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534251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5.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课件.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阅读教材思考:明清时期中国哪些地区遭到了哪些国家的侵略?,2.明清时期中国人民为了反抗外来侵略作了哪些英勇斗争?涌现出那些民族英雄?,清代疆域,日本,荷兰,俄沙,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倭,雅克萨反击战,一、戚继光抗倭,1、什么是“倭寇”?2、倭寇有什么危害?3、戚继光抗倭的经过是怎样的?4、戚继光抗倭的地点主要在哪些省?,、什么是倭寇?,明代把骚扰我国沿海的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称为倭寇,、倭寇对东南沿海的危害,1561年台州大捷平定了浙江境内的倭寇,1564年,扫除广东、福建的倭寇,倭患基本解除,戚继光取得抗倭胜利的原因,1.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就是人们常说的“人心向背

2、”。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3.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出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4.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探究园,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二郑成功收复台湾,郑成功(16241662年),本名森,字大木,福建泉州南安人,人称“国姓爷”,著名的民族英雄。,郑成功能够收复台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收复国土是正义的事业,得到了,士兵和台湾人民的广泛支持,所以军队有战斗力,有战胜敌人的决心。,探究园,郑成功收复台湾有什么意义?,想一想,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意义?,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打击,对台湾的开发和发展做了很大的贡献,对亚洲的其他国家也间接

3、起到保护作用,为什么说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隋朝:隋炀帝三次派人到流求,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三国: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开发台湾,三、雅克萨反击战,1、在清军入关的时候,哪些国家趁机入侵我国?强占了哪些地方?2、为保卫祖国领土,哪位皇帝开始组织反击战?3、战争结果怎样?4、我国第一个边界条约是什么?其内容和作用分别是什么?,1685,尼布楚,尼布楚,尼布楚,尼布楚,尼布楚,尼布楚,尼布楚,尼布楚,尼布楚,1 6 8 9 年,1686,康熙帝像,康熙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代皇帝。他从小聪敏好学,身体强健,精于骑射。亲政

4、之后,他先是平定三藩之乱,接着又统一台湾,设台湾府。针对沙俄侵略我国东北的野心,他于1685年和1686年组织了两次雅克萨保卫战,击败了俄国侵略者。,尼布楚城,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的主权;条约还规定两国商旅凡持有护照者,可过境贸易。它的签订,使中俄东段边境地区相对稳定,两国的和平往来,促进了经济和贸易的发展。,黑,龙,江,乌,苏,里,江,库,页,岛,尼不楚条约对中俄边界做出了什么规定?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平等条约?,1.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2.尼不楚条约是双方通过平等谈

5、判、中国主动作出了让步才签订的;谈判地点是在当时沙俄占领的尼不楚城,根本不存在中国的武力威胁;条约内容基本上反映了两国政府的主张,并符合双方利益。,想一想,see you,see you,明 清抗击外国侵略的 英勇斗争,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反击战,戚继光抗倭,内容小结,随课练习1、下列史实不具有反对外来侵略性质的是()A岳飞抗金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戚继光抗倭 D.雅克萨之战2、郭沫若同志写了一副对联:“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这副对联中的“一代英雄”是指()A岳飞 B.戚继光 C.郑成功 D.张骞,A,C,B,1689,中俄尼布楚条约,5、阅读下列材料: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台湾通志请完成:(1)材料中的“贵国”是指哪一国家?(2)材料中的“余”是指谁?“余既来索”是在什么时间?(3)“余既来索”台湾有什么历史意义?,郑成功,1661年,感谢指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