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读《未来教师》有感.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485523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啃读《未来教师》有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啃读《未来教师》有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啃读《未来教师》有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啃读《未来教师》有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啃读《未来教师》有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啃读《未来教师》有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啃读《未来教师》有感.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啃读未来教师有感一周的啃读,读完郝晓东老师的未来教师。从国香姐姐每天清早把图片转换成文字发到群里,到小伙伴儿们陆续把读书感悟发出来,再到值日生每天的总结。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大家都是在自觉、主动地完成这些。就像饿的时候吃饭,疲倦的时需要睡眠一样的,像渴望,又像必然。接下来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分享一下我的读书感悟。一、守住“无用”的初心这样的啃读没有证书、没有奖励,看似无用,坚持下来才觉得是最有用,最实用,最好用的!想起前两天听到到的一个字:它是“睡觉”的觉,它是睡眠,是身体、想法的安静,在安静的过程中,我们的身体得以放松、休息、重启能量;所以它还是觉,“觉醒”的觉,“觉悟”的觉,在一觉之后,清醒、去

2、发觉,去觉悟,去觉醒。就像郝晓东老师在未来教师里提到的“有用常常就是无用,无用可能却是大用。”睡觉看似是无用的,不能听、不能看、不能想,但也正是这看似“无用”的、日常的、普通的“觉”,才能维持“有用”的、新鲜的、深刻的“觉”,才能成为“无用”之后的“有用”。同一个字有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意思。而这两个相反的意思,看似相互挟持,却又是相辅相成,相携相助。就像郝晓东老师所说的一样,我们平时所做的很多的“无用”之功,其实都是在帮我们完成“有用”之事。而那些“无用”的东西,其实就是我们不能丢的,需要我们守住的,不变的初心。二、满怀滚烫的热爱一时的热情往往容易做到,但一直的热爱却常常很难坚持。随着阅

3、读天数的增加,收获知识的增长,让我感觉更多的是自身知识的匮乏。我就像坐在井底的那只青蛙一样,国香姐姐把我拉出井底,郝晓东老师带我看到无边无际的蓝天。我视野所触及的半径,一天比一天大,我的未知和好奇也随着这个半径的变大愈加膨胀。所以写读书感悟,我时一天比一天心里没底。但是正是这种没底,也让我想更多地去探索、去求知!郝晓东老师在书中提到“最深处,自身亦成为知识!”就像辛弃疾所言“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心中有什么,便可以看到什么。跟随啃读的队伍,周围都是主动而又热情满怀的人,他们心中有热,眼里有光,他们是我眼里神秘富饶的“青山”,让我也努力想把自己的秃山,一棵一棵草、一根一根树地植出一

4、座“青山”!我们可能遇到过各种各样的事情,可以让我们成为中断或者是不再坚持的借口,但是小伙伴们都没有。与我们同行的国香姐姐,坚持啃读,坚持日更,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是什么理由,让她一位数学老师这么执着的不中断,肯坚持呢?我想那肯定不是一时的热情,而是一直的热爱!我们人生的这一盏茶如果泡不开,可能就闻不见,也喝不得。那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加温去烧开这一生滚烫的热水,把自己的茶叶冲洗、浸泡、润泽、舒展。而那滚烫,就是我们一生不减的热爱!三、深耕无数的希望满怀热爱,才能深耕希望!我觉得成长就像是耕耘和播种。当我们翻土、施肥、撒种、浇水的时候,是看不到即时的收获的。但是我们辛苦的汗水滴下去之后,就是千万颗

5、种子努力向下扎根,千万颗小苗全力向上拔节,那是生长的喜悦和幸福!随手撒下一把草籽,可能就会收获一片小草;如果我们愿意用些力气挖坑种植,那可能就会得到一片灌木或者鲜花;如果我们肯再费一些力气深挖坑,那我们可能就会收获一片森林。我们耕耘得越深,我们的知识就扎根越深,我们的精神世界也才会更加的茂盛!我们想要持续的成长,就需要不断地深耕,利用好碎片时间、暗时间,让深耕的执着成为一种习惯,我们就会在日常教学中,看见学生渴望的“被看见”,肯定学生渴望的“被肯定”,就会唤醒那个被柴米油盐扯远的自己,唤醒那个被鸡毛蒜皮打扰的自己,唤醒那个想要变得更好的自己!最暗的夜,才能看到最美的星空,滂沱雨后才会看到绚丽的

6、彩虹。而我们每一段艰难又坚持的深耕,都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辜负,都是对自己生命的最大限度的尊重。一步一步虽然缓慢,但是倔强的坚持,那就是我们通往更好最优的捷径!前几天听到的一个经济学的片段,文中谈到疫情之下,很多商家“饿死”,而“饿不死的那些人都是嘴里吃着一块肉,筷子上夹着一块肉,眼睛里还盯着碗里的一块肉。”而如果眼睛不往前盯,就像当时被认为无可替代的行业巨头,可能一夜之间就从巅峰消失得无影无踪,比如说原来的马车,比如柯达,比如诺基亚。我们不也是一样吗?往前盯,才能看见变化,才能有所突破,才不至于被时代落下。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过程上,往前盯,让深耕的习惯转化为生命的力量,能够不断的在突破中寻找答案

7、,才能不断地成长。李白和杜甫相差了11年,而且一个在山东,一个在河南,在那个交通极为不便的年代,已经相隔千里之遥,为什么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的相约会面呢?我想应该就如同郝晓东老师所说,他们是“同尺码的人。”他们远隔千里,共读共写,心灵相通。而未来教师让“我”变成了“我们”,而且虽然是共读同一本书,但是我们每个人所看到的和想到的都不一样,所以就有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错落景致,这也是自己一个人闷头读书所欣赏不到的风景!现在啃读这一本未来教师,或者将来啃读晓东老师读过的存在与时间,或者其他专业的著作,都像我们去啃那个冬天里又冷又硬的生地瓜一样的,那个冷和硬,需要我们去克服?只有克服了,才能啃到里面的甘甜。如果我们除了一时的克服,还能做到一直的坚持,就如同郝晓东老师能够坚持十年以上的读书、写作,坚持事倍薪半的新网师兼职。我想那我们也就像郝老师一样守住了自己不变的热情。郝老师理所当然在后来的路上,读研究生、到大学任教、出书守住不变的热情,反而能变得更好。就像饥来餐饭倦时眠,就像坚持喜欢的啃读,就像不断地书写,就像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同行,可以对答质疑,对弈平凡,对峙绝望,可以把无尽的荒野,建植成无数的青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