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典型经验材料.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485225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典型经验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典型经验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典型经验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典型经验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典型经验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典型经验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典型经验材料.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典型经验材料去年以来,我区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积极贯彻党中央和省市区委各项部署决策,围绕农村基层党建“一抓双促”工程,通过“五大行动”等实招硬招,不断推进农村基层人才和组织振兴。一、实施“书记领航”行动,建设过硬领头雁队伍。一是出台中共*区委印发关于开展“书记领航”强基工程的实施意见等四个文件的通知,细化任务分解,使出“真招实措”,拿出“真金白银”,加快把“书记领航”强基工程从“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建立健全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整改清单,把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实体化”,让各级党组织书记切实履行好“抓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责任。进一步加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村党组织带头人

2、队伍建设。规定了村书记工作职责、工作机制,突出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二是组织开展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系列培训,举办2期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1期选派干部专题培训班。分批次组织重点村书记、在村任职选调生、选派干部赴烟台、湖州等先发地区开展乡村振兴专题调研。举办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专题培训班2期,共计330人次参加,为各镇村答疑解惑,研究适合的项目发展路径。通过“补钙”“充电”,进一步补齐农村基层党建短板。三是选拔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到镇街挂职。经过组织推荐,实地考察、集体研究、征求意见等程序,截至目前共选拔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到镇街挂任党(工)委委员4

3、名,进一步夯实镇街力量。二、实施“争星夺旗”行动,提振基础干部精气神。印发关于开展“*比拼争星夺旗”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进一步加强全区村(社区)党组织建设,激励激发干事创业动能,按照“符合实际、问题导向、重点突出、分类实施”的原则,为每类村(社区)设定了“季度评星”任务标准,重点围绕“项目发展”“环境整治”“平安建设”“乡风文明“两长建设”五大项目聚力推进乡村振兴。每季度,区直有关单位按照标准对村(社区)进行评星,每年度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拼、现场答辩,集中接受测评打分。坚持“奖励先进、鞭策后进”,将所获星旗数量与村(社区)干部政治、经济待遇相挂钩。截至目前共有39个村获得三颗以上红

4、星。让实干作为、实绩突出者获得实实在在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三、实施“*共富”行动,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以扶持壮大集体经济、建立村级增收长效机制为抓手,加大扶持力度,拓宽增收途径,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造血功能和服务能力。推动集体经济组织参股区国有公司合作建设高标准厂房。鼓励引导集体经济参与*区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推动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拓宽集体经济投资渠道,释放集体经济发展动能。大力推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试点打造、集中突破,探索新形势下集体增收和村民共同富裕互利共赢的发展路径。进一步为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承接公益性项目打通堵点。*区出台“一方案三标库三办法”(*区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承接农村

5、公益性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库、物资采购库、中介服务库;采购实施办法、激励及容错纠错办法、监督及防控办法)。积极为各镇村承接公益性项目抢占先机挖掘第一桶金,打通政策性障碍。2022年村均收入57.6万元,同比增长122.7%,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强村34个,强村比例60.71%,同比增长126.6%。四、实施“两长建设”行动,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扎实开展“两长”队伍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党小组长兼任村民小组长,通过建立“两长”选拔、任用、考核、评优立体化机制,充分发挥“两长”在乡村治理中的“毛细血管”作用。共选配“两长”1595人,其中党小组长551人,村民小组长1546人,交叉任职502人

6、,交叉比例达91.1%。明确“两长”反映民情民意、协管公共事务、调解矛盾纠纷、参与重点工作、监督村级工作、参与事务决策、严格财务管理7项职责。赋予“两长”列席村“两委”会议、村级主要工作向“两长”通报和“两长”例会制度3项权限。设置“2+X”两长议事点,“两长”定期与乡贤、致富能手等开展议事,2022年以来,已协调解决征地拆迁、土地确权、环境整治、水利兴修、道路建设、疫情防控、防汛抗旱、防返贫监测等重难点问题800余件。*区“两长”典型做法被中组部组工信息单条采用。五、实施“一线助村”行动,让驻村干部更助村。一是做好选调生培育管理工作,严格落实选调生在村任职各项制度,探索建立“带”“育”“管”

7、“用”一体化管理模式,并对选调生工作经费加强指导,提高专项资金使用率,将国情调研、为民服务等活动走深走实。2022年*区选调生优秀国情调研报告荣获*省委组织部一等奖。二是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和选派单位作用。开展“双百创评、精准培训、擂台比武、红色引领、为民办事、关心关爱”六项行动。扎实开展选派干部“驻村这一年”系列活动。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严格对照年初制定为民办事的具体事项、工作责任和完成时限“三个清单”,确保选派干部为民办事事项落实到位。三是深化“双联双应”,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新时代基层党建“双联双应”工作,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践行为民服务宗旨,以扎实举措凝聚民心、汇聚共识

8、。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带头联系服务群众,每人联系困难群众2户、信访户2户员。针对监测户、困难群体存在的就医、上学、住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解决。49个区直部门围绕“四帮”要求,与联系的109个村、社区进行会商,确定年度帮扶计划,为村、社区至少帮办1件实事。通过问需于民,实现党员干部“能做什么”与群众“想要什么”的“无缝对接”。2022年以来,*镇党委以全市红网格建设试点为契机,坚持“一盘棋”统筹谋划、“一体化”建章立制、“一股劲”攻坚项目,形成以强阵地为依托、优机制为保障、“项目化”为抓手的基层治理路径,激发党建引领的“红色动能”,激活“善治*”的“一池春水”。“一盘棋”统筹谋划

9、,夯实善治根基。坚持把夯实基层党建阵地作为“根系工程”,聚力整合资源,推动触角延伸,把基层资源“一堆沙”变成“一盘棋”。一是精品化打造服务阵地。坚持“创建一批、提升一批”的工作思路,梯度打造精品党群服务阵地,以“五星示范”带动“群星闪耀”,创成五星级党群服务中心*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个、先进村*个。二是特色化建设教育阵地。把党建文化与红色历史、非遗技艺、民俗特点相融合,因地制宜建成一批“有内涵、接地气、受欢迎”的特色场馆,如展现*革命历史的党建馆、弘扬红色精神的*纪念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村史馆等。三是全域化设置网格阵地。全面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全镇综合网格全部单独建立党支

10、部,实现党组织设置全覆盖。坚持一格一家,落实“六有”标准,精细打造*个“红网格之家”,通过“小板凳”议难题,“听一听”化矛盾等举措,让“红网格之家”成为“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群众之家。“一体化建章立制,凝聚善治合力。坚持以“固基础、聚合力、促长效”为导向,“一体化、全流程”建立健全制度机制,激发基层善治的内在动能。一是创新选人用人机制,选好带头人。大力选拔有思想、有魄力、懂治理的优秀人才担任村居党总支书记,常态化选派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强化基层治理力量,实现在基层治理体系中,党组织始终处于领导地位,确保党组织成为凝聚人心、团结群众的“主心骨”。二是创新共建共治机制,激发凝聚力。成立“攻坚

11、党支部”,围绕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动迁扫尾等*项镇村重点项目,推动全镇*名机关党员一线攻坚。结合公务员平时考核和村居千分制考核办法,创新机关人员、村居干部“目标同向、工作同抓、责任同担”的考核管理机制,不断积聚发展动能。三是创新鼓励激励机制,提升自觉性。建成*区第一家乡风文明积分奖励超市,对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邻里互助等给予积分奖励,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自主动能。“一股劲”攻坚项目,激发善治效能。坚持以“项目化”推动基层治理创新,把基层治理创新理念转化为可操作、有路径、好落实的具体举措,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一是一村一品,全面开展书记项目。将基层治理这一课题纳入村居书记项目的重要内容,通过村

12、居报送、党委审核,明确目标路径,以周推进、月点评、季考核的方式,压实责任,*年全镇共落实落地村居书记项目*项,有力推动了全镇党建水平与治理水平协同推进、共同提升。二是区域共建,联合推进重点项目。持续深化*镇区域化党建共同体建设,*个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加入共同体,协调推进跨组织、跨村域的重点难点项目。成立临时攻坚党建联创区,联动农业农村、综合执法等*个部门、*个村居,启动江海大道沿线环境治理行动,定期会商、合力推进,整治工作得初步成效。三是党委点题,亮化提升特色项目。坚持品牌理念,在“家和”*的基础上,镇村群策群力,探索特色品牌创建点。党委点题、统筹谋划*村“星火”党建品牌创建,深入实施“红细胞”工程,推动红色精神在基层传承中更有深度,党员在基层治理中更有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