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标准.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标准 一、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创建活动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到位,创建活动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有保障。2.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依法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3.定期开展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少数民族文化、体育、节日庆典等活动。各类活动有方案、有记录、有影像或图片资料。4.建立并贯彻执行“一法两规定”长效机制,有反映长效机制的文件或方案;切实开展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对口扶贫帮困活动,着力为少数民族困难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有扶贫
2、帮困规划、实施方案(计划)和记录;党组(党委)每年至少慰问1次少数民族困难群众,慰问活动有记录、有影像或图片资料。5.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纳入本单位重要工作内容,有专职或兼职人员具体负责;制定工作制度,定期研究部署,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自觉接受上级或同级民族工作部门对该项工作的检查指导。6.开展经常性的民族团结进步专题活动,通过举办成就展、知识竞赛、体育比赛、文艺表演或演讲、征文等活动,展示各族群众的幸福生活,宣传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各类活动有方案、有记录、有影像或图片资料。7.妥善处置单位内部涉及民族方面的矛盾和纠纷,本单位未发生影响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
3、面的案(事)件,各民族干部群众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关系融洽。8.加大本单位少数民族干部的培训、培养力度,有各级各类培训、培养方案(计划)。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一)领导重视1.班子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每年不少于2次)研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将其纳入文明社区建设范畴,确定工作目标,审定工作规划。党工委有1名副书记分管联系创建活动,有1名社区干部负责日常事务工作。2.建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少数民族联络员、志愿者和社工等在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协助政府协调民族关系、了解少数民族群众合理诉求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切实做好辖区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管理工作。(二)维权有力1.建立健全民族关系协
4、调工作机制,积极发挥区域内公安、民政、城管、工商、税务、物业等相关部门的作用,切实把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落实到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努力维护和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2.认真贯彻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满足少数民族群众清真饮食需求。3.积极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参政议政,切实保障各民族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三)服务有效1.设立1条少数民族服务维权热线并向社会公布,指定专人负责,及时为少数民族群众答疑解惑。2.制作1张少数民族服务指南,方便少数民族特别是外来少数民族群众获得求职、维权、就学等公共服务信息。3.组建1支少数民族志愿者(联络员)队伍,积
5、极搭建社区与少数民族志愿者(联络员)双向服务网络。4.设立1个少数民族服务窗口(如民族之家、少数民族联络站等),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咨询服务,推出贴近少数民族群众需求的工作项目;从人、财、物等方面加大对服务工作平台的扶持力度,更好地发挥联络和服务少数民族(尤其是外来少数民族)的作用。5.充分挖掘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紧密结合本社区实际,因地制宜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如与辖区内企业、学校、窗口行业、部队等联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共建活动,整合挖掘社会资源,在就医、就学、就业、扶贫帮困和法律援助等方面培育并形成自身工作特色,为少数民族尤其是外来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富有成效的服务及引导工作。(四)关系和谐1
6、.每年至少开展1次民族团结文明家庭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创建评比活动。2.每年至少开展2次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积极弘扬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向心力。3.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合理运用法律手段来表达诉求和维护权益,及时、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和问题。4.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期间,凡辖区内发生涉及民族因素进而影响全市社会稳定的突发事件的,一律取消参加该项活动资格。(五)基础扎实1.台帐规范。建立工作平台、工作人员、工作对象、少数民族特困群众、少数民族代表人士、联络员情况的电子档案和花名册。2.资料齐全。有开展创建活动的书面材料,包含各类计划、总结、方案
7、、会议、活动、信访登记、图片(或视频)等资料。3.制度完善。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包括与少数民族群众交友、联谊、帮困、信息反馈、突发事件处理等相关制度。4.活动有序。定期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有固定的活动日、活动场所(民族之家)和所需经费,参与活动的少数民族家庭应占辖区少数民族家庭的60%以上,通过活动开展,逐步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5.管理规范。把创建活动纳入社区网络化管理平台,不断拓展社区服务功能,及时发现、快速处置、有效解决涉及少数民族的利益问题和各种矛盾纠纷,尽力满足不同层次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及生活需求。(六)特点鲜明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与创建文明社区、学习型社区、平安社
8、区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具有鲜明特点、形式多样的活动,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三、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寨1.经济协调发展。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立足现有资源,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效益。2.基础设施完善。实现通路、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村级文化站、卫生室等公共设施完善,农田水利、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工作成绩显著。3.人民生活富裕。村民勤劳致富,收入逐年增加,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在本县处于领先或高于当地平均水平。4.群众文化丰富。民族文化特色浓郁,民族传统文化得到发掘、保护、传承和弘扬,经常开展具有地方民族特色且健康
9、向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5.民族关系融洽。大力宣传和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就学、看病(医保)、农村低保、特困家庭救助等得到相应保障,各民族同胞之间关系融洽、互助和谐。6.基层组织有力。村党组织、村委会制度健全,能较好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和社会管理功能,制定切实有效的村规民约,群众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较强。深入扎实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受到群众的拥护和肯定。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院校1.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切实维护少数民族师生合法权益。2.利用主题班会、团
10、队活动、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宣传栏(宣传标语)等形式,经常性地开展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民族理论知识的宣传教育;定期组织师生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体育活动。3.认真贯彻落实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科学制定教学规划,根据各民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分层次、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内容,统筹安排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有专(兼)职授课教师,有条件的学校可聘请校外辅导员。4.对少数民族学生数量、少数民族学生家庭情况、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生活等基本情况,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有档案资料和记录;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各民族师生之间的结对帮学(帮扶)活动;设立少数民族贫困学生
11、助学金、奖学金,帮助申请助学贷款,安排勤工俭学,切实做到不让少数民族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5.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组织师生参观互访、相互学习,定期表彰民族团结先进班级和个人;校内未发生涉及民族关系的矛盾纠纷,各民族师生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五、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企业1.组织领导有力。成立企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结合生产实际,制定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计划和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动员和组织各民族职工参与创建活动、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职工。2.宣传教育到位。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和“三个离不开”、“两个共同”的思想教育,设立厂区宣传栏、黑板报,定期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开办民族类
12、期刊杂志阅览室,订阅有关民族团结方面的图书、报刊、杂志,不断提商企业干部职工对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重要性的认识。3.活动形式多样。利用传统佳节和民族节日等时机,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演讲比赛、民族团结歌舞表演、民族体育竞赛、民族团结知识讲座、民族团结座谈会(表彰会)等多种形式的企业文化活动,形成各民族职工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友爱互助、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大力表彰民族团结进步先进班组和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职工。4.自身优势明显。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国家各种优惠政策,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努力提高生产力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积极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13、。5.企业形象良好。模范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准则,自觉维护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企业生产质量、安全、节能减排责任制落实到位;注重职工劳动与社会保障,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在开展企业(产品)宣传和生产经营活动中,未发生损害少数民族利益和伤害少数民族情感的事;积极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发展,收到良好社会反响。六、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军(警)营1.加强组织建设。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消防部队与驻地开展基层组织共建活动,积极协助地方推行“政务公开”,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群众、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2.开展共建活动。认真学习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组织开展“军(警)民一家亲”活动,尊重
14、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增进民族团结。3.帮助发展生产。紧紧依托当地自然资源条件,结合自身优势,在调整产业结构、提供致富信息、拓宽致富途径等方面提供帮助,着力解决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加快脱贫增收步伐。4.丰富群众文化。帮助民族地区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驻地各族群众共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注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促进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大力营造浓郁的军地共建和谐氛围。5.提高抢险救灾(应急处突)能力。加强驻地预警监测机制建设,积极配合驻地公安等部门,定期深入共建单位,对可能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化解;重点加强抢险救灾应对能力建设,强化所属武警、消防、民兵等部(分)队的应急训(演)练,着力提高应对各种灾害的能力,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积极贡献;加强群防组织建设,夯实军警民联防组织基础,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确保驻地各族群众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