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技术手册范本.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530691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技术手册范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安全技术手册范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安全技术手册范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安全技术手册范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安全技术手册范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技术手册范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技术手册范本.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安全生产常识1、什么是安全生产,它的意义是什么?安全生产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要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使劳动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消除危害人身安全健康的一切不良因素,保险职工的安全和健康,舒适地工作,称之为人身安全;消除损坏设备、产品和其他财产的一切危险因素,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称之为设备安全。安全生产是每个工厂一项带根本性质的大事,它不仅是一项技术工作,更重要的还是一项政治性工作。因此,它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2、我全生产的方针是什么?5、什么是“四不放过”原则?国家要求企业一旦发生事故,在处理

2、时实施“四不放过”原则。即对发生的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落实防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得到处理不放过。实施这条原则,是为了对发生的事故找出原因,惩前毖后,吸取教训,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再发生。坚持“四不放过”原则,虽然是“亡羊补牢”之举,但就防止事故发生来说,同样体现了“预防为主”的精神。7、职工遵章守纪的意义是什么?职工遵章守纪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因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要有熟练的技艺,而且必须自觉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按应有的标准进行,形成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每个人应有的职责围。如没有这些规要求,劳动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混乱,对生产造成损失

3、,给人身安全带来危害。所以,只有每个劳动者都能严守规章制度,严守劳动纪律,杜绝违章,做到生产过程中既不伤害别人,也不伤害自己,同时不被别人伤害,才能杜绝“三违”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消除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从而克服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切实解决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方针真正落到实处。8、职工应如何遵章守纪?职工要做到遵章守纪,必须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建立五个方面的约束机制。一是法律约束。要把企业的领导和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到安全生产的法制观念的高度上来,使全体劳动者以国家现有的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约束个人的行为。二是制度约束。企业必须根据其特点,建立

4、完备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工艺规程,严格要求劳动者按制度和规章进行生产,提高全体劳动者安全生产的责任感。三是标准约束。也就是企业的安全生产必须实现标准化,在生产现场做到统一标准,绝不能我行我素。对操作者、指挥者都应该统一到一个标准上。对安全生产的考核,也必须按统一标准进行。四是检查约束。各级领导深入到安全生产的现场中,深入细致地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杜绝违章,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同时,要使检查工作做得经常化、制度化、标准化。只要措施得到具体落实,无论对领导、对工人都是一种良好的约束。11、什么是特种作业?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

5、作业。直接从事这些作业的人员,即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及行为对安全状况是至关重要的,许多重大、特大事故就是因为这些作业人员的违章造成的。目前国家经贸委已规定电工、焊工、起重工、起重司索工等12类人员为特种作业人员,这些人员在独立上岗前,必须进行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要求持证上岗。16、哪些属于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包括:(1)操作错误、忽视警告: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漏电等;忘记关闭设备;忽视警告标记、警告信号;操作错误(指按钮、阀门、扳手、把柄等的操作);奔跑作业;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机器

6、超速运转;工件加固不牢;。(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拆除了安全装置;安全装置堵塞,作用失效;调整的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3)使用不安全设备,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4)手代替工具操作:用手代替手动工具,用手清除切屑;锯切时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加工;工器具的存放不当。(5)冒险进入危险场所:。(6)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吊车吊钩):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调整、焊接、清扫等和做其它能分散注意力的行为。(7)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作用;未戴面罩;未戴防护手套;未穿安全鞋;未戴安全帽;未佩戴安全带。(8)不安全装束:

7、在有旋转零件的设备旁作业时穿太肥大的服装;操作带有旋转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17、哪些属于不安全状态?不安全状态包括:(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无防护:无防护罩,无安全保险装置,无报警装置,无安全标志,无护栏或护栏损坏,(电气)未接地,绝缘不良,无消声系统,噪声大;防护不当: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防护装置调整不当,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3)强度不够:机械强度不够,绝缘强度不够,起吊重物的绳索不合安全要求。(4)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带“病”运转、超负荷运转。(5)维修、调整不当:设备失修,地面不平,保养不当、设备失灵。(6)个人防护用品用具劳保服、手套、面罩、口罩、听力护具、安

8、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所用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7)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照明光线不良,照明度不足,作业场地烟雾尘土弥漫造成视物不清,光线过强;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地杂乱,工具、制品、材料堆放不安全;(8)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地面滑,地面有油或其他液体,冰雪覆盖,地面有其他易滑物。20、影响企业安全生产最常见的职工心理状态有哪几种?企业职工的心理状态随着时代变迁而逐渐变化,不少心理现象对安全生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研究这些现象,并采取相应对策,是保证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就当前来说,影响企业安全生产最常见的职工

9、心理状态大致有以下几种:(1)自我表现心理。这种心理在青年工人身上较突出。他们虽然进厂年限短、工作经验不足,但常常表现得很自信,很有把握,在别人面前喜欢表现自己的能力。有的不懂装懂、盲目操作;有的一知半解充行,生硬作业;甚至有人横充“好汉”,乱摸乱动。对这些自我表现的心理,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或制止,是很危险的。(2)“经验”心理。持有这种心理状态的职工的特点是凭自己的片面“经验”办事,对别人合乎道理的劝告常常听不进去,经常说的话是“多少年来一直这样干的,也没出事”。还有的技术上有一套、工作热情很高的老工人发生事故,多数原因在于过分相信“自我经验”上。(3)侥幸心理。完成一些操作,往往可以采取几

10、种不同的方法,但有些安全操作方法往往较为复杂。而存在侥幸心理的人图省事,常把安全操作方法看做是多余的,理由是“别的省事方法也不一定出事故”。把“不一定”这种“偶然”当作“一定”的“必然”。于是,对明明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他不去注意,明令禁止的操作方法他照样去做,这种人常常是出了事故才后悔莫及。(4)随从心理。这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绝大多数人在不同场合、不同环境下,都会有所表现。例如有一个铸工车间,多数人是赤膊工作,而少数穿衣服作业的人就会跟着赤起膊来;有一个机械加工工段,常有人戴手套操作机床,而且没有人去纠正,后来这种违章现象越来越多。这就是不少单位有章不循,出现集体违章作业现象的原因。(5)逆

11、反心理。这种心理状态常常表现在被管理者与管理者的关系紧的情况下。持这种心态的职工往往气大于理,他的指导思想常常是“你要我这样行,我非要那样做”。由于逆反而违章工作,以致发生事故的事不乏其例。(6)反常心理。人的情绪通常受生理、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刺激影响。反映这种心态的现象很多,例如,处于更年期的职工,有时会莫明其妙地表现得情绪烦躁、忘性大;夫妻间争吵后上班的职工,多数心情急躁或闷闷不乐;有孩子生病在家或家有牵肠挂肚之事的职工,在岗位上会心神不定,等等。俗话说一心无二用,职工在反常心理状态得不到缓解的情况下工作,很容易出事故。第二章、安全技术基础知识1、电为什么会致人死伤?电是一种看不见、

12、摸不着的能量。电能可以对人体构成多种伤害。例如,电流通过人体时:人体直接接受电流能量将遭到电击;电能转换为热能作用于人体,致使人体受到烧伤或灼伤;人体在电磁波照射下,吸收电磁场的能量也会受到伤害等。诸多伤害中,电流通过人体是导致人身伤亡的最基本原因。数十至数百毫安小电流通过人体而使人致命的最危险、最主要的原因是引起心室颤动(心室纤维性颤动)。麻痹和中止呼吸、电休克虽然也可能导致死亡,但其危险性比引起心室颤动要小得多。当人体遭受电击时,如果有电流通过心脏,可能直接作用于心肌,引起心室颤动;如果没有电流通过心脏,也可能经中枢神经系统反射作用于心肌,引起心室颤动。发生心室颤动时,心脏每分钟颤动100

13、0次以上,而且没有规则,血液实际上中止循环,大脑和全身迅速缺氧,伤情将急剧变化。心脏发生心室颤动持续时间不长,如不能及时抢救,心脏将很快停止跳动,导致死亡。人体遭受电击时,如有电流作用于胸肌,将使胸肌发生痉挛,使人感到呼吸困难。电流越大,感觉越明显。如作用时间较长,将发生憋气、窒息等呼吸障碍。窒息后、意识、感觉、生理反射相继消失,直至呼吸中止。稍后,即发生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止跳动,导致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心室颤动或心脏跳动不是由电流通过心脏引起的,而是由肌体缺氧和中枢神经系统反射引起的。电休克是肌体受到电流的强烈刺激,发生强烈的神经系统反射,使血液循环、呼吸及其他新代都发生障碍,以致神经系统受到

14、抑制,出现血压急剧下降、脉搏减弱、呼吸衰竭、神志昏迷的现象。电休克状态可以延续数十分钟到数天。其后果可能是得到有效的治疗而痊愈,也可能是由于重要生命机能完全消失而死亡。2、电击和电伤是如何对人体造成伤害的?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类型可分为两大类:电击和电伤。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部,破坏人的心脏、神经系统、肺部的正常工作能力而造成的伤害。人体触及带电的导线、漏电设备的外壳或其他带电体,以及由于雷击或电容放电,都可能导致电击。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的局部伤害,包括电弧烧伤、烫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电气机械伤害、电光眼等不同形式的伤害。电击和电伤会引起人体的一系列生理反应。电流通

15、过人体,会引起麻感、针刺感、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呼吸困难、血压升高、针刺感、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呼吸困难、血压升高、昏迷、心律不齐、心室颤动等症状。电流对人体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生物学效应,包括复杂的理化过程。电流的生物学效应表现为使人体产生刺激和兴奋行为,使人体活的组织发生变化,从一种状态变为另外一种状态。电流通过肌肉组织,引起肌肉收缩。电流对肌体除直接起作用外,还可能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起作用。由于电流引起细胞运动,产生脉冲形式的神经兴奋波,当这种兴奋波迅速地传到中枢神经系统时,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不同的指令。使人体各部分作出相应的反应。因此,当人体触及带电体时,有些没有电流通过的部分

16、也可能受到刺激,发生强烈的反应。而且,当中枢神经得到的兴奋波很强烈时,人体可能出现不适当的反应,重要器官的工作可能受到破坏。在活的肌体上,特别是肌肉和神经系统,有微弱的生物电存在。如果引入局外电源,微弱的生物电的正常工作规律将被破坏,人体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电流通过人体还有热作用。电流所经过的血管、神经、心脏、大脑等器官,可使其热量增加而导致功能障碍。电流通过人体,还会引起肌体液体物质发生离解、分角而导致破坏。电流通过人体,还会使肌体各种组织产生蒸汽,乃至发生剥离、断裂等破坏。3、电流对人体造成伤害主要取决哪些因素?造成触电伤亡的主要因素一般有以下几方面:(1)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根据电击

17、事故分析得出:当工频电流为0.51mA时,人就有手指、手腕麻或痛的感觉;当电流增至810mA,针刺感、疼痛感增强发生痉挛而抓紧带电体,但终能摆脱带电体;当接触电流达到2030mA时,会使人迅速麻痹不能摆脱带电体,而且血压升高,呼吸困难;电流为50mA时,就会使人呼吸麻痹,心脏开始颤动,数秒钟后就可致命。通过人体电流越大,人体生理反应越强烈,病理状态越严重,致命的时间就越短。(2)通电时间的长短。电流通过人体的时间越长后果越严重。这是因为时间越长时,人体的电阻就会降低,电流就会增大。同时人的心脏每收缩、扩一次,中间有0.1S的间隙期。在这个间隙期,人体对电流作用最敏感。所以触电时间越长与这个间隙

18、期重合的次数越多,从而造成的危险也就越大。(3)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当电流通过人体的部重要器官时,后果就严重。例如通过头部,会破坏脑神经,使人死亡。通过脊髓,就破坏中枢神经,使人瘫痪。通过肺部会使人呼吸困难。通过心脏,会引起心脏颤动或停止跳动而死亡。这几种伤害中,以心脏伤害最为严重。根据事故统计可以得出:通过人体途径最危险的是从手到脚,其次是从手到手,危险最小的是从脚到脚,但可能导致二次事故的发生。(4)电流的种类。电流可分为直流电、交流电。交流电可分为工频电和高频电。这些电流对人体都有伤害,但伤害程度不同。人体忍受直电流、高频电的能力比工频电强,所以工频电对人体的危害最大。(5)触电者的健康

19、状况。电击的后果与触电者的健康状况有关。根据实践资料统计,认为肌肉发达者和成年人比儿童摆脱电流的能力强,男性比女性摆脱电流的能力强。电击对患有心脏病、肺病、分泌失调及精神病等的患者最危险,他们的触电死亡率最高。另外,对触电有心理准备的,触电伤害轻。4、电击触电可分为哪几种情况?按照人体触电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击触电可分为三种情况:(1)单相触电。单相触电是指在地面上或其他接地导体上,人体某一部位触及一相带电体的触电事故。对于高压电,人体虽然没有触及,但因超过了安全距离,高电压对人体产生电弧,也属于单相触电。单相触电的危险程度与电网运行方式有关,一般情况下,接地电网的单相触电比

20、不接地电网的危险性大。(2)两相触电。两相触电是指人体两处同时触及两相带电体而发生的触电事故。无论电网的中性点接地与否,其危险性都比较大。(3)跨步电压触电。当电网或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流入地中的电流在土壤中形成电位,地表面也形成以接地点为圆心的径向电位差分布。如果人行走时前后两脚间(一般按0.8m计算)电位差达到危险电压会造成触电,称为跨步电压触电。5、什么是摆脱电流?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感知电流时,肌肉收缩增加,刺痛感觉增强,感觉部位扩展。至电流增大到一定程度,触电者因肌肉收缩、产生痉挛而紧抓带电体,不能自行摆脱电极。人触电后能自行摆脱电极的最大电流称为摆脱电流。对于不同的人,摆脱电流值

21、也不同。摆脱电流值与个体生理特征、电极形状、电极尺寸等因素有关。对应于概率50%的摆脱电流,成年男子约为16mA,成年女子约为10.5mA,对应于概率99.5%的摆脱电流则分别为9mA和6mA。由此可见,摆脱阈值约为10mA,儿童的摆脱阈值较小。摆脱电流是人体可以忍受而一般不致造成不良后果的电流。电流超过摆脱电流以后,触电者会感到异常痛苦、恐慌和难以忍受;如时间过长,则可能造成昏迷、窒息甚至死亡。当触电电流略大于摆脱电流,触电者中枢神经麻痹及呼吸停止时,立即切断电源,即可恢复呼吸并无不良影响。摆脱电源的能力是随着触电时间的延长而减弱的,这就是说,一旦触电者不能摆脱电源时,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6

22、、什么是最小致命电流?在较短时间危及生命的电流称为致命电流。电击致死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通过人体数十毫安以上的工频交流电流,既可能引起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止跳动,也可能导致呼吸中止。但是,由于心室颤动的出现比呼吸中止早得多,因此,引起心室颤动是主要的。如果通过人体的电流只有2025mA,一般不能直接引起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止跳动。但如时间过长,仍可导致心脏停止跳动。这时,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止跳动主要是由呼吸中止导致肌体缺氧引起的,但当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数安时,由于刺激强烈,也可能先使呼吸中止。数安的电流通过人体,还可能导致严重烧伤甚至死亡。在电流不超过数百毫安的情况下,电击致命的主要原因是电流引起心室颤

23、动造成的。因此,可以认为室颤电流是最小致命电流。室颤电流即通过人体引起心室发生纤维性颤动的电流。室颤电流除决定于电流持续时间、电流途径、电流种类等电气参数外,还决定于机体组织、心脏功能等人体生理特征,室颤电流与电流持续时间有很大关系。14、电气设备发生火灾,切断电源要注意哪此问题?当发现电气设备或线路起火后,首先要设法尽快切断电源,切断电源要注意以下几点:(1)火灾发生后,由于受潮或烟熏,开关设备绝缘能力降低,因此,拉闸时最好用绝缘工具操作。(2)高压应先操作断路器而不应先操作隔离开关切断电源;低压应先操作磁力启动器,而不应先操作闸刀开关切断电源,以免引起弧光短路。(3)切断电源的地点要选择适

24、当,防止切断电源后影响灭火工作。(4)剪断电线时,不同相电位应在不同部位剪断,以免造成短路;剪断空中电线时,剪断位置应选择在电源方向的支持点附近,以防止电线切断后断落下来造成接地短路和触电事故。15、电气设备着火后,能直接用水灭火吗?电气设备着火后,不能直接用水灭火。因为水中一般含有导电的杂质,喷在带电设备上,再渗入设备上的灰尘杂质,则更易导电。如用水灭火,还会降低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引起接地短路,或危及附近救火人员的安全。所以一般都用二氧化碳、四氯化碳、“1211”、干粉等灭火剂灭火,因为这些灭火剂是不导电的。但对变压器、油断路器等充油设备发生火灾后,则可把水喷成雾状灭火。因水雾面积大,覆盖

25、在火焰上,细小的水珠很易吸热汽化,将火焰温度迅速降低;上升的烟气流又使悬浮的雾状水粒降落缓慢,更有利于吸热汽化;落下的细小水珠浮在油面上,也使油面温度降低,减弱了油的汽化,从而使火焰减弱以到熄灭。18、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管理规定有哪些?(1)必须正确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该穿戴的必须穿戴,不该穿戴的就一定不要穿戴。例好机械加工时要求女工带护帽,如果不带就可能将头发搅进去,同时要求不得戴手套,如果戴了,机械的旋转部分就可能将手套搅进去,将手搅伤。(2)操作前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安全检查,而且要空车运转一下,确认正常后,方可投入运行。(3)机械设备在运行中也要按规定进行安全检查。特别是对坚固的物件看看是

26、否由于振动而松动,以便重新紧固。(4)机械设备严禁带故障运行,千万不能凑合使用,以防出事故。(5)机械设备的安全装置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不准将其拆掉不使用。(6)机械设备使用的刀具、工夹具以及加工的零件等一定要装卡牢固、不得松动。(7)机械设备在运转时,严禁用手调整;也不得用手测量零件,或进行润滑、清扫杂物等。如必须进行时,则应首先关停机械设备。(8)机械设备运转时,操作者不得离开工作岗位,以防发生问题时,无人处置。(9)工作结束后,应关闭电源,并清理好工作场地,将零件、工夹具等摆放整齐,打扫好机械设备的卫生。19、焊工在焊接时应注意哪些事项?焊工在焊接时注意事项有:(1)防止飞溅金属造成灼伤

27、和火灾;(2)防止电弧光辐射对人体的危害;(3)防止某些有害气体中毒;(4)在焊接压力容器时要防止发生爆炸;(5)高空作业时,要系安全带和戴安全帽;(6)注意避免发生触电事故。20、手工或用简单工具搬运的安全要求有哪些?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使用手工或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搬运工作。这方面的安全工作,也必须引起注意。手工搬运是比较繁重的体力劳动,如果互相配合不好、工具使用不当,也容易造成工伤事故。常用的手工搬运及其安全要求一般是这样的:(1)肩扛。其重量以不超过本人体重为宜,最好有搭肩,搭肩应少下蹲,待重物到肩后,直腰起立,不能弯腰,以防扭伤腰部。(2)肩抬。两人以上抬运重物时,必须同一顺肩。换肩时重物

28、须放下。多人抬运时,必须有一个喊号,以求步调一致。(3)使用撬杠。这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长短大小不同的撬杠。长的为1.6m,短的为0.5m。操作时,撬杠应放在身体一侧,两腿叉开,两手用力。不准站在或骑在撬杠上面工作,也不准将撬杠放在肚子下,以防发生事故。35、消防器材的管理和保养应注意什么?(2)消防器材要专物专用,不能用于与消防无关的方面。(3)要定期检查保养消防器材。检查存放地点是否适当,机件是否损坏或出现故障,灭火药剂是否过期等。消防器材使用后,要立即保养、补充。对机动消防车和泵机要经常发动、定期试车,保持机械性能良好,以便随时都能投入战斗。(4)消防器材应设置在明显的地方,必要时要立标志

29、牌,便于取用。消防器材的附近不能堆放杂物,保持道路畅通。通常说的爆炸,多数是指化学爆炸。4)化学爆炸的因素和条件发生化学爆炸必须具备三个因素。即反应过程的放热性;反应过程的高速度;反应过程生成气态产物。5)爆炸围与爆炸极限可燃气体、液体的蒸气或可燃粉尘和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就会爆炸。这一浓度就是爆炸围,亦称为爆炸极限。爆炸极限通常用百分数(%)表示,其中在空气中能引起爆炸的最低浓度称“爆炸下限”,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在浓度低于或高于这一围,都不会爆炸,低于下限既不会爆炸也不会燃烧,高于上限遇明火虽不爆炸,但可能发生燃烧,并有导致爆炸的可能。掌握爆炸极限可以知其危险程度。爆炸围与爆

30、炸危险性成正比,爆炸围越大的物质,其危险性也越大。爆炸下限越低的物质,越容易达到爆炸围,其危险性也越大。6)防止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成爆炸性物质的具体措施。由于易燃易爆物质只有与空气混合成适当比例才能形成爆炸性的物质。因此,防爆技术措施就是防止这种条件的形成,主要的具体措施有:杜绝漏油、漏液,消灭跑、冒、滴、漏,保持设备密闭性,是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有效措施;采取通风排气是防止爆炸性混合气体在车间或容器积累形成的一项有效措施;在停送天然气等可燃气体时,应用蒸汽或隋性气体置换,是防止形成混合爆炸性气体的可靠方法;进行浓度测定和含氧分析,是鉴别混合气体有否达到爆炸危险程度的方法,便于根据测定结果采

31、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禁止使用苯类、汽油等洗手、洗衣服、擦地板,以免易燃液体挥发与空气混合成爆炸性物质;控制压力也是防爆的一项重要措施;采取正确的点火程序,先送气后点火,防止形成爆炸混合气体从而防止爆炸;不准用压缩空气吹送易燃液体或搅拌易燃产品,不准用废烟囱作放散管使用,杜绝一切能使空气与易燃物直接混合的错误做法;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工艺操作指标,杜绝违章作业和超负荷生产是防止爆炸的可靠保证;严格执行化工设备的定期检修制度,消除隐患,是实现安全运行、防止爆炸的有效措施。第八章 消防基础知识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自然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雷击。雷击能破坏建、构筑物和设备,并可能导致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2高

32、、低气温。人体有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当其超过一定围时,会产生不舒服感。气温对人的作用广泛,时间长。生产人员在高温环境工作易出现失误;低温有可能导致设备和管道破裂,并造成人员冻伤。3降水。暴雨和洪水威胁车间安全,其作用围大。涝浸渍设备,影响生产。2、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2.1火灾爆炸。生产过程中火源很多,其中铝液温度可达到730左右。天然泄漏,因此,火灾是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可燃和易燃物质总量巨大可能造成严重危害,有易燃易爆的天然气通过管道相连,一旦着火,扑救不及时,可能引起大的灾难。在生产过程中,可能由于天然气气遇明火、静电等引起爆炸。天然气爆炸的引爆能量极低,爆炸威力强大。粉尘、易燃气体的爆

33、炸往往会引起可燃易燃物质的燃烧,发生二次灾害。2.3中毒。有毒物质,有在工作环境中泄漏的可能,一旦泄漏被操作人员吸入或接触,会引起中毒。2.4粉尘。生产过程中有粉尘产生如炉气烟尘等,粉尘分为两类,直径大于10m者,称为降尘;直径小于等于10m者,称为飘尘,直径在0.5-5m之间者,对人体危害最大。吸入烟尘过多可能引起尘肺; 2.5烫伤。高温流槽、铝液、工器具触及皮肤会造成烫伤。2.6振动和噪声。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锯切机、倾动炉风机等设备,都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和振动。2.7机械伤害。机械挤轧、碰撞等人身伤害事故是最常见的事故。2.8触电。线路、低压配电室、电气设备可能引发触电事故;流槽线路,造成触电

34、事故的可能性很大。2.9坠落。主要是竖井,10m,吊运板锭时可能发生高空坠落事故。燃烧爆炸的预防和灭火措施1.1燃烧1.1.1燃烧和燃烧过程定义:燃烧是可燃物与助燃物(氧或氧化剂)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是在单位时间产生的热量大于消耗热量的反应。燃烧发生的条件(三要素):可燃性物质;助燃性物质;点火源。三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燃烧方可产生。燃烧过程:气体最易燃烧,燃烧所需热量只用于本身的氧化分解,并使其达到燃点;液体在点火源作用下,先蒸发成蒸气,然后蒸气氧化分解而燃烧;固体燃烧分两种情况:对于简单物质,受热时首先熔化,继之蒸发变为蒸气进行燃烧,无分解过程;对于复杂物质,受热时首先分解为物

35、质的组成部分,生成气态和液态产物。然后,气态、液态产物的蒸汽着火燃烧。1.1.2燃烧形式由于可燃物质存在状态不同,其燃烧形式也不同。均一系燃烧 是指在同一相中进行的燃烧。如氢气在氧气中的燃烧,煤气在空气中的燃烧。非均一系燃烧 是指可燃物与助燃物并非同相,如石油、木材在空气中的燃烧。混合燃烧 是指可燃气体同助燃气体预先混合而后进行的燃烧。也叫预混燃烧或动力燃烧。扩散燃烧 是指可燃气体由容器或管道中喷出,其分子同空气中氧分子相互接触扩散而产生的燃烧。蒸发燃烧 是指可燃液体蒸发产生可燃蒸气的燃烧。可燃固体加热升华或熔融成蒸发物而进行的燃烧也属于蒸发燃烧。分解燃烧 很多固体或不挥发性液体经热分解产生可

36、燃性气体而进行的燃烧为分解燃烧。表面燃烧(均热形燃烧)可燃性固体燃烧热解的结果使其碳化,在已生成无定形碳的固体表面上所进行的燃烧为表面燃烧。铝箔、镁条等金属的燃烧即属于此类燃烧。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根据燃烧反应进行的程度(燃烧产物)分为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1.1.3闪点、燃烧1、闪燃与闪点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 易燃、可燃液体(包括具有升华性的可燃固体)表面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当火源接近时会产生瞬间燃烧(一闪即灭)。这种现象称为闪燃。引起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2、燃点 可燃物质在空气充足条件下,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即行着火(出现火焰或灼热发光),并在移去火源后仍能继续燃烧的

37、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燃点或着火点。易燃液体的燃点,约高于其闪点1-5。1.1.4自燃和自燃点1、自燃点 是指可燃物在没有火焰、电火花等火源直接作用下,在空气或氧气中被加热而引起燃烧的最低温度(引燃温度)。一般,液体相对密度越小,其闪点越低,而自燃点越高;液体相对密度越大,闪点越高,而自燃点越低。2、受热自燃和发热自燃 受热自燃:可燃物质在外部热源作用下温度升高,达到自燃点而自行燃烧称为自燃。80年代,一木工厂在用电锯锯木头时发生停电,当时正值下班时间,当班工人未切断电源就下班走了。结果半夜来电后,电锯转动摩擦木头造成温度升高,引发火灾。自热自燃:可燃物在无外部热源作用下,其部发生物理、化学的或

38、生化过程而产生热量,并经长时间积累达到该物质自燃点而自行燃烧的现象。引起物质自然发热的原因有:分解热(如塞璐璐)、氧化热(如不饱和油脂)、吸附热(如活性炭)、聚合热(如液体氰化氢)、发酵热(如干草)等。1982年6月,省土产公司新庄仓库存放有怀山药,为防止夏季生虫,用磷化铝进行熏蒸杀虫(磷化铝与空气中的水蒸汽反应生成磷化氢,可起到杀虫的效果,但空气中浓度达到90%时能自燃起火,并且能遇水起火。)。因措施不当,半夜时发生火灾,等人们发现时,大火已进入猛烈阶段。1994年,省外贸局在中牟有一仓库,租给烟草局存放烟叶,用磷化铝进行熏蒸杀虫。结果因为屋顶漏雨,雨水遇到磷化铝引起火灾,将仓库全部烧尽。消

39、毒用的双氧水又称过氧化氢(H2O2)能自身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一人将双氧水放在轿车后备箱,结果因双氧水泄漏并反应放热引起轿车着火。80年代,第3化工厂仓库存放双氧水时,未按规定堆放,结果桶体被铁钉扎穿,双氧水漏到木材上发生自燃,引发大火。部分爆炸性气体、蒸气特性表物质名称引燃温度组别引燃温度()闪点()爆炸极限蒸气密度(空气=1)下限(%)上限(%)氨T1630气体15.028.00.59一氧化碳T1605气体12.574.00.97乙醇T242211.13.519.01.59苯T155511.11.28.02.70硫化氢T3260气体4.345.01.19汽油T3280-42

40、.81.47.63.40萘T1540800.95.94.42乙炔T2305气体1.582.00.901.1.5燃烧理论活化性理论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而分子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首要条件是相互碰撞。但相互碰撞的分子不一定都能产生反应,只有具有一定活化能的少数活化分子碰撞才会发生反应。当明火接触可燃物时,部分分子获得能量而成为活化分子,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因而发生燃烧反应。过氧化物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燃烧反应中氧在热能作用下被活化而形成键,使可燃物变为过氧化物。过氧化物不稳定,在受热、撞击、摩擦等情况下分解而燃烧、爆炸。如氢和氧的燃烧反应中,首先生成过氧化物,然后过氧化物与氢反应生成水。链锁反应理论 该理

41、论认为,气态分子间的作用,不是两个分子直接作用得出最后产物。而是活性分子自由基与另一分子作用产生新自由基,新自由基又迅速参加反应,如此延续下去形成一系列的链锁反应。链反应通常分直链反应与交链反应两种,任何链反应均由三个阶段构成,即链的引发、链的传递(包括支化)和链的终止。1.2 爆炸1.2.1爆炸特性爆炸是物质的一种急剧的物理、化学变化。在变化过程中伴有物质所含能量的快速释放,变为对物质本身、变化产物或周围介质的压缩能或运动能。爆炸时物系压力急剧增高。爆炸表现有以下特征:爆炸的部特征 物系爆炸,大量能量在有限体积突然释放或急剧转化,并在极短时间在有限体积中积聚,造成高温高压,对邻近介质形成急剧

42、的压力突跃和随后的复杂运动。爆炸的外部特征 爆炸介质在压力作用下,表现出不寻常的移动或机械破坏效应,以及介质受振动而产生的音响效应。一般将爆炸现象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某种形式的能量以一定的方式转变为单物质,或产物的压缩能;二是物质有压缩状态膨胀,在膨胀过程中做机械功,进而引起附近介质的变形破坏和移动。1.2.2爆炸分类1、按爆炸的性质分类:物理爆炸 由物理变化引起的爆炸,如蒸汽锅炉或液化气、压缩气体超压引起的爆炸。化学爆炸 由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如可燃气体、蒸气的爆炸。2、按爆炸速度分类:轻爆 爆炸传播速度为每秒数十厘米到数米的过程。爆炸 爆炸传播速度为每秒10米到数百米的过程。爆轰 指传播速度

43、为每秒1000米到数千米以上的爆炸过程。爆轰是在一定浓度极限围产生的。3、按反应相分类气相爆炸 可燃气体混合物爆炸。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同助燃性气体按一定比例混合,在着火源作用下而引起的爆炸称为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可燃气体除天然气、乙炔、液化石油气等外,还包括汽油、苯类、醇类、醚类等可燃液体蒸发出来的蒸气。一商户在过节时,用液化气灶煮水饺,因楼下店铺有生意,于是在没有关闭液化气的情况下就下楼去了。结果锅里的水烧开后,浇灭火苗。大量的液化气弥漫在室并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店主忙完生意上楼后,发现火已灭,在未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又开始打火,引起爆炸。气体热分解爆炸。单一气体由于分解反应产生大

44、量的反应热而引起的爆炸。如乙炔、乙烯、氯乙烯等在分解时引起的爆炸。可燃粉尘爆炸。可燃性固体的微细粉尘,在一定浓度、呈悬浮状态分散在空气等助燃气体中时,有着火源作用而引起的爆炸称为粉尘爆炸。如分散在空气中的镁、铝、煤尘、焦粉以及硫磺、硫铵等粉尘所引起的爆炸。可燃液体雾滴爆炸。空气中易燃液体被喷成雾状物剧烈燃烧时引起的爆炸。如油压机喷出的油雾所引起的爆炸。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期间,一化工厂装苯车苯罐漏苯。放空后,厂长要求电焊工在未进行任何处理的情况下焊接,电焊工拒绝执行,后厂长强令电焊工进行焊接,结果在电焊打火的瞬间引起罐苯蒸气爆炸。可燃蒸气云爆炸。可燃蒸气云产生于泄漏、喷出后所形成的滞留状态。

45、比空气轻的气体浮于上方,重的则沉覆于地面,滞留于低洼、阴井之处,可随风漂移形成连续气流带同空气混合达到其爆炸极限,在火源存在下即可引起爆炸。80年代,一加油站将一地下室做为员工宿舍,一天,员工发现地下室顶部漏汽油,就向站长报告。站长当时很重视,立即派一名保安员在地下室门口警戒,防止其他人员进入。但最后还是发生了爆炸事故。经有关专家勘察,认为爆炸的原因是:汽油蒸气预先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保安员安全知识欠缺,在开灯时产生电火花引燃爆炸性气体。凝聚相爆炸 液相爆炸。包括聚合爆炸、蒸气爆炸和不同液体混合引起的爆炸。固相爆炸。包括爆炸性物质的爆炸,固体物质混合、混融所引起的爆炸等。1.2.3可燃气

46、体爆炸1、单一气体分解爆炸 乙炔热分解爆炸;乙烯分解爆炸;氮氧化物分解爆炸;环氧乙烷分解爆炸。2、混合气体爆炸 可燃气体(蒸气)/空气混合气 将可燃气体或蒸气按一定比例与空气混合均匀,一经点燃,化学反应瞬间完成并形成爆炸。火焰是以一层层同心球面的形式向各方向传播的。火焰速度在距着火点0.5-1米处是固定的,每秒若干米甚至还小些。此后逐渐加速达到每秒数百米以至数千米。若火焰传播途中有障碍,将由于气体温度上升压力急剧增加而造成极大的确破坏作用。可燃气(蒸气)/氧气混合器 用氧气代替空气,与可燃气/空气所形成的爆炸物本质上的区别。与可燃气/空气混合起比较,爆炸上限明显提高,而爆炸下限变化不大。可燃气

47、/其它助燃气混合气 可燃气或可燃蒸汽与其他助燃性气体混合也可导致爆炸。如氯/氢混合气在一定比例时具有爆炸性,当氢气中含氯为50%时,发生的爆炸作用最强烈。3、爆炸极限爆炸极限的物理意义 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物,在引火源的作用下能引起爆炸的围称为爆炸极限。其最低浓度叫做爆炸下限,最高浓度叫做爆炸上限。灭火常识一、灭火剂二氧化碳灭火剂二氧化碳在通常状态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相对密度1.529,比空气重,不燃烧也不助燃。经过压缩液化的二氧化碳灌入钢瓶,制成二氧化碳灭火剂(MT)。从钢瓶里喷射出来的固体二氧化碳(干冰)温度可达-78.5,干冰气化后,二氧化碳气体覆盖在燃烧区,除了窒息作用之外,还有一定的冷却作用,火焰就会熄灭。由于二氧化碳不含水,不导电,所以可以用来扑灭精密仪器和一般电器火灾,以及一些不能用水扑灭的火灾。但是二氧化碳不宜用来扑救金属钠、钾、镁、铝等及金属过氧化物(如过氧化钾、过氧化钠)、有机过氧化物、氯酸盐、硝酸盐、高锰酸盐、亚硝酸盐、重铬酸盐等氧化剂的火灾。因为当二氧化碳从灭火器中喷出时,温度降低,使环境空气中的水蒸气凝集成小水滴,上述物质遇水即水合导致分解,释放大量的热量,抵制了冷却作用,同时放出氧气,使二氧化碳的窒息作用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