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复习第13课太平天国运2.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531434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5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复习第13课太平天国运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复习第13课太平天国运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复习第13课太平天国运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复习第13课太平天国运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复习第13课太平天国运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复习第13课太平天国运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复习第13课太平天国运2.ppt(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时间:19世纪4060年代两类战争:一类是抵抗外国侵略的民族自卫战争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类是农民战争太平天国革命运动。,鸦片战争,激化阶级矛盾,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为扩大侵华权益,乘中国内乱之机,洋务运动,内忧,外患,镇压,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课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加剧,人民灾难更重;战费和赔款负担沉重,吏治腐败,人民困苦;广西地瘠民穷,自然灾害严重。,一、金田起义:,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号召群众反抗。,1851年1月,建号“太平天国”。,2.准备:,3.金田起义:,1.原因:,太平天国形势发展

2、示意图,开始:1851,金田起义,1853,定都天京、北伐,全盛:1856,西征、东征,盛衰转变:1856年的天京变乱,1859年,资政新篇,失败:1864年,天京失陷,前后14年,(11全国)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没有安定的环境,没有真正实行过;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

3、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施。,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原则和方法等,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内容:,评价:,目的:,进步性:,局限性:,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治国方案资政新篇(1859),由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主要内容: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开设新式学堂等。性质: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结果:迫于当时形势,未能施行。,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哪一个更能反映农民的要求?、它们反映的经济主张是否矛盾?为什么?矛盾。前者主张绝对平均主义、小农经济,

4、后者主张私有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哪一个文件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为什么?天和资分别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和治国方案,但最后都没有实行。根本原因:天在于其落后性和空想性,资在于没有实施的社会基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客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主观)太平天国的内部矛盾太平天国内部的腐败重大战略决策失误(没有建立根据地;北伐孤军深入等),(主要原因),(根本原因),(重要原因),启示: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由于农民是小生产者,有自身无法克服的种种局限性。(狭隘性、自私性、眼光短浅、容易满足、不能保持革命队伍的长期团结)(详见金39页)

5、天朝田亩制度不可能彻底解决土地问题,因此革命也就很难长期坚持下去;再有就是太平天国没有彻底战胜封建思想的武器。天京变乱的起因就是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的膨胀,结果断送了革命前程;另外,参加太平军的将士大都是农民,迫于生计才参加革命,因此革命的目标不明确。,(09江苏)“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10山东)图5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文秘知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