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变”同行让“变”升华.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430200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变”同行让“变”升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与“变”同行让“变”升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与“变”同行让“变”升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与“变”同行让“变”升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与“变”同行让“变”升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与“变”同行让“变”升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变”同行让“变”升华.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与“变”同行,让“变”升华 基于一次作业讲评的拓展崇阳桃溪中学 周学光【案例背景】在一次月假结束返校后的作业批改中,发现学生对八下作业本(1)中第6面C组第11题第(2)小题的完成情况很不理想。绝大多数同学因为不知道而空白,即使少数写过的同学,也是不知所云。在我们班有那么几个学生的数学功底是不错的,理论上讲,至少有几个学生应该知道如何解决。可事实并非如此。问题出在哪里?于是我陷入了思考,该怎么讲评此题?如何解决学生的这一思维上空白?如何通过本题的讲解让学生真正理解此类问题呢?【案例描述】图一问题情境:原题如下:在如图一所示的1111的方格内,A、B、C、D四个点都在格的顶点上,且ABBC2CD

2、4,P是线段BC上的动点,连结AP、DP。(1)设BPa,用含字母a的代数式分别表示线段AP,DP的长,并求当a2时,APDP的值;(2)APDP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请求出最小值。师:对于第(1)小题,同学们没有问题,对吧?对于第(2)小题,你们不知道如何解决,可以先谈谈你们遇到的困难吗?生1:老师,我知道APDP是存在最小值,可是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取最小值,更不知道怎么去求了。生2:老师,我也是遇到这样的困难,所以就觉得无从下手。生3:我一看就觉得头疼,所以就放弃去做的念头了。师:我们以前遇到过这样的求两条线段和的最小值的问题吗?生(齐声回答):遇到过。师:哪位同学帮我们一起回忆一下?生4

3、:我知道,就是在公路的同侧有两个村庄A、B,现要在公路边建一个车站,要求车站到两个村庄的路程之和最小,请问车站要建在哪里?师(依学生的描述,我画出相应的图形如图二):这问题实际上就是在公路上找一点P,使得线段APBP的和最小,和这个问题一样吗? 图二生(齐声回答):一样。师:很好,那么我们当初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生5:作点A关于直线得对称点,连结,交直线于点(如图二)。则当点P在点时(如图二),线段APBP的和最小。师:为什么?你是依据什么得出此时线段APBP的和最小?生5:由对称的性质可知,当点所以P和点重合时,APBP,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小知此时线段APBP的和最小。师:很好,大家听明白

4、了吗?那么现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吗?接下来师生一起,很顺利地就解决了这个大多数同学认为很难得题。图三师:解决本题了,那么我们尝试一下,是否能够解决与本体类型相似的其他问题呢?(出示变式题一)在如图三所示的88的方格内,A、B、C、D四个点都在格点上。且AD1,DC3,BC2. (1)若P为DC上的动点,设DPa,试用含有a的代数式表示AP,BP的长;并求当a1时,APBP ;当a3时,APBP 。(2)APBP在P点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最小值,最小值为多少?问题(1):学生解决很顺利。问题(2):生6:作点A关于直线CD的对称点,连接, 与DC的交点即为使APBP的值最小的点P的位置,最小值为。

5、师:你们是这样解决的吗?很好,看来大家基本上已经熟练掌握这类问题的解题技巧了。那么我们再看看这样的问题。(出示变式题二):求当得值为多少时,代数式有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生7:对比上题可知,在网格中先构造一样的图形就解决了。师:怎么解决,能说具体点吗?生7:(跑上黑板前)如图四,设PDx,则CP3x。作点A关于CD对称的点,连结,交CD于点。则有。 在RtAPD中,由勾股定理得:图四;同理,。所以,求代数式的最小值问题就转化为求线段的最小值了。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小”,显然当点P移动到时,此时的值最小。最后构造如图所示的Rt,利用勾股定理,就可以求得所求代数式的最小值了。师:同学们,你们说他说

6、的好吗?生(热烈的掌声):非常好!师:好,下面继续看看变式(出示变式题三)。已知,求当a为何值时代数式有最小值?生:转化为,于是所求代数式就转化为,就可以利用上面的方法进行解决了。师:你们现在发现什么了吗?当学生掌握变式规律后再用构造法寻找已知和未知的关系,教师在图中演示其中的过程,学生再度兴奋起来了,原来数学题也这样的神奇!教师将条件已知划一个圈:你能再将这个条件变式吗?(众生饶有兴味地看着、听着、思考着)生G:点M(x,y)满足,求代数式的最小值?师:真聪明!生H:我这样变行吗:求当x为何值时,函数的最小值?【案例反思】一个本并不复杂的题目,却遭遇“全军覆没”,这样的情况在笔者从教这么多年

7、的经历中,几乎很少遇到。同时,通过这样一个作业题,进行必要的拓展和延伸所带来的思维训练的效果,也同样让人欣喜。得与失之间,就这样充满变数。对于我们一线的教师而言,特别是现在的既追求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要有升学率的大环境下,如何用好、用活现有材料,充分挖掘作业题的“潜力”,不断进行适度的变式训练,“变出”味道,让学生的思维在不断地“变”中得到提升和拓展,给了我许多的感受与体会:1、耐心“诊脉”,寻找“病源”本例中的第(2)小题,依据学生原有的认知能力和解题能力,应该是有一部分学生能解决的。为什么学生却没有解决呢?是能力问题吗?显然不完全是。其中一部分的也许没有仔细想,或者没有深入去思考本

8、题的解题思路。当然大部分的学生是真的无从下手。本题的解题思路很简单,作点A(或D也可以)关于直线BC的对称点,连结,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原理,很简单就解决。从后面的讲解可以知道,至少有一部分学生其实知道如何解决的。所以在讲解这样的问题时,让学生充分暴露其错误的思维过程,耐心“诊脉”,寻找“病源”,为后面的问题的解决铺平道路。2、精心“会诊”,深挖“病根”学生在解答单一问题时,需要提取、运用的知识少,因而受到知识间的干扰小,产生错误或不会解的可能性小;而遇到综合问题,在知识的选取、运用上受到的干扰大,容易造成困难。本例中,学生无法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读懂题意,或者尚未理解该题的本质,从而造

9、成解题障碍。当然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学生的懒惰心理,认为这题一定很难,所以就连碰也没有去碰。笔者通过帮助学生一起回忆以往解决类似问题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即迁移以往的经验。3、果断“下药”,化解“病情”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只顾及眼前的即时目标,看不到长远目标;只重视微观的细节问题,不懂得从宏观进行调控把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教学到底仅仅是为了当下即时目标的实现,还是更需要着眼于对长远目标的达成呢?本例中,如果就题论题,而没有揭示问题的本质,那么很可能下次遇到还是无从下手;如果没有进行一系列的变式训练来拓展,那么此题的“潜力”就得不到充分的挖掘,思维训练的效

10、果就无从谈起。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教材的例、习题,为学生提供拓展训练的平台,本例通过让学生了解图形与代数式之间可以进行相互转化,发现转化的依据和转化的可靠性,留给学生一个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这样可以有效将作业和竞赛辅导相互融合起来,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参考资料1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朱晓民,秦杰.公开课与教师专业发展关系的调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9(5)。3 欧阳芬等.有效教学的基本功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8.4 桂文通,一堂建构主义观下的数学课 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初中),2008,(10)5 陶立红:初中数学开放题的编制J,中学数学教与学,2009.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