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483392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十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论语》十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论语》十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论语》十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论语》十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十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十则.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语十则,初一年级组 张巩曦,兰州市外国语学校,学习目标,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积累成语等语言材料。,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汉、背诵课文。,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中丰富精彩的语言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被誉为“大成至圣”、“万世师表”,位列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论ln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

2、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论语和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诗书礼易春秋并称“五经”),原文呈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yu,yn,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xng,chun,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wi,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di,wng,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r,zh

3、,zng,wi,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之后,时常地去复习,不也是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高兴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研读课文,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时习:时常地复习。,之:代指学习的内容。,说:通“悦”,愉快。,朋:指志同道合的人。,人不知:别人不了解自己。,愠:生气,发怒。,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研读课文,曾子曰:“

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吾:人称代词,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习:复习。,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研读课文,尝试自己翻译,子曰:“温故/而知新,

5、可以/为师矣。”,(为政),故:旧的,原来的。此处指已学过的知识。,而:连词,表顺承关系,就。,知:领悟,获得。,可:可以。,以:凭借。,为:成为,做。,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而:连词,表转折关系,却。,则:连词,相当于“就”、“便”。,罔: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本意是危险,这里指有害。,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而不读书,就会对思想有害。”,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6、,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而不读书,就会对思想有害。”,研读课文,尝试自己翻译,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诲:教,传授。,女:通“汝”人称代词,你。,之:代指孔子教的东西。,乎:语音助词,无实意。,知:通“智”,聪明,智慧。,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文章结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做人,学而时习之,温故

7、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想一想,“三省”指哪三方面?请用现代汉语回答。,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说一说,1.你喜欢哪一则?,2.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3.请联系自身情况,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 学到知识?,理读课文,请同学们整理这一课的重点内容。要求:按分类的方法来整理,比如可分成作家作品类、成语类、名言警句类、难句翻译类、文言知识类等。,一、作家作品类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

8、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二、成语类 温故知新,三、名言警句类1.用于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2.用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3.用于思想修养:人不知而不愠4.用于思想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用于日常生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难句翻译类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五、文言知识类,(一)通假字:,1.说:“悦”的古字,愉快。不亦说乎,2.知:通“智”,聪明。是知也,3.女:通“汝”,人称代词,你。诲女知之乎,(二)古今异义词,1.君子

9、 不亦君子乎,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对人的敬称。,2.是 是知也,古义:此,这。今义:表示判断。,五、文言知识类,(三)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时:时常 学而时习之,2.形容词作名词,(四)特殊句式,故:旧的知识,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新:新的理解与体会。,判断句(“也”表判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五、文言知识类,(五)一词多义:,知,了解 人不知而不愠,知道 诲女知之乎,通“智”,聪明 是知也,为,介词,给,替(读wi)为人谋而不忠乎,动词,做(读wi)可以为师矣,动词,是,就是(读wi)知之为知之,而,连词,表承接,就 温故而知新,连词,表转折,却 人不知而不愠,1.复习的好处可以用 来表达2.学习与思考应紧密结合,因为。3.学习上不应不懂装懂,而应。4.一个人总有被误解的时候,正确的态度应是。5.我快步上前,伸出双臂,拥抱来自青岛的朋友,二千多年前的孔夫子不是说过吗:,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人不知而不愠,学以致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背诵论语十则,并准备默写。,课后再搜集至少两则论语,下节课进行交流。,作 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