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五---第二单元---《陈情表》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480003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五---第二单元---《陈情表》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必修五---第二单元---《陈情表》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必修五---第二单元---《陈情表》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必修五---第二单元---《陈情表》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必修五---第二单元---《陈情表》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五---第二单元---《陈情表》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五---第二单元---《陈情表》教学设计.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清镇市第四中学教学设计 厚德正身 博学致远 科 目语文模 块必修五时 间2014年9月第 二 章 四 节 共 3 课时 模块总 36 课时 教学设计编号: 04 课题:第7课 陈情表授课班级高二(3)、(4)班授课教师吴臣霞 学情分析 本课文向高二年级的同学,经过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自主学习浅近文言文的能力。能够扫清字词障碍,理清行文思路。所以本文设计应当对难于理解的段落,可以采取研究性学习策略,提供相关研究资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自学和讨论中获取新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以诵读、点拨为主,培养文言文

2、阅读、翻译的能力,背诵全文。3、了解“表”的基本特点和有关常识,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包括成语)和句子。4、学习本文以自然精粹的语言表达浓郁真挚的情感的写作技巧。过程与方法1、注意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做到有感情地诵读课文;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情于理的构思艺术;3、从了解写作背景入手,理清思路,领悟文旨,体会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本文言辞动人有十分得体的写法,以诵读为途径,揣摩作者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会人伦至情之美;2、体会文章真挚朴实的感情色彩,正确理解“孝”的含义;3、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伦观念,继承发扬“孝”的传统美德。教学重点1、重要的

3、古汉语语词知识、结构梳理、传统美德的继承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借助圈点、批注等方法,积累文言词语和句子,感受本文真挚的情感和自然精粹的语言。教学难点1、本文文言知识。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3、学习本文以自然精粹的语言表达浓郁真挚的情感的写作技巧。教学方法注重诵读,点拨引导,讨论分析。教学资源教材、教学设计、导学案,以及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第 一 学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预设呈现目标课前准备导入一、自主感悟二、合作探讨三、课后提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以诵读、点拨为主,培养文言文阅读、翻译的能力,背诵全文。

4、一、导入新课:苏轼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必不友。”我们在初中学习了以忠情感人的出师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以孝情动人的文章陈情表。陈:陈述;情:事实、情理;表:即奏表,又称表文,是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古代给君王的上书,有不同名称,刘勰文心雕龙:“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出师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一、熟读课文,自我感

5、知。1.参考课下注释,认识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字词的意思。2.汇报预习结果,教师点拨,并适时加以扩充整理。 二、诵读课文,疏通文意。诵读课文,解决语言难点,读懂文意,结合课文语句,体会文章深沉的情感。 (1)落实字音,完成第一段的音读。 教师:本段中,作者用在自己身上的形容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请尽量用文章语句概括回答。 学生:孤弱、孤苦伶仃,可以概括为“孤”字。教师:第一段的情感我们已经了解,即表现“孤苦”之情。大家一齐动手为自己的结论充实论据,找到第一段中表现这种感情的语句并作简单分析。 学生:“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既无伯叔,终鲜兄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

6、,形影相吊”等等。说明自己自幼失去父亲,不久,母亲改嫁,没有兄弟姐妹,孤苦伶仃。(2)请一组同学齐读第二段,其他同学准备对齐读的情况进行点评。 学生齐读。 学生点评:读得整齐,有节奏感,但是欠缺感情。齐读不易表现感情。 教师:肯定点评意见,并请同学在已经对文章感情基调有所把握的情况下,从第二段里找一节,尝试有感情地诵读。 学生读:“诏书切峻实为狼狈。” 教师:这一段表现的情感不是平直的,前一部分急迫焦灼,后一部分辗转两难。诵读时要张弛有度,把握情感的焦急与沉重。 学生再次诵读,体会作者情感。 小结:第二段:两难之情 (3)请一位同学诵读第三段。 教师:肯定学生感情的充沛饱满。 教师:第三段的感

7、情不只一种,请大家讨论,找出不同的感情,并简要分析。 学生: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感激祖母抚养孤弱之恩。 教师:正是这两种感恩之情,让作者陷入了前文所说的狼狈之境,两难之情。 请学生深入探究本段层次。 教师:本段第一句话在全段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提出一个终养祖母的“理论依据”,使之既合情合理又合法。 小结:第三段:感恩之情。情理兼具,打动武帝。(4)请一位学生诵读第四段。 教师:请找出本段中,作者直接表现陈请目的的语句。 学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教师:在前三段的情感充分表达之后,作者在第四段提出陈请目的之前还进行了许多铺垫,是否多余,为什么? 学生:用自己的年龄与祖母年龄的对比,表达“

8、尽节日长,尽孝日短”,提出一个“两全之策”,暗示自己一定会在尽孝后再尽忠。进一步让皇帝消除疑虑,达到陈请的目的。 小结:第四段:两全之情。全文的感情脉络已经完全出现。探讨文章的抒情方式: 教师:注意第一、二段与第三、四段抒情的不同。 得出结论:第一、二段陈情于事,第三、四段寓理于情。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小结:有人说陈情表有很高的语言艺术。 读陈情表我们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 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教师导入介绍,学生倾听。老师巡视,学生自主完成原文译文互译。组长汇报预习情况,老师点评。学生朗读课文。老师点拨。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

9、见。各个小组朗读课文,老师点拨。老师范读课文,或播放录音。学生倾听。学生诵读,教师点拨。学生思考并讨论,小组内疏通文意,质疑、提问、合作探究,组织答案。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名句营造氛围,温故知新。随机抽取一名学生回答,如有不足,请同组成员补充。让学生熟悉课文,利于讲解。随机抽取一名学生回答,如有不足,请同组成员补充。学习文言文诵读技巧学习文言文写作技巧。教学过程(第 二 学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预设呈现目标课前准备一、导入二、课前预习检测三、合作探讨三、合作探讨四、课后提升1. 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2. 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导入悲

10、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晋武帝的同情了。但问题在于晋武帝建立新晋,招揽人才,收买人心,“我征召你一个李密,你就照顾祖母,辞不应征,你不是存心不给我个面子吗?我看你还咋说?”我们首先看新晋对李密的态度。老师明确: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1. 教师背诵第一段前两句,引导学生齐诵全段。2. 分组背诵全文。整体感知,疏通文言知识1.通假字(1)闵:夙遭闵凶(通“悯”,可忧患的事)(2)零丁:零

11、丁苦辛(通“伶仃”,孤独的样子)(3)有:常在床蓐祖母今年九十有六(通“又”,表示整数后有零数)(4)蓐:常在床蓐(通“褥”,草席子)2.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险衅:臣以险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济)(2)见背:慈父见背(背弃我,指死亡)(3)夺:舅夺母志(改变)(4)祚:门衰祚(zu)薄(福分)(5)鲜:终鲜兄弟(本指少,这里是没有)(6)吊: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安慰)3.一词多义(1)行:行年四岁(动词,经历)九岁不行(动词,走路)(2)矜:犹蒙矜育(动词,怜惜)不矜名节(动词,自夸)愿陛下矜悯愚诚(动词,怜悯)(3)至:至微至陋(副词,极其)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4.词类活用 (1)日:

12、则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地)(2)闵凶:夙遭闵凶(形作名,忧患凶丧这事)(3)微贱:猥以微贱(形作名,卑微低贱的身份)(4)诚:愿陛下矜悯愚诚(形作名,诚心)(5)终:无以终余年(动词使动,使结束)(6)卒:保卒余年(动词使动,使终了) (7)远,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作名,远的地方)5.古今异义的词(1)至于:至于成立(古义:到。今义:程度副词)(2)成立:至于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创立)(3)不行:九岁不行(古义:不能走路。今义:不可以)(4)秀才:后刺史荣举臣秀才(古义:优秀人才。今义:专指明清时代府(或直隶州)学、县学的生员,是读四书五经而进学者的专称。)(5)告诉:则告诉不许(古

13、义:申诉。今义:让别人知道)(6)辛苦:臣之辛苦(古义:辛酸苦楚。今义:身心劳苦)6.句式(1)急于星火(介词结构后置)(2)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判断句)(3)谨拜表以闻(陛下)(省略句)(4)逮(臣)奉圣朝,沐浴清化(省略句)(5)则告诉(陛下)不许(省略句)(6)少仕(于)伪朝(省略句)积累本文成语1.孤苦伶仃:(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孤苦:没有依靠,生活困苦。伶仃:孤独。)2.茕茕孑立:(形容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茕茕:孤独无靠的样子。立:孤单单地呆着。)3.形影相吊:(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十分孤单。形:身体。吊:慰问。)4.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衰老临近残废或事物

14、腐朽即将灭亡。薄:迫近。)5.气息奄奄:(气息微弱,形容快要断气的样子。气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6.人命危浅:(形容寿命已经不长,即将死亡。人命:寿命。危:危险。浅:不久,时间短。)7.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考虑晚上会怎样,情势危急,随时都可能发生变故。)8.皇天后土:(古代对天地的尊称。皇天:指天。后土:指地。)明确第二课时学习目标。教师导入,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老师带读,学生跟读,并背诵。各个小组分组讨论,各抒己见。第一组找通假字。第二组找重点词语。第三组找一词多义。第四组找词类活用。第五组找古今异义词。第六组找句式特点。各个小组合作探究,组织答案,推选成员回答问题

15、。明确目标,有的放矢。拓展知识面,加深了解。了解学生背诵情况。随机抽取一名学生回答,如有不足,请同组成员补充。随机抽取一名学生回答,如有不足,请同组成员补充。积累成语知识。教学过程(第 三 学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预设呈现目标课前准备一、整体感知二、合作探究1.继续分析课文,并鉴赏写法与感情。2.体会本文言辞动人有十分得体的写法,以诵读为途径,揣摩作者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会人伦至情之美。一、诵读第三段齐读并翻译。总述:本段陈述自己不仕的理由,即原因是什么?找原句。老师明确;(“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保夕”。“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即为了尽孝,克

16、尽孝道。思考:作者是如何合情合理地表达自己的尽孝心意的?分析:首先提出晋朝“以孝治天下”这个治国纲领,凡是年老有功德的旧臣,都蒙受“矜育”,自己孤苦伶仃尤其厉害,就要应当“蒙矜育”,更应得到同情了。此句非常重要,暗中置武帝于两难选择之中:既然武帝把孝作为治国纲领,就应当让我为祖母尽孝,而你却苦苦逼我去做官,使我不能尽孝,岂不违背了你的治国之道吗?是让他先尽孝还是先尽忠,武帝通过比较,只得做出明智的选择,让他先尽孝。另外提出“以孝治天下”这个治国纲领。言外之意是孝养祖母虽是“顺和情”,却也不仅合情,也合理合法,并为自己请求终养祖母找到了理论根据。(合理)接着“且”字另领一层,陈述自己在蜀国的做官

17、经历上目的是表明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意即自己是只为功名不为名节之人。并不想为亡蜀尽忠守节。而武帝对自己这“至徽至陋”的“亡国贱俘”以“过蒙拨擢”,感激都来不及,哪敢违抗圣旨?理应为朝廷效命,回报知遇之恩。(合情)此处是打消武帝疑心的关键。再说祖母义正辞严,是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理由,并非对圣朝不满,水到渠成地提出了“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即使今天的读者都要为作者的亲情、苦情感动得热泪盈眶,自然也能使武帝消除疑虑,同情李密这个“忠孝”之臣的。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积累文言知识。学生诵读完成后,进行自主翻译,老师点拨。各个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组织答案,推荐代表呈现答案。明确目标,有的放矢。逐段分

18、析,利于理解。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预设三、交流学习四、拓展延伸二、研习第4段:齐读并翻译。问:作者怎样解决不能两全的矛盾,使自己既能尽忠又能尽孝呢?老师明确:李密要想真正达到尽孝目的,必须表明尽忠的心志。于是从时间上说明“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祖母年事己高且病重,活不长了,等去世后,定当不遗余力为国尽忠”,“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即先尽孝再尽忠。(板书:两难的解决先孝后忠)对于一个想“忠”、“孝”两全的臣子,晋武帝还有什么理由拒绝他合情的要求呢?赏析语言:陈情表明显保留了赋的语言特点。古文观止评论它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 (1)用词委婉,感情真挚。 陈情表

19、所面对的是晋武帝这个特殊人物,所写的又是他最敏感的问题。文中用了不少婉词,比如不说“父死”,而说“慈父见背”,不说“母亲改嫁”,而说“舅夺母志”;又用“猥以微贱”“犬马怖惧”等典雅谦恭的语言,恳切真挚的语气,多方表白自己的心迹,并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为誓,终于化解了武帝的疑心,博得了他的同情。 (2)语言骈散并用 借着排比、对偶句式整齐而和谐的节奏,反复强调语意,情感也得以加强,往往通过内容上的相互对立和相辅相成,来表达情绪上的起伏变化。如“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通过内容的对立,突出李密无所适从的心态。“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

20、相为命”,通过“祖母”与“臣”的两情相依、相辅相成,突出了李密的拳拳孝心。 学生诵读完成后,进行自主翻译,老师点拨。各个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组织答案,推荐代表呈现答案。老师总结知识,学生做笔记,逐段分析,利于理解。积累文言文写作技巧,为写作做铺垫。课堂小结对“孝”的看法。封建统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的伦理道德,目的在于维护自己的统治,我们今天应有清醒认识;另一方面,孝敬父母、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至今仍未过时,要继承、发扬。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2. 背诵全文。课后反思在课堂上,我先放陈情表一文的录音,然后让学生声情并茂的齐读课文,分读文段,重点读全文要句,讲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文章语句,在感受理解全文语言的基础上去感受语言形象,领悟作者的精神世界,与作者塑造的形象进行心灵的碰撞。真正使学生走进了文本,用心灵触摸了语言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