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和信息技术的整合案例.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516502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和信息技术的整合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和信息技术的整合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和信息技术的整合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和信息技术的整合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和信息技术的整合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和信息技术的整合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和信息技术的整合案例.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和信息技术的整合案例通山县职教中心 沈德顺摘要:本文论述了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并且论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应注意到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手段,一种教学工具;教学过程不能完全依赖于信息技术。最后论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广大教学工作者要看准这个方向,在摸索中不断发展、改进,逐渐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走向科技前沿。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整合多年来,我国进行了很多教学改革的探索,但大多是停留在内容、手段、方法上的改革,而没有真正进行教学结构的改革。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目前最有效的途径。

2、信息技术是一种认知工具,信息技术课是一种工具课,其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信息技术课程也将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内容,信息技术课作为工具课将会和其他工具课一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继续存在。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这一高科技产物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当然也不例外,随着计算机的日趋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已在课堂教学中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能为教学创设情境,化抽象为直观,化古板为生动;它也能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及提高教学效率,省去板书的费时费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

3、果。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目前国内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说法与定义很多。主要是基于对课程概念的不同理解而产生的分歧。因此,可以将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大整合论主要是指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这种观点主要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 “大整合论”观点有助于从课程整体的角度去思考信息技术的地位和作用。“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4、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不能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以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应以课程内容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选用合适的技术。避免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时候,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二、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1、探求创新,再现知识发现过程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展望世界,国际竞争,表面上看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国民素质、人才创新能力的竞争,而创新的源泉则是人的创造力,这就为现代的教育提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显然,仅以记忆储存知识为目标的传统教育是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一个很有效的途径,就是再现

5、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上猜想结论,发现方法,从而提高创新能力,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增强自信心,有助于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如在本文案例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中,新课的引入是通过观看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椭圆形状物体的图片,使学生对椭圆有一个再现的过程,以引入新课。这样,首先学生情感上容易接受这一知识点,并且愿意进行深入的研究学习。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强感官效果,再通过增设疑问,巧设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索学习,积极配

6、合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在本文案例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中,用动画演示椭圆的画法(如上图):取一条一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固定在画图板上的F1和F2两点,当绳长大于F1和F2的距离时,用铅笔尖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图板上慢慢移动,就可以画出一个椭圆。学生既感到新奇,同时也容易理解椭圆的定义,为后面椭圆方程的推导打下基础。3、化静为动, 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本身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成为教学中的难点;有些内容是我们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也就是教学重点。如果教师还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不求创新,则难以突破教学难点,也难以突出教学重点。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通过

7、生动的图片、图形、动画演示等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具体化,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等方面的不足,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如本文案例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中的教学重点:椭圆的定义,突出重点的解决办法是用模型、动画演示椭圆的画法,再给出椭圆的定义,最后加以强调,这样学生掌握起来就容易得多。所以,信息技术的使用为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4、提高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可以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思考、分析、解题、归纳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本文案例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中,将椭圆的标准方程归纳 (引导学生归纳)

8、为表格:三、信息技术是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有人认为,既然信息技术这么好,那就用它来代替传统的黑板模式吧,行不行得通呢?答案是不行。信息技术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授课。并不是每一节课非应用信息技术不可,这样容易进入用计算机代替黑板的误区,因为有些内容用黑板演示效果更好,更利于学生学习,所以,我们应合理选择教学模式。如本文案例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中,图形抽象,对初学者难于理解,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建立起变量之间的关系,形成动态的作图过程,如本课椭圆的画法,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椭圆的形成过程和规律,进而容易得出椭圆的定义和性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什么内容适合应用信息技术呢?通常

9、用传统教学方式很难讲清楚并且抽象性强的内容用计算机演示比较合适,例如:在我们职教教材中,以下内容适合应用信息技术:1、从常量到变量的过渡,如:函数及图象;2、从静态到动态的过渡,如:点的轨迹、向量的平移等;3、平面解析集合和立体几何知识,如:椭圆知、抛物线、双曲线;4、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如:数形结合;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的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

10、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在摸索中不断发展、改进,逐步使我国的课堂教学走向科技前沿。在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下,为我们的祖国培育出更多更好的人才!【参考文献】1 温 平.信息社会的现代化教育需要多媒体教育网络.中国电化教育. 2 李 康.现代教育媒体对教育的影响.中国电化教育.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编辑出版.1998年第2期.3 黎加厚.从课件到积件:我国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发展.电化教育研究.电化教育研究编辑部出版.1998年第1期.4 张红玲.现代外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和外语教学.外语电化教学. 2000.3.5 刘建

11、华.中学英语创新教学.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6.6 束定芳.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7 李雄.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福建电脑.2007年5期附案例题目: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及标准方程(二)能力训练点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引入与标准方程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探索能力,增强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三)学科渗透点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的教学,可以提高对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二、教材分析1重点:椭圆的定义和椭圆的标准方程(解决办法:用模型演示椭圆,再给出椭圆的定义,最后加以强调;对椭圆

12、的标准方程单独列出加以比较)2难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解决办法:推导分3步完成,每步重点讲解,关键步骤加以补充说明)三、活动设计提问、演示、讲授、分析讲解、学生口答四、教学过程(一)新课的引入通过学生对常见的椭圆形状物体的观察,是学生对其形状有一个认识,以引入新课。(观看图片)(二)椭圆的画法取一条一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固定在画图板上的F1和F2两点(如图2-13),当绳长大于F1和F2的距离时,用铅笔尖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图板上慢慢移动,就可以画出一个椭圆(动画演示)(三)建立方程1、椭圆的定义引导学生概括: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

13、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焦距2、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提问: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1)建系设点以两定点F1、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2-14)设|F1F2|=2c(c0),M(x,y)为椭圆上任意一点,则有F1(-1,0),F2(c,0)(2)列式|MF1|+|MF2|=2a(3)化简方程(ab0)示的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焦点是F1(-c,0)、F2(c,0)这里c2=a2-b21、两种标准方程的比较(引导学生归纳)(表格归纳)0)、F2(c,0),这里c2=a2-b2;-c)、F2(0,c),这里c2=a2-b2,只须将(

14、1)方程的x、y互换即可得到教师指出:在两种标准方程中,ab,可以根据分母的大小来判定焦点在哪一个坐标轴上4、例题与练习例1 平面内两定点的距离是8,写出到这两定点的距离的和是10的点的轨迹的方程分析:先根据题意判断轨迹,再建立直角坐标系,采用待定系数法得出轨迹方程解:这个轨迹是一个椭圆,两个定点是焦点,用F1、F2表示取过点F1和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2a=10,2c=8a=5,c=4,b=a-c=52-45=9b=3因此,这个椭圆的标准方程是例2 设椭圆的焦点是F1(0,4),F2(0,-4)且b=3,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解: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由已知条件知c=4, b=3a=c+b=16+9=25即所求标准方程为练习:1、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1) a=4,b=1,焦点在X轴(2)a2=16,c2=15,焦点在Y轴 2、已知三角形ABC的一边BC长为6,周长为16,求顶点A的轨迹方程。(五)小结1定义:椭圆是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3图形如图2-15、2-164焦点:F1(-c,0),F2(c,0)F1(0,-c),F2(0,c)(六)、布置作业P52 A组 1、 3 , B组 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