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教学设计 (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做好教学设计 (2).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如何做好教学设计,攀枝花市第十中学校 岳阳,一、初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即备课,就是课前的教学准备工作。课前备课的直接结果,就是写出课时教学计划,通常称作写出教案。,二、教学设计重要性,1.教学设计是教师上好课的根本保证2.落实课程标准,深入课改的需要 3.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的需要 4.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需要,三、教学设计的基本观点,1.教学目的的决定性 2.备课的发展性 3.教材内容的规定性4.教学对象的可接受性5.教学方法的适应性6.教案要乡土化。7.教案要整合化。,三、教学设计的基本观点,8.教案要学案化。(1)要重情感体验;(2)要重探究;(3)重合作;(4)重方法和运用;(5
2、)重练习与训练。9.教案要弹性化。,四、教学设计的原则,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2培养学生能力原则3教书育人原则,备课要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化:1.通过熟悉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教师自己的知识;2.通过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掌握教学目的要求和重点,转化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3.通过研究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内在联系,找到使教学内容适应学生接受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途径,从面转化为教师所掌握的教学方法。,五、教学设计的四个环节,1熟悉课程标准、教学内容2掌握教学目的、要求和重点 学习什么和解决什么:弄懂什么(理论、原理、规律),学会什么(方法、技能和技巧),发展什么(智力、能力),培养什
3、么(道德品质、习惯),形成什么(思想观点和世界观)。3针对学生实际,选择教学方法 4编写教案,熟悉教具,教案,一般应包括: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本课时的教学方法、学法;课堂教学过程的具体安排,包括复习旧课,讲授和巩固新课,课堂练习及作业布置等内容和时间的安排。小结;练习与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后记。,课标分析:分析课程标准对相关教学内容的要求。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分析: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六、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1.备学生备
4、课要充分分析学生(1)要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以及对待学科的基本态度(2)要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知识面(3)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2.备课标备课中要体现新课程标准,六、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3.备教材学会处理教材(1)处理教材的基本原则 统筹兼顾原则 适应教学对象原则 灵活处理原则“举一反三”原则(2)处理教材的内容 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确定本课教材在学生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 了解本课中有关内容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和运用 了解与本课有关的趣闻、典故、比喻等 理清本课的逻辑关系 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六、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3.备教材学会处理教材(3
5、)处理教材的基本方法钻研课标,明确目的。通览教材,鸟瞰全局。疏通教材,清除障碍。熟悉教材,重点记忆。分析教材,把握“三点”: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精心设计,妥善安排。阅读教学参考资料。,六、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4.备生活体现生活化的理念(1)寻找“生活”。创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学得有情趣,学有所得。(2)用“生活”。学以致用,应用所学的生活知识解决一些问题。(3)创造“生活”。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5.备时政将课本与时事政治紧密结合 6.备反思课后教学反馈7.加强集体备课,七、教案中重点内容的设计,1.制定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体现客观性。(2
6、)教学目标要全面,要做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内在统一。(3)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4)目标要有弹性。,七、教案中重点内容的设计,2.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要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知识体系来确定。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带有倾向性的思想道德理论认识问题。(2)教学难点的确定应以学生的接受程度为依据:学生最难接受、最难理解的知识或思想道德理论观点,特别是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在理论上容易理解,但在思想道德上难于接受的理论认识问题。容易混淆的概念。,七、教案中重点内容的设计,3.选择教法(1)要从教学内容出发,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任务来选择。(2)要符合学生实
7、际。(3)要符合教师个性。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4)贯彻新课程理念,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七、教案中重点内容的设计,4.设计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新课教学、新课小结、练习等。5.设计板书(1)目的要鲜明。(2)体系要完整,(3)内容要有条理、有系统、简洁。(4)书写要规范。,遗赠 遗嘱继承 法定继承,每个人的责任,履行分内的职责:职业责任,在公共生活中的社会责任,形成公德意识,遵守社会规范关怀他人、心系社会自觉维护公共利益,中学生在构建和谐公共生活中的责任,八、导入设计,1.音乐歌曲导入 2.时政热点导入 3.视频录像导入 4.漫画图片导入 5.表演小品导入6.故事导入,九、结尾设计,1.思想
8、教育式2.启发式3.趣味式4.练习巩固式5.延续悬念式 6.名言警句式 7.创设情景式 8.归纳概括式:如:爱国情操:忠于祖国恋家乡,保卫祖国最神圣;效力建设图富强,承担责任我公民;民族团结求统一,义志民预结合好;捍卫主权永安邦,依法服役民拥军。,十、练习设计,1.当堂巩固练习:记忆、口答、选择、分析说明等2.最好有一本好的练习册3.依据社会时事热点设计作业4.依据学生生活实践设计作业 5.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作业,如:在学完“规则”时,设计如下作业:标题:熟悉身边的交通规则目标:认识交通标识,注意交通安全,理解规则 的意义。要求:通过实地调查,画出较为常见的交通标识。通过查找资料、询问等方
9、式注明所画交通标识的含义。根据调查结果撰写小论文交通安全之我见。,十一、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一)常规课1.展示本节课的自学提纲2.学生依据提纲进行自学3.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4.抽学生回答5.老师精讲6.练习与巩固,25分钟,10-15分钟,十一、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二)活动课,课堂教育活动课室外实践活动课,1.课堂教育活动课。演讲、竞赛、辩论、表演、观看影视录像等。2.室外实践活动课。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区服务、公益劳动、寻找资料办展览壁报等。,十一、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二)活动课,课堂教育活动课室外实践活动课,活动课的教学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2.活动阶段(1)“师生互动”式。(2
10、)“学生互动”式。(3)“单独作战”式。3.总结阶段,十一、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二)活动课,课堂教育活动课室外实践活动课,活动课教学的方案设计:1.活动目标是根据主题来确定2.活动准备就是要做好思想发动和各项组织工作3.活动过程(主体)4.活动设计说明就要简要分析活动设计的意图、依据。(1)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主题?(2)制订活动目标的依据有哪些?(3)为什么要选用这样的活动形式?(4)通过活动要达到什么效果?5.活动材料:把活动中涉及到的歌词、小品、相声等文字材料罗列出来。,十二、公开课,(一)一节好课的特点:1.课前的感情交流很重要,但交流的方式更重要。2.导入要简洁、生动。3.课前的材料搜
11、集很重要。4.一定注意要创造性地用教材。5.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到位。6.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7.充分调度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十二、公开课,(二)公开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上课内容不宜过多。2.认真备好课。3.准备好课堂上所用的练习:有针对性。4.读课本,熟悉要讲的内容,试讲。5.想教法。6.针对性地准备课。7.可以找一个班先上,上完后总结经验。8.若是第一次上公开课:上课时语速要适中,不要紧张,眼睛要看着学生。9.扬长避短。,十二、公开课,(三)公开课的准备工作1.做足准备,有备无患。(1)备课程标准。(2)备教材。(3)备学生情况。(4)备教法学法。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1)思路清晰。
12、(2)衔接过渡自然。(3)语言精简、流畅、激情。(4)板书简明扼要。(5)突现学生主体地位。3.善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课件的制作要简洁,恰如其分。4.课堂练习要适当。,十三、说课,(一)说课的含义 所谓说课,就是让教师以语言为主要表述工具,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专家,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具体课程的理解,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表述自己具体执教某课题的教学设想、方法、策略以及组织教学的理论依据等,然后由大家进行评说。可见,说课是对课程的理解、备课的解说、上课的反思。,十三、说课,(二)说课的内容和方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1.说课题2.说教材:(1)教材简析。说明教
13、材的地位、作用。(2)明确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及依据。(3)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及突出的方法。3.说教法:教法、教学手段(教具)4.说学法5.说教学程序:(1)说教学思路的设计及其依据。(2)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3)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4)说明教学手段的运用。,十三、说课,(三)说课的基本要求1.说课要围绕“说”字2.说课要突出“新”字理念新、设计新、结构新、手段新、方法新 3.说课要体现“美”字语言美、仪表美、内容美、情感美、板书美 4.说课要把握“度”字,十四、多媒体教学设计,第一、利用多媒体,使导入生动化、趣味化 第二、利用多媒体,化解教学难点、突出重点。第三、利用多媒体,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第四、利用多媒体,使材料直观化、现实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社会主义性质 初级阶段国情,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 其它分配方式并存,谢谢!请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