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科教学.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512871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科教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科教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科教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科教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科教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科教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科教学.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科教学,南京外国语学校 陈光立,实行新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教育理念是灵魂,教材建设是关键,教师素质是根本,课堂教学是核心,教学评价是导向,现代化技术是推进器.,2001年 42个实验区 0.5%-1%2002年 570个实验区 18%-20%2003年 1642个实验区 40%-50%2004年 70%-90%2005年 100%,义务教育新课程的推进,了解新课程,高中新课程实验规划(2004年),了解新课程,了解新课程,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推进,新课标提倡,自主 贴近学生生活探究 培养创新能力合作 倡导交流习惯,这是我们过去比较薄弱的,应该加强!,1 学科观 教材的内容变化

2、新教材 2 学习观 建构主义 有效的学习方式 自主性 3 教学观 结构主义 现代的课堂范式 动态性 4 教育观 人本主义 新型的师生关系 人本位,更新理念,从文化的高度俯视数学;从哲理的高度透视数学;从艺术的角度赏析数学;从科学的广度把握数学,数学有三个层面:作为理论思维的数学数学提供了理论思维的范式,提供了完善的方法论它是由人的思维构造的理论体系,它的成果构成了其它自然科学的基础 作为技术应用的数学目前数学已由科学技术深入到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科学的一切领域 作为文化素养的数学学生可能一辈子不解决一个数学问题,但是数学素养将陪伴他们一生,因为数学思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例说学科观,建构主义(C

3、onstructivism)建构主义具有认知理论和方法论的双重身份,作为认知理论的建构主义主张“所有知识都是被建构的,包括认知结构”皮亚杰的两种建构:“同化”与“顺应”对客体的认识是一个“同化”的过程,即如何把对象纳入(整合)到已有的认识框架(认知结构)之中;也只有借助同化过程,客体才获得了真正的意义从而,认识就并非是思维对于外部事物的简单、被动的反映,相反,事实上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与此同时,认知结构本身也有一个不断发展与建构的过程,在已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容纳”新的对象时,主体就必须对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变革以使其与客体相适应,这就是“顺应”,学习观-建构主义,学习不应被看成是对教师所授予的知

4、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生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在建构过程中存在着活泼的认知结构 相对于一般认识活动而言,学习活动的主要特点在于“顺应”的过程有目的的活动将导致已有结构的变化,认知结构经历着连续的发展认知意义上的建构主义导致了方法论的建构主义及应用,建构主义主要观点,教学观-结构主义,结构主义(Structurism),1.引论“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2.结构的重要性任何学习行为的首要目的在于它将来能为我们服务,这种服务有两种方式:一是学科知识的直接迁移;二是原理和态度的间接迁移这后一种迁移“应该是教育过程的核心”.不论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在探究中理解该学科的基本

5、结构(最基本的观念和原理),并按照反映知识领域基本结构的方式来设计课程懂得基本原理可以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领会结构能够缩小“高级知识”与“初级知识”之间的差距,布鲁纳:教育过程,3.学习的准备 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正确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前提是教师不能“试图以远离儿童思维样式且其含义对儿童来说又是枯燥无味的逻辑进行正式说明”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常常有一连串的活动情节,每个情节涉及“获得、转换、评价”的过程 不必一下子都学透,在以后各年级中扩展、再扩展,课程既有连续性又有发展性呈螺旋式结构.4.

6、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 在演绎和证明之前,使学生对材料能有直觉的感悟与理解,可能是头等重要的,5.学习的动机 学生的动机是混杂的,关键要唤起其主动学习的动机,并保持学习动机的广泛性和多样性教材要使学生有新发现的感觉,把我们必须要说的东西转化为学生思想的形式“奖优制度”把有能力的学生更快地推到前头,而“晚成熟的学生,早期的造反者,来自不关心教育的家庭的学生,全都成为时常是无意义的不可改变的决定的受害者”6.教学辅助工具 不断享用世界上最好的教学影片而不使它同教学的其它技巧联系起来,就可能陷入极端被动的状态,教学目标:强调使学生形成知识的结构及构造知识的能力 知识结构是指“规定学科所研究的题材和控制其

7、探究方法的一系列外加的概念”(即构成该学科的那些概念、原则和方法),学生掌握了结构,就获得了运用一个学科的基本概念的能力,再将这些基本概念当作认识和攻克其它问题的基础“他学到的观念越是基本,几乎归结为定义,则这些观念对新问题的适用范围就越宽广”这一教学目标与传统的死记零碎的知识片断和形成某种短暂技能的教学目标有着质的区别,它体现了国际竞争下科技教育的主导思想,结构主义的主要观点,课程编制 强调课程整合,学科与教学有机结合“一门学科的课程应该决定于对构成该学科结构的根本原则的最基本的理解”“单一学科课程结构”与“多门学科课程结构”教学方法 强调探究与发现,注重过程“作为一种探究的科学教学首先是指

8、一个教学过程,而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探究”“探究是一种科学的操作方式,是对权威主义、教条主义和现状主义的背叛,它强调变化和不确定”,()强调知识结构为课程主要内容,过分重视理论知识,削弱了实用知识和基本技能,导致课程编制太深,学术性太强,老师与学生吃不消()过分强调探究与发现,夸大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使教学过程拉长,实质上也否定了认识活动在客观上存在的特点()仅仅注重学习结构,在实际教学中容易违背兴趣原则,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构主义的理论基础:主观唯心主义,结构主义的主要缺陷,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

9、较完整的目标体系,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整合,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应该包蕴三大理念:生活性、发展性和生命性。,新课程的目标体系,虽然不能把教育完全等同于生活,但是,必须旗帜鲜明地强调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回归生活,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联,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因为我们知道,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堂,才是具有强盛生命力的课堂。所以新课程强调突破学科本位,砍掉学科内容的繁、难、偏、旧,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学生活中的数学,读身边的语文,探寻大自然的奥秘,获得合作的乐趣,生活融入甚至成为

10、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本身就是生活,经历、体验、探究、感悟,构成了教学目标最为重要的行为动词。,教育即生活 杜威,我们说教学要回归生活,并不是要否定间接经验的作用,而只是认为,只有当间接经验真正转化为学生的直接经验的时候,它才具有教育价值,才能成为人的发展价值,正确的教学任务观。在新课程中,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不仅面向学生的现在,更要面向学生的未来只有当教学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传统观念:上课就是不折不扣执行教案或者事先设定的教学思路的过程,教学活动是教师主导的独角戏,而且主要是完成知识传授而不需顾及学生情感的独角戏.,新的教育理念:教学过程是展示学生

11、的过程,是让学生展示的过程.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科教学,现代教育正在从“知识中心”向“人本中心”转化,它使教育更关心学生个性充分、自由、自主、全面的发展.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的是学习资源、学习方法和学习氛围,帮学生搭建知识的“脚手架”,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攀向知识的高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关注学生主动建构,教师应该具备真正的学生意识(是否按照学生思维来思考教学)、童年意识(是否把学生提出的稚嫩问题和“天真”想法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知道敬畏生命,并以“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这样的座右铭来激励自己。,现代教育理论研

12、究认为:教育现代化等于“情感化”加上“技术化”.,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关键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学方法的情感化.,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师生间心理距离的接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激励作用,无疑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某种意义上讲,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学习氛围已成为比讲课本身更重要的学习因素.,相互尊重 平等对话 选择微笑 学会倾听 善待挫折 宽容失败 鼓励探索 因势利导,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我国的数学教育比较强调教师的传授,强调经过学生艰苦努力,反复的练习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对技能的掌握,而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重视不够,学

13、生学得比较被动所以,把发挥学生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重视学生亲身实践,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在自己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过程等作为改革的重点,有现实意义,当前,强调学生对研究过程的参与以及对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全面掌握为目标的探究教学已成为一种基本教学模式然而,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并不等于排斥接受学习实际上,接受学习并不一定就是被动的“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等都是能动的接受学习的写照学习方式的被动或主动,关键并不在于它是“接受的”还是“发现的”,而在于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的思维参与程度,能否为学生创设更多的主动建构的机会,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所有

14、教学都归结为两个字:主动.学生主动学习是最终的目标.学生是自己活动中的主体,他们必须通过自主活动来认识事物、掌握知识,使自己的身心获得发展教师必须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空间,教师就是为学生设计一个主动思维的舞台,创设主动建构的情境,而不只是提供主动获取知识的机会.知识不是目标,而是通过知识的获得过程,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获得研究方法.,教师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因为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认识者、组织者,他对教学过程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如教学内容、学生)进行认识,这是一个科学探索的过程,是体现教师创造性的过程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

15、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是他发挥主体作用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课堂教学中,“双主体”观更能客观地反映师生关系:学生是学的主体,主要表现在思维的自主;教师是教的主体,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新课程倡导教学设计的特点,它不是对课堂情景进行面面俱到的预设,它只描述大体的轮廓,它只明确需要努力实现的三维目标,它给各种不确定性的出现留下足够的空间并把这些不可预测的事件作为课堂进一步展开的契机。,它是教师构思教学的过程,它凝聚着教师对教学的理解、感悟和教育的理想、追求,闪烁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创造精神。一句话,它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劳动。,潜心教学设计 提高教学效

16、益,它是课前构思与实际教学之间的反复对话,是一次次实践之后的对比、反思和提升,它一直处于自我校正、自我完善的动态发展之中。至少,它的重要意义并不体现在课前的一纸空文,而是展现于具体的教学过程、情境和环节之中,完成于教学之后。,它始终充满悬念,因而可能不断产生令人激动的亮点。惟其如此,它才能与教学现实实现融合,并因此而丰富自己,获得旺盛的生命力,才有可能凝炼为可供愉悦对话的文本。,加强校本教研,重视集体备课下的再创造,设计好一个初始问题就从根本上设计好了一节课,因为学生解决初始问题的活动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展开,可以说,在初始问题确定以后,课的大体发展方向和框架就已经确定了它是会按照自身的逻辑展开的

17、,教师在设计好初始问题(以及提出问题的方案),准备好概略性解决方案(不止一个)和几种适应学生状况的思维模式以后,再重点地弄清关键部分的细节,就可以去上课了当然,在上课时你可能会遇到不少意外的情况,但是只要坚持过程性教学原则,不回避问题和矛盾,只要熟悉并应用数学文化的规范,就一定会上好课而且会出乎意料的精彩、自然和富有创造性,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它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推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具有强化知识信息的传输、评价学生学习的状态、调控课堂教学的进程、激发思维活动的开展、沟通师生感情的

18、交流等多项功能,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课型,处理好长效核心知识与学生兴趣的关系,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引起兴趣的因素有学习内容本身、内容的表达方式以及内容的学习方式等.为了让学生能够维持对学习兴趣,需要从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出发,但一味追求兴趣的教学活动难免有失偏颇.知识不总是好玩的,也不是总是容易的,学习在本质上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而言,注重长期有效的核心知识,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真正主干.,创设问题情境,寻求知识生长点,教学情境是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创设的它可以是实际背景问题,也可以是学科内部发展

19、需求产生的问题,意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为了体现知识的真实性和应用性,教学中会举真实的事例,或是在真实的情境中操作.然而,实际问题总是比较复杂,有时应用情境的混乱会造成知识更加难懂,真实情境的干扰因素超过了教学过程的主导因素,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为了能在较为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体验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价值,需要教师对教学情境进行适当的理性加工.,“记忆”、“解释”、“探究”与思考力,许多本该达到解释水平的课,被下降为记忆水平,“满堂灌”或“满堂问”;有的课把教学混同于学科习题机械训练和简单强化,思考力水平明显下降。,许多实验探究水平的课,教师常常通过解释或让学生记住最简捷的方法得出答

20、案,表面上像探究,实际上是讲解,达不到学生亲自投入的思考力水平。,(过时 应试 实用),(提倡 发展 改进),(方向 实践 探求),记忆:记住事实或操作程序,解释:教师讲解,学生领会,探究:学生投入,亲自探索,问题,弄清什么条件下大合作学习才有效,学习需要合作,相互交流是学生进步的重要途径.但实践证明开展合作学习有时会导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下降、个体积极性衰退,为使合作学习确有实效,教师需精心设计、适当掌握分合交替的过程,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交流研讨.,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的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为改革学习方式提供新的平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原则是有利于对学科本质的理解。要处理好电脑与人

21、脑的关系,凸现多媒体的不可替代性。,教师要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学生提供思维和探索的机会和舞台学生掌握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有了探索与发现的主动权教师有了科学的价值观,掌握了学科文化的规范,理解学生,就可以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掌握教学的主动权,师生双赢,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说过,教育就是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影响力,教育的艺术就是影响人的艺术.教师应胸怀育人的大目标,把知识教育、能力训练、性格培养、情操陶冶、个性发展交融起来,汇成一股推动学生“天天向上”的巨大影响力,而且这种交融浑然天成,不见人工掺杂的痕迹.所以观摩他们的课,如同春风扑面,和煦宜人,像细雨无声,浸润心田.学生在这股力量的催动下,怯懦者会变得勇敢,软弱者会变得坚强,懒惰者会变得勤奋,不知者会变得有知,无能者会变得多能,这才是教育的艺术!这才是教师创造性思维最生动的显示!,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