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象学说概论1.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528224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816.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藏象学说概论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藏象学说概论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藏象学说概论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藏象学说概论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藏象学说概论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藏象学说概论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藏象学说概论1.ppt(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藏 象,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第二节 五 脏 第三节 六 腑第四节 奇 恒 之 腑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一、藏象的基本概念:又称“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藏”是藏于体内的内脏,实际上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包括:五 脏:肝、心、脾、肺、肾 六 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象”是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象和比象,其 含义有二:1、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2、指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与 外在自然环境的事物与现象类比所

2、获得的比 象。,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藏”与脏器的概念不同。(名称大致相同,内涵不一)“藏”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其结构是一个在形态性结构框架的基础上赋予了功能性结构的成分而形成的形态功能合一性结构,它不仅是一个解剖学概念,而更重要的是一个生理、病理学概念,一个功能单位的概念。(“重道轻器”、“重无轻有”)脏器:是西医学的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机体内外的器官而言。(内脏器官、感觉器官)就其结构来说、是一个纯形态学或实体性的结构,而其功能是通过直接对该器官的解剖分析而获得。,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1、古代解剖学的认识 2、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 3、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 4、医疗实践经

3、验的积累,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1、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以 五脏为中心的五大系统)2、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3、详于脏而略于腑,详于功能而略于解剖。,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共 同的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故素问、五脏别 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满 精气 实水谷,精气为满,水谷为实,五脏但藏精气,故“满而不能实”;六腑受盛和传化水谷,故“实而不能满”。,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奇恒之腑在

4、形态上中空有腔与六腑相类,功能上贮藏精气与五脏相同,与五脏和六腑都有明显的区别,故称之。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病理上:“脏病多虚”,“腑病多实”。治疗上:“五脏宜补”、“六腑宜泻”。,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五、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的概述(一)五脏精气阴阳的含义 1、五脏之精:简称“脏精”,是指五脏所藏的有濡 养、滋润和支撑本脏及其所属的六腑、形体、官窍等作用的液态精华物质,包括:先天之精(禀受于先天,来源于父母);后天之精(脾胃化生水谷之精);,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五、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的概述2、五脏之气:简称“脏气”,是指分布于五脏 之中的无形而运行不息以推动和调控脏腑 生理机能的极细微物质

5、。先天之精气 水谷之精气 在肺、脾、肾等脏腑的综合 自然界之清气 作用下,合化为一身之气。,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五、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的概述 3、五脏之阴阳:(1)五脏之阴,简称“脏阴”,是五脏之气中的具 有凉润、宁静、抑制等作用的部分;(2)五脏之阳,简称“脏阳”是五脏之气中的具有 温煦、推动、兴奋等作用的部分。两者协调平衡,则五脏之气冲和畅达,各发挥应有的功能。,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五、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的概述(二)五脏精气阴阳的关系;1、五脏藏精 2、精化为气:五脏之精是五脏之气的化生之 源,五脏之气是五脏之精的功能体现。3、气分阴阳,第二节 五 脏,心一、概说:位于胸中,两肺之间

6、,横膈之上,中有孔窍。外 有心包卫护。其形圆而下尖,似倒垂未开的莲花。二、主要生理功能:#1、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分(1)主血:一是心气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 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二是心有生血的作用“奉心 化赤”。(2)主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 缩,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心 二、主要生理功能:#1、主血脉;,脉,心,血,靠心气,十分活跃、充沛。由于心、血、脉之间、心起主导作用,故说心主血脉。,靠心气,心 二、主要生理功能:#推动激发 心主身之脉 靠心气 经脉通利心气心脏搏动 血液正常运行营养全身 血液充盈 面色红润

7、光泽 有神(司其外者,以知其内,所以每每通过 脉从容和缓有力 外在表现可知道心脉充盈。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心气充沛;2、血液充盈,浓稠度等状态适中(心的形质无损);3、脉管(道)滑利通畅。,心 二、主要生理功能:#2、心藏神:是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 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广义之神:泛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 外在总体表现的统称;狭义之神: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等 心理活动和性格倾向;,心二、主要生理功能:#二者的关系:1、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心神 必须得到心血的濡养才能正常的工作,也就是说,只 有心主血

8、脉的功能正常,心血充足,血养心,则能化 神而使心神灵敏不惑,心理活动正常;2、心主血脉的功能受心神的主宰,心神 清明,能驭气以调控心血的运行,濡养全身脏腑形体 官窍及心脉自身。,三、生理特性:心为阳脏而主通明“心为火脏,烛照万物。”心居膈上阳位,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太阳,故为阳脏,又称“火脏”。心主通明,是指心脉以通畅为本,心神以清明为要。关键抓住心阴与心阳(血),四、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1)心在体合脉,是指全身的血脉统属于心,由心 主司(心脏的搏动具有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的 作用)。(2)其华在面,是指心脏精气的盛衰,可以从面部 的色泽表现出来。“有诸内,必形

9、诸外”。,四、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2、在窍为舌:又称心开窍于舌,是指心之精气盛衰及 其功能变化可从舌的变化得以反映。其理论依据:(1)心与舌体通过经脉相互联系;(2)心主血脉,而舌体血管丰富,外无表皮覆盖,故舌色能灵敏的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状态;(3)舌具有感受味觉的功能;(4)舌与言语、声音有关;,四、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3、在志为喜:“在脏为心,在志为喜”。4、在夜为汗:汗为五液之一,是津液通过阳气的 蒸化后,经汗孔排于体表的液体“阳加于阴谓之 汗”。(是指心精、心血为汗液化生之源)心 血液 津液 体表 汗 津血同源 血汗同源,四、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5、与夏气相通应

10、(是因为自然界在夏季以炎热为 主,在人体则心为火脏而阳气最盛,同气相求,故夏季与心相应。附:心包络,简称心包,亦称“膻(dan)中”,有 保护心脏“代心受邪”的作用。,现代研究 1、心主神明的研究 2、心神关系的研究 3、心合脉的研究 4、心开窍于舌的研究 5、心脑与神明关系的研究,肺一、概说: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肺有分叶,左二 右三,共五叶。肺经肺系与喉、鼻相连,故称喉 为肺之门户,鼻为肺之窍。二、主要生理功能:主呼吸之气,指肺是体内外气体交 1、主气司呼吸:换的场所;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司一身之 气生成和运行的作用;,肺二、主要生理功能:2、主行水: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推动和调节全身水

11、 液的输布和排泄。其内涵:(1)宣发作用脾肺水液、水谷精微中的轻清部分,向上向外布散濡润汗体外;(2)肃降作用脾肺水液、水谷精微中的较稠厚部 分,向内向下输送濡润代谢后所产生的(浊液)尿;,肺二、主要生理功能:2、主行水:肺以其气的宣发与肃降作用输布津 液,故说“肺主行水”。在五脏六腑中肺的位置最高,并参 与调节全身的水液代谢,故称“肺为 水之上源”。,肺二、主要生理功能:3、朝百脉,主治节:朝百脉,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静脉)流经于肺,经肺的呼吸运动(吐故纳新)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通过肺气的宣降之性促进下,将富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动脉)输送到全身。,肺二、主要生理功能:3、朝

12、百脉,主治节: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 吸及全身之气、血、水的作用。(1)治理调节呼吸运动(2)调理全身之气(3)治理调节血液的运行(4)治理调节津液代谢,三、生理特性:#1、肺为华盖:肺位于胸腔,覆盖五脏六腑之上,位置最高,故有“华盖”之称。2、肺为娇脏:是对肺的生理病理特征的概括。3、主宣发与肃降:“肺气宣发”“肺气肃降”宣发:指肺气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体现于(1)呼出体内浊气(2)将脾所转输来的津液和部分水谷精微上输头面诸窍,外 达于全身皮毛肌腠;(3)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 开阖,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并控制和调节其排泄。,3、主宣发与肃降:“肺

13、气宣发”“肺气肃降”肃降:指肺气具有向内向下清肃通降的作用。体现于(1)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并将清气与谷气相融合而成 的宗气向下布散至脐下,以资元气;(2)将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和部分水谷精微向下向内布 散于其他脏腑以濡润之;(3)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浊液下输于肾或膀胱,成为 尿夜生成之源。,四、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皮,其华在毛(汗孔:又称“玄府”“气门”)皮毛:包括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是人体最 大的保护器官,是防御外邪的主要屏障。功能(1)防御外邪(2)调节津液代谢(3)调节体温(4)辅助呼吸,四、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肺对皮毛的作用(1)宣散卫气于皮

14、毛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及防御外邪侵袭的作用;(2)输精于皮毛即将津液和部分水谷之精向上向外 布散于全身皮毛肌腠以滋养之,使之红润光泽。,四、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皮毛对肺的作用(1)宣散卫气,以调节呼吸;(汗孔即排津液,又 可进行体内外的气体交换。)(2)皮毛受邪,可内合于肺;(感冒咳嗽)2、在窍为鼻 鼻为吸之上端,鼻孔是清气与浊气出入的通道,与肺直接相连,故称鼻为肺窍。鼻的通气和嗅觉功能,都必须依赖肺气的宣发作用。,四、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3、在志为忧(悲):两者对人体生理活动的影响 大致相同,故悲忧同属肺志。由肺精和肺气所 化生,是肺精、肺气生理

15、功能的表现形式。4、在液为涕:(有润泽鼻腔作用)由肺精所化,由肺气的宣发作用布散于鼻腔。5、与秋气相通应,时令至秋,暑去而凉生,草木 皆凋。人体肺脏主清肃下行,为阳中之阴,同 气相求,故与秋气相应。,现代研究,1、肺主通调水道的研究2、肺阳的研究3、肺主治节的研究4、肺朝百脉的研究5、肺主气的研究6、他脏病从肺论治的研究,脾,一、概述: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胃的左方。他形如镰刀,扁平椭圆,是弯曲状的器官。脾与胃以膜相连。注意;一般认为,藏象学说之“脾”在解剖学上相当于现 代解剖学的脾和胰,但在功能上,藏象学说中的 脾与现代生理学中的脾与胰腺却有着较大的不同,他将现代医学胃肠道和消化腺(肝、胰、

16、胃、肠 激素的分泌)所有的肉眼见不到的消化、吸收和 分配营养物质的功能都归属于脾,从而形成了中 医所特有的“脾”的概念。,二、主要生理功能:#1、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和 津液,并把水谷精微和津液吸收、转输到全身各脏 腑的生理功能。(1)运化食物(水谷精微)、是指脾气促进食物的消化 和吸收并转输其精微到心肺的功能。(脾气的推动 和激发作用)其运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a、帮助胃肠将饮食物分解成精微和糟粕两个部分;b、帮助胃肠吸收水谷精微;c、把吸收的水谷精微运输到全身;,脾气散精心肺脾气直接布散,二、主要生理功能:#1、主运化,(2)运化水夜,是指脾具有调节人体水液代谢,对体

17、内 水液的吸收、转输、防止水液在体内停滞的功能。故又称“运化水湿”。运化食物和运化水液,是脾主运化的两个方面,二 者是同时进行的。同居中焦,是人体对饮食物消化、吸 收并输布其精微的主要脏器。,吸收布散滋润、濡养多余水液转输肺肾,二、主要生理功能:#为什么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饮食物是人类出生后所需营养的主要来源。是生成精、气、血、精液的主要物质基础,而饮食物的消化及其精微的吸收,转输都由脾所主,脾气不但将饮食物化为水谷精微,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充足的原料,而且能将水谷精微吸收并转输之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使其发挥正常功能,并能充养先天之精,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是维

18、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故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2、主统血,是指脾气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 行而不逸出脉外的功能。(是气的固摄作用的体现)脾不统血证的出血特点 1、出血量少色淡,但持续时间较长;2、以下部的尿血、便血、月经淋漓不净(崩漏)及肌衄(皮下出血:坏血病)等为多见;3、多伴有疲乏无力,纳呆,腹胀等脾气虚弱之象。(治疗多用归脾汤),三、生理特性:#1、脾气主升,是指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具 体表现为:(1)升清(“清”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2)升举内脏(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稳定,防止其 下垂的作用(脾以升为健)2、喜燥恶湿:脾之所以有喜燥恶湿的特性,是与其运 化水

19、液的生理功能分不开的。,四、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肉,主四肢 脾在体合肉,是指脾气的运化功能与肌肉的壮实及其功能发挥有着密切的联系。肌肉的生理功能:A、保护内脏,以防损伤;B、抵御外邪:肌肉与皮肤的纹理合称腠理,是外 邪入侵人体的门户;C、主司运动;肌肉的收缩弛张,始能动作。,四、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2、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脾开窍于口:是指人的食欲、口味与脾的运化功 能密切相关;脾之华在唇:是指口唇的色泽可以反映脾气功能 的盛衰;3、在志为思:是指脾的生理功能与思志有关;4、在液为涎:涎为口津,即唾液中较清稀的部分,由脾精、脾气化生并布散,故说“脾在液为涎”。,四、与形

20、、窍、志、液、时的关系 5、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长夏之季,雨水较多,天阳下迫,地气上腾,湿为热蒸,蕴酿生化,万物华实,合于土生万物之象,而人体的脾主运化,化生精气血津液,以奉生身。类于“土爰稼穑”之理,故脾与长夏,同气相求而相通应。,现代研究,1、脾阴与胃阴的研究2、阴火的研究3、中气的研究4、脾胃与养生的研究5、气虚发热的研究6、脾主运化、主升降的研究,肝,一、概说:肝的实体位居腹腔,横膈之下,右胁之内而少偏左,其右叶大,左叶小,胆附其下。二、主要生理功能:1、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 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并促进男子排 精与女

21、子排卵行经等作用。,二、主要生理功能:1、肝气疏泄调畅气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调畅气机 B、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 C、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和胆汁分泌排泄 a、助脾胃之气的升降,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 b、胆汁的分泌排泄受肝气疏泄功能的影响 D、调畅情志 E、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二、主要生理功能:2、主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 止出血的功能。其生理意义:(1)涵养肝气(2)调节血量“人卧则血归于肝藏”(3)濡养肝及筋目(4)为经血之源“女子以血为本”(5)防止出血。肝主疏泄,其用属阳,又主藏血,其体属阴,故有“肝体阴而用阳”之说。,三、生理特性:1、肝为刚脏:是指肝气主

22、升主动,具有刚强躁急的生 理特性而言。2、肝主升发:是指肝具有升生阳气以启迪诸脏,生发 阳气以调畅气机的作用。四、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筋的功能和爪甲依赖于肝精 肝血的濡养)。罢极之本:肝筋肝血充足则筋力强健,运动灵活,能耐受疲劳,并能较快的解除疲劳,故称肝为,四、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爪为筋之余”筋之延续。2、在窍为目(目之视物功能,依赖肝精肝血之濡养 和肝气之疏泄)。五轮:,血轮主血属心,气轮主气属肺,水轮主骨属肾,肉轮肌肉属脾,风轮主筋属肝,四、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3、在志为怒(怒志为肝之精气所化)。4、在液为泪(泪由肝

23、精肝血所化,肝开窍于目,泪 从目出)5、与春气相通应:春季为一年之始,阳气始生,自 然界生机勃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在人体 之肝则主疏泄,恶抑郁而喜条达,为“阴中之少阳”,故肝与春气相通应。,现代研究,1、肝主疏泄的研究2、肝阳虚与肝气虚的研究3、肝与血的研究4、肝之特性的研究5、肝与肺脾肾关系的研究6、肝与妇人的研究7、肝与免疫功能的研究,肾,一、概说:肾的实体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外形椭圆弯曲,状如豇豆。因其位于腰部,故说:“腰者肾之府。”二、主要生理功能:1、藏精,主生长发育与脏腑气化(1)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精有先天、后天之分。二者之间的关系:,出生之后

24、,“后天之精”有赖于“先天之精”的活力资助,(肾阴与肾阳)才能不断的摄入和化生(源源化生),所以先天有所不足,还可借助调补后天弥补和改善。,先天之精赖后天之精不断培育和充养,才能日渐充盈,以发挥正常的生理效应。,后天之精,先天之精 星火,柴草燃料,二、主要生理功能:(2)主生长发育和生殖:是肾精及其所化肾气的生理 作用。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八八则齿发去。”这段经文表明,在人体生命活动的过程中,肾中精气随年龄增长由盛而衰的过程。主要体现于:A、以“天癸”的生理效应为重要环节;B、肾精与肾气的生理效应,

25、肾精是形成胚胎的原始 物质,在肾气的推动作用下(雌雄激素),阴阳 相合,男女媾精,精气溢泄形成受精卵,分裂发 育成胚胎,产生生命。,二、主要生理功能:肾精、肾气主司机体的生长发育可从“齿、骨、发”的变化以及生殖功能等方面反映出来:肾中精气逐渐充盛,头发生长较快而渐稠 密,更换乳齿,骨骼生长而身体增高。肾精和肾气在后天精气的培育和补充下逐 步盛实,表现为齿发长,始生“天癸”,精 气溢泻,月事以时下。肾精与肾气充盛至极,表现出真牙生而长 极,筋骨隆盛,头发黑亮,肌肉满壮,精 力充沛等。肾精、肾气日衰,表现为“面始焦,发鬓颁 白”、“发堕齿槁”、“天癸竭”、“齿发去”、“无子”“地道不通”等形体衰老

26、之象。,生理特点,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男2432女2128,老年期,男40以上,女35以上,男816,女714,天癸:是肾精及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而产生的一种精 微物质,具有促进人体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和 维持人体生殖机能的作用。(3)推动和调节脏腑气化;是指由脏腑之气的升降出 入运动和调控着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功能,进而推 动和调控着机体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 与能量的相互转化过程。肾阴:凉润、宁静、抑制、凝结 肾阳:温煦、推动、兴奋、宣散,极为重要,2、主水;肾主水,是指肾气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水 液代谢的功 能。皮肤 汗液 宣发 全身各脏腑组织津液 上焦 下焦,肺,肾,浊中之清,清中之浊,

27、肾的气化,复升于肺,肺气肃降,下归于肾,膀胱,气化,浊中之浊,尿液,气化,中焦,肾上连肺,少阴属肾,脾,胃,口,水液,纳 运,上输,小肠,大肠,粪便,分清,泌浊,再吸收水分,主液,主津,人体水液代谢示意图,三焦主决渎,为水液运行的通道,注解:输布:津液 细小的营养物质,供集体 生理活动的需要,“由水化气”。排泄:津液 形成代谢产物废液排 除体外“由气化水”。水(津液)气水(废液)(1)肾气对参与水液代谢脏腑的促进作用,(2)肾气的生尿和排尿作用。,转化,利用,3、主纳气:肾主纳气,是指肾气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摄纳潜藏)实际上是肾的封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

28、的具体体现。“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三、主蜇守位:主蜇:喻指肾有潜藏、封藏、闭藏之生理特性,是对 其藏精功能的高度概括;守位:是指肾中相火(肾阳)涵于肾中,潜藏不露,以发挥其温煦、推动等作用。,三、主蜇守位:君火:即心之阳气,心之生理之火,又称“心火”;相火:相对于心火,其他脏腑之火皆称为相火,生 理状态下各脏腑的阳气,又称“少火”。壮火:病理状态下各脏腑的亢盛之火。四、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骨,生髓,其华在发 骨髓 脊髓 皆由肾精所化 脑髓 齿与骨同出一源,亦由肾精充养,故称“齿为骨之余”,四、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骨,生髓,其

29、华在发 发的生长,赖血以养,故称“发为血之余”。但发的生机根源于肾。肾藏精,精化血,精盛血旺,则毛发粗壮而润泽,故说“其华在发”。2、在窍为耳及二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耳的听觉功能灵敏与否,与肾精、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小便的生成和排泄肾气的蒸化和固摄 粪便的排泄肾气的推动和固摄,四、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3、在志为恐:“恐则气下”。4、在液为唾:唾,是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由肾精 所化。润泽口腔 其功能:滋润食物 滋养肾精 5、与冬气相通应:冬季是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季节,一派霜雪严凝,冰凌凛冽之象,自然界的物类,则静谧闭藏以度冬时,人体中肾为水脏,有润下 之性,藏精而为封藏

30、之本。同气相求,故以肾应 冬。,附:命门 1、形态 右肾为命门说 2、部位 两肾总号为命门说 两肾之间为命门说 3、功能:强调肾阴、肾阳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的 重要性,有形:以肾为命门,无形:,现代研究,1、肾实证的研究2、肾阴肾阳的研究3、肾主生殖的研究4、肾主纳气的研究5、肾主骨的研究6、肾开窍于耳的研究,第三节 六 腑,概念:六腑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包含多种功能的一个特殊的腑)的总称。六腑多为中空有腔的脏器,其共同的生理功能是“传化物”,其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也”,即受盛和传化水谷。因而其气具有通降下行的特性。七冲门: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

31、,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接处为阑门,下极为魄门。它们是重要的出入口,犹如关隘。是饮食物在其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中必须通过的七道门户。,胆,胆居六腑之首,又为奇恒之腑。胆位于右胁下,附于肝之短叶间,是中空的囊状器官。与肝互为属络。1、生理功能:(1)贮藏和排泄胆汁:“胆者,中精之腑。”(2)主决断:胆主决断,是指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中,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作用。2、为奇恒之腑。(形态似腑,功能似脏。),胃,胃位于腹腔上部,上连食道,下通小肠;胃腔分上(上脘,包括贲门)、中(中脘,上下脘之间)、下(下脘,包括幽门)三部。1、主要生理功能:(1)主受纳水谷:指胃气具有接受和容纳饮食水谷的 作

32、用。“太仓”“水谷之海”饮食入口,经过食管(咽)进入 胃中,在 胃气的通降作用下,由 胃接受和容纳,暂存其中故,1、主要生理功能:(1)主受纳水谷:“水谷气血之海”机体精气血津液的化生,都依赖于 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故胃有(2)主腐熟水谷:指胃气将饮食物初步消化,并形成 食糜的作用。2、生理特点(1)主通降(降浊)“胃不和则卧不安”胃主通降,指胃气宜保持通降的运动趋势。其作用 主要体现于:,A、饮食物入胃,胃容纳而不拒之;B、经胃气的腐熟作用而形成的食糜,下传小肠作 进一步消化 C、食物残渣下移大肠,燥化后形成粪便;D、粪便有节制地排出体外。(2)喜润而恶燥。指胃当保持充足的津液以利饮食物的受

33、纳和腐熟。依赖胃气的推动 亦需津液的濡润,胃的受纳腐熟,胃气的涵义有四:1、是指推动胃和胃肠道的运动以发挥受纳腐熟 水谷功能的一类精微物质;2、是脾气与胃气的合称;3、是指水谷之气“谷气”;4、指代一身之气或正气。,小 肠,小肠位于腹中,呈迂曲回环迭积之状。主要生理功能:1、主受盛化物 2、主泌别清浊:在消化的过程中,分为清浊两部分(清,水谷精微和津液;浊,食物残渣和部分水液);3、小肠主液:小肠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也吸收了大量的水液,这些水液和水谷精微融合为液态物质,由脾气转输全身脏腑形体官窍,即所谓“脾主为胃行其津液。”由于小肠参与了人体的水液代谢故有“小肠主液”之称。,接受由胃腑下传的

34、食糜,停留进一步消化,化为精微和糟粕,大 肠,大肠居腹中,亦呈迂曲回环迭积之状。主要生理功能:1、主传化糟粕:吸收多余水液,形成粪便,在胃气的 协助下将粪便传送至大肠末端。故大 肠有“传导之官”之称。大肠的传化功能与胃气的通降、肺气的肃降、脾气的运化、肾气的蒸化和固摄作用有关。2、大肠主津:大肠吸收水液,参与体内的水液代谢,故说“大肠主津”。,膀 胱,膀胱,有称“脬”。位于下腹部,居肾之下,大肠之前,是中空囊状器官。其主要生理功能:1、贮存尿液 2、排泄尿液;肾气及膀胱之气的激发和 固摄作用。“津液藏焉。”,三 焦,六腑三焦(是有具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实体,有名有形,是水液由胃肠渗入膀胱的通

35、道);大多认为是指腹腔中的肠系膜和大小网膜等组织。这些组织充填于腹腔脏腑之间,结构比较松散,能通透水液,可为胃肠水液渗透到膀胱中去的通道,与六腑的中空有腔的形态结构特点相符。三焦充填于胃肠道与膀胱之间,引导胃肠中水液渗入膀胱,是水液下输膀胱之道路,三焦水道通畅,则胃肠中的水液源源不断渗入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功能:运行水液,部位三焦:是上、中、下焦的合称。他有名无形,但有其生理功能和各自的生理特点。1、生理功能:(1)通行诸气:是诸气上下运行之通道;(2)运行水液;是水液上下运行的通道;2、上、中、下三焦部位的划分及其生理特点:上焦如雾(心肺),主气的宣发和升散,即宣发卫气,布散水谷精微和津

36、液以营养 滋润全身;中焦如沤(脾胃),脾胃肝胆等脏腑消化食物的生 理过程;下焦如渎(肾、膀胱,大肠),排泄糟粕和尿液,即 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的功能;部位三焦,包含了上至头下至 足的整个人体,已经超出了实体六腑的概念。,辨证三焦:是温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浅及深的三个不同病理阶段(温热病与湿热病辨证之纲领)。,现代研究,1、关于“十一脏取决于胆”的研究2、关于“胃气”的研究3、关于“胃不和则夜不安”4、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5、关于“肠道易实”、6、膀胱气化与肾之气化的研究,第四节 奇恒之腑,奇恒之腑是脑、脉、骨、髓、胆、女子胞的总称。似脏非脏,似腑非腑,故称。其形态似腑,多为中空的官腔或囊性器官;功

37、能似脏,主藏精气而不泻。除胆外余无表里配合,也无五行配属,但与奇经八脉有关。一、脑:又名髓海,为人神之所居,清窍之所在。(一)生理功能:1、主宰生命活动“脑为元神之府”;2、主精神意识“任物”;3、主感觉运动:视、听、言、动等;(二)与脏腑精气的关系;与肾关系最为密切。,二、女子胞:位于小腹部,在膀胱之后,直肠之前,呈 倒置的梨形。1、生理功能:A、主持月经 B、孕育胎儿,2、与脏腑的关系 A、与脏腑及天癸的关系(肝心脾肾)血液的生化、统摄、调节;B、与经脉的关系(冲、任、督、带),现代研究,关于“脑主神明”与“心神”的研究,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脏腑之间的关系,除在形态结构上得到一定体现外

38、,主要是在生理功能上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和相互协同、相互为用的关系。其突出表现在五脏的系统分属关系,五脏的生克制化关系,五脏的精气阴阳关系等方面。,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五脏有各自的生理功能和特定的病理变化,但五脏之间又存在着密不可分的生理联系和病理影响。其关系不能只局限于五行的生克乘侮范围,更应注重五脏精气阴阳及其生理功能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为用、相互资生、相互协调。,1、心与肺:表现在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的协同关 系。2、心与脾:表现在(1)血液生成(相互为用);(2)血液运行(相互协同);3、心与肝:表现在行血与藏血以及精神调节两个方面;4、心与肾:主要表现为“心肾相交“。从水火既

39、济、精 神互用、君相安位阐发。,心在五行属火,位居上焦而属阳,其性主动;肾在五行属水,位居下而属于阴,其性主静;从阴阳交感和互根互济以及水火的升降理论来说,位于下者以上升为顺,位于上者以下降为和,所以在理论上:心(火)阴 阳 阴 阳 肾(水)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上济,下温,共同温煦肾阴,则肾水不寒,共同濡养制约心阳,使心阳不亢,精神互用:心藏神,肾藏精,精能化气生神,为气、神之源;神能控精驭气,为精、气之主。故积精可以全神,神清可以控精。君相安位:心为君火,肾为相火。君火在上,如日 照当空,为一身之主宰;相火在下,系 阳气之根,为神明之基础。命火秘藏,则心阳充足;心阳充盛,则相火亦旺。君火相火

40、,各安其位,则心肾上下交济。,5、肺与脾: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与水液代谢两个方面;6、肺与肝:主要表现在人体气机升降的调节方面;7、肺与肾:表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及阴阳互资方 面;肺气水谷精微、津液 肾阴 母子关系、金水相生,肺阴充足下行布散,滋养于肾(金生水),肾阴充盛,上滋于肺,(金生水),8、肝与脾:疏泄与运化的相互为用,藏血与统血的协调;9、肝与肾:主要表现在(1)精血同源(2)藏泄互用(3)阴阳互资10、脾与肾:“釜底之薪”(1)先后天的互促互助(2)水液代谢,二、腑与腑之间的关系“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六腑的生理特点是实而不能满,满则病;通而不能滞,滞则害。六腑病变,多表

41、现为传化不通,故在治疗上又有“六腑以通为补“之说。,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是脏腑阴阳表里配合关系)脏腑表里相合的依据:1、经络络属 2、生理配合 3、病理相关(一)心与小肠(生理上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心阳 小肠,心阳之温煦、推动,心血之濡养(协助),受盛化物,血液生化有源,以养心脉,(二)肺与大肠:主要体现在肺气肃降与大肠 传导功能之间的相互为用。(三)脾与胃:阴土脾喜燥恶湿 1、水谷纳运相得 2、气机升降相因 3、阴阳燥湿相济 阳土胃喜润恶燥(阳土濡养脾土,胃燥要阴土的滋润,脾喜 刚燥,胃喜柔润故也)(四)肝与胆:1、同司疏泄 2、共主勇怯(五)肾与膀胱:主要表现在共主小便方面。,四、五脏与奇恒之腑之间的关系:五脏与奇恒之腑之间具有相同的生理特点,即“藏精气而不泻”。它们在生理上存在着相互资生,为用的关系,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一)五脏与女子胞:神的调控、气的推动、精血的 充养。(心、肾、肝、脾);(二)五脏与脑:五神脏(心、肺、脾、肝、肾);(三)五脏与脉:(心、肺、脾、肝、肾);(四)五脏与骨、髓(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文秘知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