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水力学实验指导书.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533172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学]水力学实验指导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工学]水力学实验指导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工学]水力学实验指导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工学]水力学实验指导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工学]水力学实验指导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学]水力学实验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学]水力学实验指导书.doc(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水力学实验指导书与报告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贵州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水力学实验室目 录1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2实验二: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伯诺里方程)实验3实验三: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动量定律实验4实验四:雷诺实验5实验五:文丘里流量计实验6实验六:沿程水头损失实验7实验七:局部阻力损失实验8实验八:水跃实验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用测压管测量流体静压强的技能;2。验证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3通过对诸多流体静力学现象的实验分析研讨,进一步提高解决静力学实 际问题的能力。二、 实验装置 本实验装置如图1.1所示 图11流体静力学实验装置图1测压管;2带标尺测

2、压管;3连通管;4真窄测压管;5U型测压管 6通气阀;7加压打气球;8截止阀; 9油柱;l0水柱;11减压放水阀。三、 实验原理 1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或 式中: Z被测点在基准面以上的位置高度 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 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液体容重;H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另对装有水油(图12及图13)U型测管,应用等压面可得油的比重S。有下列关系:据此可用仪器(不用另外尺)直接测得S。 2、采用加压法、减压法来测定各断面的压强,油的容重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搞清仪器组成及其用法。包括: 1)各阀门的开关; 2 )加压方法 关闭所有阀门(包括截止阀),然后用

3、打气球充气;3 )减压方法 开启筒底阀ll放水; 4 )检查仪器是否密封,加压后检查测管1、2、5液面高程是否恒定。 若下降,表明漏气,应查明原因并加以处理。2记录仪器号No及各常数(记入表1.1)。3量测点静压强(各点压强用厘米水柱高表示)。 1)打开通气阀6(此时=O),记录水箱液面标高。和测管2液面标高 (此时=); 2)关闭通气阀6及截止阀8,加压使之形成O,测记及 “; 3)打开放水阀11,使之形成0(要求其中一次,即 O),微调放气螺母使U形管中水面与油水交界面齐平(图12),测记及 (此过程反复进行3次); 3)打开通气阀,待液面稳定后,关闭所有阀门;然后开启放水阀ll降压(Po

4、O),使U形管中的水面与油面齐平(图13),测记及 (此过程亦反复进行3次)。五、实验成果及要求1)记录有关常数。 实验装置台号No 各测点的标尺读数为: = cm,= cm, = cm,= Ncm3。 2)分别求出各次测量时,A、B、C、D点的压强,并选择一基准检验同一静止液体内的任意二点C、D的(Z+)是否为常数。 3)求出油的容重。 r。= Ncm3 4)测出4#测压管插入小水杯水中深度。 cm六、思考题 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2当p。0123P00(其中一次PB0 且U型管中水面与油水交界面齐平1S0=R0= N/cm323P00且U型管中水面与油面齐平123实验

5、二: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伯诺里方程)实验一、实验目的要求1验证流体恒定总流的能量方程; 2通过对动水力学诸多水力现象的实验分析研讨,进一步掌握有压管 流中动水力学的能量转换特性; 3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动水力学水力要素的实验量测技能。二、 实验装置 本实验装置如图2.1所示。 图2.1 自循环伯诺里方程实验装置图1.自循环供水器;2实验台;3可控硅无级调速器;4溢流板;5稳水孔板;6.恒压水箱;7测压计;8滑动测量尺;9测压管;10.实验管道;11测压点;12毕托管;13实验流量调节阀。三、实验原理在实验管路中沿管内水流方向取n个过水断面。可以列出进口断面(1)至另一断面(i)的能量

6、方程式(i=2,3,n)取,选好基准面,从已设置的各断面的测压管中读出 的值,测出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断面平均流速及,从而即可得到各断面测压管水头和总水头。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熟悉实验设备。分清哪些测压管是普通测压管,哪些是毕托管测压管,以及两者功能的区别。2.打开开关供水,使水箱充水,待水箱溢流,检查调节阀关闭后所有测压管水面是否齐平。如不平则需查明故障原因(例连通管受阻、漏气或夹气泡等)并加以排除,直至调平。3.打开阀13,观察思考:1)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2)位置水头、压强水头之间的相互关系;3)测点(2)、(3)测压管水头同否? 为什么? 4)测点(10)、(11

7、)测压管水头是否不同? 为什么? 5)当流量增加或减少时测压管水头如何变化?4调节阀13开度,待流量稳定后,测记各测压管液面读数,同时测记实验流量(毕托管供演示用,不必测记读数)。5改变流量2次,重复上述测量。其中一次阀门开度大到使19号测压管液面接近标尺零点。五、实验成果及要求1)记录有关常数 实验装置台号No均匀段D1 = cm 缩管段D2 = cm 扩管段D3 = cm水箱液面高程 cm 上管道轴线高程= cm表21管径记录表测点编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管径cm两点间距cm4466413.5610291616注:1.测点6、7所在断面内

8、径为D2,测点16、17为D3,其余均为D1。2标“*”者为毕托管测点(测点编号见表21)。 3测点2、3为直管均匀流段同一断面上的两个测压点,lO、ll为弯管非均匀流段同一断面上的两个测压点。2)量测()并记入表22。3) 计算流速水头和总水头。4) 绘制上述成果中最大流量下的总水头线E-E和测压管水头线P-P(轴向尺寸参见表2.1,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绘制在同一坐标上)提示:1P-P线依表22数据绘制,其中测点10、11、13数据不用; 2E-E线依表23(2)数据绘制,其中测点10、11数据不用; 3在等直径管段E-E与P-P平行。六、思考题 1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有何不同

9、?为什么? 2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有何变化?为什么?3测点2、3和测点10、1l的测压管读数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4毕托管所显示的总水头线与实测绘制的总水头线一般都略有差异,试 分析其原因。表2.2测记(Z+)数值表 (基准面选在标尺的零点上)测点编号234579101113151719QCm3/s实验次序123表2.3计算数值表(1) 流速水头管径d(cm)Q= (cm3/s)Q= (cm3/s)Q= (cm3/s)A(cm2)(cm/s)cmA(cm2)(cm/s)A(cm2)(cm/s)(2)总水头 单位:cm测点编号Q(cm3/s)实验次序123 实验三: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动量定律实验

10、一、实验目的要求1验证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的动量方程;2通过对动量与流速、流量、出射角度、动量矩等因素间相关性的分析研 讨,进一步掌握流体动力学的动量守恒定理;3了解活塞式动量定律实验仪原理、构造,进一步启发与培养创造性思维 的能力。二、 实验装置本实验装置如图3.1所示。图31 动量定律实验装置图1自循环供水器;2实验台;3可控硅无级调速器;4水位调节阀;5恒压水箱;6管嘴;7集水箱;8带活塞的测压管;9带活塞和翼片的班冲平板;10上回水管。三、实验原理 恒定总流动量方程为 取脱离体如图33所示,因滑动摩擦阻力水平分力fx0.5Fx。,可忽略不计, 图32 图33故x方向的动量方程化为 即 式

11、中: hc作用在活塞形心处的水深; D活塞的直径 Q射流流量 V1x射流的速度 动量修正系数 实验中,在平衡状态下,只要测得流量Q和活塞形心水深hC,由给定的管嘴直径d和活塞直径D,代入上式,便可率定射流的动量修正系数值,并验证动量定律。其中,测压管的标尺零点已固定在活塞的园心处,因此液面标尺读数,即为作用在活塞园心处的水深。工作时,在射流冲击力作用下,水流经导水管a向测压管内加水。当射流冲击力大于测压管内水柱对活塞的压力时,活塞内移,窄槽c关小,水流外溢减少,使测压管内水位升高,水压力增大。反之,活塞外移,窄槽开大,水流外溢增多,测管内水位降低,水压力减小。在恒定射流冲击下,经短时段的自动调

12、整,即可达到射流冲击力和水压力的平衡状态。这时活塞处在半进半出、窄槽部分开启的位置上,过a流进测压管的水量和过c外溢的水量相等。由于平板上设有翼片b,在水流冲击下,平板带动活塞旋转,因而克服了活塞在沿轴向滑移时的静摩擦力。 为验证本装置的灵敏度,只要在实验中的恒定流受力平衡状态下,人为地增减测压管中的液位高度,可发现即使改变量不足总液柱高度的5 (约05lmm),活塞在旋转下亦能有效地克服动摩擦力而作轴向位移,开大或减小窄槽c,使过高的水位降低或过低的水位提高,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这表明该装置的灵敏度高达05,亦即活塞轴向动摩擦力不足总动量力的5。六、实验方法与步骤 1准备熟悉实验装置各部分

13、名称、结构特征、作用性能,记录有关常数。 2开启水泵打开调速器开关,水泵启动23分钟后,关闭23秒钟,以利用 回水排除离心式水泵内滞留的空气。 3调整测压管位置 待恒压水箱满项溢流后,松开测压管固定螺丝,调整方 位,要求测压管垂直、螺丝对准十字中心,使活塞转动松快。然后旋转螺 丝固定好。 4测读水位 标尺的零点已固定在活塞园心的高程上。当测压管内液面稳定 后,记下测压管内液面的标尺读数,即hC值。 5测量流量 用体积法或重量法测流量时,每次时间要求大于20秒, 6改变水头重复实验 逐次打开不同高度上的溢水孔盖,改变管嘴的作用水 头。调节调速器,使溢流量适中,待水头稳定后,按35步骤重复进行实

14、验。 7验证V2X。O对FX的影响,取下平板活塞,使水流冲击到活塞套内,调整好位置,使反射水流的回射角度一致,记录回射角度的目估值、测压管作用水深hC和管嘴作用水头H0五、实验成果及要求 1)记录有关常数。 实验装置台号No一 管嘴内径d = cm, 活塞直径D = cm 2)设计实验参数记录、计算表,并填入实测数据。 3)取某一流量,绘出脱离体图,阐明分析计算的过程。表3.1 测量记录及计算表达式测次体积V(cm3)时间t(s)管嘴作用水头H0(cm)活塞作用水头hC(cm)流量Q(cm3/s)流速v(cm/s)动量力F(N)动量修正系数六、思考题 1 实测 (平均动量修正系数)与公认值(=

15、1.021.05)符合与否?如不 符合,试分析原因。 2 带翼片的平板在射流作用下获得力矩,这对分析射流冲击无翼片的平板 沿x方向的动量方程有无影响?为什么?3 若通过细导水管的分流,其出流角度与V2相同,对以上受力分析有无影 响? 4 V2X若不为零,会对实验结果带来什么影响?试结合实验步骤7的结果予以说明。实验四:雷诺实验一、实验目的要求 1观察层流、紊流的流态及其转换特征; 2测定临界雷诺数,掌握园管流态判别准则; 3学习古典流体力学中应用无量纲参数进行实验研究的方法,并了解其实 用意义。二、 实验装置本实验装置如图4.1所示。自循环雷诺实验装置图 图411 自循环供水器; 2实验台;3

16、可控硅无级调速器;4恒压水箱;5有色水水管; 6稳水孔板;7溢流板;8实验管道;9实验流量调节阀。三、实验原理实际流体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流动型态,即层流和紊流。层流的特点是当 流速较小时流体的质点互不混掺成线状运动,没有脉动现象。紊流的特点是液体中的质点互相混掺,其运动轨迹曲折混乱,运动要素发生脉动现象。介于二者之间的是层流向紊流的过渡流动状态,称为层流向紊流的过渡。流动型态的判别标准是雷诺数,对于园管流动,雷诺数用下式计算: 六、实验步骤 1 熟悉雷诺实验仪,测记本实验的有关常数。2观察两种流态。 打开开关3使水箱充水至溢流水位,经稳定后,微微开启调节阀9,并注入颜色水于实验管内,使颜色水流

17、成一直线。通过颜色水质点的运动观察管内水流的层流流态,然后逐步开大调节阀,通过颜色水直线的变化观察层流转变到紊流的水力特征,待管中出现完全紊流后,再逐步关小调节阀,观察由紊流转变为层流的水力特征。3测定下临界雷诺数。 (1) 将调节阀打开,使管中呈完全紊流,再逐步关小调节阀使流量减小。当流量调节到使颜色水在全管刚呈现出一稳定直线时,即为下临界状态;(2) 待管中出现临界状态时,用体积法测定流量;(3) 根据所测流量计算下临界雷诺数,并与公认值(2320)比较,偏离过大,需重测;(4) 重新打开调节阀,使其形成完全紊流,按照上述步骤重复测量不少于三次;(5) 同时用水箱中的温度计测记水温,从而求

18、得水的运动粘度。注意: a、每调节阀门一次,均需等待稳定几分钟;b、关小阀门过程中,只许渐小,不许开大;c、随出水流量减小,应适当调小开关(右旋),以减小溢流量引发的扰动。4测定上临界雷诺数。 逐渐开启调节阀,使管中水流由层流过渡到紊流,当色水线刚开始散开时,即为上临界状态,测定上临界雷诺数l2次。五、实验成果及要求1)记录、计算有关常数: 实验装置台号No管径d = cm 水温t= 运动粘度 = cm2/s 计算常数 K= scm32)整理、记录计算表表41 雷诺实验记录计算表实验次序颜色水线形态水体积v(cm3)时间T(s)流量Q(cm3/s)雷诺数Re阀门开度增()或减()备注实测下临界

19、雷诺数(平均值)注:颜色水形态指:稳定直线,稳定略弯曲,直线摆动,直线抖动,断续,完全散开等。 七、思考题1 为何认为上临界雷诺数无实际意义,而采用下临界雷诺数作为层流与紊流的判据?实测下临界雷诺数为多少? 2雷诺实验得出的园管流动下临界雷诺数为2320,而目前有些教科书中介绍 采用的下临界雷诺数是2000,原因何在? 3试结合紊动机理实验的观察,分析由层流过渡到紊流的机理何在? 4分析层流和紊流在运动学特性和动力学特性方面各有何差异?实验五:文丘里流量计实验一、实验目的要求1 通过测定流量系数,掌握文丘里流量计量测管道流量的技术和应用气水多管压差计量测压差的技术;2 通过实验与量纲分析,了解

20、应用量纲分析与实验结合研究水力学闯题的途径,进而掌握文丘里流量计的水力特性。二、 实验装置本实验装置如图5.1所示。图51文丘里流量计实验装置图1自循环供水器;2实验台;3可控硅无级调速器;4恒压水箱;5溢流板;6稳水孔板;7文丘里实验管段;8测压计气阀;9测压计;10滑尺;11多管压差计; 12实验流量调节阀。三、实验原理当流体通过文丘里流量计时,由于圆管道段和喉道段的断面面积不同而产生压差,通过的流量不同,其压差的大小也不同,所以可根据压差的大小来测定流量。 根据能量方程式和连续性方程式,可得不计阻力作用时的文丘管过水能力关系式:式中:两断面面积测压管水头差。由于阻力的存在,实际通过的流量

21、Q一定小于Q/。今引入一无量纲系数(称为流量系数),对计算所得流量值进行修正。即 另外,由水静力学基本方程可得气水多管压差计的为:=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熟悉文丘里实验仪,测记各有关常数。 2打开电源开关,全关阀12,检核测压管液面读数=是否为0,不为0时,需查出原因并予以排除。 3全开调节阀12检查各测管液面是畲都处在滑尺读数范围内?否则,按下列步序调节:拧开气阀8,将清水注入测管2、3,待h2 = h3 24cm,打开电源开关充水,待连通管无气泡,渐关阀12,并调开关3,至h1=h2285cm, 即速拧紧气阀8。,并用秒表、量筒测定流量。 4全开调节阀门,待水流稳定后,读取各测压管的液面读

22、数h1、h2、h3、h4, 并用秒表、量筒测定流量。 5逐次关小调节阀,改变流量79次,重复步骤4,注意调节阀门应缓慢。 6把测量值记录在实验表格内,并进行有关计算。 7如测管内液面波动时,应取时均值。 8实验结束,需按步骤2校核压差计是否回零。五、实验成果及要求1)记录计算有关常数。 实验装置台号d1= cm, d2= cm, 水温t= = cm2s 水箱液面标尺值 = cm, 管轴线高程标尺值= cm2)整理记录计算表。3)用方格纸绘制Q与Re曲线图。分别取、为纵坐标表51 文丘里实验记录表次序测压管读数(cm)水量(cm3)测量时间(s)h1h2h3h4 1 2 3 4 5 6 7 8

23、9表52 文丘里实验计算表 K= cm2.5/s次序Q(cm3s)=(cm)Rei (cm3s) 1 2 3 4 5 6 7 8 9六、思考题1 本实验中,影响文丘里管流量系数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哪个因素最敏感? 对本实验的管道而言,若因加工精度影响,误将(d2-0.01)cm值取代上述d2值时,本实验在最大流量下的值将变为多少?2 为什么计算流量Q与实际流量Q不相等? 实验六:沿程水头损失实验一、实验目的 1 加深了解园管层流和紊流的沿程损失随平均流速变化的规律,绘制 lghflgv曲线; 2 掌握管道沿程阻力系数的量测技术和应用气一水压差计及电测仪测量压 差的方法; 3 将测得的Re入关系值

24、与莫迪图对比,分析其合理性,进一步提高实验 成果分析能力。二、 实验装置本实验装置如图6.1所示。图61 自循环沿程水头损失实验装置图1自循环高压恒定全自动供水器;2实验台;3回水管;4水压差计;5测压计;6实验管道;7电子量测仪;8.滑动测量尺; 9测压点;10实验流量调节阀;11供水管与供水阀; 12旁通管与旁通阀; 13稳压简。 三、实验原理沿程水头是指单位质量的液体从一个断面流到另一个断面由于克服摩擦力消耗能量而损失的水头。这种水头损失随流程的增加而增加,且在单位长度上的损失率相同。由达西公式 : 得 另由能量方程对水平等直径园管可得:压差可用压差计或电测。对于多管式水银有下列关系:式

25、中,、分别为水银和水的容重;为汞柱总差。沿程阻力实验仪,水柱压差计,电测仪,温度计。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熟悉沿程水头损失实验仪,测记各有关常数。准备I对照装置图和说明,搞清各组成部件的名称、作用及其工作原理; 2. 根据压差测法不同,有两种型式: 型式I 压差计测压差。低压差用水压差计量测;高压差用水银多管式压差计量测。装置简图如图61所示。 型式 电子量测仪测压差。低压差仍用水压差计量测;而高压差用电子量测仪(简称电测仪)量测。与型式I比较,该型唯一不同在于水银多管式压差计被电测仪(图62)所取代。3本实验装置配备有:自动水泵与稳压器,自循环高压恒定全自动供水器由离心泵、自动压力开关、气一

26、水压力罐式稳压器等组成。压力超高时能自动停机,过低时能自动开机。为避免因水泵直接向实验管道供水而造成的压力波动等影响,离心泵的输水是先进入稳压器的压力罐经稳压后再送向实验管道。图62 4旁通管与旁通阀 由于本实验装置所采用水泵的特性,在供小流量时有可能时开时停,从而造成供水压力的较大波动。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供水器设有与蓄水箱直通的旁通管(图中未标出),通过分流可使水泵持续稳定运行。旁通管中设有调节分流量至蓄水箱的阀门,即旁通阀,实验流量随旁通阀开度减小(分流量减小)而增大。实际上旁通阀又是本装置用以调节流量的重要阀门之一。 5稳压筒为了简化排气,并防止实验中再进气,在传感器前连接由2只充

27、水(不满顶)之密封立筒构成。 6电测仪 由压力传感器和主机两部分组成。经由连通管将其接入测点(图 62)。压差读数(以厘米水柱为单位)通过主机显示。 7.准备启动水泵。本供水装置采用的是自动水泵,接通电源,全开阀12,打开供水阀ll,水泵自动开启供水。准备III调通量测系统。8夹紧水压计止水夹,打开出水阀lO和进水阀ll(逆钟向),关闭旁通阀12(顺 钟向),启动水泵排除管道中的气体。9全开阀12,关闭阀10,松开水压计止水夹,并旋松水压计之旋塞F1,排除水压计中的气体。随后,关阀11,开阀lO,使水压计的液面降至标尺零指示 附近,即旋紧F1。再次开启阀11并立即关闭阀lO,稍候片刻检查水压计

28、是 否齐平,如不平则需重调。10水压计齐平时,则可旋开电测仪排气旋扭,对电测仪的连接水管通水、排气, 并将电测仪调至“000显示。11实验装置通水排气后,即可进行实验测量。在阀12、阀1 l全开的前提下, 逐次开大出水阀10,每次调节流量时,均需稳定23分钟,流量愈小,稳 定时间愈长;测流时间不小于810秒;测流量的同时,需测记水压计(或电测仪)、温度计(温度表应挂在水箱中)等读数;层流段:应在水压计= 20 mmH20。 (夏季) =30mmH2O (冬季)量程范围内,测记35组数据。 紊流段:夹紧水压计止水夹,开大流量,用电测仪记录h,值,每次增量可按=lOOcmH2O递加,直至测出最大的

29、hf值。阀的操作次序是当阀ll、阀10开至最大后;逐渐关阀12,直至hf显示最大值。12结束实验前,应全开阀12,关闭阀lo,检查水压计与电测仪是否指示为零, 若均为零,则关闭阀11,切断电源。否则,表明压力计己进气,需重做实验。五、实验成果及要求1)有关常数。 实验装置台号圆管直径 d = cm 量测段长度L= 85 cm。2)记录及计算(见表61)。3)绘图分析 绘制lgvlgh,曲线,并确定指数关系值m的大小。在厘米纸上以lgv为横坐标,以lghf为纵坐标,点绘所测的lgvlghf关系曲线,根据具体情况连成一段或几段直线。求厘米纸上直线的斜率 将从图上求得的m值与已知各流区的m值(即层流

30、m=1,光滑管流区m=175,粗糙管紊流区=2.0,紊流过渡区1.75m2.0)进行比较,确定流区。表6.1 沿程阻力实验纪录及计算表次序体积cm3时间s流量QCm3/s流速v水温t粘度雷诺数Re比压计、电测仪读数沿程损失hfCm沿程损失系数Re2320h1cmh2cm六、思考题1为什么压差计的水柱差就是沿程水头损失?如实验管道安装成倾斜,是否影响 实验成果?2据实测m值判别本实验的流区。实验七:局部阻力损失实验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三点法、四点法量测局部阻力系数的技能;2通过对园管突扩局部阻力系数的包达公式和突缩局部阻力系数的经验公式 的实验验证与分析,熟悉用理论分析法和经验法建立函数式的途

31、径;3加深对局部阻力损失机理的理解。二、实验装置本实验装置如图7.1所示。 图71局部阻力系数实验装置图1自循环供水器;2实验台;3可控硅无级调速器; 4恒压水箱:5溢流板;6稳水孔板;7突然扩大实验管段;8测压计;9滑动测量尺;10测压管;11突然收缩实验管段;12实验流量调节阀。三、实验原理水流在流动过程中,由于水流边界条件或过水断面的改变,引起水流内部各质点的流速、压强也都发生变化,并且产生旋涡。在这一过程中,水流质点间相对运动加强,水流内部摩擦力所做的功增加,水流在流动调整过程中消耗能量所损失的水头称为局部水头损失。 局部水头损失的一般表达式为 式中,为局部水头损失;为局部水头损失系数

32、,即局部阻力系数,它是流动形态与边界形状的函数,即(边界形状,)当水流的雷诺数足够大时,可以认为系数不再随而变化,可视作为一常数;为断面平均流速,一般用发生局部水头损失以后的断面平均流速,也有用损失断面前的平均流速,所以在计算或查表时要注意区分。局部水头损失可以通过能量方程进行分析。水流突然扩大的实验管段,在发生局部损失前后两断面的能量方程,根据推导条件,扣除沿程水头损失可得:1突然扩大采用三点法计算,下式中由按流长比例换算得出。 实测 理论 : 2突然缩小采用四点法计算,下式中B点为突缩点,由换算得出,由换算得出。实测 理论: 四、实验步骤1熟悉局部水头损失实验仪,测记实验有关常数。 实验管

33、道由小大小三种已知管径的管道组成,共设有六个测压孔,测孔13和36分别测量突扩和突缩的局部阻力系数。其中测孔l位于突扩界面处,用以测量小管出口端压强值。2打开电子调速器开关,使恒压水箱充水,排除实验管道中的滞留气体。待水 箱溢流后,检查泄水阀全关时,各测压管液面是否齐平,若不平,则需排气 调平。3打开泄水阀至最大开度,待流量稳定后,测记测压管读数,同时用体积法或 电测法测记流量。4改变泄水阀开度34次,分别测记测压管读数及流量。5实验完成后关闭泄水阀,检查测压管液面是否齐平?否则,需重做。五、 实验成果及要求1) 记录、计算有关常数: 实验装置台号Nod1 = D1 = cm, d2 = d3 = d4= D2 = cm d5 = d6 =D3= cmL1-2 =12cm,L2-3=24cm,L3-4=12cm,L4-B=6cm,LB-5=6cm, L5-6=6cm = =2整理记录、计算表。3将实测值与理论值(突扩)或公认值(突缩)比较。表71 局部阻力损失实验记录表次序流量cm3s测压管读数cm体积时间流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