙,路德开始去摧毁它们。王丰孟广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中的人文主义精神(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天主教信仰的仪式化的作用。(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是如何摧毁罗马教廷的三层城墙的。(4分)2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这场富有传奇色彩的大航海活动,其结果不仅推动贫穷落后的欧洲国家走上了一条繁荣昌盛之路,而且从根本上或变了亚欧大陆乃至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使得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未来几个世纪里成为人类文明的领航员。在近代早期(工业革命前),中国因其众多的人口、巨

18、大的生产能力和对白银的强劲需求,成为驱动世界贸易主导经济动力。杰里本特利等则在新全球史一一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下)材料二晚明的江南己经出现了早期工业化和市场经济,太湖流域出产的优质蚕丝遍天下,不但行销全国,而且行销全球。欧洲工业革命以前,中国丝绸工业的发展遥遥领先,产品行销世界各地。从澳门出去,到印度的果阿,过好望角,运往欧洲的本土,是一条丝绸之路。从中国的东南沿海出去到菲律宾的马尼拉,乘坐马尼拉大帆船,横渡太平洋,到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把产品销往美洲大陆,这是第二条海上丝绸之路。樊树志在晚明:中国与世界的对话材料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它们之间的

19、相互作用以及动态结合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和一般规律。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过来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具有反作用。摘编自李秀林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地理大发现对中国的影响。(8分)(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材料三其中一个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说明选取的观点,论证充分、逻辑严密)(6分)答案1.B(依据材料二第-段“我国古代造纸业有十大产区,皖南堪称其中最显赫者”可知,整段是在陈述皖南地区。故选B)2 .C(A,曲解

20、文意,“手工纸专指中国纸,而机制纸则专指欧洲纸”错,材料三第-段“中国纸,通常是指用手工捞出来的土纸,即手工纸;欧洲纸,-般是指用机器抄出来的洋纸,即机制纸”可知,是“通常”,而不是“专指”;B.强加因果,“手工纸因高温干燥而能看出帘纹,机制纸则不会”错,材料三第一段“在外观方面,如果把手工纸拿起来迎着阳光观察,就会发现纸内有一条条的印子,也就是“帘纹”,而机制纸则没有。由于机制纸是经过高温烘缸干燥,故纸面光滑度较高,而手工纸是低温干燥的,其光滑度要低得多”可知,二者没有关系,是不同的两方面;D.曲解文意,“手工纸只有文化价值,而机制纸只有实用价值”错,材料三的第二段“在价值方面,区别于机制纸

21、以实用性价值为主,中国手工纸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要了解传统文化,中国纸及纸文化也是一条可行的路径”可知,手工纸侧重文化价值,机制纸以实用性价值为主。故选C)3 .B(“楷书代表作是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错误,根据文学常识可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属于行书,并且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二)4 .缺少量化的科学质量标准;使用的材料质量不保证,且不环保;生产技术的传承后继乏人(一点1分,三点4分)5 .使用价值: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寿命长久,有利于古籍的保存与传承。文化价值:宣纸传统制作工艺精细考究,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价值:其纸质特点适用于中国书法、绘画、民间艺术的创作、保

22、存和传承。宣纸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有利于提升人文修养。(-点2分,任意三点得6分)6、D小说真正的主旨是对伟大母爱的歌颂7、D反讽的手法,所以字面意思与深层含义不一致。8、参考要点:吃苦耐劳无私奉献体贴宽容默默无闻慈爱善良(答出三点,每点1分,概括合理即可。)9、答案:.示例:层次一(1-2分)示例:文中的母亲乐于奉献,甘为家人操劳。这是母亲的幸福。仅仅停留在文中母亲的形象层面。层次二(3-4分)将幸福上升到生活中的日常,以此谈幸福。示例:我们的父母对我们也是无私奉献,付出的他们是幸福的。层次三(5-6分)示例:幸福不一定是索取和享受,有时放弃和付出,牺牲自己,快乐

23、着别人的快乐,就是最大的幸福。将幸福提升到更高的精神层面。(分层给分,总分6分)10、A,是时,世宗已即位于辽阳,军中多怀去就。海陵军令惨急,亟欲渡江,众欲亡归,决计于元宜。11、B.迁:改官。有三种情况:-是平调,二是升迁,三是降职。古代常在迁的前后加字加以区别。如“迁受”“迁除”“迁进”表示升迁;迁调”“迁官”“转迁”说明调职;迁谪”“迁削”“左迁”常指降职。12、B海陵王征伐宋国,元宜带军奋战,直到傍晚才收兵。宋国人乘夜袭击军营,元宜把他们打退,黎明时追上宋兵,杀死了数万。凭这个功绩,元宜被提升为银青光禄大夫。海陵王增设浙西道都统制,让元宜兼任这个职位,督领各路军队渡江,佩带金牌,并赐他

24、一套衣冠。13.(1)元宜先是欺哄众人说“:上方有令,尔等都弃去马匹,明日一早渡江J(2)海陵王听到混乱的声音,以为是宋军突袭,急忙揽衣而起,有箭射入了军帐中,他捡起来一看,惊愕地说“:是我的军兵啊。”14、完颜元宜家族四次改变姓氏,第一次是完颜元宜父亲耶律慎思因投降宗望,并告知夏人以兵迎辽主,而被赐慎思姓完颜氏。第二次是天德三年,皇帝诏凡赐姓者皆复本姓,元宜复姓耶律氏。第三次是大定二年春,完颜元宜入朝觐见,被皇帝复赐姓完颜氏。第四次是大定二十五年皇帝令元宜之子习涅阿补还本姓。译文完颜元宜,原名阿列,另有一名叫移特辇,本姓耶律氏。他的父亲是耶律慎思,在天辅七年(1123),宗望追赶辽国君主到了

25、天德的时候,慎思前来投降,并说西夏国派军队迎接辽国君主,就要渡过河去。宗望下书信给西夏人,讲清祸福利害,西夏人才没有派兵。皇上赐予慎思改姓完颜氏,官至仪同三司。完颜元宜熟习骑射,擅长打球。皇统元年(1141),他担任了护卫,一步步提升至瓯里本群牧使,入朝做武库署令,又转任符宝郎。海陵王篡位,元宜为兵部尚书。天德三年(1151),海陵下诏书命令凡是赏赐姓氏的人都恢复原来的姓氏,元宜也恢复本姓耶律氏,他历任了顺义、昭义节度使,再次担任兵部尚书、劝农使。海陵王征伐宋国,元宜以本官兼任神武军都总管,增派给他万余大名路骑兵。军队的前锋渡过准水,攻克昭关,在柘皋遇上宋兵一万多人,奋力战退了他们。到了和州,

26、十万宋兵前来抵抗,元宜带军奋战,直到傍晚才收兵。宋国人乘夜袭击军营,元宜把他们打退,黎明时追上宋兵,杀死了数万。凭这个功绩,元宜被提升为银青光禄大夫。海陵王增设浙西道都统制,让元宜兼任这个职位,督领各路军队渡江,佩带金牌,并赐他一套衣冠。这时候,世宗已经在辽阳即位,军中很多人都想着是去是留。海陵王的军令甚急,极想渡江,众人都想逃跑回去,只等元宜做出决断。身为猛安的唐括乌野说“:前面有淮水阻挡,我们都会被捉住。近来听说新天子在辽阳即位,我们不如共行大事,然后全军回北方去元宜说:“等王祥来了再谋划此事J王祥是元宜的儿子,任骁骑副都指挥使,在别的军营里。元宜派人秘密把他召来,王祥到了之后,就约定次日

27、清晨在卫军轮换交接的时候开始行事。元宜先是欺哄众人说“:上方有令,尔等都弃去马匹,明日一早渡江。”众人都很恐惧,元宜这才把举行反叛的事情告诉他们,大家都答应了。十月三十日黎明,元宜、王祥与武胜军都总管徒单守素,猛安唐括乌野,谋克斡卢保、娄薛、温都长寿等人率兵侵入御营。海陵王听到混乱的声音,以为是宋军突袭,急忙揽衣而起,有箭射入了军帐中,他捡起来一看,惊愕地说“:是我的军兵啊。”大庆山说:“事情紧急,应当逃出去躲避-下。”海陵王说:“逃到哪里去呢?”正要取弓,就已经中箭倒地了。延安府少尹纳合斡鲁补先用刀砍了他,他的手脚还在动弹,于是又把他勒死。骁骑指挥使大磐搬兵前来救援,王祥出来对他说“:已经来

28、不及了。”大磬于是停止行动。军兵夺取的行营服装用品都用完了,就把大磐的衣服皇来包裹海陵王的尸体焚烧,接着逮捕了尚书右丞李通、浙西道副统制郭安国、监军徒单永年、近侍局使梁蕤、副使大庆山,把他们全部杀掉。元宜兼代左领军副大都督的职权,派使者到南京刺死皇太子光英。大军返回北方。大定二年(1162)春,元宜入朝拜见天子,授官御史大夫。皇上下诏书说:“高桢做御史大夫,号称正直,太牵涉烦琐小事,下臣衣冠不整也被察问。有比这更为重大的工作要做,你应该自我勉励J不久,元宜官拜平章政事,封为冀国公,受赐玉带及一处宅院,重又赐姓完颜氏。元宜到泰州路谋划征讨契丹的事情。他派忠勇核尉李荣招降窝斡,窝斡杀了李荣,皇上诏

29、令追封李荣加官四级。五月,皇上听说元宜即将回来,派使臣阻止了他。平定契丹之后,元宜还朝,奏请皇上给各群牧赏赠铠甲。皇上下诏书答应了他的要求,赏给每个群牧二十副铠甲。元宜又奏请赏马匹与临潢戍军士,诏令赏马六百匹。很长时间以后,元宜罢职而任东京留守。他请求归还赐给他的宅第,皇上应允,并赐给他衣饰、吐鹘、厩马和海东青鹘。没过多久,元宜辞官,在家中死去。皇上得知消息,遣使臣前往祭奠,给他办丧的财物十分丰厚。元宜的儿子习涅阿补,于大定二十五年(1185)做了符宝祗候。他请求按女真人的惯例提升官职,皇上说:“赏赐姓氏是一时的权宜之计。”下令习涅阿还原本来的姓氏。15 .C.既想“还”而未能“还,末联便生出

30、幻想:就在这八月之中,我当能似陶靖节那样解职而归,可以放船像箭一样飞去,在芦花丛外,看到了青山座座,我就愿终老在这其中任何一座深山之中。末两句写出了诗人犹如网中之鱼忽得解脱,自由自在游回大海时的那种快感。这一联的虚写妙在逼真,仿佛实有其事。不过,后来诗人果如所愿,卜居在乌程的屏山。16 .“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极富艺术表现力。(1分)秋本自来,如何“唤得”?蟋蟀无知,又岂知“唤”?诗人偏用一“唤”字,好像蟋蟀多事,有意地将秋天“唤”来人间了。诗人心绪不佳,秋来有些烦事闹心。(1分)但用一“唤”字,令人顿觉妙趣横生。不仅冲淡了恼人情绪,而且显得幽默风趣,诗意盎然。(1分)17 (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胜负之数存亡之理17 .C18 .C19 .七分俗气,三分仙气,一个人的身上也就同时兼容了俗味与趣味。20 .“分餐制”是古已有之的吗?一人一案准备带回家孝敬老母(意思对即可,一点2分)21 .我国分餐制有悠久历史两汉分餐制得到了很好的传承隋唐以前分餐制还在继续推行(意思对即可,一点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