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456846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3.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阅读鉴赏,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栏目顺序,返回,请点击相关内容,1(2012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吴松注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回答此类题目要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再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再现画面时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凝练。景色营造的氛围,往往是为抒情作铺垫的,所以答题时也可以反过来借诗歌所表露的情感来体会景色所营造的氛围的特点。,“孤舟”是作者写景抒情的立

2、足点,既是“舟”,也是“人”;既串联景,又抒发情。所以谈其作用,可从它与其他景物的关系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两个方面来谈。,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金版新学案,栏目导引,参考答案,(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金版新学案,栏目导引,2(2012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3、送邹明府游灵武注 贾 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1)这是一道分析诗中人物形象特点的题。从题目中“明府”一词的使用及注解中的“尊称”一词,可见诗人对邹明府的态度应为尊敬赞扬。然后,根据“马不肥”“债多”可推断其为官清廉,生活清贫,而“载书归”除了印证其“清廉”的特点外,也表现出主人公的情趣爱好,以及为人清高不与官场俗世同污的性

4、格。诗歌除了以叙事写人外,还以景衬人,颈联中的“雪”隐隐透露出清廉清洁,而“风透卧衣”更是显示出身上衣单的困窘之状,由此可见其清贫自守。整合以上信息,即可得出答案。,2)这是一道炼字题,要从字面义和语境义两个层面进行推敲。“藏”的本义为“隐藏”,联系前后词语可知,诗句中当为“覆盖”之意,以显示雪大人稀的边塞特点,为下句的“透”字张本,亦与前两联的清廉为官、清贫而归相呼应。“透”本为“穿透”之意,诗句中的“透”字亦有此意,明写边风之盛,暗写身衣之单,再次呼应前面刻画到的人物形象特点。,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金版新学案,栏目导引,参考答案,(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5、4分)(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答: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答:“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臆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金版新学案,栏目导引,3(2012

6、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野 菊(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注 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政:通“正”。(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哪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作者借对野菊的歌颂表达了自己孤标高洁、不逢迎、不哀怨、率性自然、超凡脱俗的追求。首句用屈原“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典故,写野菊未曾成为诗人青睐的对象,更不肯混同流俗作为重阳的点缀。一个

7、“况”字已区别于其他的菊花。颔联写野菊生长的环境在野外,人迹罕至,但野菊并不因此而减弱自己的色与香,其坚定可见一斑。颈联表达了自己对野菊的喜爱之情,无论如何都要折一枝欣赏。尾联则再用典故,用拟人的手法不写陶渊明爱菊,反而写篱菊邀宠来衬托野菊的遗世独立,孤芳自赏,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金版新学案,栏目导引,参考答案,(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哪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答:(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面改变内心的高洁。,答:采菊东篱下 率性

8、自然、超凡脱俗,答:(2)修辞:对偶,借代 炼字:“逢”“忙”等色彩:“碧”与“黄”映衬 情感:喜爱之情。,政缘:正因为。肯:表反问。野菊的形象正在这一正一反的描写里,抓住反问句和诗歌的寄托,可得出野菊品性高洁的结论,颈联即第三联,鉴赏诗歌的角度可以是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抒情手法、诗歌突出特点等。“枝黄”是借代用法,代菊花。,陶渊明赏菊,是表达自己的高洁情操。作者别出心裁,用拟人的手法反其道而行之,写东篱菊花向陶翁邀宠,与生在野外的菊花无人欣赏却不减其香形成了对比,相比篱菊,又高洁了不少。作者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别出心裁,让入耳目一新。,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金版新学案,栏目导引,1考点要求

9、鉴赏诗歌的形象。2考点剖析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把握诗歌中所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艺术形象不仅指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还包括诗歌中的意象。要分析、判断诗歌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所蕴涵的社会意义。高考题要求考生概括诗中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的特征,揭示作者所刻画形象的意义。其中对景物形象的鉴赏,常要求考生概括诗歌中所描述的画面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的题目则要求考生概括诗歌中所营造的意境。考生要善于根据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形成一幅画面,再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该画面(图景),并指出其蕴涵的思想感情。,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金版新学案,栏目导引,鉴赏景物形象,鉴赏离不开

10、理解,没有理解就没有鉴赏。很多考生只是停留在朦胧空泛的理解上,造成局部不懂或整体不懂的局面;读诗往往浮于表面,不能深入主旨。原因就是不明白诗词的基本内容,不理解诗词意象的深层含义和诗词中情景之间的关系。,诗人写诗,常用”寓情于景”即景生情”等,我们读诗词也应从景、情两方面去探寻体味。即透过诗人笔下具体可感的形象,探知诗人的内心和情绪。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形象就是诗词看得见的灵魂,抓住形象品味意境就抓住了解读一首诗词的金钥匙。,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金版新学案,栏目导引,鉴赏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一的景物形象,也有多个景物形象组成的

11、一种意境,在筛选出景物形象的基础上,命题者往往考查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能力,或者对意境特点的概括能力。,(2011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渡江(明)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例 题,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写游子思乡之愁的诗歌。首联紧扣诗题”渡江”,说明此诗创作的灵感产生于扬子江。作者长久漂泊在外,现在打算回归家乡。可是,到渡口打听才知道,江水高涨客船不敢轻行。这样的情景,当然让归心似箭的游子心烦意乱,所以说”客愁新”。颔联,转过话锋,写太阳与青山,但这里绝不是为了景物描写,上一

12、句说”白日忙与我”其实是反语,意在说明自己在外奔波劳碌。下句说青山对着自己冷冷发笑,笑什么?,从全诗看,作者之所以背井离乡,也只是为了追逐名利。显然,作者说青山在冷笑他这样做,其实是作者在反思。颈联就更直接地说明作者在思念家乡,后一句再直白不过地说明自己来到京城本希望获得功名,却落得个破裘满风尘的下场。最后一联,进一步写自己在京都的生活境况,说自己并没有结识多少朋友,就像沙鸥一样归无定所。全诗所抒发的思乡之愁是浓郁而哀伤的,在抒情手法上既有直接表达,又有借用景物衬托,显得灵活多变。,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金版新学案,栏目导引,鉴赏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中的景物

13、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一的景物形象,也有多个景物形象组成的一种意境,在筛选出景物形象的基础上,命题者往往考查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能力,或者对意境特点的概括能力。,(2011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渡江(明)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例 题,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分),答案: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金版新学案,栏目导引,鉴赏景物形象,命题分析指出“沙鸥”意象的作用,要考查的是什么?,思维导学:意象所在的画面有什么特征

14、?作者在诗词中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意象所营造的意境和情感表达之间有什么关系?,本题重在考查诗词中的形象,根据意象的特征进行分析。,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如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本诗也是如此,首联就点明了作者的思想之愁“客愁新”,颈联又点明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乡国梦”。在前面的铺垫下,尾联用沙鸥的到处飞翔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的主要情感。思考时还要参考诗题、作者信息、注释甚至问题本身,获取诗歌解读的背景知识。,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金版新学案,栏目导引,人物形象既

15、可以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也可以是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是抒情诗中的客观人物。鉴赏人物形象就是体会、挖掘人物或人物身上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人物形象的设题形式往往表现为判断人物的言行、心情、品质、追求,判断人物的身份,对塑造人物的方法技巧与语言特点进行分析,对人物形象进行评析等。,(2011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选自陈与义集校笺),鉴赏人物形象,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

16、”指叶天经。,例 题,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分),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金版新学案,栏目导引,(2011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鉴赏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分),解析:本题考查诗歌人物形象。解答时要注意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形象的特征,如首句“今年二月冻初融”,诗人在早春二月冰雪初融之际前去探望“天经”和“智老”,表明诗人对友人的牵挂,突出其珍爱友情的特点。又如“客子光阴诗卷

17、里”,表明诗人的高雅情趣;末句“纶巾鹤氅试春风”则表现诗人风流飘逸的特点等。切忌抛开诗句,笼统作答。,答案:情趣高雅,珍爱友情,安贫乐道,风流飘逸。,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金版新学案,栏目导引,鉴赏事物形象,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这些物象有的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有的通过作者人格化的描写,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品节和思想感情。在诗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物象,它们的象征意义基本上是固定的。熟悉这些形象,有助于解读诗歌。鉴赏事物形象要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上来把握事物的特点。高考设题的角度一是物象的特征,二是物象所寄托的思想感情。,(2010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咏

18、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_,注商风:秋风。怆悢(lin):悲伤。,答案: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金版新学案,栏目导引,鉴赏诗词意境,通过意象诱发人们想象和思考的艺术境界称之为意境。鉴赏意境,就是借助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约定俗成的意象,深入体会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人思维和审美习惯的意象,领悟情、景、意、言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

19、(2011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题郑防画夹五首(其一)黄庭坚 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注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惠崇: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使心伤。,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6分),答案: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天上掠过归雁;进而作者仿佛已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望着归雁,就想唤条小船归去;突然,耳旁响起朋友的声音:这是一幅画。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作真景了。作者从画面引出真景,再从真景返回画境。,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金版新学案,

20、栏目导引,【探究】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昭 君 怨 万俟咏 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小雨一番寒,倚栏干。莫把栏干频倚,一望几重烟水。何处是京华,暮云遮。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概括本词中主人公的形象特征。,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首先要明确其所写的对象是什么,该对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该诗歌的意义和作用(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是什么。我们一看到“昭君怨”三个字,或许马上想到的是王昭君出塞,又马上联想到王昭君的悲和怨,于是在顺着这个思维阅读诗歌的过程中,发现真有“雪”、“寒”等表现北方地理特征的字词,另外还有“倚栏干”、“几重烟水”、“京华”等表现王昭君思念故乡的词语,

21、于是便马上把王昭君的悲和怨的形象特征答了出来。这是由于没有读懂诗歌而导致答题失误。,答案:这首词上片写春到南楼,时值元宵节。季节的变化,引起了游子的注意。游子如从睡梦中惊醒,独倚栏杆,心生悲凉。下片“莫把栏干频倚”,是因为重重叠叠的烟水云山遮住了视线,虽竭力寻望故乡,却还是望而不见。全词通过描写异乡幽寂清冷的环境,塑造了一位孤寂无聊、思乡心切、思归情浓的羁旅者的形象。,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金版新学案,栏目导引,理解文意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前提和关键。读懂诗歌的方法很多,其中理解语言特色才是最关键的方法。读标题是读懂诗歌的一种方法,但这里“昭君怨”只是词牌名,不是标题。结合本词朴实的语言,清新、素

22、雅的意境,可以发现词人把游子思乡、旅途思归的情怀抒写得委婉动人。,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金版新学案,栏目导引,11(2012江苏,9,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梦 江 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_(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析。(4分)_(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_,答: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答: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答: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金版新学案,栏目导引,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金版新学案,栏目导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