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节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531609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9.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一节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高中地理 第一节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高中地理 第一节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高中地理 第一节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高中地理 第一节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一节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一节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 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课程标准要求:结合西北等区域的实例,理解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了解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学习目标,知识要求:了解西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自然特征、荒漠化类型和分布特点,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能力要求:培养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与解释:,1我国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划分界线:西北干旱地区的气候按水分这一主导因素分为干旱和半干旱两种类型,分界线大致在贺兰山一线。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在200400毫米,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2荒漠的主要类型:根据地表特征及物质组成的不同,可以将荒漠分为岩漠、砾漠、沙漠及泥漠四

2、种类型。,3绿洲农业的特点:一是靠人工灌溉发展农业;二是种植耗水量小的农作物;三是多为劳动集约型农业;四是多为自给性农业生产,但在供水充足、规模较大的绿洲,多引种商品性农作物,如棉花等。,4我国主要的沙漠和沙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地:柴达木沙漠:,第一节 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一、荒漠化1、定义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2、荒漠化的表现(3种)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3、影响,荒漠与荒漠化的区别,荒漠 荒漠是指

3、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植被贫乏的地区,或是一种几乎完全没有植被和良好土壤发育的土地。其为地貌形态.(极地)地区终年以冰雪覆盖地面的寒漠也归属于荒漠的特殊类型。荒漠是一种景观,具有产生荒漠化的潜在威胁。,西北-荒漠化,次生盐碱化,西南-石漠化,我国荒漠化的主要类型及分布,东南丘陵红漠化,一、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荒漠化的自然因素)1范围:西北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2、位置:我国西北内陆、亚欧大陆腹地 3地貌:高原、盆地为主。(在图上读出)4自然特征:干旱。合作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特征形成的原因位置、地形

4、组合的结果,大范围:西北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地貌:高原、盆地为主。,中国干湿地区,800mm,400mm,200mm,西北地区,读图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成因过程,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干旱,高山环绕盆地,青藏高原隆起,阻隔水汽进入,地形,西北内陆地区地理要素的综合体现,1、产生干旱的主要原因,干旱与荒漠化的关系,5、自然景观的区域差异读P、20景观图思考1、2题、,思考,干旱为主的气候特征,200mm以上,距海近,大,荒漠草原草原,半干旱地区,草原畜牧业灌溉农业,200mm以下,距

5、海远,小,沙漠戈壁,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绿洲农业山地畜牧业,植被覆盖减少,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少,降水减少,蒸发加强,地面变干燥,荒漠化,干旱的影响,干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强,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6、荒漠化的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干旱(基本条件),地表物质松散(物质基础),风力强劲(动力因素),气候异常主要自然原因,干旱特征,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强盛,平地多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两季,总结:,干旱的特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干旱的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二、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两方面(1

6、)、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2)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2、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水资源利用不当,铲掉草皮,牧草难生长,(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土壤风蚀沙化及次生盐渍化,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破坏固沙植物,分布: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灌溉与次生盐碱化,次生盐碱化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土壤盐碱化现象。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方式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过度开采地下水,坎儿井,非洲萨赫地区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分析,1、荒漠化的自然因素(位置/气候)2、经济活动方式的变化的影响3、人口急剧增长对生态环境及荒漠化的影响4、提出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降水量少且集中。全年

7、高温,蒸发量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适宜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增加草场压力,导致草场退化,导致整个草场退化。,三、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读图2。12思考1、图中河流分布的特点,水量变化特征和主要补给方式是什么?2、古城和古遗址分布有什么特点?3、古今道路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4、这样发展下去结果会怎么样?,(三)、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1.发展历史:,西汉时期:屯田.绿洲富庶.人地协调.(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利用冰雪水和山麓地下水).,唐宋时期:由于河流上游过垦.战争.瘟疫等原因.古绿洲放弃.荒漠化开始.,塔里木盆地沙漠边缘/(绿洲向河流上源退缩),内蒙古南部农牧过渡地带,使农牧界线向

8、西北推进,草原牧区、旱农地区/荒漠化蔓延,清代以来(近300年):人口猛增.移民实边.开放蒙禁.耕地扩大.荒漠化扩大.使农牧过渡带向西北推进了几十到几百千米.,农牧过渡地带向西北推进的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带来了荒漠化问题:其中以毛乌素沙地和科尔沁沙地最为严重.,沙 源,读2。13图思考,1、农牧界限向北推进,为什么会加剧该地区的荒漠化?思路:农区侵入牧区,会使草场面积发生怎样的变化?对畜牧业的影响是什么?对草场质量的影响是什么?牧区变为农区,地表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出现土地因为土地肥力的减退而抛荒的现象?“农牧之争”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是什么?,农牧界线向北 推进,意味着农作

9、物入侵牧区,大片的草地将会变成旱地。这样,势必压缩草场面积,在原有的牲畜量不减少的条件下,会产生所剩牧场的超载,超载的牧场必定逐步衰退,为了牲畜的发展又可能将牧场转移到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环境的退化势必日益加重。在此同时,由草地开垦出来的旱地本身在防风固沙方面存在严重的劣势,加上若因为土地肥力的减退而弃荒的话,其本身就是现成的人造沙漠。,在我国北方农牧过渡地带,常常存在“农牧之争”。从单位面积的产出量对比,农业一般高于牧业,因此就有农作物侵入牧区的趋势。过渡开垦 生态用水紧张 植被退化 荒漠化加剧 土地肥力减弱 再度开垦 荒漠化加剧,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三项内容、两条原则、一个重点

10、2、具体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水)(农作区、牧区、干旱地区)如塔里木河水资源的利用,、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生物措施,绿洲外围沙漠边缘封沙育林,绿洲前缘地带营造防沙林带,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带,工程措施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宁夏沙坡头的”草方格沙障”工程,草方格沙障,、调整农、林、牧用地结构(地)、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开源、控制人口增长,因地制宜,宜林则林-现有林地-作为防护林,宜牧则牧-绿洲边缘的灌溉地带-发展林、牧业,宜农则农已荒漠化的土地退耕还林、还牧,节流-推广省柴灶,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开发新能源(风能、太阳能),4。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现状,经验:

11、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树、小流 域综合治理典型例子-沙坡头-草方格沙障成就,自然环境特征:寒冷、干旱、大风,措施:抗旱、防风、保水、保肥,三、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4形成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方法,荒漠化,概念,形成,表现,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干旱,气候异常,过渡樵采,过渡放牧,过渡开垦,世界和我国荒漠化现状,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重点:1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自然环境的区域特征及形成原因。本区荒漠分布、发展历史及逐渐恶化的原因。2理解荒漠化分布及形成的特点,学会从自然和人文因素等多方面分析荒漠化发展的原因,因地制宜地分析不同荒漠分布地区的自然条件,提出防治的策略和措施。,难

12、点:1如何因地制宜从荒漠产生的自然原因上分析,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开展防治工作,探索出工程措施或生物措施等治理模式。2如何理解绿洲化与荒漠化是可逆发展的,怎样促进荒漠绿洲化。,学习方法:,首先,课本中各种类型的图幅较多,要注意图例的变化,把握设图的含义,以比较的方式来归纳其发展变化的不同点。其次,要强化探究自学的训练,从出现的结果猜测可能使之产生的原因,或从现状的表现预测可能出现的后果等。有效地训练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形成知识体系。第三,从知识的内涵入手,把握本单元知识的联系。,德育要求:通过对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策略和实践的考察,认识到:只要我们对土地荒漠化问题依法治理,采取一系列因地制宜的措施

13、,制定一个健全而完善的治理荒漠化防治体系,荒漠化使可以治理的。,5应如何打破贫困与荒漠化相伴的恶性循环,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四大沙尘暴多发区分布,目前,全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遭到沙漠化的危害,世界上共有四大沙尘暴多发区,分别是:北美、澳洲、中亚和包括中非和西亚在内的中东地区。,阅读课文,分析归纳:,1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总体思路核心是什么?它包含哪三方面的内容?,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内容 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2根据西北地区的客观实际,我国学者总结的荒漠化整治模式是什么?,明确整治目标,采取因地制宜的措

14、施,健全完善治理实施系统,建立早期预警系统,3荒漠化整治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植树造林是治理风沙的有效措施。下图表示某沙区生物治沙示意图,回答第2627题。26、三幅图按治沙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AABC BBCACBAC D CAB27、在我国进行这项工作时,最适宜选种的植物是A杨树 B桦树C沙拐枣 D柳树,D,C,黄漠化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地可能位于我国的A、呼伦贝尔草原 B、库母塔格沙漠 C、塔里木河下游 D、科尔沁沙地,A,黄漠化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治理地的土地荒漠化

15、的有效措施重点应 A、限制载畜量 B、保护植被防止沙丘活化C、合理利用水资源 D、防止过度农垦,B,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68题。,6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D,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68题。,7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A沙尘暴频度减少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C,(1)图中所示山脉的走向是。(2)甲河下游经常断流,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16、(3)乙地区荒漠化较严重,试分析其主要原因,36(共36分)(1)西北东南走向(4分)(2)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3分);沿途用水量大(3分);水资源利用率不高(3分);下渗严重(3分)。(3)主要是过度樵柴,破坏植被,造成沙丘活化(3分)。,(4)图中城镇当初形成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该地区冬春季城市大气污染较严重,主要原因可能是(13分)(5)图示地区文物古迹分布较广,但损毁较严重。试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4分),(4)河流(水源)(4分)。冬春季节气温较低,取暖用煤量大,粉尘排放多(3分);多风沙天气,悬浮颗粒物多(3分);地处河谷地带,污染物不易扩散(3分)。(5)气候干旱,风沙侵蚀严重(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文秘知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