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荷_电荷守恒定律.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438408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荷_电荷守恒定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电荷_电荷守恒定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电荷_电荷守恒定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电荷_电荷守恒定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电荷_电荷守恒定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荷_电荷守恒定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荷_电荷守恒定律.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山西省汾阳中学 李辉,1、电荷亦称电,有实物的属性不能离开电子和质子而存在。,2、使物体带电的实质是 获得或失去电子的过程。,3、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电荷性质:,正电荷,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物体带电方法,实质:电子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对象:,解释:,物体带电方法,什么是自由电子?,例如:金属中离原子核最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失去这种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正电的离子,它们在金属内部排列起来,每个正离子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振动而不移动,只有自由电子移动,这就使金属成为导体。

2、,实质:将金属导体中的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物体带电方法,对象:金属导体,物体带电方法,物体带电方法,接触后,再分开,接触后,再分开,三种带电方法,(2)感应起电: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3)接触起电: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1)摩擦起电: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起电的本质:都是将正、负电荷分开,使电荷发生转移,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并不是创造电荷。,电荷守恒定律,表述一: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表述二: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

3、总是保持不变。,元电荷,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单位:库仑 C,最小电荷量:电子所带的电荷量,元电荷:最小电荷量,用e表示,e=1.60 x10-19C,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是e的整数倍。故电荷量不能连续变化。,比荷:带电体的电荷量与质量的比,课堂练习,1、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负电,这是因为A、空气中的正电荷转移到了毛皮上B、空气中的负电荷转移到了橡胶棒上C、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了橡胶棒上D、橡胶棒上的电子转移到了毛皮上,C,2、把一个带正电的金属球A跟不带电的同 样的金属球B相碰,两球都带等量的正 电荷,这是因为A、A球的正电荷转移到B球上B、B球的负电荷转移到A

4、球上C、A球的负电荷转移到B球上D、B球的正电荷转移到A球上,课堂练习,B,3、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列各图表示验电 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课堂练习,A,B,C,D,B,4、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时,为了方便,常常用元电荷作为电量的单位,关于元电荷,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把质子或电子叫元电荷 B、1.6010-19C的电量叫元电荷 C、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其电量的绝对 值叫元电荷 D、质子带有最小的正电荷,其电量的绝对 值叫元电荷,答案:B、C、D,课堂练习,5、有A、B、C三个塑料小球,A和B,B和C,C和A间都是相互吸引的,如果A带

5、正电,则:AB、C球均带负电 BB球带负电,C球带正电 CB、C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而另一个不 带电 DB、C球都不带电,答案:C,课堂练习,课堂练习,图中A、B是两个不带电的相同的绝缘金属球,它们靠近带正电荷的金球C在下列情况中,判断A、B两球的带电情况:(1)A、B接触后分开,再移去C,则A_,B_;(2)A、B接触,先移去C后,再把AB分开,则A_,B_(3)A、B接触,用手指瞬间接触B后再移去C,则A_,B_;,正电,负电,不带电,不带电,负电,负电,课堂练习,用一根跟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靠近不带电验电器的金属小球a,然后用手指瞬间接触一下金属杆c后拿开橡胶棒,这时验电器小球A和金箔b的带电情况是()Aa带正电,b带负电Ba带负电,b带正电Ca、b均带正电Da、b均带负电Ea、b均不带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