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修改版)(1).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411785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 页数:82 大小:6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修改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修改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修改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修改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修改版)(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修改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修改版)(1).doc(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垂 直 与 平 行本单元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第 一 课 时教学内容教材第6465页“垂直与平行”,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十一的第13题。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涎和平行线。3、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

2、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的难点是正确理解相交现象(尤其是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教 学 过 程批 注情境引入教师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直线,知道了直线的特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直线的知识。探究新知(一)画图感知1、学生想象在无限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师:老师这儿有一张纸,如果把这个面无限扩大,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想一想,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会有哪几种情况?2、动手操作:学生画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教师:每个同学的手中都有这样的白纸,现在我们就把它当成一个无限大的平面,把你刚才的想法画下来。注意,

3、一张白纸上只画一种情况。(学生试画,教师巡视)(二)观察分类1、展示各种情况。(1)学生把画好的情况在小组内交流,看看你们谁的想法与众不同。(2)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展示给大家看一看?(3)仔细观察,那么画的跟其他人画的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可以上来补充。(1) (2) (3) (4) (5) (6)2、整理分类。同学们画了这么多情况,能把它们分分类吗? (分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学生交流中可能出现的情况:(1)分为两类: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2)分为三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3)分为四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交叉成直角的一类。当学生在汇报中出现“

4、交叉”一词时,教师解释:也就是说两条线碰到一起了。在数学上,我们把交叉称为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根据学生的分类情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利用直线的特点,分析哪种分法是正确的,那种分法是不正确的。(注意: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归纳概括1、解释平行的概念。(1)观察这两条直线,相交了没有?(边讨论教师边演示)把两条直线延长,再延长,想象无限延长。(2) 教师:谁知道这种情况在数学上叫什么吗?板书:互相平行。谁能说一说什么是互相平行?(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着两条直线互相平行。)2、解释垂直的概念。(1)教师:在同一个平面内,画两条直线会出现几种情况?(2)观察两条直线

5、相交成直角小情况。量一量,比一比。(用量角器、三角板验证。)板书:成直角、不成直角。(3)概括:像这样的两条直线,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互相说一说什么是互相垂直?拓展运用1、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垂直与平行的现象,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根据学生所举的例子,再适当据几个例子。)2、活动:看看运动场上有没有垂直于平行的现象。3、出示几何图形,观察并说一说有没有垂直和平行现象。课堂小结1、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2、作业 练习十一的第1、2、3题。课后反思第 二 课 时教学内容教材第66页的例2“画垂

6、线”。练习十二的第4(1)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正确掌握画垂线的方法。认识垂线的性质。2、通过学习,使学生正确使用三角板画垂线,会验证两条直线是否垂直。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图能力和应用意识。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画垂线的方法,认识垂线的性质;教学难点是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教 学 过 程批 注情境引入1、教师出示一个图形,让学生观察,谁能发现图形的线段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2、学生回答后,想一想:怎样验证它们是否垂直?(学生用三角板和量角器量一量,进行检验。)你还能发现什么?说一说。3、教师:全面我们学习认识了垂线,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垂线。板书:画垂线探

7、究新知1、经过直线上任意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1)请在纸上任意花一条直线,画出这条直线的垂线,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作图方法。(2)谁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垂线的。教师:用目测法画垂线容易出现偏差,利用作图工具三角板画出的垂线比较规范。画出垂线后要标上直角符号和垂足。(3)演示:经过直线上任意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步骤(教师边演示边叙述作图要领。)第一步: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第二步:延着直线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已知直线重合。第三步:从直角的顶点起,延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一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4)练一练,互相交流。2、经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1)出

8、示作图要求。教师:你能利用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的方法完成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的人物吗?试着画一画,并和同桌交流作图步骤。(2)学生交流作图步骤,然后让学生画一条或几条直线的垂线。(3)通过画垂线,你认为画经过直线外一点的垂线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学生互相交流。3、比较过直线上一点和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的方法与步骤的相同和不同。谁能说一说过直线上一点和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两种作图步骤的相同与不同?(学生回顾作图步骤,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加以概括。)4、认识“点到直线上的距离”。(1)学生动手操作:把直线外一点与已知直线连接起来,量一量,比较所画出的现的长短。(学生发现:从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画出的线段中,

9、垂直的一条线最短。)(2)概括: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拓展运用1、过直线上的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2、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3、尝试用量角器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看谁画的又快又好。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具体说一说。2、课堂作业练习十一的第4(1)题。课后反思第 三 课 时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的例3“画平行线”。练习十一的第3(2)、5、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直尺、三角板等工具画平行线,能利用画平行线、垂线的方法画已知长和宽的长方形与已知边长的正方形。2、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作业的能

10、力。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画平行线;教学的难点是画已知长和宽的长方形与已知边长的正方形。教 学 过 程批 注情境引入教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画已知直线的垂线,那么,你们会不会画平行线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平行线的画法。板书:画平行线探究新知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1)教师:请你在纸上任意画一条直线,再画出这条直线的平行线,然后和同桌交流自己的作图方法。(学生活动,教师巡视。)(2)谁来演示一下自己画平行线的方法?(让学生上黑板一边画一边叙述画图方法。)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在向上平移尺子的过程中,尺子不能晃动。想一想,如果尺子晃动了,画出来的是不是平行线?为什么?(3)谁有什

11、么好的办法不让尺子晃动?学生讨论交流,用想出的办法试一试。(4)反馈,画平行线的具体步骤.第一步: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为了让这把尺子在上移时不晃动,要用第二把尺子,)第二步:用另一把尺子紧贴三角板的另一条边。第三步:按住贴上去的尺子不要动,紧贴着它移动三角板。第四步:移动到所需的位置画直线。(5)教师:你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启发学生:利用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的特点;三角板的一条斜边与已知直线重合。(6)现在,我们来用你认为方便的方法画一画平行线。(学生画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归纳概括平行线间的距离。1、出示例3(2),让学生弄清要求。2、学生回顾画垂线的步

12、骤和方法。3、按要求动手操作。学生画平行线间的垂线,再量一量长度。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4、通过操作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理解: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你能举出生活中关于平行线的例子吗?(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拓展运用1、画长方形。出示题目: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1)先讨论:长方形有哪些特征?你认为应该怎样画长方形?用什么方法才能化好长方形?(2)学生动手画,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3)学生交流:把画好的长方形与同学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动手验证一下,你画的长方形是否正确。2、画正方形。让学生动手画适当边长的正方形。在画之前先想一想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应怎样画才正确。3、课堂

13、活动学生按练习十一的第3、4、6题的要求操作。课堂小结说说通过这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课后反思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 一 课 时教学内容教材第7071页的例1,相应的“做一做,想一想”。练习十二的第13 题。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总结概括出它们各自的定义,并用几何图直观地表示出各图形之间的关系。2、通过让学生观察、测量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总结概括以及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形成主动、积极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抽象概括出它们各自的定义;教学的难点是用几何图表示各图形之间的关系。教 学 过 程批 注情境

14、引入教师: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各种各样图形,你能说出几种图形吗?学生说,教师板书出来。接着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这些图形各自的特点吗?(学生已经学习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板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探究新知1、动手分类,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1)出示图形:这里有一些图形,你认识它们吗?(2)学生把这些图形进行分类。认真观察,想一想,你是怎样分的?与同学交流一下。(学生交流讨论)(3)汇报:谁愿意将自己的分类结果展示给大家?学生在分类时,可能出现不同的情况,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可能的结果:第一类:圆形第二类:三角形第三类:四边形教师:这样分类的标准是什么?(按边的多少进行分类.)(4

15、)请同学们看第三类的四边形,(板书:四边形)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四边形中又有什么区别?)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什么特点?(5)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指出:现在我们来研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板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2、知识回顾,联系迁移。(1)谁还记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描述)(2)我们刚刚学习了平行和垂直,如果从平行和垂直的角度来看它们的特点,你会怎样来描述?说明理由。根据学生的描述,教师有选择地进行板书。归纳概括1、研究平行四边形。(1)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猜一猜平行四边形会有什么样的特点?(2)从角和边两个方面来猜测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特点,平行四边形的对边

16、是否平行,对边是否相等?用你手中的工具边测边互相讨论研究,验证猜想。(3)汇报:让学生说出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的,并叙述研究的结果。根据学生的叙述,教师板书: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问:你还能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其它特点吗?(学生能发现的尽量让学生叙述出来。)2、研究同学.(1)教师指出:每一个图形都有自己的特点,请你仔细观察,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共同之处?教师演示:拉动一个平行四边形边框,让学生观察后发现并解决问题。(2)仔细观察,梯形与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的特点?你用什么方法来说明?(3)总结: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3、谁能用什么好的方法

17、表示这些图形的关系?教师出示几何图,并用语言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教材71页下面的几何图。)拓展运用让学生动手操作,按练习十二第13题的要求,在下课后进行练习。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可能你会有更多的问题要提出,希望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课后反思第 二 课 时教学内容教材第7172页的例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练习十二的第411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并能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3、认识梯形的各部分名称,认识等腰梯形。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教学难点是正确地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8、的高。教 学 过 程批 注情境引入教师: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一些特征,下面的图形,它们有什么特征。(出示图形)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后,教师提问:同学们是用目测的方法得到的结果,那么怎样验证这些说法是否正确呢?探究新知1、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特性。(1)教师演示:拿出一个长方形的木框,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的方向拉。学生注意观察。提问: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什么没有变?使学生明确:两组对边的长没有变,由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四个直角变成了锐角和钝角。(2)动手操作:学生有尺子测量拉成的平行四边形,看对边是否平行。(3)归纳:通过刚才的实验和

19、测量,你认为平行四边形具有什么特性?(不稳定,易变形。)(4)对比。学生动手拉准备好的三角形框架,与平行四边形进行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2、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第和高。教师边演示边说明: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2)找出相应的底和高。演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相应的底和高(略)。(3)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学生试着进行操作。教师指出: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与三角形高的画法基本相同,都是用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从一条边上任意一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画高,但通常是从一个角的顶点向

20、它的对边画高。学生动手画教材72页“做一做”第一个图形的高。3、认识梯形。(2)自学教材第72页“图形各部分的名称和什么等腰图形”。(2)通过自学汇报: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图形的高,国际图形的位置,一般把在上面的叫做上底,在下面的叫做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腰。从上底的一个顶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图形的高。(3)想一想,:能不能在梯形的腰上画高?引导学生明确:梯形的高只能从相互平行的两条鞭中的任意一边上的点向它的对边画出线,也就是高。(4)等腰梯形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知道的?(两腰相等。测量两腰的长度。)(5)动手操作:画梯形的高。学生完成教材72页“做一做”的第二个

21、图。拓展运用1、教材73页的第2题。先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再画出它们的高。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指导。2、练习十二的第8、9题。第8题先判断哪些图形是对称图形,然后让学生画出对称轴。第9题引导学生发现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3600,加深对四边形的认识,有直观认识上升为抽象认识,逐步数学化。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要提出?课后反思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内容教材第77页的数学游戏“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莫比乌斯带”的特点。2、引导学生经历动手操作、主动思考、合作交流的“做数学”的过程,并从中发现“莫比乌斯带”的奇异性质。3、亲身体验数学发展的过程,增强动

22、手能力、主动思考的能力以及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勇于猜测,存在求证的探索精神。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认识“莫比乌斯带”的特点;教学难点是通过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 学 过 程批 注情境引入1、教师: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要研究什么吗?(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板书课题。2、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内容或问题。)3、教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探究新知认识莫比乌斯带。1、教师出示1号纸条,1号纸条被中线平均分成了两部分。(1)说明:研究莫比乌斯带,要从这张小

23、小的纸条说起。引导学生观察纸条有四条边,两个面。教师:我能把它变成两条边,两个面,你们知道怎么做吗?(学生思考,发现其中秘密的学生给大家做演示。)(2)教师:假如纸圈里有一只蚂蚁,不经过边缘,也不打洞,而轻松地爬到外面,怎么办?(把这个纸圈变成一个面。)怎样把它变成一个面呢?学生尝试:将它的一端扭一下再和另一端粘起来。(3)引导学生观察莫比乌斯带有几条边和几个面。当学生的意见不一致的时候,进行验证。教师:用水彩笔沿着中线一直画下去,看有什么发现。操作交流1、沿线剪。教师:如果我们沿着莫比乌斯带的中线剪开,同学们猜一猜会是什么情况?(让学生动手做)质疑:怎么会是这样呢?(学生分析原因)进行验证:

24、学生沿大圈的中线用水彩笔一直画,画完后汇报。2、沿线剪。(1)教师:莫比乌斯带的神奇还很多,大家想知道吗?让我们继续来体会。(2)学生动手操作:沿线一直剪下去,会有什么发现?(3)学生汇报结果:变成两个套在一起的圈;一个大圈套一个小圈;小圈是莫比乌斯带,大圈不是;中间涂色部分变成小圈,两边没涂色的部分,剪后连在一起变成一个大圈。(4)学生再做一做,进一步验证。拓展运用让学生互相进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有趣吗,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想不想继续研究?课后反思第五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1、 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2、 使学生掌握两三

25、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3、 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了解商的变化规律。4、 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5、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1、口算除法第 一 课 时教学内容教材第7879页的例1“口算除法”,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十三的第1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准确地进行口算和估算。2、使学生亲身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以及探索新知的能力。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口算方法,掌握用这十数除的方

26、法。教学的难点是估算方法的归纳和掌握。教 学 过 程批 注情境引入教师:同学们喜欢气球吗?五颜六色的气球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更加美丽、更加喜庆。今天我们来看看,气球跑到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来做什么了?出示教材第78页的“气球图”,学生观察。问:你能根据这两个信息编一道应用题吗?探究新知1、教学例1(1)。(1)让学生叙述自编的应用题,并用一个算式来解答。说一说怎样计算8020。把自己的方法与同学交流。(2)展示学生可能有的几种口算方法。4个20是80,80除以20是4。204=80,所以8020=4。82=4,所以8020=4。(3)教师:同学们用多种方法准确地解决了问题,那么,你喜欢那种方法呢?把

27、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同学听一听。2、教学例1(2)。(1)出示例1(2)图,学校买来彩旗布置会场,你从画面上了解到了那些信息?想提出什么问题?(2)怎样解决你提出的问题?与同桌交流。(3)谁能快速地说出12030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3、练一练。下面的题你怎样快速地口算。72090 40050 14070 18030 35070607 42060 16040 64080 540604、估算。(1)如果每班28面,大约能分给几个班?(12028)(2)如果有122面彩旗,大约能分给几个班?(12230)(3)这是用什么知识来解答的问题呢?(估算)(4)如果让你在两道题中任意选一道,试一试,把计算的结

28、果与方法和同学交流。(5)集体交流,学生把估算的方法概括地说一说。(先把不是整饰或几百几十的被除数或除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再口算除商。)拓展运用1、口算接力赛(分小组进行)。603= 3= 30= 60= 4= 10=802= 4= 40= 60= 60= 20= 2、教材79页的“做一做”,同桌的学生互相进行,并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3、练习十三的第1题。指名口算,并说出口算的方法。4、赠书活动。练习十三的第2题。让学生根据题中的信息思考解答。课堂小结1、今天我们学习了除法的口算和估算,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还有什么有说的吗?2、课堂作业练习十三的第3、4、5题。课后反思

29、第 二 课 时教学内容口算、估算的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以及相应的估算,并形成技能。2、在用估算、口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进一步巩固口算除法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教学的难点是理解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正确应用数学知识解决解答的实际问题。教 学 过 程批 注情境引入小强今天非常高兴。他在学校图书室借了一本358题的故事书,他打算用40天的时间看完。请你帮小强算一算,平均每天应看多少页?说一说你是

30、怎样想的?组织学生讨论,汇报,寻找知识点。(先把不是整十或几百几十的被除数或除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再口算商;口算的方法可以想乘法算除法,也可以用表内除法计算。)基本训练1、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693 762 543 905 462 968 855 382 50050 64080 45090 18060 54090 42070 5703 2、练习十三的第4题。3、口算(用竞赛形式进行,让学生同时开始口算,2分钟之内算完。) 63090 40080 27090 16040 36040 24030 25050 36060 42060 35050 48060 54090 42

31、10 8021 18059 36460(学生汇报,集体订正,强调“”的使用。)4、在 里填上“”“”或“=”。 573 20 32080 3 844 484 564 15 56080 6 24060 28070 888 10 72090 8 36060 36040拓展练习1、由沉船事件引出轮船的载重量,出示练习十三的第3题,要求学生弄清题意,独立解答,然后集体评价,并进行思想教育:做任何事情都应该遵守原则,不能从侥幸心理。2、王老师要为学校图书室购置一批新书,带了360元。奇妙的世界90元/套少儿漫画40元/套童话故事60元/套 (1)如果购买儿童漫画丛书,一共可以买几套?(2)如果购买童话故

32、事丛书,一共可以买几套?(3)如果购买奇妙的世界丛书,一共可以买几套?(4)如果你是王老师,你想怎样购买?3、学校四年级的一个班“环保小卫士”3个小分队收集废电池情况统计如下表:第1分队第2分队第3分队收集电池的总节数96180120人数62010平均每人收集的节数教师:关于废旧电池对土地的污染你知道哪些知识?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解答吗?综合练习1、想一想张老师带370元钱,想去买40本书,每本书的价格是7.50元。张老师带的钱够用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议一议在下面的 里填上合适的数字。120 03 0405 36 8 420 06 0704 558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

33、收获?2、笔算除法第 一 课 时教学内容教材第8182页的例1“用整十数除商一位数”,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十四的第14题。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利用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知识自主探索笔算时试商的一般方法,并会正确书写商的位置。2、使学生会用估算的方法计算除数是整十数商一位数的除法,养成估算的习惯。3、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讨论,大胆地参与学习过程,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书写认真整洁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确定商的位置以及试商的方法。教学的难点是正确确定商的位置。教 学 过 程批 注情境引入1、下面的题你怎样口算?(用卡片出示)32260304031204090872

34、09050630050 2、在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0( )200 40( )270 50( )280 60( )495 3、笔算(指名板演,全班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 5242 28533 1845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计算的。学生小结后出示:一位数除多位数的时候,要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前一位比除数小,就看前两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用求的得商和除数相乘,每次除后余数要比除数小。想一想,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怎样计算?板书:笔算除法探究新知1、教学例1(1)。教师:明天是学校的“阅读日”,图书室的赵老师找出了92本连环画和72本故事书要分给一、二年级的小同学,每班发30本,分别

35、可以发给几个班?你能任意选一种图书帮赵老师算一算吗?(1)引导学生口算求商,商是几?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进行。)(2)竖式笔算。教师:这道题还可以用竖式进行计算。让学生根据一位数除法竖式,写出9230或7230的竖式。(3)分析归纳:找出学生的两种不同竖式,以9230位例,哪个是正确的? 3 330)92 30)92 90 90 2 29030=32 9030=3(个)2(本)讨论:商应写在上面位置上?归纳:商3应写在个位上,因为除到哪一位,商就要写在哪一位上。(4)练习巩固。教材81页下面的“做一做”的题。做完后,集体订正,重点检查商的书写位置。2、教学例1(2)。教师:赵老

36、师又找出了140本故事书,要发给三年级的小同学,每班30本,在于分给几个班?(1)独立探究后小组讨论计算方法。(2)集体汇报交流:重点是商的书写方法。(3)练习:教材第72页的“做一做”1题。归纳概括(1)过程例1(1)、(2)两题的竖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各是怎样计算的?学生讨论后进行概括: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时要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那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拓展运用1、教材第7-82页下面的“做一做”的第2题。(让学生说一说试商的过程,商为什么写在个位上。)2、我是小医生。

37、(找出错误并改正) 6 40 9 50)370 80)340 20)180 300 320 18 70 2 03、简单应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的第3、4题。4、谁能解答练习十四的第5题。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问题要提出?2、课堂作业完成练习十四的第1、2、3、4题。课后反思第 二 课 时教学内容用整十数除商一位数的练习课。补充练习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用整十数除的口算、估算及笔算的方法,熟练掌握试商的方法。2、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

38、。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巩固试商的方法,熟练地进行试商和商的定位。教学的难点是正确确定商的位置,独力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 学 过 程批 注情境引入童话故事八戒分桃:一天,猪八戒到花果山去玩,恰好孙悟空不在,八戒就带着30只小猴去摘了100个又大又红的桃子,然后对小猴说:“你们30人,每人分得3个,剩下的一个就给猪伯伯我吧!”八戒怕小猴不相信,还列了一个算式呢!出示: 330)100 9 1教师:猪八戒这样分合理吗?为什么?小结:用整十数除,应该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除到哪位,上就写在哪位的上面。要用估算的方法或用乘法多次调商。基本训练1、口算(计时计算)5010

39、8020 6030 5604 423 7059003 24060 72080 40050 9030 28070指名说一说怎样又快又准确地进行口算。2、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学生独立做完后进行交流)30( )87 60( )456 80( )65450( )413 40( )150 20( )953、笔算(指名板演,全班齐练)8440 30050 45070 26730 47880评价: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试商的。拓展运用1、在 里填上“”“”或“=”。985 20 56080 6 8110 83208 40 72080 8 36040 96030 8040 24060 28070 36060

40、 36040 2、计算56080 35050 72090 56380 3605074090 12560 24740 25350 303601、 一块长方形木板。它的长为70厘米,宽是多少厘米?630平方厘米 4、有168瓶矿泉水,每箱装40瓶,可以装机箱?还剩几瓶?课堂小结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略)。课后反思第 三 课 时教学内容教材第84页的例2(1)“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十五的第16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试商过程,掌握用“四舍”法试商。2、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思想,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能力。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在经历试商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用处。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四舍”法求商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的难点是试商和调整商的方法。教 学 过 程批 注情境引入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下面的题做一试商?做一做。 9)70 20)69 60)510 80)7362、口答: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20( )84 30( )160 40( )250 70( )983、在下面的 里填上“”“”或“=”。324 120 436 260 516 310 247 155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今天我们来学习除数接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