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411602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新人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 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孩子”。从题目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文章随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下来,时而记眼前之事,时而忆从前往事,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文章重点写了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写得深沉而动人,令读者仿佛能依稀的看到文字的幕帘后面,闪烁着一双盈盈的泪眼,“童稚里充满了哀怨,纯真中蕴含了惆怅”。品味语言,体会父爱,感悟成长,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是教学难点。教学目标:1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2理

2、解“爸爸”的形象。3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4学习记叙中的伏笔与照应。依据教学目标1、2点制定教学重点为:(1)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2)理解“爸爸”的形象。(3)品味语言,体会父爱,感悟成长依据学情制定教学难点为:(1)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2)记叙文中的伏笔与照应。(3)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时安排 :二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2理解“爸爸”的形象。3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生词、理清思路,概括课文内容。教学难点: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教学过程:一、预习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肿胀(zhong zh

3、ang) 叮嘱(zhu) 骊歌(li) 徘徊(pai huai) 抽屉(ti)2解释下面的生词:(1)肿胀: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郁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2)叮嘱:再三嘱咐。(3)恐惧:惧怕,害怕。(4)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3阅读全文,质疑。4思考:研讨与练习。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2导语。三、正课 1质疑:文中对“爸爸”的回忆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试从课文中找出这方面的例子。 讨论并归纳: (1)开篇从衣襟上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2)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说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

4、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 (3)从钟声响了,毕业典礼就要开始,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 (4)从韩主任的讲话,我们唱骊歌,想到很多人都盼望自己长大,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寄钱的事; t文章回忆部分是插叙。文章采用插叙手法,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2质疑:“爸爸”的鼓励和惩罚对“我”的健康成长有哪些影响? 讨论并归纳: (1)六年前他参加我们学校的那次欢送毕业同学同乐会时,曾经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今天。“六年后”到了,“

5、我”真的成为优秀的毕业生被选做这件事。 (2)六年前有一天下大雨,“我”因赖床不起而受到爸爸的打。并坚持要“我”去上学。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 (3)爸爸不拿“我”当孩子,让“我”到东交民巷的正金银行寄钱给正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我”也闯练成功; (4)当“我”从老高那里得到爸爸病逝的消息,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镇定、安静,这是爸爸长期教育的结果。 3质疑:“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讨论并归纳:爸爸表面上很严厉,严格要求“我”打“我”,逼“我”上学,实际上却充满爱心。他亲自给“我”送花夹袄和两个铜板。爸爸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

6、皮去做,就闯过去了。爸爸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爸爸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四、小结 这篇文章是随着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下来的,所以文章采用插叙手法,从眼前的事回忆往事,写出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对自己的鼓励和教育,塑造了爸爸严厉而不失爱心的形象。五、作业 完成课后第一题。六、课后反思: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2理解“爸爸”的形象。3学习记叙中的伏笔与照应。教学重点:1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2理解“爸爸”的形象。教学难点:记叙文中的伏笔与照应。教学过程:一、预习 再次阅读全文后,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

7、家两个部分,思考研讨与练习二。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爸爸这个人物形象,理解了文章的插叙手法。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两个语段以及记叙文中的伏笔与照应的问题。三、正课 1朗读从“当我在一年级的时候今天是我最后一天在这学校里啦”。 2质疑:我在一年级的时候,每天早晨醒来“又愁又怕”,愁的是什么,怕的又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愁的是已经这么晚了,到学校去准又是迟到被罚站;怕的是罚站在门边时同学们的眼光使我害羞。 3质疑:爸爸是个商人,家里也很有钱,为什么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 讨论并归纳:对孩子严格要求,不娇生惯养。 4质疑:爸爸见我不起床为什么打我? 讨论并归纳:对孩子不娇生惯养,严格要求。 5质疑

8、:爸爸既然打了我为什么又给我送花夹袄和两个铜板? 讨论并归纳:爸爸表面对我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6质疑:爸爸对我的严格教育对我成长有什么影响? 讨论并归纳: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门的学生之一,而且成为最优秀的小学毕业生,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 7朗读从“快回家去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8质疑:我为什么要赶着回家“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讨论并归纳:这是亲人间的一种预感,在文中也成为爸爸即将离开人世的伏笔。 9质疑:文中类似这样的伏笔还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 (1)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

9、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 (2)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很悲痛。 (3)当我进了家门,看到旁边的垂落的夹竹桃和落下的没有长成的小石榴,都在暗示爸爸的去世,以花喻人,人去花落。 10质疑:听了老高的话,知道爸爸去世的消息,我为什么“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讨论并归纳:这是爸爸长期对我严格要求教育的结果。如爸爸说过:“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爸爸也不拿我当孩子,让我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汇款。爸爸说:“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

10、你妈妈。你最大。”爸爸叮嘱我“闯练,闯练”。所以我能意识“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1讨论:研讨与练习三。 12质疑:文章标题“爸爸的花儿落了”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文题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 13质疑:文章多次写花有什么用意? 讨论并归纳: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中间写爸爸爱花的天性,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和落下的没有长成的小石榴”回应前文,暗示花落人亡。以花为线索贯穿全文,使全文充满人情味而又严谨周密。 14质疑:有的专家认为文章除了爸爸爱花这条线索还有一条线索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另一条线索

11、是毕业典礼。文章从毕业典礼前写起,写到爸爸病倒了,不能参加我的毕业典礼,然后回忆爸爸多年来对我的严厉管教。对子女真诚的爱。毕业典礼中又疏密有致地叙述爸爸叫我到银行汇款的事,让我去闯练。毕业典礼后,英子听到爸爸辞世的消息,表现出了惊人的“镇定”“安静”,这是爸爸对我长期教育的结果。 爸爸爱花和毕业典礼这两条线索中,前者是主线,因为作品所要刻画的主要形象是爸爸,在作品中起主导作用。而后者是副线,是为情节的发展有序而设置的,它对主线只是起着烘托、映衬、推动的作用。然而这两条线索相互辉映,既有利于情节的展开,又使两个人物主次分明,交映生辉。四、小结 本文以爸爸爱花和毕业典礼为线索,重点写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文章采用插叙手法,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五、作业 练习 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