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定).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487557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定).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定).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定).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定).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定).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定).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意识的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反作用)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2.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3.人的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下列准确完整表述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是()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2、C.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D.内容包括一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问题,二是物质和意识有没有同一性问题,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兴宁一中 孔秀红,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P42-46),1、实践的含义是什么?2、实践有哪些特点?3、实践的基本形式有哪些?4、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如何?,自主探究,“嫦娥二号”三维图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宣布 2011年9月2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载人航天器“天宫一号”,按照计划,在未来的两年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

3、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热点“天宫一号”成功发射,探究一:,1、发射“天宫一号”是一种什么活动?2、“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意味着人类对太空的认识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人类目前获得的对太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的含义,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注意3点:,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是直接现实性活动,非纯主观思维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1、大猩猩用树枝钩白蚁2、学生思考问题、开辩论会、学习理论、3、老师讲课4、修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5、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6、航天专家研制“天宫一号”,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

4、并说明理由。,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2、实践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最基本的),教育实践,探究二:(分组讨论),第二组:“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发射“天宫一号”与燕子筑巢有何本质不同?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第三组:1、“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是全体科研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这说明事件具有什么特点?2、中国的航天战略还只走到第二步,没有完成第三步,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第一组:1、科学家研制发射“天宫一号”这一实践活动由哪些要素构成?2、这些要素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主体、对象、手段),(

5、实践活动受客观事物和 客观规律的制约),(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受一定历史条件制约),1、实践活动多种多样,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的是()A、蜘蛛结网 B、“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C、医生治病 D、人们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C,课堂演练,2、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一论述表明()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C、实践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B,3、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因为()A、实践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B、实践是

6、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 C、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物质的东西D、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4、一个成功者与一个空谈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功人士大都能通过实践把头脑中的观念变成现实的存在。这表明实践具有()A、主观能动性 B、直接现实性C、社会历史性 D、客观物质性,C,课堂演练,B,知识回顾,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基本形式:3、实践的特点:,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的)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直接现实性客观物质性(本质特征)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1、以下各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7、 嫦娥二号载人航天飞行活动 学习理论、讨论问题、研究学问 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工人做工、战士打仗、教师讲课“十二五”规划 学生教室里听课 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共同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小行星撞击地球,2、我国通过制定“十二五”计划来指导今后五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体现了实践是()A、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B、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活动C、客观物质性的活动D、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3、在当代,人类的交往已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范围,世界各国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国家的重大实践问题,都与整个世界密切相关。这说明实践是()A、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B、客

8、观的物质性活动C、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D、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D,D,探究三:,实践和认识有何关系?,请你评一评:孰是孰非?甲:“不会游泳怎么下水?”乙:“不下水怎么掌握游泳技能?”,结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思考:1、孙子兵法是怎样产生的?2、孙子兵法的产生过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军事上的需要在具体的军事活动中产生的,(1)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2)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镜头一:走进军事,认识从哪里来?,获得认识的来源是唯一的,个人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获取,能不能说:认识有两个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各抒己见,(1

9、)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名言评析:近山知鸟音,近水识鱼性。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镜头二:走进科学,起初科学家都认为冥王星是九大行星之一,但近年来随着天文技术的发展,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决定将冥王星列入“矮行星”。有关专家认为: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一是新天体“齐娜”的出现,使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出了质疑;二是借助于新的观测工具,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思考:人们对冥王星认识的变化表明了什么哲学道理?,结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名言评析

10、:吃一堑,长一智。学然后知不足。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们一般认为蜜蜂发出的嗡嗡声是由于其翅膀震动导致的。湖北省 12 岁的小学生聂利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或者剪去蜜蜂翅膀,仍能听到蜜蜂的叫声,该项试验结果表明: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声。进一步做实验研究,终于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蜂叫时,黑点上下鼓动。她用大头针捅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从而证明了蜜蜂的发音器官就是这两个小黑点。这则事例给了我们认识论的什么哲学启示?,镜头四:走进自然,(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性的唯一标准,(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为什么?,A、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回答,B

11、、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C、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人们把认识和实践的结果对照,相符合,认识就正确。,名言评析:事实胜于雄辩。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说了不算,做出来再看。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真金不怕火练。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思考:人们获得对宇宙规律的认识的目的何在?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镜头四:走进社会,人们根据万有引力规律和宇宙速度将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送上了太空,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科研活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结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活动。,名言:精通的目的全在与应用,人的认识

12、从何而来,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知识梳理,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 与否的唯一标准(4)是认识的最终目的,(1)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2)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知识拓展: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认识,基础(决定),反作用(双重作用)依赖于,方法论要求:1、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2、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 作用。,原理:,1下列观点包含实践是认识基础的有: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没有调

13、查就没有发言权 百闻不如一见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A B C D,D,课堂演练,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 实践出真知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A、B、C、D、,C,3、“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C,4、“

1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对亿万农民而言,“一号文件”是一份亲切的文件,有着特殊的意义。某班组织学生对新世纪以来中央的7个“一号文件”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进行了理性总结。第一个 2004年 集中强调了农民增收问题 第二个 2005年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第三个 2006年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四个 2007年 发展现代农业 第五个 2008年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第六个 2009年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第七个 2010年 加大统筹城乡,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研究结论:历次“一号文件”都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总结了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反映了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前进步伐。“一号文件”的发出,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请运用哲学实践的观点分析该班学生得出的研究结论。,综合探究:,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七个“一号文件”的发出,体现了党对“三农”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