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客运枢纽配套工程二期室外市政工程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92126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6.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客运枢纽配套工程二期室外市政工程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综合客运枢纽配套工程二期室外市政工程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综合客运枢纽配套工程二期室外市政工程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综合客运枢纽配套工程二期室外市政工程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综合客运枢纽配套工程二期室外市政工程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客运枢纽配套工程二期室外市政工程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客运枢纽配套工程二期室外市政工程设计说明.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道路、场地工程1.1设计依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版)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OO1O-2OO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3)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lO-2006)沥青路面施工及骁收规范(GB50092-96)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l-2008)公路工程土

2、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GE50-2006)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O63-2007)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CJJl5-2011)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L 2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茂名市站南片区茂名火车站北侧,站北路南侧,及车站、出租车候车区)及其出入口通道、消防通道,中央广场等。室外市政工程设计说明建设内容包括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方米,花岗岩场地铺装平方米,雨污排水管米,给水消防管道米,路灯照明杆,交通指示系统一套、绿化景观平方米等。1.3初步设计批攵意见的执行

3、情况初步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批复意见】广场道路与站北路相接部分如何衔接处理,图纸没反映清楚。【执行情况】已经补充交叉控制点标高。【批复意见】广场道路纵坡为0.路面容易积水,建议纵坡不小于0.3%。【执行情况】广场道路纵坡改为0.3%。【批复意见】缺广场道路交通平面图,补充完善标线、标牌等指示标志。【执行情况】广场道路交通平面图另有设计单位设计,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14道路工程设计一、平面设计北广场位于茂名火车站北站房入站口正北面,对称布置,东西宽约135.4米,南北长约78.7米(含广场与站北路之间的台阶长度)。中央广场西侧为公交综合楼,东西宽均为87.6米(含出入口通道),公交综合楼南北

4、长约78.7米。采用人车分流设计,上落客分区设计,保证交通有效管制,提高安全性。中央广场东侧为出租车候车区及广场出口,东西宽均为35.9米(含出入口通道),南北长约78.7米。二、竖向设计根据茂名市高铁站北站楼的室内地坪设计标高为22.267米,站北路与文光路交叉口现状标高为21.025米。综合考虑中央人行广场的行人舒适性及排水的通畅性要求,高铁广场的南工程范围包括(公交综合楼北向坡度约为1.0%,往东西两侧的地面排水坡度取0.3%。广场南面标高取22.267米与北站楼衔接,广场北面标高为21.21-21.29米,与站北路人行道外缘20.97-21.17)相差约为0.15-0.30结构类型厚度

5、(cm)结构类型厚度(Cm)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1:(AC-13C)4芝麻灰花岗岩面层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O61:2水泥砂浆结合层4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0.6C25水泥混凝土基层1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含量6%)1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水泥含量6%)2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含量6%)15级配碎石底基层20结构总厚度60.6结构总厚度48SBS改性沥青要求如下表:技术指标改性沥青试验方法针入度(25C,100g.5s)0.1mm40T0604针入度指数Pl-0.4T0604软化点(R&B)65T0606运动粘度135CPa.s1.0T062yT0619闪点23OT0611离析,

6、软化点差无改性剂析出、凝聚T0661溶解度%99T0607旋转薄膜洪箱试脸(163oC75min)1.0质量损失T0610或T06096525针入度%T0604实测记录5延度CmT0605各层竣工验收弯沉标准如下:(1/1Oomm)结构层非不利季节不利季节AC-13细粒式沥青混凝土30.633.7AC-25粗粒式沥青混凝土34.638.1米,通过步级台阶衔接。中央广场两例的车站场地标高均比中央广场稍微低一点,标高约为20.97-21.17米,与站北路衔接的出入口标高约为20.20-21.05米,高差约为0.5米,主要通过拉长出入口坡道长度进行衔接,保证行车顺畅。三、路基设计本项目大部分位于地下

7、室顶板回填区,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回填填料,回填完成后土基当量回弹模量E栏30Mpa.地下室顶板回填区回填料最小强度不得小于6%CBR,最大粒径不大于IOCm,压实度不小于95%0非地下室顶板回填区回填料压实度及填料要求见下表:项目分类路基压实度(%)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cm)填方路基080cm9561080cm92415零填及挖方路基(0-30cm)95610土质路基土经压实后,不得有松散、软弹、翻浆起皮、积水及表面不平整等现象,土、石路床必须用1215t振动压路机碾压检验,其轮迹不得大于5mm。路床顶面土基的回弹模量EO和检脸弯沉值U)应

8、符合下表要求。分类回弹模量EO弯沉值(0.0Imm)一般中湿、潮湿一般干燥土质路基230MPa355.2322.9石质路基50MPa225四、路面设计道路路面、人行通道及广场的结构组合如下表:车行道人行通道及广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分为上基层水泥掺量为6%,下基层水泥掺量为4%,32.5级普通水泥、硅酸盐水泥均可使用,但应选用初凝时间在3h以上终凝时间在6h以上者,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不应使用,级配碎石应选用质坚干净的粒料,其最大粒径应小于37.5mm,级配组成如下表:通过下列筛孔(mm)的重量百分率()液限(%)塑性指数37.51小于28小于931.5931001975909.

9、550704.7529502.3615350.66200.075。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完成面控制指标如下表: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0%压实度98%平整度不大于8mm中线高程误差+5mm,-IOmm横坡度0.3%厚度容许偏差不大于8mm宽度不小于设计规定弯沉值42(0.01mm)7天无侧限浸水抗压强度23.OMpa(三)沥青混凝土面层质量标准、材料组成及性能要求(1)石料石灰石集料作为路面中下面层沥青混合料所用集料,所选用的粗集料应满足下表所列技术性能要求:粗集料技术要求指标单位表面层其他层次试验方法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628T0316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2830T03176%水泥稳定碎石404

10、4级配碎石195.8215.4路槽顶面322.9355.2一般路段路面抗滑标准应符合下表:路面竣工摆式仪测定值Fo路面设计年限内摆式仪测定值F构造深度TD(mm)石料磨光值PSVN452350.4N35交叉口附近段路面抗滑标准应符合下表:路面浚工摆式仪测定值F。路面设计年限内摆式仪测定值F构造深度TD(mtn)石料磨光值PSV2502400.440五、路面结构材料要求(一)级配碎石底基层级配碎石底基层结构厚度为22cm,采用不同粒径的碎石和石屑现场厂拌法施工,压实度不小于96%,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大于50mm,颗粒组成如下表:通过下列筛孔(mm)的重量百分率()液限(%)塑性指数50100小于2

11、8小于64085-1003065852040651020405102728200.55-180.075075(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通行也应慢速行驶,严禁在其上调头,转弯,防止透层沥青局部脱落,对局部脱落的地方要进行修补;待满足相关要求后铺筑沥青跄下面层。(3)沥青混凝土下面层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粘层油的洒布。洒布前,应认真检测改性乳化沥青的质量,只有在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施工。粘层油的洒布量符合设计要求,并不能污染环境。(5)下面层及上面层透层油洒布经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下中面层沥青混凝土的铺筑;粘层油洒布完毕并完全固化后,应立即铺筑下面层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合料在拌和前,应认真

12、检验原材料的质量,只有符合部颁标准要求的材料才能进场使用,并在施工过程中随时进行抽检。沥青混合料在拌和前,应进行认真的级配设计,在检验所设计的混合料的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的条件下,才允许作为沥青拌和站的目标控制级配。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在拌和沥青硅前,应认真校核拌和机的计量精度,在确认计量精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才允许进行拌和。沥青拌和站在拌和沥青混合料时,应保证足够的拌和时间,以保证混合料拌和均匀,无花白料,温度控制正常。沥青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如果气温较低或等候时间过长,应采取保温措施,以免温度降低太快,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和压实(压实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度不小于98%,以室内马歇尔试件密实度为准)。

13、已运到施工现场的沥青混合料在保证拌和站能满足摊铺机需要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快的摊铺,以免温度降低太快,影响压实效果。当路面宽度大于摊铺机的工作宽度时,应采用两台摊铺机并行摊铺,避免形成冷接缝:当摊铺机出现故障并认为在短期内无法修复时,应就地做成一条接缝;当日施工完毕,应在完毕处做成一条垂直接缝,不同路面结构层之间,应保证上下层间的搭接长度不小于80cm。压路机应视摊铺时的气温和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情况,必要时应紧跟摊铺机进行碾压。在碾压过程中压路机重复碾压宽度应不小于压路机轮宽的三分之一。施工完毕后的路面应在24小时内禁止一切车辆通行。六、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前应做好拆迁、征地、迁移障碍物等准备工作

14、。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602.50T0304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518T0312坚固性,不大于%1212T0314吸水率,不大于%2.03.0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11T0310软石含量,不大于%35T0320粗集料的磨光值,不小于PSV-42T0321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54T0616具有2个或2个以上破碎面颗粒的含量,不小于%9080T0361碎石作为路面上面层沥青混合料所用集料,为保证路面表面的抗滑能力和沥青混合料中骨料的嵌挤,粗集料除了满足上表所示的技术要求外,细集料还应满足带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92的技术要求。

15、(2)矿粉采用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表4.10.1技术要求的石灰石矿粉,施工中应保持矿粉干燥无结团,成团的矿粉不得直接使用。(3)抗剥落剂为保证沥青混合料中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在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达不到4级或4级以上的条件下,需使用抗剥落剂来改善其间的粘附性。应选用质量优良,长期抗剥落性能较好的抗剥落剂;也可以采取掺加一定量的石灰代替矿粉来提高石料与沥青的粘附能力。(4)沥青透层油及粘层油在路面基层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沥青透层油的洒布;在沥青混凝土下面层险收合格后,即可进行粘层油的洒布。透层油和粘层油的洒布应满足下列要求:在路面基层上洒布透层油,在沥青浸层间洒

16、布粘层油,以保证各界面层结合良好。透层油用煤油稀释沥青,粘层油用改性乳化沥青。在基层养生结束并清除基层表面松散颗粒的尘土后,洒布透层沥青,透层沥青洒布量0.8L2Kgm2,洒布透层沥青的基层上应禁止除施工车辆外的一切车辆通行,施工车辆在其应拌合均匀、色泽一致,无成块油团。对明显花白、粗细料分离、结块成团、油重明显过多过小,以及出厂温度超过范围或送到工地温度低于规定的混合料不得使用O、摊铺前应检查井盖框、路绿石、流水板等是否安装单位,如没有应及时补救。、沥青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摊铺,碾压时应从路边向路中碾压,碾压顺序是:接缝处预压一全路预压一全路复压一全路终压。每次来回轮透重合不得小于30厘米,局部

17、压路机不能到达处可以用振动夯等人工夯实。、在碾压成型的新铺混凝土上不得停放车辆,不得堆放石子、料块、泥土等杂物。、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时,摊铺温度应控制在120t以上,开始碾压温度宜在IO(TC以上,碾压终止时应确保沥青混凝土温度不低于70P,应在沥青混凝土冷却到常温后才能开放交通。、就工后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应平整、坚实、粗细均匀,不得有脱落、掉渣、裂缝、堆挤、烂边等现象。12T压路机碾压后无明显轮迹,接缝应密实平顺;沥青面层与各井盖、路绿石、流水板等衔接紧密平顺,不得有积水现象。、沥青混凝土面层由三层组成,若不能连续施工,已摊铺的沥青层被污染应清扫干净后在其上洒铺一层粘油层,粘油层洒铺量宜为05

18、Kgn然后再摊铺第二层沥青混凝土。15、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标高较低的地方未设雨水井的,请通知设计单位进行补救。16、其他未明确的按相关规范执行。2、道路红线范围内有电力、自来水等管线时,应向有关单位了解并协商处理措施。3、施工前必须排除原地面积水,填土地段表层不得积水。先填低洼地段,然后填一般地段,先填路中再城路边,保持一定的路拱与纵坡。4、路基高程=路面高程一路面结构厚度。5、不同种类的土必须分类分层填筑,不得混淆;卵石土、碎石土等高强度类型土应填在上层,没有膨胀性的粘土应该填在下层,同一层应采用同一性质的土类回境。每层土的松铺厚度不得超过30厘米,断面路基填土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严禁贴坡补

19、足宽度。6、路缘石安装应该平直、园顺,不得弯曲。7、路基施工时必须做好临时排水,防止基层被水浸泡。8、路基范围内的树根、杂草、垃圾等必须清除。9、填土应分层填筑,在最佳含水量条件下压实。10、路基施工过程中,发现有不良地质与设计不符时应与相关单位联系协商处理。11,分隔带断口处与单位出入口处路面按机动车道路面结构施工。12、级配碎石、碎石的压碎值不能大于30%。、配料准确,混合料必须均匀,没有粗细颗粒离析的现象。、在最佳含水量时,用121以上压路机进行碾压,压实度不得小于97%。1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压实应在初凝前完成,厚度一次17T8cm为宜,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从拌合到碾压之间的延续时间应控制在34个小时。、在碾压过程中,路面靠外的两侧应多压23遍,其余碾压次数尽量相同;严禁压路机在压好或正碾压的路面掉头或者急刹车,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合,在终平时应用路拱板校正。两天施工的连接处应搭接拌合,即第一天施工留58米不碾压,待第二天施工时对前段未碾压部分再加部分水泥重新拌合并与第二段一起碾压。、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为32.5#,慢凝水泥。6%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采用水泥:石粉:碎石=6:33:61(重量比)。碎石集料要求颗粒坚硬,不含土块的杂质。14、浙青面层:、沥青混凝土原材料及混合料必须满足规范要求。沥青混合料采用厂拌送到工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