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历史.ppt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489457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PPTX 页数:9 大小:76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历史.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历史.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历史.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历史.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历史.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历史.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历史.ppt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计算机发展历史简述,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研制(1958-1964年)我国从1957年开始研制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1958年8月1日该机可以表演短程序运行,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为纪念这个日子,该机定名为八一型数字电子计算机。该机在738厂开始小量生产,改名为103型计算机(即DJS-1型),共生产38台。,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研制,1958年5月我国开始了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4机)研制,以前苏联当时正在研制的-II计算机为蓝本,在前苏联专家的指导帮助下,中科院计算所、四机部、七机部和部队的科研人员与738厂密切配合,于1959年国庆节前完成了研制任务。在研制104机同时,夏

2、培肃院士领导的科研小组首次自行设计于1960年4月研制成功一台小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机。1964年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大型通用数字电子管计算机119机研制成功,平均浮点运算速度每秒5万次,参加119机研制的科研人员约有250人,有十几个单位参与协作,119机,104机,我国在研制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的同时,已开始研制晶体管计算机,1965年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乙机)实际上从1958年起计算所就开始酝酿启动。在国外禁运条件下要造晶体管计算机,必须先建立一个生产晶体管的半导体厂(109厂)。经过两年努力,109厂就提供了机器所需的全部晶体管(109乙机共用2万多支晶体管,3

3、万多支二极管)。对109乙机加以改进,两年后又推出109丙机,为用户运行了15年,有效算题时间10万小时以上,在我国两弹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用户誉为“功勋机”。,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研制(1965-1972年),我国工业部门在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研制与生产中已发挥重要作用。华北计算所先后研制成功108机、108乙机(DJS-6)、121机(DJS-21)和320机(DJS-6),并在738厂等五家工厂生产。哈军工(国防科大前身)于1965年2月成功推出了441B晶体管计算机并小批量生产了40多台。,109机,我国第三代计算机的研制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IBM公司1964年推出360系列大型机是

4、美国进入第三代计算机时代的标志,我国到1970年初期才陆续推出大、中、小型采用集成电路的计算机。1973年,北京大学与北京有线电厂等单位合作研制成功运算速度每秒100万次的大型通用计算机。进入80年代,我国高速计算机,特别是向量计算机有新的发展。1983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完成我国第一台大型向量机757机,计算速度达到每秒1000万次。,第三代基于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研制,这一记录同年就被国防科大研制的银河-I亿次巨型计算机打破。银河-I巨型机是我国高速计算机研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文革动乱时期与国外拉大的距离又缩小到7年左右(银河-I的参考机克雷-1于1976年推出),和国外一样

5、,我国第四代计算机研制也是从微机开始的。1980年初我国不少单位也开始采用Z80,X86和M6800芯片研制微机。1983年12电子部六所研制成功与IBM PC机兼容的DJS-0520微机。10多年来我国微机产业走过了一段不平凡道路,现在以联想微机为代表的国产微机已占领一大半国内市场。1992年国防科大研究成功银河-II通用并行巨型机,峰值速度达每秒4亿次浮点运算(相当于每秒10亿次基本运算操作),总体上达到80年代中后期国际先进水平。从90年代初开始,国际上采用主流的微处理机芯片研制高性能并行计算机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于1993年研制成功曙光一号全对称共享存储多处理

6、机。1995年,国家智能机中心又推出了国内第一台具有大规模并行处理机(MPP)结构的并行机曙光1000(含36个处理机),峰值速度每秒25亿次浮点运算,实际运算速度上了每秒10亿次浮点运算这一高性能台阶。,第四代基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研制,1997年国防科大研制成功银河-III百亿次并行巨型计算机系统,采用可扩展分布共享存储并行处理体系结构,由130多个处理结点组成,峰值性能为每秒130亿次浮点运算,系统综合技术达到90年代中期国际先进水平。国家智能机中心与曙光公司于1997至1999年先后在市场上推出具有机群结构的曙光1000A,曙光2000-I,曙光2000-II超级服务器,峰值计算

7、速度已突破每秒1000亿次浮点运算,机器规模已超过160个处理机,2000年推出每秒浮点运算速度3000亿次的曙光3000超级服务器。2004年上半年推出每秒浮点运算速度1万亿次的曙光4000超级服务器。,超导计算机:DNA计算机超导计算机:量子计算机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数据处理(或信息处理)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辅助技术(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过程控制(或实时控制)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人工智能(或智能模拟)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网络应用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微型化(或体积微型化)计算机的发展趋势:网络化(或资源网络化)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智能化(或处理智能化)超导计算机:光计算机超导计算机:纳米计算机电子计算机的诞生计算机分类,中国的最新型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以下简称“太湖之光”)前不久赶超中国蝉联六届TOP500全球超算冠军的“天河二号”,成为全球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光量子计算机今年5月3日,中国科学院率先宣告了在该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世界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量子计算机诞生。这个“世界首台”是货真价实的“中国造”,这为最终实现超越经典计算能力的量子计算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