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出版学原理课程标准.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532426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学]出版学原理课程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工学]出版学原理课程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工学]出版学原理课程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工学]出版学原理课程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工学]出版学原理课程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学]出版学原理课程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学]出版学原理课程标准.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出版学原理课程标准第一部分 前 言出版业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但是把出版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还是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因此,它在中国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理论体系、基本内容、研究对象及范围等,仍在探讨中。 出版作为一门专业学科,有其自身的特征。出版工作涉及经济、政治、科学、文化、宗教等几乎所有的领域,具有深刻的社会性;出版工作反映和影响社会的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出版工作归根结底在于继承、积累、传播人类文明成果,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科学性;出版工作为了满足人们求知、娱乐的需要,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研究出版工作的这些基本特征,并加以概括,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是出版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出版工作

2、既然是一门专业性工作,有其内在的规律。出版学研究的主体内容,从宏观上讲包括:出版工作与社会的联系、对社会的影响,社会的经济、政治、科学、文化、宗教等在出版工作中的反映、对出版工作的影响,以及出版工作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从微观上讲包括:出版作为一种产业的经营机制,例如出版工作各个环节之间的运作、联系,出版社内部的管理原则、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分配制度,出版过程的计划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出版信息的搜集、分析、处理,出版物的宣传推广,以及出版者与作者、读者的关系,等等。把这方方面面的工作、关系、制度等加以总结、归纳,揭示出版工作的基本规律,就是出版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出

3、版业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出版学还要研究出版业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出版业的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本课程是高等院校编辑出版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国家编辑出版方针、政策为依据,系统地讲授编辑出版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规律。它是一个总论、总纲性的课程,旨在引导、培养、提高学生对当今各类编辑出版工作基本理论和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现代编辑出版理论和规律的技能,为他们将来在各类新闻、编辑出版行业工作或从事编辑出版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出版与出版学、出版与社会、出版方针与原则、出版物的生产与流通、出版组织与管理、出

4、版人员的素质与职业道德、新时代的出版业与未来展望等七个部分。二、基本理念(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出版概念。(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出版学(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三、设计思路(一) 完善体例,使结构更完整,表述更明确(二) 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三) 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四)注意标准实施的可行性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一、课程总目标出版学原理是印刷出版专业的专业课总课时72课时,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出版与出版学的发展脉络,掌握出版学的理论体系与研究意义,了解编辑

5、出版学研究的基本情况,掌握出版与出版学的定义。二、课程子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美术基础学习,强化学生们对美术基本造型及色彩表现的认识。内容上着重进行二维平面绘画训练、三维空间训练与结构训练,强调适应多媒体及相关专业的特点进行速写训练、想象

6、训练,强化学生对三维空间形态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形象表现力与创造力;进行系统的色彩专业训练,培养对色彩敏锐的感受能力和审美情趣,为多媒体作品的设计与创作奠定美术基础。(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具有勤奋学习的态度,严谨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2.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3. 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4. 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第一章出版与出版学一 教学目标了解出版与出版学的发展脉络,掌握出版学的理论体系与研究意义,了解编辑出版学研究的基本情况,掌握出版与出版学的定义。二 教学内容第一节 出版的词源与定义1、“出版”一词的来历“模勒”

7、、“版印”、“梓行”、“刊刻”、“刊印”、“版印”,这些词汇,在古代都是出版的意思。在19世纪末以前,中国的文献中一直没有“出版”一词。“出版”这一词汇是19世纪末经日本传到中国的。据王益先生的考证,“出版”一词在我国书刊上的应用时间,最早是在1890年或1895年。根据现有文献,1879年,黄遵宪与日本学者在“笔谈”中最早使用了“出版”一词,而后梁启超又两次使用,该词逐渐出现于国内的正式出版物上。 (2)出版的涵义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是广义的出版,指的是图书、报纸、刊物、音像、电子等出版物的编辑、制作和传播;第二是狭义的出版,指的是图书、报纸、刊物的编辑、印刷和发行工作;第三是更狭义的出版,

8、指的是出版社内部管理书稿印刷、生产方面的工作。和三个含义相对应,出版有时是涵盖所有出版物的编辑、制作和传播的概念;有时是涵盖一部分出版物编辑、印刷、发行的概念;有时是与编辑和发行对等的概念。我们从它广义的概念上进行探讨、学习。(3)出版的定义我们认为,现代意义的出版包括编辑、印刷或复制、发行三个重要的环节。出版是将文字、图像或其他内容进行加工、整理、通过印刷等方式复制后向社会广泛传播的一种社会活动。出版的过程,是传播人类知识的过程,也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过程。三 教学活动组织讲授为主,自学为辅。第二节 出版学的词源与定义一 教学目标了解出版学的定义,出版学的理论体系。二 教学内容1、“出版学”

9、一词的来历“出版学”一词,尚未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应用。学术界普遍认为日本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建立“出版学”的国家,时间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事实上,最早提出建立“出版学”的是中国的文献学家杨家骆,20世纪30年代在其所著图书年鉴中提出。杨家骆虽然提出“图书年鉴”要反映“出版学研究概况”,但未能反映具体内容,留下永久遗憾。杨家骆提出的“出版学”内涵与今天出版学内涵基本相同,以此可以说,是中国人首先提出了“出版学”的名词,并构建了出版学研究的大概框架。2、出版学的定义日本学者的定义中国学者的定义辞海的解释我们的定义:出版学是研究出版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探讨出版工作规律的社会科学。第三节 出版学的理论体系

10、与研究意义1、出版学的理论体系出版学的理论体系包括理论出版学、应用出版学、出版史学三大部分。理论出版学从理论上探讨出版业及其发展的规律。是整个出版理论体系的基石。应用出版学是对出版工作及其规律的研究。出版史学对出版的历史进行总结、归纳,研究出版业发展的历史规律。是出版学理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2、出版学的学科意义(1)总结出版工作的规律,为出版业提供理论指导(2)总结出版历史,揭示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为出版业的发展提供借鉴。三 教学活动组织讲授为主,自学为辅第二章 出版与社会一 教学目标了解出版学的理论体系及出版学的学科意义二 教学内容第一节 对出版历史的简要回顾1、早期人类的文字与

11、文字载体2、抄本时代3、印本时代4、当代出版业第二节 社会对出版的影响1、政治影响(2)国家政权介入出版活动(3)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出版业(3)制定法律法规管理出版活动(4)国家通过对出版业的扶持和资助来施加影响2、经济影响(1)经济的发达程度决定出版业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2)经济规律调节出版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3)经济集团对出版业的控制影响出版业的独立发展。3、文化影响(1)出版业的发展水平受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2)文化传统和文化习惯决定和影响其出版物的内容和形式特征以及读者的阅读欣赏和购书习惯。4、技术影响出版业是一项与技术密切相关的产业。图书的生产离不开技术,无论是文字载体

12、还是复制技术。现代社会,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的推动力5、宗教影响宗教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深刻而且广泛的。人类生产、传播图书的活动总是受到宗教势力的影响,甚至受其操纵。宗教的历史与图书出版的历史纠结在一起,难以分开。古往今来都有宗教对图书出版影响和控制的例子。6、自然条件影响一个社会所处的自然条件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物产等先天形成的条件自然条件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社会活动,包括出版。不能把自然条件的作用绝对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交流的频繁,自然条件的影响逐渐减弱。第三节 出版对社会的影响1、出版推动人的社会化出版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出版人类文化

13、精华的图书,出版也是在传播人类最真挚的情感、分享最深刻的人生体验、宣扬最高尚的精神文化。通过阅读图书,人们接受了最普遍的情感、知识、规则的熏陶,逐渐成为一个个合格的“社会人”。2、出版延续社会文化人类的文化是一个不断创造、不断传播、不断积累的过程。出版的作用在于把人类的知识、经验以图书形式记录下来,大量复制,并广泛传播,是社会文化达到保存和延续。3、出版推动人类实现思想解放人类社会总是处在不断的变革之中,这种变革是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动力。在实现人类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的进程中,出版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出版的重要作用在于通过传播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等来解放人们的思想,提高人们对自然界、对社

14、会的认识,促进人类对自身及所处环境的反思,进而结成一股变革的力量,来推动社会的进步。4、出版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出版活动所生产的出版物不仅仅是精神产品,也是物质产品。出版业作为商品生产行业,为社会创造着巨大的、直接的经济效益。出版业正在日益商业化,经济因素在出版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三 教学活动组织讲授为主,自学为辅第三章 出版方针与原则一 教学目标掌握出版方针出版原则二 教学内容出版方针1、“二为”方针(1)“二为”方针的历史演变和形成(2) “二为”方针的内涵和特征(3) “二为”方针对实际工作的要求(4)新形式下“二为”方针的发展和运用2、“双百”方针(1) “双百”方针的形成和内涵(

15、2) “双百”方针的意义和必要性(3)在实践中贯彻“双百”方针3、“两用”方针(1) “两用”方针的形成和内涵(2) “两用”方针的意义和必要性(3)在实践中贯彻“两用”方针第二节 出版原则1、党性原则(2)有关党性原则的阐述及其内涵(3)新时期党性原则对实际工作的要求2、质量原则(1)质量原则的形成和内涵(2)质量原则的意义和重要性(3)在实践中贯彻质量原则3、“双效”原则(1) “双效”原则的内涵(2)正确处理“双效”原则的基本准则(3) “双效”原则对实际工作的要求4、节约原则(1)节约原则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2)节约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三 教学活动组织讲授为主,自学为辅第四章 出版物

16、的生产与流通一 教学目标1、出版物的构成要素及定义3、出版物生产流程2、出版物生产的性质及其内在要求二 教学内容第一节 出版物概述1、出版物的构成要素及定义(1)出版物构成要素(2)出版物的定义出版物是以知识信息等精神内容为内核,以编辑加工为保证,以文字图像等为符号,以印刷复制为手段,以物质载体为依托,以社会传播为目的的物质产品。2、出版物的类型(1)按生产制作方式划分(2)按出版价值划分(3)按出版性质划分(4)按流通范围划分3、出版物的性质出版物是精神内容与物质形式的有机统一。出版物的性质表现为两重属性:既有精神产品属性,又有物质产品属性,出版物是两个基本属性的有机统一。精神产品属性是本质

17、属性,处于主导和决定地位;物质产品属性处于次要、从属地位。应该全面地、辩证地把握出版物的两重属性,既要抓住精神产品属性这一核心要素,又不能忽视物质产品属性的重要价值。4、出版物的功能第二节 出版物生产1、出版物生产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1)出版物生产的定义所谓出版物生产,是指出版单位经过一定程序将出版物原稿转变成出版物的过程。(2)出版物生产的构成要素2、出版物生产的性质及其内在要求(1)出版物生产的性质出版物生产的性质:具有两重性,既是精神生产,也是物质生产。(2)出版物生产的内在要求3、出版物生产流程(1)出版策划出版策划是指在掌握大量信息、进行深入分析、作出敏锐判断的前提下,对涉及选题确定

18、、编辑加工、装帧设计、印刷复制、流通发行、宣传推广等各个程序的整个出版过程所进行的规划和设定。出版策划是整个出版过程的起点和“发源地”,处于枢纽和核心地位。(2)选择把关(3)编辑加工(4)装帧设计1、装帧设计的内容2、装帧设计的原则(5)印刷复制印刷复制是指将经过选择、加工、设计的出版物原稿采用印刷或其他复制手段进行批量生产的工作。第三节 出版物流通1、出版物流通定义及其构成要素(1)出版物流通定义所谓出版物流通,是指出版物流通主体通过一定方式将出版物从生产环节向消费环节转移的过程。(2)出版物流通构成要素2、出版物流通的意义(1)出版物流通是出版工作的“生命线”(2)出版物流通是市场脉动的

19、“晴雨表”(3)出版物流通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3、出版物流通的一般过程(1)产销约定过程(2)宣传征订过程(3)商品交易过程(4)实体转移过程(5)货款结算过程4、出版物流通渠道(1)外国出版物流通渠道(2)我国出版物流通渠道(3)我国出版物流通渠道的新发展5、我国出版物流通体制的改革与发展(1)流通主体的改革与发展(2)流通形式的改革与发展(3)流通市场管理的改革与发展三 教学活动组织讲授为主,自学为辅第五章 出版组织与管理一 教学目标1、出版组织的构成2、出版物内容的管理方式二 教学内容第一节 出版组织的构成与设立方式1、出版组织的构成(1)出版单位(2)印刷或复制单位(3)发行单位(4

20、)出版物资供应单位(5)出版管理单位(6)出版科研与出版教学单位2、出版单位的分类(1)从载体角度对出版单位进行分类(2)按隶属关系对出版单位进行分类(3)按经营性质对出版单位进行分类3、出版单位的设立方式出版单位的设立分为登记制和审批制。登记制是指该国公民或法人经过登记注册后均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出版活动。大多数西方国家采取登记制。审批制是指该国公民或法人须首先提出从事出版活动的申请,经审批同意、注册后发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出版活动。我国采取的是登记制与审批制相结合的制度。对出版单位的设立采取审批制,对印刷复制单位、发行单位的设制采取登记制。第二节 对出版物内容的管理1、对出版物内容

21、的限制出版物的内容直接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安定,因此,世界各国都制定了法律,对出版行为进行规范。2、出版物内容的管理方式第三节 对出版物质量的管理1、报纸出版的质量规定2、期刊出版的质量规定3、图书出版的质量规定4、对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质量规定三 教学活动组织讲授为主,自学为辅第六章 出版人员的素质与职业道德一 教学目标了解出版人员的职业道德及出版人员的分类。二 教学内容第一节 出版人员的分类1、广义上的出版人员2、狭义上的出版人员第二节 出版人员的素质与任职条件1、出版人员应具有的基本素质2 、经营管理素质第三节 出版人员的职业道德1、出版职业道德概述出版职业道德是约束出版工作人员的行

22、为规范或准则,是出版从业人员在从事出版工作过程中应该自觉遵守的。出版职业道德与出版方面的法律、法规有所不同,法律是强制执行的,职业道德是从道德层次上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谴责,对法律所不能到达的层面进行补充或延续。2、出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1)出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2)出版职业道德建设的迫切性3、中国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三 教学活动组织讲授为主,自学为辅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专任专业课教师具有相关专业的知识水平及技术能力,有很强的课程教学设计能力、组织能力、语言沟通表达能力;实践指导教师具备三年的实际工作经历;具有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能力;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具备驾驭

23、课堂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意识和责任心。同时在教学中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学习规律和个性特点,从学生认知能力实际出发,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实践性。课堂教学采用讲授、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普及多媒体教学。二、评价考核建议出版学原理课程在考核时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本课程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期末项目命题考试。三个部分在学生最终成绩中分占不同比例。通过课外作业、学生课堂回答提问、课堂讨论、期末卷面考试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以及在新环境中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进行考察。三、教案编写建议在教

24、案编写的过程中,结合课程特点,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科最新进展。教案在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引入反映时代特征的传播经典案例和学科的新进展、新成果。出版学课程教案除了反映所要基本知识外,还还结合实例项目给学生布置作业,以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出版学原理课程资源是指依据传播实践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主要包括各种传播案例材料和信息、可视光盘、录音带、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软件及网络、图书馆,以及专业期刊、电视广播、商业场所、工厂企业等。教师和有关人员应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第五部分附录参考书目1、张志强现代出版学,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7144页。2、罗紫初编出版学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74121页。3、袁亮,出版学概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87124页。4、张志强,现代出版学,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20页。5、袁亮,出版学概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194页。6、彭建炎,编出版学概论,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版,第110页。赵志立,编编辑学基本原理,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版,第117页。第11页 共1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