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谨防电信诈骗原因及预防措施(2023年).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407074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留学生谨防电信诈骗原因及预防措施(2023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国留学生谨防电信诈骗原因及预防措施(2023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留学生谨防电信诈骗原因及预防措施(2023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留学生谨防电信诈骗原因及预防措施(2023年).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留学生谨防电信诈骗原因及预防措施(2023年)近期,我国驻外使馆通过多种平台多次发布安全提醒,警示在法中国公民谨防电信诈骗。令人遗憾的是,近日又有大量在法中国留学生遭遇诈骗,经济损失十分严重。一、被骗同胞轻信诈骗分子的主要原因(-)轻信对方公职人员身份。不法分子往往通过技术手段将来电号码伪装成中国驻X国使馆、国内公安部门或快递公司、电信服务运营商的电话,并引导当事人上网核实,从而骗取当事人信任。(二)轻信对方提供的文件。不法分子通知接电人因其涉及非法采购邮寄防疫物资、信用卡诈骗、跨境洗钱等卷入重大刑事案件,已被国内公安机关通缉,并通过社交软件发送伪造的“警官证”、“逮捕令”、“保密函”等文

2、件,使当事人信以为真。(三)轻信对方诱导和恐吓。不法分子往往以“帮助证明清白”或“协助办案”为诱饵,诱导当事人汇款至所谓“安全账户”进行“资金托管”,有的还会诱导当事人拍摄裸照、录制裸体视频等“配合调查”。有的不法分子还会以“案情保密”等为由,通过恐吓手段操控当事人不上网、不与亲友联系、按时汇报行踪,进而实施诈骗或者“虚拟绑架”。(四)轻信理财陷阱。不法分子通过社交平台与当事人交友、网恋,取得信任后,诱骗其在虚假投资平台投资、下注。此类平台往往使用蝇头小利诱骗用户不断追加投资,最后无法取现,血本无归。不法分子还可能包装成为“理财大师”,把当事人拉进全是“托儿”的“理财群”实施诈骗。二、中国驻外

3、大使馆再次郑重提醒在X中国公民:只要陌生人让汇钱,就要绷紧安全弦!1、中国驻X国大使馆和国内公检法机关不会以电话方式通知您涉及信用卡诈骗、跨境洗钱或其他刑事案件。2、中国驻X国大使馆不会以电话方式通知当事人护照过期、居留卡过期,更不会通知来使馆领取包裹或公文。3、国内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微信、QQ、whatsAppInstagram等聊天软件与您联系,更不会通过聊天软件发送“警官证”、“逮捕令”、“保密函”等文件。4、国内公检法机关不会以电话方式要求汇款至“安全账户”或缴纳保障金,不会要求接电人回拨电话与国内公安局、国际刑警组织等机构进行联系。5、树立正确理财观、恋爱观,警惕各类“一夜暴富”的理财陷阱,切勿仅因为“网上聊得来”就盲目向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转账汇款。6、如无法辨别是否为诈骗电话,请及时向中国驻X国大使馆或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86-10-12308)核实。如不幸上当受骗,应及时向X国警方报案,并同时向国内公安机关报警。受害人无法直接向国内公安机关报案的,可通过国内近亲属及时报案,并向国内报案地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请求帮助(拨打110或96110转反诈骗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