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统计概论重点内容.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528449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重点内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重点内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重点内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重点内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重点内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重点内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民经济统计概论重点内容.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统计学的性质及分类一、统计学的性质统计学的概念:以搜集、整理、分析或推断数据,并以此为依据对所研究对象做出判断或决策的方法科学论。统计学的性质社会经济现象和自然现象总体现象的数量表现及其规律研究数量方面的方法科学论社会经济统计学天文统计学通过对个体数量特征的认识过渡到对总体数量特征与规律性的认识对于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认识间的关系及其变动规律都用到一定的方法二、统计学的分类统计学的分类理论与实践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统计方法描述统计学(现代统计学的基础)推断统计学(现代统计学的核心)理论统计学研究如何对客观现象的数量进行计量、观测、概括和表述,是统计学的基础和统计研究工

2、作的第一步,内容包括统计指标及其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图表、集中趋势测度、离散程度测试、统计指数和时间序列常规分析等理论方法。推断统计学是现代统计学的核心内容,它以概率论为理论依据,利用部分数据对总体数据的某些性质或数量特征进推断和检验。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的关系:理论统计学所提出的科学的数量方法为应用统计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条件,而应用统计学的发展又可进一步改进、完善和发展理论统计学所提出的数量方法。第二节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一、总体和个体总体:构成统计活动研究对象的全部事物的整体为总体(有限总体、无限总体)个体:总体中每个个体事物。总体容量:总体中全部个体事物的数量称为总体的容量

3、。统计总体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来确定。二、样本样本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并作为其代表的那一部分个全所组成的子集。样本的特点:每个个体必须取自于总体的内部,从一个总体可以抽取许多个不同的样本,样本是总体的代表,样本的随机性。三、变量变量:客观现象的特征取值或类别在一个以上者均为变量变量的分类取值是否可用数字表示属性变量数字变量取值是否连续离散变量连续变量按变动是否有确定性确定性变量随机变量因果关系所处的位置因变量自变量研究对象范围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取值是否有客观性实在变量虚拟变量 四、指标及其测度指标测试的计量尺度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对个体进行类别分类如:人分男、女排序或等分如:一级品、二级

4、品差距如:山峰相对于地面的高度定比尺度绝对数量有比例关系。如:空调的产量用来测度研究对象某种特征数量的概念称为统计指标,简称指标。第三节 统计指标体系及其设计一、统计指标体系的概念反映总体及其所含个体的各个方面特征数量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统计指标所形成的体系,称为统计指标体系。二、统计指标体系中指标的分类 统计指标体系中指标的分类绝对数指标相对数指标弹性相对指标绝对数量的统计指标又称总量指标两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相除而得的比率又称比率指标增长率之比按反映时间状况不同分为时期指标(流量)和时点指标(存量)按计量单位可分为: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值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弹性指

5、标、强度相度指标弹性系数三、统计指标体系设计的内容:1、 设置框架2、 确定内涵和外延3、 确定计量单位4、 确定计算方法四、统计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统计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目的性、科学性、可行性、联系性 第二章 数据的调查与整理 第一节 数据调查的方式与程序一、数据调查的方式数据调查的概念:根据研究目的要求,对总体中个体的相应特征进行观测取得数据的工作过程。数据资料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是对统计资料调查的基本要求。 调查方式:现场调查、实验调查。二、数据调查的一般程序数据调查的环节:制定方案、登记数据、数据整理与显示。确定调查目的是首要问题第二节 现场调查一、调查的抽样方式现场调查:随机抽样和非随

6、机抽样调查的抽样方式:普查、抽样调查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部份个体进行观测,取得样本数据,然后依据样本数据推算总体数据。随机抽样又称为概率抽样调查,被调查总体中的每个个体被抽中或不被抽中的概率相同 随机抽样分类简单随机抽样整群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被抽中的机会都相等顺序排队固定顺序、间隔分层次、层次中抽个体分成群,随机抽取一些群体样本非随机抽样:又称非概率抽样调查,凭调查人员主观判断进行选取,便利而随意选取。非随机抽样分类任意抽样立意抽样配额抽样便利抽样或偶然抽样主观选择具有代表性依据一定的标准规定二、调查的观测方式调查的观测方式访问法观察法口头访问书面访问所得到资料真实、可靠三、问卷调查的设计

7、问卷设计技术主要包括:提问方式和提问次序调查问卷提问方式:封闭型提问、开放性提问。提问次序:先一般后特殊,所谓漏斗式。第三节 试验观测试验观测原则:均衡分散性整齐可比性方法:完全随机 随机区组第四节 数据整理与显示一、分类遵循两个原则:互斥性、完备性观测个体分类:单值分类、组距分类统计表概念:显示数据资料表格统计表的结构:总标题、横栏标题、纵栏标题、数据资料、表示附注。 第三章 次数分布第一节 次数分布的编制与显示一、次数分布的概念次数分布的概念:各个不同数值及每个不同数值出现的次数顺序排列二、次数分布表及其编制次数分布表概念:表示观测变量的次数分布的统计表单值分组次数分布表:每一个不同的取值

8、代表一个组的变量值,并计算各组出现的个数或次数。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累计频数(或频率)分布数列:可采用向上累计或向下累计。向上累计:由变量值低的组向变量值高的组累计频数。向下累计:由变量值高的组向变量值低的组累计频数。重点掌握:直方图和柱状图第二节 次数分布的理论模型一、次数分布理论模型的概念和意义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的表示方法主要有三种:概率分布表、概率分布图、概率分布函数。二、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类别两点分布 又叫贝努力试验p+q=1 超几何分布泊松分布 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对于描述在一个特定时间或空间范围内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有用。 一、间隔期内发生次数概率相等 二、某一

9、间隔内发生与否相互独立。三、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均匀分布F分布正态分布x2分布指数分布t 分布 第四章 分布特征的测度第一节 分布中心的测度一、分布中心的概念及意义分布中心的定义:距离一个变量的所有取值最近的数值变量分中意义:1、变量取值的一个代表,反映取值一般水平。 2、可以揭示取值的次数分布在直角坐标系上的集中位置。二、分布中心的测度指标及其计算方法1、算术平均数(简单算数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重点计算)算术平均数又称均值,它是一组变量值的总和与其变量值的个数总和的比值,是测量分布中心最常用指标。2、组距数列算术平均数首先计算出每组的组中值,组

10、中值就是各组变量的代表值组中值(上限+下限)/2缺下限的组中值上限-邻组组距/2缺上限的组中值下限+邻组组距/23、应用算术平均数应注意的问题容易受极端变量值的影响,极大值或极小值应剔除权数不取绝于它的绝对值大小,而取决于它的比重组中值作为各组变量值的代表4、算术平均数的数学性质变量值与平均数离差总和等于零变量值与平均数离方平均和为最小二、中位数中位数概念:将某一变量的变量值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位于这列数中心位置上的那个变量值。中位数的确定:(1)未分组资料中位数的确定:变量值由小到大排列(n+1)/2确定中位数所处的位置,最后寻找位置的变量值为中位数,若变量值n为偶数,则以排在数列中

11、n/2项 n+1/2项变量值的简单算术平均数作为中位数。(2)单项数列中位数的确定:计算向上或向下累计次数,由公式计算结果与累计次数的结果确定中位数在单项数列中所处组的位置,则该组上的变量值就是中位数。(3)组距数列中位数的确定(例题公式重点)p88三、众数众数概念:变量取值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变量值众数的确定:未分组的变量值,统计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变量值,若是单项数列则频数(或频率)最大的变量值就是众数。众数组距数列:依距各组变量值出现次数的多少确定众数所在的组,然后采用上限公式或下限公式确定众数即可。(公式、例题)p90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正态分布的情况下,三者在数量上

12、完全相等。第二节 离散程度的测试一、离散程度通过对变量取值之间离散程度的测定,反映各个变量值之间的差异大小,可以反映中心指标变量值代表性的高低。离散程度测试指标极差四分位全距变异系数平均差方差标准差(根方差) 第五章 抽样估计第一节 抽样估计的理论基础 抽样估计的基本内容根据总体的部份数据信息去估计未知总体指标的理论和方法。1、大数定律大量的独立重复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具有稳定性,对于这种稳定性构成大数定律的基本内容。两个重要的大数定律:贝努里大数定律、辛钦大数定律第二节 抽样方法与抽样分布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掌握概念)抽样分布:对于给定的总体和抽样方式以及样本容量,样本指标取值的概念分布就称

13、为抽样分布常用的抽样分布样本均值样本比例(总体比例估计量)样本方差(正态分布总体中应用)第三节 点估计一、总体参数与其估计量总体参数:根据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指标数值,总体指标又称为参数根据样本来推断总体指标数值称为抽样估计估计量:估计总体指标数值的统计量估计值:估计量的数值为该总体指标的估计值二、构造估计量的方法-矩法估计构造估计量的方法:矩法估计,用样本矩作为总体同一矩的估计量或者用样本矩的函数作为总体相应矩的函数的估计量,最直观、最简单也是较为常用的方法就是矩法估计。三、判断估计量优劣的标准常用的标准主要有:一致性(基本要求)、无偏性(不应存在偏大或偏小偏差)、有效性、充分性、稳健性。估计

14、量的标准误:样本估计值与总体指标真值之间存在着误差,误差越大,抽样估计的精确程度就越低。标准误的概念:样本估计量的标准差通常称为该估计量的标准误差。标准误的计算:(例题、公式)样本均值的标准误:(例题、公式)(三)影响标准误的因素(1)总体中各个个体之间的差异程度(2)样本容量的大小,样本容量越大,标准误差越小,抽样估计误差也就越小(3)抽样的方式与方法第四节 区间估计区间估计的概念:事先给定的概率保证程度下,根据样本估计量的概率分布确定可能包含未知总体参数的某个区间,作为对未知总数的估计。 第六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第一节 相关分析 一、相关关系 当一个变量的变化完全决定另一个变量的变化或两个变

15、量之间是一种严格的确定的关系时我们称之为函数。相关关系的概念: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又不是严格的,确定的关系。相关分析的主要内容:1、确定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 2、确定相关关系的表现形式。 3、测定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二、相关关系的描述-散点图如两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是一致的,即存在着正相关。如两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是相反的,即为负相关。1、相关的形态:若变量Y与变量X的相关关系表现为线性组合或绘制的散点图近似的表现为一条直线,则称为线性相关,绘制的散点图近似地表现为一条曲线,则称为非线性相关或曲线相关。2、相关的方向:正相关、负相关三、相关程度的测定-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例题)相关系数的性质与具

16、体含义:1、r 的取值在-11之间,即-1r1r 0表明正线性相关关系r 0表明负线性相关关系当r1时,表明完全相关当r0时,表明为无线性相关当0r1时,表明为无完全相关2、r具有对称性3、r的数值大小与X和Y的计量尺度无关4、r是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变量指标第二节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1、建立回归模型2、估计回归模型参数3、对回归模型可信程度进行检测4、利用回归模型,预测或控制因变量的水平估计线性回归方程式:Yb0+b1X5、模型参数估计:b1= b2=判定系数公式(例题) 第七章 时间数列分析与预测第一节 时间数列的编制与分类一、时间数列 时间数列是把不同时间上的同一指标数据按时间先后顺序排

17、列所形成的数列。二、编制时间数列的基本原则(1)同一时间数列的数据所属时间长短及数据之间的间隔长度具有可比性(2)不同时期的数据核算范围应当一致。(3)不同时期的数据核算内容应当一致。(4)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应具有一致性。时间数列种类绝对数时间数列相对数时间数列平均数时间数列第二节 时间数列特征指标的测度(本节的计算为重点内容)水平指标: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和平均增长量速度指标:发展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时点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间隔相等、间隔不相等(公式、例题)相对时间数列、平均时间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公式、计算方法)速度指标: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年

18、距发展速度逐期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水平-某一固定时期水平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100%环比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100%定基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某一固定时期水平*100%增长速度增长量/基期发展水平*100%发展速度-1*100%环比增长速度逐期增长量/前一期发展水平*100%环比发展速度-100%定基增长速度累计增长量/某一固定时期发展水平*100%定基发展速度-100%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00%环比增长速长环比发展速度-1第三节 时间数列的影响因素分析时间数列的构成要素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不规则波动构成模式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

19、 第八章 国民生产统计第一节 国民生产统计的范围与行业分类一、国民生产统计的范围(1)凡是有型产品的生产,不论其产品是面向市场对外销售还是只供自己使用,都须纳入生产统计的范围。(2)各种服务的生产,只有面向市场和社会提供的服务以及家庭和机构自有住房的自用服务才纳入生产统计的范围。三、国民生产统计的内容产出的统计、各种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统计、生产投入的统计、生产要素投入的统计第二节 国民经济行业和产业分类第三节 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本节重点)一、总产出和增加值总产出产品产量*价格增加值总产值-中间投入价值二、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本国经济领土内各常住单位增加值第四节 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

20、力统计一、资本统计资本则只是指用于国民经济生产的各种厂房和机器设备、库存原材料和产成品、加工过程中的半成品,即各种物质资产(不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等各种国内货币金融资产)固定资产可分为房屋和建筑物、机器设备、电子设备、运输设备及其他设备五大类流动资产则仅仅是指实物形态的流动资产,也就是说,仅仅包括企业的库存原材料和产成品,以及尚处于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在制品和半成品,即企业的存货。资本:指固定资产、存货、不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金融资产)资产的分类流动资产:从国民经济的角度来说仅包括存货固定资产1、固定资产总量统计:(1)原值:取得固定资产时实际的成败。(2)净值:原值-累计折旧二、劳动力统计就业人

21、员、失业人员、充分就业及未充分就业等概念。劳动相关分析指标:就业率就业人数/劳动力总数*100%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总数*100%未充分就业率未充分就业人数/劳动力总数*100%劳动参与率劳动力人数/法定劳动年龄以上人口数*100%就业人口比率就业人数/法定劳动年龄以上人口数*100%第五节 生产率统计单要素生产率:指一种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可以用生产过程的产出总量与该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或使用量之比来测度。劳动生产率国内生产总值/就业人数资本生产率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总值生产净值增加值-固定资产损耗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损耗总值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第九章 国民收入分配与

22、使用统计第一节 机构单位与机构部门分类国民收入的分配:一个国家的生产总收入如何在该国的各类经济活动主体之间进行分配,分配过程有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国民收入使用统计是要计算各类经济主体所得收入的使用去向和金额及其比例。国民收入分配统计是要计算统计各个不同的经济主体部门,在各个不同分配项目下所得的金额,以及经过分配各自所得的收入总额及其相互间的比例和居民家庭之间收入分配的差距及其变化。第二节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统计一、企业生产净值与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指对其所生产的增加值的分配过程 生产净值增加值-固定资产损耗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内资产损耗总值 国内生产净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

23、营业盈余二、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收入法)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服务净出口三、资本所得与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就是指资产的所有者将其所拥有的资产在一定时期内的使用权,让渡给其他单位使用而从使用者获得的报酬主要有红利、利息、地租。四、国民总收入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国外从本国获得的要素收入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五、各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 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本部门增加值(生产税-生产补贴)+(劳动收入-劳动力支了)+(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支出)注:非政府部门来说支出应用“-” 政

24、府部门此项是收入应用“+”部门初次分配帐户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企业部门住户部门政府部门企业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本部门增加值-生产税净值-劳动者报酬率+(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支出)政府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本部门增加值+(生产税-生产补贴)-劳动者报酬率+(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支出)住户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本部门增加值-生产税净额+(劳动力收入-劳动力支出)+(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支出)国外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劳动力收入-劳动力支出)+(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支出)第三节 国民收入再分配统计一、转移收支的种类转移收支指一个经济主体无偿地将物品或货币给予另一个经济主体。不同的经济主体之间的这种转移收支就形成了国民收入

25、的再分配过程 转移收支的种类:基于收入和财产的税收,社会保障缴纳和社会保险福利,社会补助。不同经济主体间捐赠转移收支,博彩赌博与会费、罚款等罚款引起的转移收支。二、各机构部门再分配收支核算与可支配收入 部门可支配收入本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来自外部门转移收入-对外部门的转移支出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的转移收入-对国外的转移支出三、个人收入差距的计算与分析 对居民家庭间人均收入差异进行测算的重要工具主要是收入分配的洛伦次曲线和基尼系数,称为基尼指数或基尼比率。是目前各国最常使用的测度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和财富分布不平等程度的重要指标。 第四节 国民收入使用统计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法

26、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服务出口-货物服务进口)居民个人消费支出中食物消费支出所点的比例也被称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食物消费支出金额/消费总支出金额*100%政府消费支出财政支出中的经常性业务支出-政府部门的营业性收入+政府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变动额国民经济核算中的资本形成只计算非金融资本的形成二、各机构部门储蓄与资本形成的核算储蓄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国民总储蓄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居民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国民总储蓄率国民总储蓄额/国民可支配总收入*100%国民可支配净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固定资产折旧国民可支配收入国民总收入+国外转移净收入国

27、民净储蓄国民总储蓄-固定资产折旧国民净储蓄率国民净储蓄额/国民可支配净收入*100% 第十章 货币与金融统计第一节 金融机构单位和金融工具的分类一、金融机构就是专门从事货币信用活动与资金融通经营的机构二、金融工具及其分类 机构单位之间签订的可能形成一个机构单位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机构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性工具的金融契约。 特征:流动性特征、法律特征、或有和非或有性特、风险性特征以及期限性特征三、货币与金融统计的内容 货币信贷统计、全社会金融统计、金融业经营统计第二节 货币统计货币指一国政府或其授权机构所发行的充当商品交换的等价物和支付手段的钞票,包括主币也包括各种辅币又称为现金。只有经政府法定

28、机构发行且处于流通中的纸币才是纸币,所以也称为通货,即流通货币。货币供应量流通中的货币存量是一个时点指标,通常统计每个月月末的数额货币供应量统计:M0-流通中的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M1-M0+单位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存款统计:可分为15大类货款:我国货款可分为13大类利率和汇率统计:利率统计:利率体系由商业银行利率、中央银行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三部份组成。汇率统计:货币的汇率是以另一个国家的货币表示的本国货币的价格,也称为汇价,标价方法有两种分为: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一个国家的汇率统计需要逐日记录本国货币对世界主要货币的汇价。第三节 全社会

29、金融活动统计一、金融交易流量的计算方法 金融活动就是资金的融通活动,也就是两个机构单位基于共同的协议使用某种金融工具所进行的金融交易活动,交易的结果是资金从一个机构单位转入另一个机构单位。金融资产、金融货币金融交易流量交易流入量-交易流出量二、各机构部门资金流量统计(掌握)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政府部门、住户部门、国外部门三、社会融资总额统计社会融资总额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委托货款+信托贷款+银行承况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其他各种融资方式之和四、金融协调发展统计分析金融相关比率统计金融相关比率金融资产/国民财富实体经济融资比例实体经济融资规模/全社会资金流动规模 第十一章 国民经济经统计指数统计指数分类按范围分类按内容分类按对比基准分类个体指数总指数价值类指数物量类指数物价类指数时间指数空间指数第二节 统计指数的编制原理个体指数公式综合指数公式常用的狭义综合指数主要有以下几种:拉氏指数、帕氏指数、杨格指数、马埃指数、费舍理想拉氏物量指数基期价格*现期产值/基期价格*基期产值拉氏物价指数现期价格*基期产值/基期价格*基期产值帕氏物量指数现期价格*现期产值/现期价格*基期产值帕氏物价指数现期价格*现期产值/基期价格*现期产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