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置我的房间》.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517220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布置我的房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布置我的房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布置我的房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布置我的房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布置我的房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布置我的房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布置我的房间》.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理念与方法相融 技能与生活对接 我的房间我做主武汉市湖北大学附属小学 靳莹莹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武汉市湖北大学附属小学的靳莹莹,很高兴能有这次机会与各位专家进行交流!我说课的题目是理念与方法相融 技能与生活对接。 我曾执教了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我的房间我做主一课,在此我将围绕其中的一些教学理念及学习方法与您交流,恳请您的指导和建议。 依据教材和学情,我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制定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使用“粘贴来源”将图片素材粘贴到画布上,会调整图片的大小,会设置使背景透明。过程与方法:使用观察学习、资料学习、发现学习等方法,了解房间特点、学习操作步

2、骤、布置自己的房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依据理想房间的一些标准,愉快地布置自己的房间。本次活动是依据学生兴趣和生活经验创设的一个情境任务,它的主要内容是将“画图”软件中的画布当作自己的“房间”,在文件夹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家具图片,使用“粘贴来源”搬运到“房间”里,并通过调整,布置一个美观、有趣、适合自己的模拟房间。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环节来说明本次活动的主要流程:一、聚焦观察,生成任务。对房间的观察,着重体现在“聚焦”上。首先,让学生观看20多套房间的视频,激发兴趣,调动他们布置房间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理想房间的氛围。然后,分别观察两张典型房间的图片,聚焦到房间的具体家具,对它们进行

3、观察和分析。比如通过聚焦灯具的美观,进而引导学生观察床、壁纸的美观,最后认识到整个房间布局的美观;通过聚焦卡通娃娃的有趣,进而观察床罩的图案、枕头的图案、家具的图案也都很有趣,最终认识到整个房间的有趣。在有序观察的基础上,提炼出理想的房间应该具有美观、有趣等特点。 这一环节通过对美与趣的聚焦 学生产生布置漂亮的房间的强烈欲望,我顺应他们的心理需求,提出了“布置我的房间”的任务。二、资料学习,尝试任务。 这个环节的核心是学习和应用“粘贴来源”技能,着重解决了技能和方法的“优化问题”。一是技能优化。通过老师的介绍,知道了画图中的画布就是我们的房间,电脑E盘的文件夹里的图片素材就是家具。学生自然产生

4、了一个问题:“我们怎么样才可以把家具搬进房间里呢?”通过思考,他们提出了一些方法:“复制、粘贴”、“剪切”接着师生一起,在计算机上检验了这些工具,有些比较麻烦,有些不可行。老师启发:看来用同学们已有的技能暂时还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方法。学生产生了使用新技能的强烈需求!我巧妙点播,打开“编辑”的下拉菜单,并提出问题:“在编辑菜单中,还有什么操作可能和复制、粘贴的作用相似呢?”同学们马上发现了“粘贴来源”,我顺势提出:“粘贴来源是不是可以把家具搬进房间呢?一起来试一试!” 二是学习方法的优化。“粘贴来源”的认识,使用的是视频和纸质资料相结合学习方法。基本步骤是:第一

5、步阅读音像视频资料。学生通过音像视频资料的阅读,视听结合,初步感知“粘贴来源”。第二步阅读无音视频资料。无音视频资料的阅读,加大了难度。他们一边观看影像,一边在心里回顾“粘贴来源”的使用方法。第三步阅读纸质资料。通过阅读纸质资料,学生则可以清晰地了解到“粘贴来源”的操作步骤。两种资料优势互补,视频资料形象直观、纸质资料条理清晰,二者有效结合,克服了单独使用的缺陷,不仅便于操作,丰富了学习形式,也使学生的思维螺旋上升,这是对学习方法的优化。 在前面三步的基础上,继续利用纸质资料上机验证、解决在操作过程中生成的相关问题、系统的归纳操作步骤、再次上机“搬运家具”巩固技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技能学习过程

6、。所以对使用“粘贴来源”的选择,是通过反复比较后,筛选优化确定的。三、引导发现,完善任务。这个环节的主要任务是评价作品,扬长补短,完善作品。许多课堂的评价步骤是,展示作品,全班集中交流,修改自己的作品。经过观察,我发现这种评价效果不够理想,参与评价的学生主要是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多数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于是自己在课堂对以上步骤做了一些调整。我在本次活动中的评价分为六个步骤:一、挑选优秀的作品展示。二、教师启发性评价。三、自主寻找同伴作品的优点。四、相邻的同学小范围讨论。五、独自发现自己作品的不足。六、上机完善自己的作品。上面评价作品的六个步骤,与教师一般做法的不同之处在于,我的评价过程中增加了教

7、师“启发性评价”,学生两次“独立思考”以及“小范围有效讨论”的环节。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通过“独立思考”和“小范围讨论”,积累了评价资料,营造了评价氛围,顾及了全体学生,改变了只有少数学生参与评价的局面。 四、技能延伸,拓展任务在这个环节里,我总结提示这次活动使用了有序观察、资料学习、引导发现的学习方法,以加深学生对这些学习方法的印象;然后,师生共同回顾“粘贴来源”的操作步骤及其作用,以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最后顺势生成了新的实践任务,让技能回归生活:我们有了自己理想的房间,同学们回家之后帮爸爸妈妈也布置一个温馨的房间吧!这样不仅拓展了技能的使用空间,也促成了学生们的情感升华。以上是这次活动的主要流

8、程。下面我将针对这节课谈谈我的反思。首先,在本次的学习活动中,我大胆尝试,将以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为重点的信息课堂,转变为以学习方法培养为重点的课堂,引导学生通过有序观察、两种资料优势互补和引导发现等方法,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其次,我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某些功能,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呈现了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的技能学习过程。如:在学习“粘贴来源”这一相对复杂的技能时,我利用电子白板的“屏幕录制”功能,在课前将“粘贴来源”的操作步骤录制下来并进行编辑。在课堂上,通过“影音视频”、“无音视频”和“纸质资料”逐渐提升学生的认识层次,使全体同学均有所获。最后,我在本次学习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三年级

9、学生的心理特征,提高学习效率。如:依据他们“只能通过对一个事物局部的认识,过渡到对事物的整体评价”这个心理特征,我在观察房间特点的环节中采用聚焦式观察,整体性认识的方法,顺利的完成了对房间特征的认识与提炼。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仍会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让理念与方法相融,技能与生活对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有序观察,生成任务;资料学习,尝试任务;引导发现,完善任务;技能延伸,拓展任务。“生成任务”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观察一些有趣的房间,生成布置房间的心理需求;“尝试任务”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两种媒介资料的学习获得“粘贴来源”的技能;“完善任务”是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提升作品的品质;“拓展任务”则是通过任务的延伸拓展技能的应用广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