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队伍体系建设情况汇报.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486011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急队伍体系建设情况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应急队伍体系建设情况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应急队伍体系建设情况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应急队伍体系建设情况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应急队伍体系建设情况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急队伍体系建设情况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队伍体系建设情况汇报.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应急队伍体系建设情况汇报按照国家、省和#的工作部署,我市高度重视应急体系建设,强化应急资源整合,基本形成了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有效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了坚强的保障。根据#市政府办公室的通知精神,现将我市应急队伍建设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应急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应急队伍建设,切实把应急队伍建设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着力提高基层应急队伍的应急能力和社会参与程度。通过努力,实现了应急救援力量由弱到强,应急投入由少到多。截至目前,全市建立了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支,乡镇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支;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支

2、,基本形成了以综合应急队伍为主体,专业应急队伍为支撑,社会志愿者应急队伍为协助的应急救援体系。(一)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以公安消防、城管执法队伍、卫生、安监等部门为依托,组建县级综合应急救援队。救援队人数约#人,主要承担综合性应急救援任务,包括地震等自然灾害、建筑施工事故等生产安全事故的抢险救援任务,并协助有关专业队伍做好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矿山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水上事故、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工作。(二)各类专业应急队伍建设。目前,我市已拥有#支专业应急队伍,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由相关牵头单位内部力量组成,并依托下属单位或相关企事业单位力量组建

3、,其中:市水利局负责防汛抢险应急队伍建设,人员#多人;市林牧业局负责森林消防应急队伍建设以及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队伍建设,人员约#人;市气象局负责气象灾害应急队伍建设,人员约#人;市国土局、地震局负责地质地震灾害应急队伍建设,人员#人;市卫生局负责卫生应急队伍建设,人员#多人;市交通运输局负责水上搜救应急队伍建设,人员约#人;市供电公司、自来水公司、电信公司等单位负责市政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建设,人员约#人。(三)乡镇综合应急队伍建设。全市#个镇、经济开发区基本建立了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各镇人员由民兵、预备役人员、派出所民警、卫生院等具备应急救援能力的人员组成,人数约#人,主要负责属地范围内发生

4、的突发事件的先期处置,组织群众自救互救,配合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应急处置等工作。(四)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我市化工企业较多,过往载有化学危险品的车辆也比较多,为提高应对突发性化学事故救援的能力,我市从#年开始组建一支专业的应急防化分队,人员#人,年龄为#至#岁的退伍军人或者新入队的年轻民兵人员,这些人员分别从#制药、#纸业、#酒业、#化工、#化肥、#生化等重点企业中选取,队员大多安排在随时可以出动待命而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岗位上工作,为预防和处置化学性突发事件提供了坚强的保障。同时,#生化、#化工等企业还组建了企业应急救援队伍,人员约#人。(五)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建设。应急管理工作开展以来

5、,我市积极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分别从水利、环保、安监、卫生、林牧业、地震等部门选取理论水平高、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和实践经验丰富的行政管理人员组成应急管理专家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应急管理工作遇到的问题,积极参与各类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应对工作。二、应急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一是坚持统筹兼顾,合理布局。近年来,我市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应急队伍建设,根据区域内产业、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对重点应急救援队伍、装备、培训演练基地、物资储备等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在一些危险性大、事故发生频率高的区域建立重点应急救援队伍。目前,我市#镇、经济开发区建立了应急救援队伍,基本实现了应急队伍建设的全覆盖。二是坚

6、持整合资源,统一指挥。针对地理位置、产业特点,我市积极整合资源,坚持专业化和社会化统一,成立了综合应急处置队伍,当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在市应急指挥中心统一领导和组织下,迅速调集人员,及时有效处置突发事件。水利、交通、林牧业、卫生以及重点企业等部门和单位也利用自身优势,形成了多支专业应急队伍。受郑庐地震带的影响,我市组建了地震应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建立了#个防震减灾志愿者站。三是坚持培训演练,平战结合。为提高突发事件处置的实战性,我市每年在特种设备、地震、消防、水上救援、环保等重点领域多次进行应急预案演练,提高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去年#防灾减灾日,我市组织#家部门和单位在期#市#化工有限公

7、司联合举办化工企业地震及次生灾害应急救援演练活动,提高了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反应、协调配合和抢险救援能力。去年#月#日,#市饮用水源地暨#市经济开发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在我市举行,进一步提高了环境应急队伍实战技能。四是坚持物资储备,加大投入。近年来,我市通过政府投入、企业投资等多种渠道,多元化建立应急经费保障机制。“十一五”以来,我市财政预备费有效地发挥了应急作用,在自然灾害救济、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发生的应急处置、地震应急指挥等方面专门安排了专项资金。在财政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投资#万多元配备一辆扑救化工火灾消防车,并配备防护装备和各类随车器材,进一步提高了全市消防水平。交通、水利、供电、卫生等

8、多家单位均按照要求储备了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设备,为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了物质保障。三、存在问题由于我市应急管理起步时间短,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还处在初始阶段,特别是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还不完善。目前,我市的应急救援队伍基本上都是分灾种、分部门、分系统建立的,救援力量较为分散,距离上级要求和我市应急救援的实际需要还有一定的距离。一是综合应急队伍力量不够强。目前,我市的综合应急队伍依靠安监、公安、卫生等部门专业救援人员力量,队伍力量还不够强,新消防站正在建设,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管理还不够规范,部门之间的配合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农村应急救援队伍较为分散,力量不够集中。二是专业应急救援功能单一。目前,各专业

9、应急救援队伍分别隶属于各个职能部门,如森林消防部队隶属林业系统,水上救援队隶属交通系统,医疗救护队隶属卫生系统。这些队伍局限于各自专业领域,只能应对较为单一的灾害事故,一旦发生重特大灾害事故,尤其是涉及多种灾害事故同时发生时,仅依靠单一部门应急救援力量难以应对,还会造成应急救援人力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不能实现“一队多能三是应急救援缺乏整体合力。目前,各类应急救援资源,包括应急救援队伍、培训教育基地、装备设施、应急保障物资等,都分散在各部门、各系统、各行业。由于应急救援力量分属各部门,整合机制不健全,缺乏联动响应,队伍建设资金投入分散,无法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不能有效实现应急联动,这与构建统一指挥

10、,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不相适应。四、下一步工作打算和建议应急救援力量的强弱是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的关键,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是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效益,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的直接保障,是各级政府加强应急能力建设的核心。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按照上级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规划,加大投入,着力完善应急队伍,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一是制定应急队伍建设规划。对全市应急救援队伍的类别、名称、数量、质量、装备、教育、培训等现状及存在问题和制约应急队伍建设发展的因素进行充分调研,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找出原因,研究对策,为全市应急救援队伍正规化建设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建议上级

11、出台或指导县级制定应急队伍建设专项规划,并按照上级的要求,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促进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基本建成,重点领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得到全面加强,镇、企业等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救援队伍普遍建立,应急志愿服务进一步规范,基本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优势互补、保障有力的基层应急队伍体系,应急救援能力基本满足本区域和重点领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需要,为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坚强保障。二是建立应急队伍管理机制。做好应急队伍的日常教育、培训和管理,加强各类应急队伍的训练。紧急状况下,应急队伍按照政府或应急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第一时间集结到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制

12、定应急队伍培训和演练计划,通过邀请相关专家、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应急人员,对各类应急队伍进行集中讲授和现场培训,开展相关应急管理知识、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应急队伍素质。三是提高应急队伍协作能力。整合各部门的应急队伍,在平时的应急处置中,由各部门分散管理,在突发事件升级到一定级别时,则归入应急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和协调,以提高应急队伍的整体协作能力。依托现有的设施和条件,建立或确定应急救援训练基地,采用实战演练、桌面推演、跨区联合演练等方式,积极开展多种应急队伍参加、多部门配合的综合性应急演练,提高协同应急能力。尽快把各类应急队伍建设成为“一专多能”,“一队多用”,在关键时候能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的应急救援力量。四是完善应急队伍保障机制。加大应急队伍经费保障力度,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和有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按照政府补助、单位自筹、社会捐赠相结合等方式,建立多元化的应急救援队伍经费渠道。切实加强应急队伍装备建设,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为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提供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