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第七单元尊严.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393999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第七单元尊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五年级语文第七单元尊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五年级语文第七单元尊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五年级语文第七单元尊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五年级语文第七单元尊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第七单元尊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第七单元尊严.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单元 尊严学科语文课题囚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叶挺将军坚贞不屈的崇高革命气节。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知道什么是一个革命者的尊严。重点难点1.分析诗人在“爬出来”和“在烈火中得到永生”两者中的选择,体会诗歌中两个“自由”的不同含义。2.了解诗的写作背景,读懂诗句的意思。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查找叶挺的资料。课时安排两课时教 学 环 节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甚至献出自己的宝贵

2、生命。今天我们要学的囚歌,讲述的就是这样的故事。他们在敌人的监牢里,面对毒刑拷打写下来的。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二、检查生字三、初读诗歌,了解背景、诗题 1、了解作者生平。(1)师:囚歌这首诗歌的作者是谁呢?(叶挺)谁来介绍一下这位作者?(2)指名回答。教师简介作者。囚歌是叶挺同志被囚禁在重庆歌乐山渣滓洞集中营时,用铅笔写在牢房墙壁上的一首诗。叶挺是广东惠阳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1927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抗战时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1946年3月4日,在中共中央的坚决要求下获得自由。4月8日自重

3、庆飞返延安,途中飞机失事遇难。 2、解题。(1)师: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把诗歌读一遍,想一想,课题中的 “囚”是什么意思?囚歌又是什么意思呢?(2)指名回答。(从字形上看,人被四堵高墙紧紧围住,如笼中之鸟,失去自由。“囚”的意思是把人关在监狱里。 “囚歌”在本文指革命者在敌人监狱里写的诗歌。) 3、师:我们知道了作者在恶劣的环境里还能写下这么激昂的诗篇,到底作者是所要表达的是什么?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二课时一、朗读囚歌 1、指名朗读诗歌2、师:朗读着首诗歌该用什么样的语气?相信大家在理解诗歌内容之后肯定会明白的。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

4、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二、讲读第一节1、生自由读一读第一节。师:想一想,叶挺同志在怎样的情况下写出这首诗的?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 请把它们划出来。 2、师:这里的“人”和“狗”指的是什么? (“人”指坚定的革命者,“狗”指革命队伍中的叛徒。) 3、师:读完这节诗,你明白了什么?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是指牢房中的革命者所要走的路被敌人锁得紧紧的。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指为牢房中的叛徒所准备的道路是敞开的,只要你叛变革命,随时都可以爬出牢房。 “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

5、由!”指国民党反动派在声嘶力竭地叫喊诱骗革命者变节投降充当叛徒。 4、师:当我们明白了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威逼利诱的卑劣手段和丑恶嘴脸,朗读这一节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们试着读一读。然后,四人小交流。5、四人小组交流,汇报。(“一个声音给你自由!”这句是敌人对革命者的诈骗,“自由”不过是一种诱饵,朗读时要表现出敌人的阴险狡猾。“自由”二字要读得虚伪、轻浮、声音拖长些。) 6、师:大家都读知道要用读出反动派阴险狡猾的语调,那么,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愤怒,对叛徒的厌恶和痛恨的思想感情。) 7、师:让我们怀着这种语气把第一小节读一读。过渡: 这一节诗揭露了国民党反

6、动派对革命者。当时摆在狱中革命者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坚贞不屈,意味着失去自由,甚至生命;充当叛徒,出卖革命,将得到自由。作者选择哪一条路呢?第二节诗告诉了我们。三、讲读第二节诗1、指名读第二节诗。 2、思考:作者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作出怎样的回答? 3、如何理解这几句话?我迫切希望得到自由,但我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真正的革命者是决不会向敌人屈膝投降当叛徒的。4、师:这节诗中也有一个“自由”,它跟第一节诗中有什么不同?5、指名回答。(第一节诗:所谓的自由;第二节诗:真正的自由。)6、师:诗中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该怎样读? (表达叶挺同志决不向敌人屈膝投降的决心,表现了革命者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读

7、要坚定、有力、高昂) 7、指名读,全班评析,学生再读。过渡:为什么叶挺同志有这么强烈的决心,是什么支持着他为革命事业而献身?诗歌中哪里告诉我们?(第三节诗)四、讲读第三节诗1、全班齐读第三节。2、师:诗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作者是把什么比作什么?3、四人小组交流、汇报。(1)“地下的烈火”比喻革命的烈火,指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力量。(2)“活棺材”指囚禁革命者的牢房,又指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黑暗的旧社会。4、师: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决不会向敌人屈服,因为他心中充满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所以,诗人决定怎么做?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叶挺同志为了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宁

8、愿献出自己生命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5、师;该怎样读才能读出作者的壮志豪情? (“地下的烈火”、“一齐烧掉”、“得到永生”等词语读时要铿锵有力,语气逐渐激昂,节奏加快。)6、指名读,全班评析,学生再读。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背诵囚歌。3、预习晏子使楚板书设计 囚 歌 叶挺 “自 由”自 由 (狗) (人) 视死如归 坚贞不屈 教学反思学科语文课题晏子使楚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安居乐业”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4、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重点难点通

9、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教师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 学 环 节第一课时一、简介背景,揭题 1、师: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2、板书课题,全班齐读晏子使楚。3、师:谁来说一说你对课题的理解?4、指名回答。(晏子原名晏婴,子是古代对男人的一种尊称。使:出使。)二、扫清生字。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师: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

10、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2、生自读课文。3、指名回答。4、师: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3个)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个故事来谈谈晏子到了楚国以后就受到了楚王怎样的侮辱?用复述的形式把它介绍给你的组员。5、四人小组交流。6、全班交流,指名回答。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初步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知道了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那么楚国是如何接待晏子的?晏子有辱自己的使命吗?出使的结果又是如何?这些都是这节课我们所要关注的。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把文章速读一遍,用“-”划出晏子出使结果的那句话。在四人小组内交流。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3、全班交流,

11、引导:(1)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找到了,哪位同学大声读出来?(2)指名回答。(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4、从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二、抓中心句,理解脉络:1、师:同学们,一句话往往能告诉我们许多信息,你认为横线上可以写些什么?A、在这之前,楚王(不断地侮辱晏子)。B、后来晏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挫败楚王的三次侮辱)。C、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2、指名回答。4、师:同学们可真认真,把长长的一篇课文就读短了。但要想真正理解课文,咱们还得好好研究。今天,咱们就抓住“侮辱”一词展开研究,去看看,在这之前,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5、师: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划出三次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

12、,并讲讲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三、学生交流1、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个5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就叫人把城门关了,让让晏子从这个洞钻进去。(1)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讲得更简单一点吗?(2)指名回答。(楚王要晏子钻狗洞,想以此侮辱晏子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2、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人了吗?”(1)师:该怎样读这句话(瞅、冷笑)。(2)指名读,全班读。(3)师:这句话表达了楚王对待晏子是什么态度?(轻视晏子没才干,想以此侮辱齐国没人才的目的。)3、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1)师:楚王说这句话是要侮辱齐国人什么?联系上

13、下文解释。(2)指名回答。过渡:楚王对晏子的侮辱真可谓是居心(叵测),处心(积虑),用心(不良),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四、学习晏子反击1、师:咱们先去看看,晏子第一次回击楚王的语句,是哪个句子?2、指名回答。3、师:晏子为什么这么回答?他这么说的结果如何呢?4、生: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狗国。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5、师:楚王这城门打得是无可奈何啊,要不然就承认国家是狗国了,自己是狗王了。从这次的回答中,我们又进一步体会到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他不仅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而且还把这种侮辱还给了楚王,让楚王搬起石头砸自

14、己的脚,这番话的确巧妙。6、小结:是啊,面对这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只有冷静的反驳,不卑不亢地把侮辱还给楚王,才能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又不伤了两国的和气。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反复朗读仔细思考结合自己的理解,都学懂了晏子第一次反击,而好戏还在后头。现在请大家利用这种方法学懂之后的二次反击,四人为一组,读二、三次反击的话。7、四人小组合作学习。8、师:请大家思考,课后的第二个问题。它说的故事是文中的哪个部分?10、指名回答。(第五自然段)五、分析人物1、师:如果晏子回到齐国,齐王大喜,给他开了个庆功宴,你也去参加这个会,你讲一讲晏子为什么能取得胜利?2、指名回答。A、晏子才智过人,有善辨的口才。B

15、、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在晏子的心目中,不会让自己的祖国受到侮辱,他爱国,所以促使他一次又一次维护了祖国的尊严。C、正义在晏子一方,邪不压正。他才会理直气壮。六、课外扩展聪明人的题目:有一次,爱国将领吉鸿昌在街上走,一个美国人走过来傲慢地说:“我去过一座岛,岛上就缺中国人和猪这两样东西。”吉鸿昌听了,不紧不慢地说:“”七、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懂得了晏子以智慧击退楚王侮辱。同学们,只有今天学好知识,才能像晏子一样,不辱使命,维护尊严。八、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2、预习为了他的尊严。板书设计晏子使楚楚王 晏子(侮辱)(反击)结果钻狗洞是狗国只好打开城门 没人才下等国只好赔不是没出息

16、强盗国只好陪着看教学反思学科语文课题为了他的尊严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乞丐从女主人那儿得到的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3、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理解课文意思,把握文章的特色,了解文章中的孩子与双手健全的乞丐这两个人物在表达中心时所起的作用。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读课文。重点难点1、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乞丐从女主人那儿得到的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2、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理解课文意思,把握文章的特色,了解文章中的孩子与双手健全的乞丐这两个人物在表达中心时所起的作用。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教师准备课件、资料。课

17、时安排两课时教 学 环 节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尊严”这个单元,在前两篇课文中,我们认识了革命者叶挺和齐国的使者晏子,他们为了真理,为了国家始终坚贞不屈,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课文为了他的尊严,看看这篇课文又和尊严有什么关系。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师:课题中的“他”指的是谁?谁为了他的尊严 ?2、指名回答。(妇人乞丐)过渡:课文围绕着妇人和乞丐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来读读课文。3、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着妇人和乞丐讲了什么事,然后说给四人小组的伙伴听一听。4、生

18、自由读课文,四人小组交流。 5、师:课文中的生字都认识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6、开火车生字接力组词。7、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8、指名回答。9、初读质疑。(1)师: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我们要在文章的上圈圈点点。你们做到了吗?请大家在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做个记号。(2)学生朗读质疑。(3)全班交流。10、师: 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到这,课后请大家思考课后的两个思考题。第二课时一、复述回顾1、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为了他的尊严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谁愿意来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说给大家听?2、指名回答。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1、出示妇人的话:“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

19、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再读这句话,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乞丐?是两个怎样的乞丐?2、师:那个独臂乞丐开始就情愿搬吗?后来为什么搬了?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的有关段落,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1) 集体交流:学生抓住句子体会,独臂乞丐觉得自己是一个残疾人,已经非常可怜,妇人却让他搬砖,他很生气很不情愿。(2)师:谁来读读课文中对乞丐的描写?(体会“慷慨”的意思,并指导“慷慨”两个字的写法。)(3)出示句子“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妇人,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师:这句话要用来说明什么?(抓住乞丐表情的变化来体会他内心的变化,原来一只手也能干活,也有尊严。)(4) 师:谁能带着乞丐恍然

20、大悟的表情把他内心的变化读出来。(5)指名学生读乞丐干活时的样子。师:说一说看到这一切感受到什么?(“整整才”、“气喘如牛”、“布满灰尘”、“汗水濡湿”等词语体会这搬砖的活对独臂乞丐来说很不容易,而且又累又脏。)(6)师:干了这么又脏又累的活,乞丐还生气吗?他的态度有了什么变化?(感激)为什么感激?(7)师:带着感激之情,再读乞丐的话。他感激是什么?(他感激的不仅仅是妇人给他的20元钱,更重要的是妇人的做法唤起了他的尊严。)3、 师:再来看看那位双手健全的乞丐,他为什么不搬砖?请同学们默读有关的段落,抓住句子体会。想象他的结果会怎样?(他不仅仅是没有挣到20元钱,更重要的是失去了自己的尊严。)

21、4、师:再读这句话“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师: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5、师:若干年后,成为董事长的乞丐又回到改变他一生的那位妇人家里,想不想听听他们说了些什么?请三个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6、师生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妇人的美好品质。三、感情升华1、师: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一定收获很多,你们想说点什么?2、小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是尊严改变了乞丐的命运,也是尊严使我们感到了妇人是高大而可敬的,尊严对我们每个人都是重要的,让我们珍惜尊严吧!3、师:结合自己说一说你对“尊严”的理解?四、布置作业:1、阅读短文嗟来之食,围绕着尊严这个主题,谈谈你对文中主人公的认识

22、。2、搜集有关“尊严”的格言和故事。3、完成伴你成长。板书设计:为了他的尊严妇人 乞丐 搬砖挣钱 从中受到启发 获得成功(得到自尊)教学反思学科语文课题语文天地教学目标1、完成日积月累;理解并记忆有关尊严的名言、古诗。2、理解文言文,展开辩论会。3、完成有关尊严话题的习作重点难点畅所欲言,教育学生说话要有理有据,练习使用恰当的关联词。指导完成习作。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收集辩论会资料。课时安排三课时教 学 环 节第一课时一、摘录笔记1、继续用学过的方法积累新词、好句。2、提醒学生自学生字,在积累的同时理解诗意。3、读一读课文中摘录笔记的内容,体会因果关系句子。A、先表明态度,后说明理由;B、先说明理

23、由,后表态度。4、引导学生摘录课文中类似的因果关系的句子。5、四人小组交流体会。二、读一读1、学生自读古诗句。2、学生自学诗句,用自己的方法理解句意。3、四人小组交流诗句含义。4、全班交流体会。A、人要顺应天时,具备自强不息的精神。B、有了财富,不能放纵自己,整天沉溺于酒色。看到贫穷的人,不能欺辱,面对威武的武力也不去没有原则的屈就,这才是大丈夫。C、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5、全班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尊严”的句子。第二课时一、开卷有益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文意。2、讨论:文章所表达的意思。思考:“嗟来之食”的的含义。3、学生复述课文。4、讨论交流:展开辩论那个人该不该吃黔敖的东西

24、二、辩论会1、全班分为两组,展开辩论。正方:那个人不该吃黔敖的东西反方:那个人该吃黔敖的东西2、正反方自由组合讨论。3、全班交流。展开辩论。4、教师小结。第三课时 一、导入习作主题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所围绕的主题是什么?(尊严)今天,我们习作的题目是一件尊重他人的事二、完成习作1、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2、全班谈论。3、教师点评。4、学生思考习作思路。5、学生开始习作。6、修改习作。7、抄清习作。教学反思第八单元 火与光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教学目标:1. 掌握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赐给、掰开、绒髓、禽兽、野蛮、俯视、惩罚、侍从、铁链、栓在、懊悔”等词语。2. 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普罗米休斯

25、英雄行为的赞美和钦佩之情,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教学重点:通过感悟课文,体会作者对普罗米休斯英雄行为的赞美和钦佩之情,理解英雄行为 教学难点:通过感悟课文,体会作者对普罗米休斯英雄行为的赞美和钦佩之情,理解英雄行为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课时:1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于火,大家都不陌生,你能说出火的用处吗?谁能说说? 指名回答: 在古希腊,也有一个关于火的神话故事,你想不想了解一下呢?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普罗米修斯的故事,相信你一定会为故事的主人公所感动的。(

26、板书课题) 比如:火能烧熟食物,火能驱赶野兽,火能照亮夜空,火能带来温暖,火能烧开凉水,火能通报敌情,火能传递信息,火能炼造工具,火能帮助人们战斗 齐读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板书学生询问的生字。(如:镣铐、侵袭、缭绕等)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课件出示,评价,纠错 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比较难读,你有没有信心读好啊?那好,让我们来读读吧!(出示) 读了这个故事,普罗米修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准字型,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学生读文、识字小组读男女生轮读,评价他是一个英雄,他热心帮助人类,他甘愿自己受到惩罚也要把火种带到人间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文中哪

27、些段落描写了他的英雄行为呢? 教师巡视指导 谁来说说你画的句子? 你能体会一下普罗米休斯此时的心情吗? 你能把你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吗?谁想读读?(课件出示,指名、评价)还有哪些句子体现了他的英雄行为呢?(同上)对于普罗米休斯的这些英雄行为,你能用更简洁的词语概括吗?指名回答,相机板书。课文描写普罗米休斯的英雄行为,哪个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会留下这么深的印象呢?通过学习课文,你能谈谈你认为怎样的行为就是英雄行为? 你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生活中的英雄吗?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同情人类,坚定取火种的决心;看到人类一天比一天幸福,心里很高兴和欣慰;受折磨时的坚强,毫不屈服)

28、默读课文,思考一下!指名回答 在小组内说一说。指名汇报,评价总结拓展 今天,我们学习了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休斯的英雄故事,其实在古希腊神话中,还有许许多多的英雄,比如课文中提到的宙斯、海格利斯、赫利俄斯等,他们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故事,如果想进一步了解他们,大家可以找来有关的书读一读,如荷马史诗神谱等。布置作业摘抄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积累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板书设计: 普罗米修斯的故事 无火:起因 盗火:绒髓-太阳 受罚:铁链 狂风 冰雹 大鹰 获救:海格力斯教学反思: 奇异的激光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奥秘,服务人类的远大理想;2、识记9个生字

29、;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激光的信息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教学重点:采用多种形式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激光的特点;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丰富对激光知识的了解,并能与同学交 流感兴趣的内容;教学难点:采用多种形式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激光的特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课时:1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出示课题激趣导课 板书课题:奇异的激光 谈话:你对激光都有哪些了解? 老师这儿有一组激光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激光图片) 相信今天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会对激光有更深入的了解。 学生交流 欣赏整体感知把握文章要点 过渡:请大家翻开书,小声自由朗读课文

30、,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反复多读几遍。 过渡: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自学了生字,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自学的情况。(出示课件:词语、多音字)检查学生生字识记情况。 刚才大家读了课文,你对激光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概括出:“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学生交流, 潜心会文品读词句意味 在这三部分内容中一定有你最感兴趣的一部分,任选其中的一部分,用你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可以一边读一边划出相关的语句,还可以把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句子旁边。 把你对最喜欢的那部分内容的感受和体会,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交流。 “最亮时,它比太阳还要亮100亿倍呢!打个

31、比方说,我们如果用眼睛对着电灯看,就会感到刺眼;如果看太阳的话,就会有暂时目眩感觉;我们如果对着激光看,眼睛就会严重受损,以至永久地失明。”(课件出示) (1)这段话用了对比和举事例的方法来说明激光是最亮的光的。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当你用眼睛看太阳的话,你会有什么感觉? 结语:看太阳都会“目眩”,激光比太阳还要亮100亿倍,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范读 过渡:激光不仅是“最亮的光”,它还是“最快的刀”和“最准的尺”,有喜欢这两部分内容的同学吗?谁想来谈一谈你的体会? 放手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地读相关的句子来充分体会激光是“最快的刀”是“最准的尺”以及利用激光这两方面的特点可以用在医学和测量等方面。(板

32、书:医学、测量) 通过刚才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到了激光是目前世界上“最亮的光”、“最快的刀”、和“最准的尺”,它的用途非常广泛,可以用在军事、医学和测量等许多方面,所以“激光”真是一种“奇异”的光啊! 学生自学,读一读,划一划,写一写)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集体汇报交流:指名让学生交流最喜欢哪一部分内容?读一读划出的相关语句,并谈一谈对这写语句的理解。 学生抓住“目眩”)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学生交流体会,指名试读这段话 全班读 学生交流、补充,揭示利用激光的这个特点可以用在军事上,做激光枪和激光炮等。 学生任选其一,交流体会 指名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拓展延伸充实文本内涵 过渡:激

33、光的用途远不止这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能见到激光的身影,你们想一想,都可以在哪些地方见到它呢?关于激光,课前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相关的资料,我们来看一看。课件出示:部分关于激光的资料 教师结语,激发学生情感:其实,激光的用途还有更多,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开发和研究,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就在咱们班中有同学在研究激光这一科学领域中传出佳音。 学生自由发言。 全班学生阅览。板书设计: 奇异的激光 最亮的光 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 总 最快的刀 作比较比喻 总 最准的尺 列数字拟人教学反思: 灯光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

34、生活来之不易,更倍加珍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教学准备:教具:生字新词卡片、电视教学课时:1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导语 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王愿坚)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的编剧就有他一个。 读文按自然段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认识生字词

35、)理清顺序整体感知 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再请几个学生装在全班说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万盏灯”这么多得灯,大放光明,广场周围还有许多“宏伟的建筑”,说明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所以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郝副营长的话道出了他的美好的心愿,反映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他想的是祖国的下一代,希望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条件。郝副营长所说的多好啊!是指孩子们在这光亮的灯下学习、生活是多么幸福啊!憧憬的内容可能是:等革命胜利后,劳动人民将为建

36、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上学的权利-) 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质疑,互相讨论。学生质疑:为什么看到这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学生质疑: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充分发言,通过讨论,体会到这句话含义深刻,表现了革命先

37、烈不惜牺牲自己性命为后代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精神。体会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无数先烈正是为了后代的幸福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我们生活在这幸福之中,不能忘记牺牲自己性命的先烈们。 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的这一部分内容板书设计 5、灯光广场灯光一声赞叹(多好啊)幸福生活阵地火光憧憬未来(多好啊)生命换取教学反思: 灯塔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中写了哪几件事物,引导学生体会灯塔面对恶势力毫不畏惧,坚守服务岗位的可贵品质。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灯塔的可贵美好心灵和暗礁内心的污秽。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灯塔面对恶势力毫不畏惧,坚守服务岗位的可贵品质

38、。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1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激情导入学习课文 说说这篇童话写了一件什么事? 灯塔具有怎样的品质,从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来? 想想暗礁为什么认为灯塔可恶,想把它毁灭掉?面对狂风暴雨,雷鸣闪电和咆哮的浪涛,灯塔为什么毫不畏惧? 文中写了哪几种事物? 自读课文 再读课文,思考 围绕课后问题展开讨论。 小组学习,讨论交流拓展延伸 学完这篇童话后你有何感受? 板书设计: 灯塔坚定履行职责 为人类服务教学反思:语文天地教学要求1 知识与技能(1) 引导学生完整、有条理的进行口语交际。组成学习小组,进行课外实践活动。(2) 指导学生结合“初显身手”的活动选择材料写作。

39、2 过程与方法(1) 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展开课外实践活动。(2)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写作的题目,并能运用平时积累的词句,敢于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谈话过程1 是谁把火把带给了人类?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火的故事?(1) 普洛米休斯神话传说中的“火”的起源。(2) 燧人氏钻木取火现实生活中火的真正产生过程。2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与“火”有关的知识。二 出示交流主题说说家里用的灯,见过的灯,想象的灯。三 分小组交流1 结合课前查资料收集的图片和资料进行分组。(1) 我家里的灯。(2) 见过的灯。(3) 灯的变化。2 小组内交流、汇报。3 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汇

40、报。四 创新发明1 分小组说说准备发明什么灯。它的外形怎样?有什么功能?2 想象发明的灯,把它画下来,配一段文字说明。3 小组派代表拿图片上台投影汇报,介绍。4 评议。五 举办图片、资料展览1 收集图片、资料。2 归类编排。3 为展览起一个响亮的名字。4 办展览。六 课堂总结1 指名谈谈收获。2 小节。(1) 动手方面。(2) 发言方面。(3) 创新方面。(4) 兴趣方面。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 投影佳作,欣赏1 投影佳作,齐读。2 评评好在什么地方。二 投影病文,指导修改1 投影病文,自由朗读。2 谈谈病文的不足之处及如何修改。3 逐一进行修改。4 自由读读改后的作品。5 前后对比、评价。三 完成“笔下生花”部分1 投影。2 指名读。3 根据选择的题目分小组展开讨论交流。4 将交流的结果进行汇报,老师指导。(1) 把想写的故事写清楚。(2) 把喜欢的灯的特点写清楚。(3) 还可以写写喜欢它的原因。(4) 要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5) 敢于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四 活动过程1 学生写作,老师巡视指导。2 针对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或全班点评指导。教学反思: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