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法圆通学习心得.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46815 上传时间:2021-01-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法圆通学习心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医法圆通学习心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医法圆通学习心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医法圆通学习心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医法圆通学习心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法圆通学习心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法圆通学习心得.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法圆通学习心得 医法圆通学习心得1用药意解:夫曰:补坎益离者,补先天之火,以壮君火也。真火与君火本同一气,真火旺则君火始能旺,真火衰则君火亦即衰。真火藏于水中,二气浑为一团,故曰一元。眉批造化机械,阴阳根柢,露于腕下,作一幅活太极图观之,便得医之真实际也。真火上腾,真火,天体也。其性发,用故在上。必载真水上升,以交于心,故曰离中含阴。又曰:气行血随,水既上升,又必复降下。水,地体也。随气而至离宫。则水气旺极,极则复降下也。水下降,君火即与之下降,故曰阴中含阳。又曰:血行气附,主宰神明,即寓于浑然一气之中,昼则出而听政以从阳。阳在上也,曰离。夜则入而休息以从阴,阴在下也,曰坎。此人身立命指归,

2、医家宜亟讲也。今病人心不安宁,既服养血之品而不愈者,明是心阳不足也。心阳不足,固宜直补其心阳。而又曰补坎者,盖以火之根在下也。予意心血不足与心阳不足,皆宜专在下求之,何也?水火互为其根,其实皆在坎也。真火旺则君火自旺,心阳不足自可愈,真气升则真水亦升,心血不足亦能疗。其所以服参、枣等味而不愈者,是未知得火衰而水不上升也。方用附、桂之大辛大热为君,以补坎中之真阳。细查坎阳,乃先天乾金真气所化,故曰金生水。后人见不及此,一味补土生金,补金生水,着重在后天脾肺,不知坎无真气上腾,五脏六腑皆是死物。前贤叫人补脾者,先天赖后天以辅也,先天为体,后天为用。故经云:无先天而后天不立,无后天而先天亦不生。教人

3、补金,是教人补先天真金所化之真气也。道家称取坎填离,即是盗取坎中一点金气也。予恒曰:人活一口气,即此。考桂、附大辛大热,辛即金之味,热即纯阳之性也。仲景深通造化,知桂、附能回阳,故立白通、四逆回阳诸方,起死回生,其功迅速,实非浅见可测。眉批乾分一气,落于坤中而成坎,乾即金也,坎即水也。坤中得阳即是火,火曰炎上,故能启示上升而交于心。心属火为离,离中得水,水曰润下,又燃火而下降,全是一金为之斡旋。桂、附、辛归金而热归火,大能升水降火,交接心肾。先生独得仲医法圆通学习心得2各症辩认阴阳用药法眼心 病 不 安 俗云:心跳心慌按心病不安一证;有心血不足为病者,有心气不足为病者。心血不足为病者, 血不足

4、则火必旺。 其人多烦,小便短赤而咽中干,肌肤枯槁憔悴,而神不大衰,甚则狂妄喜笑,脉必细数,或洪大,喜食甘凉、清淡、油润之品者是也。心气不足为病者,气,阳也。气衰则血必旺。其人少神,喜卧懒言,小便清长,或多言多劳力、多用心一刻,心中便潮热而自汗出。言者,心之声也。汗者,血之液也。多言、劳力及用心太过,则心气耗。气耗则不能统血,故自汗出。眉批心气即心阳,所谓神也。神伤则精散,精散则不能统血,气液脱而为潮热、自汗,此是阳不能统阴,阴无所制。阴证蜂起,正本澄源,立法亲切,于治此病乎何有?甚至发呕欲吐,心阳一衰,阴气上偕,故发呕。脉必细微,抑或浮空,喜食辛辣煎炒极热之品者是也。目下市习,不辩阴阳,听说心

5、不安宁,一味重在必血不足一边,故治之有效,有不效。其所用药品,无非人参、酸枣、茯神、远志、琥珀、龙骨、朱砂、地黄、当归、元肉之类,与夫天王补心,定志宁神诸方。然此等方药,全在养血,果系心血不足则甚宜。若系心阳衰败则不当。此属当世混淆莫察之弊,不忍坐视不言,姑酌一治心阳虚方,以补市习之漏。医法圆通学习心得3黄送命。相沿日久,酿成此风。眉批淋漓尽致。所以病家甘死于参、芪、归、地之流,怕亡于姜、附、硝、黄之辈。此皆医门之不幸,亦当世之通弊也。予愿业斯道者,务将内经、难经、仲景伤寒、金匮、孙真人的千金、翼诸书,与唐、宋、金、元,朱、张、刘、李并各后贤医书,彼此较量,孰是孰非。更将予所著医理真传并此医法

6、圆通,留心讨究。阴阳务求实据,不可一味见头治头,见咳治咳,总要探求阴阳盈缩机关,与夫用药之从阴从阳变化法窍,眉批医学骨髓,尽此一语,学者潜心。而能明白了然,经方、时方,俱无拘执。久之,法活圆通,理精艺熟,头头是道,随拈二三味,皆是妙法奇方。观陈修园先生三字经,列病数十条,俱言先以时方治之,不效,再求之金匮,明是知道近日医生之胸中也。然时方如四君、六君、四物、八珍、十全、归脾、补中、六味、九味、阴八、阳八、左归、右归、参苏、五积、平胃、柴苓、逍遥、败毒等方,从中随证加减,亦多获效。大抵利于轻浅之疾,而病之深重者,万难获效。修园所以刻三字经与从众录之意。不遽揭其非,待其先将此等方法用尽,束手无策,

7、而后明示曰,再求金匮,是教人由浅而深,探求至理之意也。窃以金匮文理幽深,词句奥古,阅之未必即解其至理,诚不若将各证外感内伤阴阳实据,与市习用药认证杂乱处搜出,以便参究。予岂好辩哉?予实推诚相与,愿与后世医生同入仲景之门,共用仲景之法,眉批一片婆心。普济生灵,同登寿域,是所切望也。医法圆通学习心得4用药一道,关系生死。原不可以执方,亦不可以执药,贵在认证之有实据耳。实据者何?阴阳虚实而已。阴阳二字,万变万化。在上有在上之阴阳实据,在中有在中之阴阳实据,在下有在下之阴阳实据。无奈仲景而后,自唐宋元明以逮本朝,识此者固有,不识此者最多。眉批医不执方药,在平日求至理而探玄奥。一得上中下阴阳实据,用药即

8、不误人。病家知此理法,延医入门,以此审其高下,决其从违,万病回春立说之功不浅。此先医医,而后医病家。具见良工心苦。其在不识者,徒记几个汤头,几味药品,不求至理,不探玄奥,自谓知医。一遇危症,大海茫茫,阴阳莫晓,虚实莫辩,吉凶莫分。一味见头治头,见脚治脚。幸而获效,自夸高手。若不获效,延绵岁月。平日见识用尽,方法使完,则又藉口曰:病入膏肓,药所难疗。殊不知其艺之有未精也。更有一等病家,略看过几本医书,记得几个汤歌药性,家人稍有疾病,又不敢自己主张,请医入门开方去后,又或自逞才能,谓某味不宜,某味太散,某味太凉,某味太热,某味或不知性,忙将本草备要翻阅,看此药能治此病否。如治与病合则不言,不与病合

9、则极言不是,从中添减分两,偶然获效,自矜其功,设或增病,咎归医士。此等不求至理,自作聪明,每每酿成脱绝危候。虽卢缓当前,亦莫能治,良可悲也。更有一等富贵之家,过于把细些小一病,药才入口,稍有变动,添病减病,不自知也,又忙换一医,甚至月延六七位,每每误事。眉批学养兼到之医,方能识此火候,太非易易。不知药与病有相攻者,病与药有相拒者,岂即谓药不对证乎?何不多延数时,以尽药力之长哉。予观古人称用药如用兵。有君臣,有佐使,有向导;用缓攻,有急攻,有偷关;有上取,有下取,有旁取;有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诸法。岂非知得药与病有相拒相斗者乎?予愿富贵之家,不可性急,要知病系外感,服一三道发散

10、药,有立见松减些者。气滞、食滞、腹痛、卒闭之症,服行气消导开窍之品,有片刻见效者。若系内伤空虚损日久,误服宣散、清凉、破气、滋阴等药、酿成咳嗽白痰,子午潮热,盗汗骨蒸,腹胀,面肿,气踹等症,又非三五剂可见大功。所以古人治病,有七日来复之说,或三十剂、五十剂,甚至七八十剂,始收全功者矣。最可怪者,近之病家,好贵恶贱,以高丽参、枸杞、龟、鹿、虎胶、阿胶、久制地黄、鹿茸等品,奉为至宝。以桂、麻、姜、附、细辛、大黄、芒硝、石膏等味,畏若砒毒。由其不知阴阳虚实至理,病之当服与不当服耳。眉批扪虱而谈,其言侃侃,有旁若无人之概。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皆是至宝。病之不当服,参、芪、鹿茸、枸杞,都是砒霜。

11、无奈今人之不讲理何,故谚云:参、芪、归、地,治死人无过;桂、附、大黄,治好人无功。溯本穷源,实由于不读仲景书,徒记几个幸中方子,略记得些各品药性,悬壶于市,外著几件好衣服,轿马往来,目空一世。并不虚心求理,自谓金针在握。仔细追究,书且点不过两篇,字且画不清几个,试问尚能知得阴阳之至理乎?东家被他桂、附治死,西家被他硝、医法圆通学习心得5医法圆通内容概要:中医界独树一帜的火神派,因注重人身真阳,且善用姜、附而得名,咸奉蜀南临邛郑钦安为鼻祖,所著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为此派开山之作。医法圆通对用药、认证杂乱无章之市习痛下针砭,详述各种临床见证之病机、治法,强调:外感当握定六经提纲,内伤应探求

12、阴阳盈缩.而认证须有阴阳虚实之实据可凭医法圆通读后感,来自卓越亚马逊网友:本书对用药、认证杂乱无章之市习痛下针砭详述各种临床见证之病机、治法,强调外感当握定六经提纲,内伤应探求阴阳盈缩,而认证须有阴阳虚实之实据可凭医法圆通的读后感,来自京东商城的网友:作为中医火神派三书之一,值得所有学习中医、研究中医、中医临床的朋友认真、仔细、用心来研读。 性价比非常高!纸张很好!内容更不用说了! 前两卷主要介绍各证辨认阴阳用药法眼;第三卷主要介绍如何辨认邪盛热炽血伤病情和辨认阴盛阳衰及阳脱病情,包括辨脉、舌和用、服药须知;第四卷主要介绍六经主方的临床辩证应用。 一本书,作者历经千辛万苦,三本书,几乎耗尽作者一生,知识与智慧,对中医的执着追求,对苍生黎民的眷顾,对众生友情的关怀,对中医药传承事业的巨大贡献,凝聚在这三本书中! 强烈向学习中医、研究中医、中医临床的朋友推荐! 马伟茗 杨杰 于草名木心缘编号_543343a4ec3f91307dc97a5e762bc9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党团建设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