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医临床心得.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44363 上传时间:2021-01-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4.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名医临床心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关于名医临床心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关于名医临床心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关于名医临床心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关于名医临床心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名医临床心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名医临床心得.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名医临床心得 名医临床心得1四年的大学生活真的过的好快,转眼间我们即将毕业,进入到社会开始人生的另一段征程。想当年刚进大学的那段日子还历历在目,之后每年都会有新生进来,每一年都有不同的感受,现在我们已经是最老的学姐学长了,我们真的快要毕业了,一切都恍如昨日。现在刚进入实习岗位的我才发现,上班好难,赚钱好不容易,回想起大学里四年的安逸日子,很后悔当初没有多学点东西,没有多考些证,没有多去些地方,没有多长点知识,没有多交些朋友,可能人就是这样,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只可惜这世上没有后悔药吃。所以现在的我一定要努力,只有这样才不会让将来的我后悔失望。现在的我在药店实习,经历了这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活,我

2、发现临床医学这一门课对我现在的工作有多么重要,虽然上这门课的时候我每次都去了,但还是感觉没学到什么东西,在我的印象中,临床的老师讲课都讲得很详细,讲得很好,只是自己当初觉得是门考察课所以就没太在意的混过去了,现在想想真的是很后悔啊。从学校出来的时候走的匆忙,也没带这本厚厚的书过来,真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上百度搜了下,重新熟悉了下临床医学的概要,了解到临床医学概论全书共分为9篇,包括诊断技术、治疗学、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以及疾病各论,涵盖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老年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强调了临床诊断的实用性,介绍了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原则,以及近年来相关方面的新知识、新进展。是一门过度课

3、程,是连接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专业知识的桥梁。是研究诊断、治疗疾病和医患关系的学科群,他作为一种应用科学,是建立在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基础医学等学科基础上的。像书中第一章介绍了临床的常见症状、体格检查和诊断方法,第四章至第十二章按系统分别介绍了内、外、妇、儿各科临床的常见疾病。各个疾病均按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等等。这些对我现在在药店上班的工作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如妇科常见疾病,耳鼻喉科,儿科这些在药店都是经常有人问及的,如果这些常见症状都能说得很清楚的话,别人肯定是会很信赖你的,你也能很正确的给病人拿药,这样对患者的病情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虽然上这门课的老师有好几个,但我相信每个老师应

4、该都是上的他们最擅长的一章,所以每节课的内容应该都很精辟。想当年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我的第一志愿是填的临床,那时候觉得医生是一个很伟大的职业,医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和道德性的学科,可就因为分数少了,才选择了进入湘南学院药学专业学习,现在想想虽然有那么一点遗憾,但也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医生肩上的担子太重了,我怕我扛不起这份责任,所谓医药一家,作为药学专业的学生我也应该以一个临床学生的标准要求自己,现在在虽然在药店实习,有时候经常被人服务员服务员的叫来叫去,但是我心里一直把自己定位于药学专业的高才生,我将一直以这种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达到一定的高度,并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向所有人证明我的能力

5、,向管理者的位置努力。在学习以及实习生活中我都发现,人与人的沟通真的很重要,在这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当网络将我们网在各自的空间,当混钢筋土将邻居分隔得那么遥远,本以为就这么冰着吧,世界!可是后来我渐渐明白到沟通在医患关系中显得那样的重要。众所周知,当患者不再信任医者,当医者不再受敬于患者,医患关系便日剧恶劣。而这除了医疗制度本身的不合理和医疗费用的争端之外,大概就数这“沟通隔阂”了。因了沟通鸿沟,患者并无所医,医者技无所施。于是,作为一名药学生,提前掌握沟通技巧就显得特别的重要。其实把话说到心窝里才是明智的。用心去聆听,用心去说,这一切都明摆着:沟通从心开始。打心里说,才能将信息编码为信息,

6、才能将要告诉病人的传递;从心里聆听,才能将信息解码为信息体,才能了解病患;从心理沟通,医患便能真诚相待,齐手共抗病魔。如果当初我选择了临床医学,或许我会成为一名医生,但现在我是一名药学生,我也必然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遵守我们这个行业的职业道德,做一行,敬一行,爱一行,以理论知识知道实践,在实践中领悟书本的精髓,使自己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每天进步一点,争取早日达到更高的层次!名医临床心得2为期5周的临床医学导论课就这样结束了,虽然只有短短的30节课,但老师们丰富的专业知识,严谨求实的态度,以及对临床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奉献精神都深深的打动了我,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启迪?临床医学导论是一门过度课程,

7、是连接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专业知识的桥梁。虽然当初读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豪壮医学生誓言时我为之动容,但临床医学,是研究诊断、治疗疾病和医患关系的学科群,他作为一种应用科学,是建立在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基础医学等学科基础上的。临床医学导论这门课程让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早期对临床医学有全面的了解,初步进入医生角色,提高对医学的学习兴趣,是连接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一条纽带,一座桥梁。这门课程犹如一剂强心剂,使我们迸发出学习的动力,帮我们摆正了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目标,那就是努力完成医学生向医生角色的转化,做一名合格的医生。首先临床医学导论给我们介绍医学发展史

8、,作为一名医学生,了解医学起源、发展以及医学模式是首要任务。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了解了原始社会的原始医学、古代奴隶社会的东方医学、古希腊医学。还有中世纪以防治疫病为主的欧洲医学,以及日新月异发展的当代医学。这些都让我感到了医学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也让我为人类祖先在过去的岁月中与疾病的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和智慧而自豪。同时我认识到了医学模式的重要性,作为医学科学和卫生发展的历史总结,它必然随着人们对医学与健康及其影响因素认识的深化不断的发展和变,对今后的临床指导和相关总结有重要的意义。老师们还教导我们,作为一名医学生,知识要广,专业要精。所谓知识广是指要对医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因为人体是

9、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只了解局部而忽略整体;而专业要精则是指要对你将来从事的专科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所谓术业有专攻。还要做到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两手抓两手硬,他说曾经我们过去只重视临床技能培养而忽略理论知识的学习,结果培养出来的却是“杀人机器”。聂正怀等老师用他们的一个个真实的病例告诉我们有许多方面是要多加注意的,要如何成为严谨求实的合格医生。因此为了掌握精湛的医术,我们应该做到:重视理论课的学习,踏踏实实地学好每一门基础课,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重视实验课的学习,培养医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培养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研态度;重视实习,加深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

10、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李小安、常山等老师教导我们要善于观察病人,他们说在不同的时间段里,病人可能有不同的状况出现,因为机体是动态的,对于不同的病人,我们也要有不同的看法。常山老师还说一个病症我们要有多种看法。这些话对我们以后很有帮助和启发。最后我们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情商,态度决定一切,这不仅指对待学习和知识的态度,还指对待病人及患者家属的态度。智商决定你是否能看好“疾病” 而情商才决定你是否能看好“病人”, 因此只有扎实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还是不够的,医学的目标不应当是狭义的健康,而应该定位于人的尊严。医生应当维护患者要求生命尊严的权利和能力。医生不但是要让人体面地活,更要对无力救治的患者细心照顾,

11、让患者体面地离开。能不能与病人的相处的好这也是判断是否是优秀医生的重要标准之一,这也是医患关系得以缓解的手段之一。只有更多的减少医疗纠纷,才能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照顾需要照顾的病人,从而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对待职业上要真情、热情、全心全意;对待病人上细心、精心、耐心、诚心 ;对待病情上要科学、客观、公平、公正。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清楚了医生的使命,必有的素质,培养过程以及医生的标准是根本要求。懂得了医务工作的责任是神圣而伟大的,正如老师教导的那样我们应为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的具备打下坚实的基础,努力完成医学生向医生角色的转化,做一名合格的医生。

12、名医临床心得3顾名思义,引火汤因其有引火归元之功而命名,原用治阴蛾,举凡下元不足,龙火失藏之口舌牙龈糜烂、生疮、肿毒皆可用之,如例2、例3、例6。所谓下元不足不仅是肾水不足,更常见为阴阳俱虚。推而演之,凡下虚上盛,下竭上脱,下寒上热等证亦可择便用之。有些情况下,火象虽不明显,但属阳气浮越者亦可应用,如例1之肾不纳气、上热下寒,例4之自汗,例5之盗汗。故该方对浮游之火则引之归元,无火而但见阳气虚浮者则填精固本,亦有收敛之功。笔者还曾以引火汤加味配制丸药,治疗阴虚阳亢之高血压病,亦有较好疗效。笔者学习李可先生经验,应用本方一般均加用肉桂以引火归元。另喜用砂仁,该药人脾、胃、肾经,一可醒脾调胃,引火

13、下行需赖脾胃为之斡旋;二可下气,引诸药归元。临床应用时还常加天冬与麦冬同用,取其滋肾力胜。对虚阳浮越乃至阳气欲脱之病患,加山茱萸、生龙骨、生牡蛎,取张锡纯来复汤之法。引火汤应用指征除李可先生归纳五条外,所见脉象必按之无力或空虚,或寸浮尺弱,是谓无根之脉,为龙火不藏或虚阳浮越之象;脉形或大或芤,大是散漫之象,芤同无根之义;亦有脉细者,亦按之无力,乃阴阳两虚之象,多见于素体阴虚,阴虚及阳者。此笔者心法,谨供参考。名医临床心得4山东名医郑长松治疗乳痈惯用升麻配伍皂角刺。皂角刺又名皂荚刺(太平圣惠方)、皂刺(医学入门)、天丁(本草纲目)、皂角针(江苏植物药志)、皂针(中药材手册),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棘刺

14、,性温,味辛,有小毒,功能搜风拔毒、消肿排脓,皂刺辛散温通,药力锐利,为消疮排放所常用,脓成可排,未成能消,在疮疡疖痈之脓已成将溃之际用之最宜,大剂量效佳。本草汇言:“皂荚刺,拔毒祛风。凡痈疽未成者,能引之以消散,将破者,能引之以出头,已溃者能引之以行脓。于疡毒药中为第一要剂。又泄血中风热风毒,故厉风药中亦推此药为开导前锋也。沈氏曰,皂荚刺宜用头刺极尖锐者佳,刺下节如枝硬(梗)者,力薄不及也。姚继元云,治疠风癞疾,风癣风疮,搔痒风屑,与苦参同用,其力更倍”。本草逢原:“角刺治痘疹气滞,不能起顶灌脓者,功效最捷,而气虚者慎勿误用,恐透表过锐,反生虚泡也。若血滞不能起顶灌脓,叉需鲮鲤,当非角刺所宜

15、。丹方治大风恶疾,眉落鼻崩,用皂角刺三斤烧灰为末,食后煎大黄汤,调一匕服之,不终剂而愈。肿疡服之即消,溃疡服之难敛,以其性善开泄也。”名医王幸福认为“乳痈、乳腺增生以其为重药,常常是破关斩棘,速收卓效,一点不亚于穿山甲”。外科正宗附录中说:“皂刺消散之力亦甚大,大概用皂刺不过五六分至二三钱而止便是托药,用至四两是消药。”乳腺增生病用至90克以上是取其消散之力。本经逢原谓天丁“其性善开泄也”。中药新用谓“复方中重用皂角刺治疗纤维瘤及其他腹腔肿瘤属实证者,有较好疗效。”用药心得十讲谓“皂角内服,有消痰积、破癥结、下风秘的作用皂角刺偏用于活血、散结。”郑长松教授在辨证方剂中擅用重剂皂刺60克治疗乳痈

16、,其临床实践证明疗效显著。(名中医治病绝招)胡慧明教授为天津名医,精于疮疡、乳腺病、周围血管病等之治疗。常用自制消痈汤(皂刺、赤芍、白芍、,柴胡、生甘草)治疗急性乳腺炎,重用皂刺90克,取其消散之力也。胡教授认为皂刺味辛性温,辛者能散能行,温者善宣善通,以其辛温散结之功而较单纯用苦寒药疗效显著。(中华名医特技集成)李幼安教授为湖北名医,见解独到,医技精湛,尤擅治急性热病、内伤杂证、疮疡肿毒等。每遇急性乳腺炎患者,无论是红肿结块期,还是成脓将溃期,均投以自制天丁汤(天丁、炒打桔、荔枝核、鹿角片、赤芍、乳香、没药、蒲公英、野菊花),其中天丁(即皂刺)重用至100200克。(中华名医特技集成)马同长

17、教授擅用皂刺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认为皂刺具有攻坚散结、活血消肿、透脓化疸功能,疗效可靠。但此穿透作用较强,服后可出现走窜性疼痛,为药物反应,不必停药。一般用量为50g,可据病情加大剂量。病人服后坏死组织脱落较快,新鲜组织生长较为迅速。上海中医药杂志,1990(6): 11孙明寿医生用六味通络饮治疗脑血栓58例,药用黄芪、当归、附子、干姜、水蛭、皂角,疗效较佳。方中皂刺用量为60g。(神经精神疾病效方430首)郑长松治疗输卵管不通善用猪蹄甲:猪蹄甲:甲乃筋之余,咸平无毒,具有开破之性,既可消伏热痈毒,又能破瘀通经,安全有效。治肝郁不孕惯用生麦芽:然麦芽用量不能过大,亦不宜久服,因有“久食消肾”

18、之弊。治久婚不孕每用活血化瘀药:无论何种类型的不孕症,多数都有导致气滞血瘀的病理转归。故治疗久婚不孕每每加入活血化瘀药物。常用四物、桃仁、红花、失笑散、益母草等,尤以益母草用之为多。通经闭惯加益母牛膝肉桂:经闭有血滞与血枯之不同,治之必须把握病机,辨证施治,滞者化而通之,枯者充而通之。治疗此证,在求本方中惯加益母草、牛膝、肉桂等味。李某某,女,38岁。1968年4月10日初诊。自十八岁月经初潮,每30-40天一行,血量偏少。七年前曾闭经一年,五年前又闭经五个多月,均屡经调理而愈。今月事不行,已历八月之久,每隔月余小腹及胸乳胀痛1-2天,伴脘痞纳呆,嗜睡懒动,胸闷气短,白带时下。结婚十五年未孕。

19、诊见形体肥胖,精神萎靡,舌质常色,苔白厚腻,脉沉细弱。互勘脉证,显系气滞痰阻为患,立理气化痰,祛瘀通隧。方药:益母草30克、当归30克、鸡血藤30克、香附30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丹皮15克、川牛膝15克、乌药12克、姜半夏12克、陈皮12克、胆南星9克、川芎9克、川厚朴9克、肉桂3克。服药六剂,月信随下。名医临床心得5一、肩膊疼痛方治疗肩周关节炎(李可经验方)肩周关节炎又称“五十肩”,多发于五十岁左右的男女,患者一侧肩臂疼痛不能抬举,梳头、反侧均有困难,疼痛时间常长达半年以上。中医认为此病为气血虚衰,寒痰瘀血凝滞于肩臂所致,然而用各种疗法都不见显效。笔者最初从辨证奇闻中见到一首“肩膊疼

20、痛方”,云治疗肩凝症有奇效,然而方中熟地、白芍用量特大,疑其会导致寒凝更剧,畏不敢用。近年来读到李可老中医危急重症疑难病经验专集,见到李可先生治疗的真实验案,才得以放胆用于临床,感到疗效颇佳。其方为:当归90克 白芍90克 羌活10克 秦艽10克 半夏10克 白芥子10克 陈皮15克 柴胡15克 附子3克 煎好以黄酒兑服加减:李可加蜈蚣4条,全蝎3克,黄芪120克,桂枝15克方中重用归芍以养血和血,半夏、白芥子、陈皮化痰,羌活、秦艽祛风,附子温寒,柴胡解郁,黄酒行血,处方简练,重点突出。李可再合以黄芪桂枝五物汤、验方止痉散,以加强原方的温阳、补气、活血、通络、搜涤、止痛作用,则疗效更好。验案举

21、隅:肩周关节炎?三角肌萎缩王某,男,54岁,银行职员,湖南湘乡人,2003年8月3日初诊患者五十岁左右患右肩疼痛,不能抬举、反侧,诊断为肩周关节炎,治疗两年多,服过多种中西药,用过针灸、按摩、热敷、蜡疗、蜂疗等,未见明显好转,近一年来,手臂上端的三角肌逐渐萎缩,右臂抬举疼痛无力,夜间经常因为酸胀疼痛而醒。察其面色恍白,精神欠佳,舌淡苔厚腻,脉沉滑,右肩关节处肌肉凹陷,压之不疼,患处畏冷,关节与肌肉之间有粘连,右手抬举幅度不能超过九十度,问其口不渴,长期大便秘结,另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咳嗽吐痰多年,痰色白而浓。此已成沉寒积痼,当补气活血,化痰散结,处以双臂肩膊痛方加减:当归90克 白芍90克 羌

22、活10克 秦艽10克 半夏10克 白芥子10克 陈皮15克 柴胡15克 桂枝10克 黄芪30克 白附子5克 白芥子10克 鹿角霜10克 七剂。煎药时,先将药用冷水浸泡1小时,急火煮沸半小时,对入黄酒30克,趁热服,以饭后服为宜。8月12日二诊:服上方后,疼痛有所减轻,夜间不至于痛醒,但仍然疼痛,不能抬举、反侧,大便稍软,但不泻,续用上方,合指迷茯苓丸,以加强化痰软坚作用:当归90克 白芍90克 半夏30克 白芥子10克 陈皮15克 白附子5克 白芥子10克 鹿角霜10克 茯苓30克 枳壳15克 风化硝10克(兑入) 生姜15克 七剂,煎服法同前。8月20日三诊:服上方后,连续三天腹泻,每天四、

23、五次,后几天每天两、三次,拉出粘液状稀便,泻后感到全身畅快,咳嗽吐痰减少,手臂疼痛显著减轻,抬举、反侧幅度增大,续用上方,再合阳和汤,用丸剂缓图,处方:鹿胶50克 熟地30克 当归30克 白芍30克 肉苁蓉30克 麻黄30克 白芥子30克 半夏50克 陈皮30克 茯苓30克 穿山甲30克 牵牛子30克 木香15克 紫河车50克 大海马1对 蛤蚧1对 黄芪50克 炙甘草30克 上桂10克 蜜丸,日二次,每次10克,饭后开水送服。一料药大约可服两个月。服两料药丸后,肩关节疼痛完全消失,抬举自如,萎缩的肌肉已经充盈,病告痊愈。心得体会:本方最大的特点,是归芍的剂量超过正常的十倍,有的患者服后可能出现

24、腹泻,医生处方时必然有所顾虑。李可先生注意到了这一现象,例如他记载治疗一例肩凝重症的患者,仅开三剂药:“服第一剂后得微汗,当夜安然入睡,次日顿觉大为松动,数月来开始穿衣不需人助。不料,服2剂后,竟暴泻粘稠便10余次,而臂痛亦减轻十之。因畏泻,剩一剂未服。”后来又将剩下的一剂服完,“服后又腹痛作泻56次,右肩上举,后展如常人。”李可先生认为:“考致泻之由,一是当归富含油脂质,大剂量难免滑肠;二是温药消溶痰湿,由大便而去。”李可先生是从药物成分和用药效果来说明致泻道理的,就我的临床所见,很多痰瘀互结的病症,如偏头痛、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由于气机逆阻于上,常见顽固的大便秘结,而且病情越重,病期越长,

25、秘结越甚。故傅青主的“散偏汤”治疗偏头痛,方中有郁李仁活血利水,润肠通便,张景岳的“金水六君煎”治疗咳嗽气喘,方中熟地可用60克、当归用30克,用以养血润肠通便。患者服后,除疾病治愈之外,往往多年的便秘得以消除。本方用治肩凝症,如果患者长期大便秘结,方中当归、白芍可放胆用至90克;如果大便稀溏,则可能痰瘀郁结不甚,或患者素来脾虚有湿,方中归芍仍可用原来剂量,但须加神曲以帮助运化吸收,使得剧烈泻下的作用有所缓和,以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本案初诊用辨证录双臂肩膊痛方加减,大便不泻,考虑到是痰瘀互解已成胶粘之势,合用指迷茯苓丸,加强化痰之力。指迷茯苓丸出自百一选方,以茯苓、半夏、枳壳、风化硝、生姜五味

26、药为丸,治疗“痰浊阻于经络,臂痛不能高举,或转动不利,或筋脉挛急而痛,或背上凛凛恶寒,或痰多气喘,脉沉细”。很明显,这是一首从痰论治手臂疼痛的专方,所述证候,与该患者手臂疼痛不能抬举、咳嗽吐浓痰、舌苔厚腻,脉沉滑基本吻合。一诊方中的风药羌活、秦艽可去,而血药当归、白芍当留,因为病久已入血络,况且化痰之品多燥,易伤阴血,不能顾此失彼。二诊思路正确,故数剂之后,凝聚于中焦的顽痰化作粘液从大便泻出,手臂疼痛立消,抬举自如。三诊以阳和汤为主方加减,用熟地、当归、白芍、肉苁蓉补肝肾,养精血,鹿胶、海马、蛤蚧、紫河车等血肉有情之品益精髓,起痿废,肉桂温阳,黄芪、炙甘草补气,木香理气,仍用麻黄、白芥子、陈皮、茯苓、半夏、牵牛子、穿山甲活血,化痰,软坚,散结,使补而不滞,气血流通,痰湿得化,最终痊愈。名医临床心得编号_9272297ee4be4b5bf7b29577b03a5ce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党团建设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