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传染病课件.ppt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416456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PPTX 页数:79 大小:7.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传染病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精品)传染病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精品)传染病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精品)传染病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精品)传染病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传染病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传染病课件.pptx(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传 染 病(Infectious Disease),埃博拉出血热,引起一组疾病,并在人群中流行,什么是传染病?,病原微生物,易感人群的个体,我国法定传染病有39种,定位于某个组织或器官,传染病曾在世界各地流行。发达国家:非感染性疾病常见 我国:双重特征 已经消灭的天花 接近消灭的-麻风、脊灰 死恢复燃的-性病 新发病的-禽流感、EHF、SARS、MERS真菌感染明显增加。,学习内容,第一节 结核病第二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第三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第四节 艾滋病病,1.掌握: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其转化规律;原发性及继发性肺结核的概念、类型、病变特点及发展结局等;2.熟悉:血源性结核病的类型及病变特点;

2、乙脑、流脑的病变特点;艾滋病的病变特点和好发部位。3.了解:结核病的传播及致病机制。,学习要求:,第一节 结核病(Tuberculosis),一、概述 1、流行病学调查 2、病因及发病机制 3、基本病理变化及转归二、肺结核 1、原发性肺结核 2、继发性肺结核三、肺外结核,内容纲要:,据WHO报道-全球有近1/3的人感染了结核菌 全球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约2000万 新增病例:800-1000万人/年 死亡率:200-300万人/年 1993年,WHO宣布全球结核病进入紧急状态,一、概述-,摘自:http:/,1、流行病学调查,我国解放前 死亡率为200-300人/10万人,居各种病死亡之首 我国

3、解放后-感染结核病的:占总人口的44.5%新增病例:150万人/年,占全球发病的14.3%,居全球第2位。死亡率:13万人/年 由于耐药菌株的出现和艾滋病的流行,结核病的发病率趋于上升。2010年我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约400人/10万人,其中1/4具有传染性。我国结核病发病特点-四高一低 感染率高、患病率高、病死率高、耐药率高,但低递减率。,是一种由结核菌引起的特殊的传染性慢性肉芽肿。最常侵犯肺脏,也可累积机体其他器官和组织。病因:结核杆菌-人型、牛型 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传染源:肺结核病患者(空洞型)典型病变: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1)病因及传

4、播途径,2、病因及发病机制,肺,抗酸染色。示结核分枝杆菌,可见红色杆状小体。,结核菌致病与菌体成分有关,2)发病机制,脂质,菌体成分,多糖类:,索状因子蜡质D磷脂硫酸脑苷脂,引起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等,蛋白质(结核菌素),是否发病决定于:菌数量、毒力及机体的反应。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型)贯穿疾病的始终,并决定结核病的转归。二者均为T细胞介导。机体对结核菌产生特异的细胞免疫,一般需30-50天。,3.基本病理变化,增生为主的病变,渗出为主的病变,变质为主的病变,结核病的基本病变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见于以下情况:疾病早期、菌多、菌毒力强、机体免疫力低下、变态反应较强病理特点:浆液性/浆液纤维素

5、性物质渗出部位:肺、浆膜、滑膜、脑膜结局:完全吸收;转为以增生/变质为主的病变。,1)以渗出为主的病变,淋巴结,嗜酸性染色,示结核分支杆菌。巨噬细胞内可见大量的嗜酸性红色的杆状细菌。,见于以下情况:菌量少、菌毒力弱、机体免疫力强、变态反应较弱 病理特点:结核结节(tubercle)形成-有诊断意义。,2)以增生为主的病变,结核性肉芽肿,多个,粟粒状大小,Mac:单个或多个、粟粒大小、灰白、半透明、微黄、略隆起,结核结节形成过程,T淋巴细胞,结核结节,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上皮样细胞,Langhans 巨细胞,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结核结节(tubercle),诊断价值,上皮样细胞(epithe

6、lioid cell),Langhans巨细胞,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中心:干酪样坏死周围:上皮样细胞、朗罕氏巨细胞外围: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四种细胞一种物质,Mic:,结核结节(tubercle),上皮细胞样,上皮样细胞与Langhans巨细胞,见于以下情况:菌多、菌毒力强、机体免疫力低下、变态反应强烈病理特点:发生干酪样坏死注意:坏死物中含有大量结核菌,可成为疾病进展的原因。,3)以坏死为主的病变,肺门淋巴结干酪样坏死,Mac:淡黄、细腻、质地实,状似奶酪,肾脏结核示干酪样坏死,Mic:红染、无结构、细颗粒状,4、结核病的转归,明显的结核中

7、毒症状:发热、盗汗、乏力及食欲减退;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等。,5、临床症状,一、概述 1、流行病学调查 2、病因及发病机制 3、基本病理变化及转归二、肺结核 1、原发性肺结核 2、继发性肺结核三、肺外结核,内容纲要:,结核病中最常见的是肺结核,根据机体对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结核菌的反应不同,分为:原发性肺结核 继发性肺结核,二、肺结核病(pulmonary tuberculosis),一)原发性肺结核(Prim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第一次感染结核菌所引起,形成原发综合征。见于:儿童 未感染过结核菌的青少年/成人 免疫功能抑制的人群,原发病灶-好发部位:

8、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近胸膜处 病理变化:开始为渗出性,继而转变为干酪样坏死,1.病变特点:,X-ray:哑铃状,原发综合征,2.结局,吸收好转:自然痊愈 纤维包裹和钙化(最常见)进展:原发病灶扩大,产生空洞 播散:淋巴道 血道 全身性粟粒性结核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肺外结核,结核菌初次感染,肺原发病灶(渗出性),肺外结核,全身/肺急性粟粒性结核,变态反应出现,干酪性肺炎、结核性胸膜炎,病灶愈合、无临床症状(休眠菌)、(阴性菌血症),原发综合征,淋巴管炎、肺门淋巴结炎,支气管淋巴结结核,菌多、毒力,抵抗力,沿淋巴管,沿血管、淋巴管播散,免疫产生,播散,粟粒性肺结核,多见于成年人;机体有一定免疫力,

9、病变以增生为主,故局限;很少发生血道转移;病程长,病变反复。形成机制:外源性感染:反复结核菌感染引起,多见;内源性感染:体内潜伏的结核菌在机体抵抗力下 降时繁殖,少数 由原发病灶形成:,二)继发性肺结核(second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类 型,局灶型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干酪性肺炎结核球结核性胸膜炎,据病变特点和临床经过不同分为:,发病部位多在肺尖;病变局限在肺内,主要经过支气管播散;病变复杂多样,新旧病变共存;病程长,病变反复。,病变特点:,非活动型肺结核,好发部位:右肺尖下24 cm处 Mac:常单发,0.51cm大小 灰黄、圆形、界清,有

10、 纤维包裹Mic:增生为主,中央见干酪 样坏死临床:无症状结局:纤维化、钙化;少数病情恶化为浸润型。,1.局灶性肺结核,常见类型,多由局灶型恶化而来,往往由此型发展为其他类型。临床:低热、盗汗、全身无力,咳嗽,咳痰(带菌)X-ray:肺尖/锁骨下区见边缘模糊的云絮状阴影Mic:渗出为主,中央有干酪样坏死结局:好转:吸收消散;纤维化;包裹、钙化 病变恶化:坏死灶扩大 坏死排出 空洞形成,2.浸润型肺结核,活动性肺结核,急性空洞(薄壁),纤维化愈合,结核空洞,病变特点:厚壁空洞形成。右肺上叶,一/多个,大小不一,不规则,壁厚可达1 cm以上。,3.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开放性肺结核,同侧/对侧肺内

11、见大小不一、新旧不等、病变类型不同的病灶。愈下愈新鲜。后期,肺组织严重破坏、广泛纤维化、与胸壁粘连,使肺组织缩小、变形、变硬-结核性肺硬化,胸部CT片示:右上叶厚壁空洞,两肺上叶、左下叶实变影及蜂窝样改变、小结节影、纤维索条。,X-ray 右上肺结核并空洞,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右肺上中野及左肺尖见斑片状阴影,其内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区及斑点状、索条状高密度阴影,双肺下野透过度增高。,结局空洞与支气管相通-重要传染源,即开放性肺结核空洞 突破胸膜 脓气胸干酪样坏死侵蚀大血管 咯血 窒息死亡大空洞坏死物脱落、壁机化、支气管上皮覆盖 开放性愈合小空洞病灶 瘢痕愈合,纤维化闭合痰吞咽 喉结核、肠结核肺广

12、泛纤维化 动脉高压 肺源性心脏病,来源:浸润型肺结核恶化,空洞内结核菌随气道播散;Mac:肺叶肿大、实变,切面呈黄色干酪样,大、小叶性分布、多个小的急性无壁空洞形成;Mic:浆液纤维素性渗出、M浸润、广泛干酪样坏死;预后:很差,少见,4.干酪性肺炎,是孤立的、有纤维包裹的、境界分明的球形干酪样坏死灶,也称结核瘤。Mac:肺上叶,单/多发,直径25 cm,纤维 包裹、界清Mic:中心干酪样坏死,周围纤维包裹,5.结核球,X-ray:孤立、境界清 楚,易与肺癌混淆坏死来源:1)浸润型肺结核 2)引流支气管阻塞 3)多灶融合临床:多无症状,病情相 对静止。结局:机化、钙化转愈;坏死扩大、液化播散治疗

13、:手术切除,临床多见于青少年和儿童见于原发和继发性肺结核 结核菌直接感染按病变性质分为:湿性结核性胸膜炎 干性结核性胸膜炎,6.结核性胸膜炎,是原发病灶或肺门淋巴结病灶的结核杆菌播散到胸膜引起的人群:青少年病变特点:浆液纤维素性炎症 胸水临床:积液量少 摩擦音;胸痛 积液量多 纤维素多 胸膜增厚粘连治疗:吸收 多机化、粘连,湿性结核性胸膜炎-,近胸膜下结核杆菌直接蔓延;部位:多在肺尖,病变局限性病变:增生为主,少有积液 预后:纤维化痊愈胸膜增厚粘连,干性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胸膜炎,浸润型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血行播散肺结核,干酪性肺炎,空洞性肺结核,纤维化、钙化、包裹、空洞开放,慢性纤维空洞

14、型肺结核,原发性肺结核潜伏病灶复发(内源性),再次感染结核菌(外源性),治疗及时,治疗不及时,原发性肺结核与继发性肺结核的区别,原发性、继发性肺结核除通过淋巴道和支气管播散外,也可以通过血道播散。,三)肺结核病血源播散所致病变(second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全身粟粒性结核病-急性、慢性,肺粟粒性结核病-急性、慢性,肺外结核病,1)急性:菌短时间一次/反复多次大量进入肺v Mac:各器官均匀密布大小一致、灰白、圆形、界清的小结节 Mic:增生性病变为主 临床:多见于原发性肺结核恶化进展 病情凶险、高热、衰竭、烦躁不安等 预后:治疗及时,预后良好,全身粟粒性结

15、核病,体循环,?,1)急性:菌短时间一次/反复多次大量进入肺v2)慢性:急性期不能控制迁延3 w 以上;菌长时间每次少量、反复多次进入肺v;增生、渗出、坏死同时可见。,全身粟粒性结核病,为全身粟粒性肺结核的一部分,右心 肺A 两肺,肺外结核灶内的菌间歇入血,急性肺粟粒性结核病,慢性肺粟粒性结核病,肺粟粒性结核病,LN结核肠结核皮肤结核其他器官结核,肺外结核病,淋巴道播散消化道播散皮肤接触血行播散,肠结核:溃疡型;增殖型结核性腹膜炎:浆液,纤维素;结核性脑膜炎肾结核生殖系统结核骨关节结核淋巴结结核,肺外器官结核病,肠结核,Mac:单发/多发,大小不一 环形/带状,与肠长轴垂直 边缘参差不齐 溃疡

16、深浅不一 底部有干酪样坏死 浆膜面纤维素渗出,肠淋巴结结核结节 形成串。,病变类型,-溃疡型:多见,愈合后可造成狭窄,典型病变经过(1-2 w):急性卡他性炎假膜性炎溃疡形成愈合 假膜脱落,形成大小深浅不一地图样溃疡,急性细菌性痢疾:,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假膜性炎,多局限于结肠。部位:大肠,尤其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特征:大量纤维素渗出,形成假膜。,假膜先出现于皱襞顶部,可融合成大片,灰白/暗红/灰绿色,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病变特征: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 伤寒肉芽肿 回肠下端集合和孤立淋巴小结最明显 病变分四期:髓样肿胀期 坏死期 溃疡期 愈合期,肠伤寒:,正常,愈合期,髓样肿胀期 坏死期 溃疡期,淋巴组织增生肿胀似脑回状,变态反应中央缺血,溃疡长轴与肠长轴平行,不易引起肠狭窄,髓样肿胀期(第一周),回肠下端淋巴组织肿胀,圆形、椭圆形,隆起于粘膜表面,灰红色,质软,表面凹凸不平,似脑回。,坏死期(第二周),坏死从中央开始,似肚脐,故名:脐样坏死。,溃疡期(第三周):,圆形或椭圆形。长径与肠管长轴平行。边缘隆起,底部高低不平。深,达肌层或浆膜层。,溃疡一般深达粘膜下层,重者达肌层或浆膜层,甚至穿透浆膜穿孔。,肠穿孔,肠伤寒与肠结核溃疡的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