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帝改革第二课.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479716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4.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孝文帝改革第二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孝文帝改革第二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孝文帝改革第二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孝文帝改革第二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孝文帝改革第二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孝文帝改革第二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孝文帝改革第二课.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历史选修1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一、卓有成效的新制,特 点:,冯太后主持,创建新制度,措 施:,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租调制,改革前,官吏,改革后,官吏,俸禄制,吏治好转,矛盾缓和,政局安定,为各项改革创造了有利的政治局面。,政府控制大量无主荒地。,改革内容: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土地不得买卖。,实质:,改革前提:,均田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均田制,探究1:如果你是北魏的一个农民,你一家三口可以分到多少土地?又有多少土地归你家所有?其实质是什么?,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

2、,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 初受田者,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资治通鉴,国家所有,农民所有,恢复经济:农民得到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 性,推动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巩固政权:有利于赋税征收,促进北魏政权 封建化,从根本上巩固了统治民族融合:推动了鲜卑族由游牧转向农 耕,推动北方民族大融合历史影响:为隋唐鼎盛局面奠定物质基础,历史意义,无地少地农民得到土地,提高积极性;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改革后(影响),探究2:北魏的农民分得土地,会对北方地区的经济产生什么影响?,均田制,均田制的局限性:,虽然能抑制土地兼并,但没有触动地主土地私有制

3、,所以土地占有不均状况仍然存在。,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土地制度之不同1.背景:商战国时,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显著提高,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孝中原地区长期战乱,百姓流亡,存在大量荒地。2.内容:商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买卖;孝推行均田制,规定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3.实质:商实质是推行土地私有制;孝实质是推行土地国有制。,改革前,改革后,宗主,北魏政权,农民,农民,北魏政权,影响:,三长制,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三长,探究3:北魏政权怎么知道多少农民分到了土地,又怎么向他们征税、征发徭

4、役兵役呢?,影响:使农民负担大为减轻,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租(缴纳粮食)调(缴纳绢帛),原因:赋税征收混乱,农民负担重;,赋税征收有序,农民负担减轻,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交纳粟二石,帛或布一匹,租调制,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推行租调制,北方社会经济好转,设立三长制,推行均田制,吏治有所好转,1.特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2.措施及影响:,一、改革前期卓有成效的新制,制定俸禄制,一、改革前期卓有成效的新制,推行租调制,设立三长制,推行均田制,1.特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2.措施及影响:,制定俸禄制,配合,平城,洛阳,各抒己见:孝

5、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北魏平城遗址,二、设巧计迁都洛阳,1.孝文帝自身的原因。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教养之下,深受汉族文化影响,认为鲜卑族必须学习汉族文化才能巩固政权,统一南北。,2.平城不宜为都。,3.洛阳的优势。,(1)政治:长期为北魏都城,保守势力大,不利改革。(2)经济:周围多为游牧区,耕地少,粮食产量有限。(3)军事:北方出现强大少数民族柔然族,威胁其安全。(4)地理:位置偏北,不能充分吸收汉族的文化制度,不利于 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1)曾是东周、东汉、曹魏、西晋的都城,自古以来就是黄河流域政治文化中心。(2)周围地区农业发达,能给大都市提供充足的粮食。,各抒己见,出谋划策,面对

6、众多守旧反迁都的势力,请你设计一下孝文帝会用什么更高明的手段达到其迁都的目的?,以“南伐”为借口,493年495年由平城迁都到洛阳。,迁都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出谋划策,面对众多的守旧反迁都势力,孝文帝用了什么高明的手段达到其迁都的目的,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手段:以南伐为名,启示:改革的成功不仅仅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同时还要讲究策略,三、改革后期孝文帝的移风易俗,北魏政权迁都洛阳后,请你以北魏人的身份谈一谈风俗习惯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变化?,穿越时空,改易服饰,?,孝文帝诏书,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讲汉话,改汉姓,定门

7、第等级,在汉族地主中,以父祖在北魏所任官职高低分为甲乙丙丁四等级;在鲜卑贵族中除皇室元氏门第最高外,以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为首,其门第与汉族大族四姓(崔、卢、李、郑)相对应;其他则是一般世族。,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为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同时还将北魏公主下嫁汉族地主,鲜卑、汉族互为姻亲。同时规定迁至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通婚姻 改籍贯,通婚姻,讲汉话,改汉姓,定门第等级,1.特点:,2.措施:,易服装,改籍贯,小结:改革后期孝文帝的移风易俗,由孝文帝主持,以学习汉文化为主要目的。,移风易俗措施的推行产生了什么影响?,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

8、;争取了汉族地主对政权的支持;推动北魏政权向汉族统治模式转化。,小结:改革后期孝文帝的移风易俗,1.特点:,2.措施:,3.影响:,3.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是为什么?,动脑筋,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实行官吏俸禄制,并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实行三长制推行租调制,孝文帝主持,重点是汉化,迁都洛阳;移风易俗(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定门第等级;通婚姻;改籍贯,改革措施小结,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

9、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概念阐述,1.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 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2.从习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 的过程;3.从社会转型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民族融合的途径有:友好往来、民族迁徙、反抗统治者压迫、自身改革、和亲等,民族融合,评价孝文帝及其改革,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下,结合其主要活动,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不能随意夸大和否认历史人物的作用,不能以偏概全,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鲜卑族的统治,从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其作用来看,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吸取了汉族先进的政治制度和先进文化,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在改革进程中,孝文帝表现出了伟大的胆略和卓识因此,孝文帝改革应充分肯定,孝文帝也因此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