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课件2015级13班.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534696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隆中对课件2015级13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隆中对课件2015级13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隆中对课件2015级13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隆中对课件2015级13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隆中对课件2015级13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隆中对课件2015级13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隆中对课件2015级13班.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隆 中 对 陈 寿,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鞠 躬 尽 瘁,死 而 后 已,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隆 中 对,北宋 司马光,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广大农民不堪忍受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纷纷举行起义,规模最大的为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各地豪强武装在镇压农民起义军过程中,占据地盘,互相混战,形成割据局面。当时势力较大的军阀有袁绍、袁术、公孙瓒、刘表、孙坚和他的儿子孙策、孙权、吕布、张鲁、

2、刘璋、马腾、曹操等。以袁绍势力为最大,占有现在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土地,刘表占有现在湖北省荆州一带,孙坚占有长江下游的南部,张鲁占有现在陕南川北的汉中一带,刘璋占有现在的四川。,政治形势,公元207 年,刘备屡败,只好投靠刘表,寄居新野,势单力孤。渴求贤者辅佐其成就大业,于是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的三顾之情所打动,为他对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做出了分析。从此,诸葛亮开始了效忠刘备父子的政治生涯。写下一段永恒的传奇。,课文时代背景,“对”:对策。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湖北襄阳古隆中,湖北襄阳古隆中,作家作品,隆中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三国志的作

3、者是陈寿。隆中对的提法并不是陈寿在三国志中提出的,而是后人加的,还有一种提法叫草庐对。陈寿(233年297年),西晋安汉(现四川南充)人,史学家。二十四史中三国志的作者。三国志共六十五卷,记载三国时期(220280)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隆中对的事情发生在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当时27岁)对刘备陈说天下形势及兴复汉室之计,即著名的“隆中对”、“草庐对”。陈寿在268年至273年间撰写了诸葛亮集,这应该是太康十年(290年)陈寿完成的三国志中的诸葛亮传的主要内容,181年:诞生于琅邪。207年:因刘备三顾茅庐,而出山辅之。208年:说服孙权抵御曹操于赤壁。214年:被封军

4、师将军。221年:被封蜀国丞相。225年:讨伐南蛮,将其平定。227年:上出师表,初出祁山。228年:街亭失守,斩马谡。232年:发明木牛流马。234年:病逝五丈原。,一代名相诸葛亮,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大名垂宇宙,隆中胜迹永清幽。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三分割据纡y 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一番晤w 对古今情,三顾频烦天下事,.关于诸葛亮的对联,词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故事: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空城计,颍川()猖蹶()汉沔()挟天子()存恤()戎越()胄()殆()欲信大义()诣(),yng,chng ju,x,y,zhu,di,Min,Rng,xi,积累字词

5、 读准课文,shn,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 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 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wi,yng,yu,sh,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y,shn,du,chngju,bng,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

6、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shng,xi,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min,di,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

7、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zhng,x,zhu,rng,dn sh,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识记字词。2、文中提到了哪些人物?各自有哪些特点?3、理清文章结构。4、圈点疑难,感知文意。,整体感知,文中提到了哪些主要人物?各自有哪些特点?,曹操:汉室丞相,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公元200年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基本统一黄河流域;207年北征乌桓,取得胜利,为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牢固地占有长江下游

8、南部地区。)刘备:出身于贩屦织席之辈(相继投靠陶谦、曹操,一度任豫州刺史;199年起兵攻打曹操失败,依附袁绍;次年因袁绍全军覆没,逃往荆州依附刘表,受排挤被送到新野小县屯兵虽号称“帝室之胄”而二十余年流亡各地。),翻译课文,“步出齐东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中阴谋,两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者,相国齐晏子。”,这是一首五言叙事诗歌,说的是春秋时齐国相国晏婴,因担心国内的三个壮士公孙捷、田开疆、古冶子联手祸乱国家,便利用他们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一次集会时便拿出两个准备好的桃子,对诸臣言只有功深劳重者才有资格吃。最后讲述功劳的田开疆因未

9、得到桃,气愤地自杀了,先拿到桃的公孙捷、古冶子两人自感功劳不及他,羞愧自杀。,有关梁父吟,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亲自,经常,只有,说是确实这样,喜欢唱,田地,赞许,当时的人,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难道,靠近,器重,驻扎,委屈招来,一起,应该,拜访,屈尊,由是先主遂诣y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du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

10、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拜访 总共 才 就 屏退,崩溃 窃取皇帝的命令 蒙受灰尘,估计 伸张 表转折 智谋方法,因此 失败 停止,认为怎么,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郡者不可胜数sh。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xi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一起 占据,尽 小 表并列,战胜 从 成为,而且 谋划 挟持,确实 争胜,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kuai,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di天所以

11、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经历三代 地势 并列 依附,wi被 作为 转折 谋取,物资 连接 到达,地方 转折 大概 用来 资助,难道没有意思吗,益州险塞si,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x。智能之士思得明君。,险要的地方 凭借,来 昏庸懦弱 富裕,转折 爱惜,将军既帝室之胄zhu,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若渴,若跨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jing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dn食壶浆以迎将军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后代 布 广泛的罗致,占据

12、险要的地方 和好,安抚 修理政治,带领,亲自 谁(用)箪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如果真的,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感情 一天天,解释,好象,理清思路,全文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诸葛亮的为人。,第二部分(第2段):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第三部分(第3、4、5段):写刘备三顾草庐,着重写诸葛亮的隆中对策。,第四部分(第6段):写刘备对诸葛亮的倚重和信赖。,1、诸葛亮分析曹操有哪些优势?得出什么结论?,明确:曹袁并论,肯定了曹操谋略出众;兵力雄厚:拥百万众;政治地位优越:挟天子以令诸侯

13、。结论:强弱悬殊,难与之敌。,2、接着从哪几方面分析孙权?结论是什么?,明确:地利:据有江东,地势险要;政权:已历三世;人和:民心依附。结论:孙权可结为外援,不可图也。,3、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怎样暗示刘备?,明确:荆州是战略要地: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用“此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反问,委婉暗示刘备荆州可取,勿失良机。,4、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可以攻取吗?,益州有利条件;地势险塞,易守难攻;沃野千里,天府之土,民殷国富;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心已失,政权动摇。,5、刘备有哪些优势?,刘备是皇室后裔,信义天下闻名,求贤

14、如渴,具有很强的号召力。,明确:占据荆益两州后,就形成三国鼎立之势,但如何“信大义于天下”“成霸业”“兴汉室”呢?,准备,军事:先占领荆、益二州,积蓄力量。外交:西和诸戎,南抚夷越,联合孙权。内政:革新政治。,行动,等待时机,兵分两路。钳形攻势,直取中原,兴汉室,成霸业,诸葛亮进一步为刘备谋划了北伐曹操的战略蓝图。指明了建立根据地以后应该如何行动。,黄河,长江,曹,兵力雄厚,谋略出众,政治地位优 越,不可与争锋:敌,孙,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贤能为之用,可为援不可图:友,荆州,地形有利,物产丰富,军事要塞,刘表无能,益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天然粮仓,条件优越,政权动摇,民心已失,刘,

15、和戎,抚越,联,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请用原文回答问题:,1)诸葛亮的谋略中最终目标是什么?2)他提出的内政外交方针是什么?,霸业可成,汉室可兴。,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理解文本,3)占据荆州的必要性是什么?4)占据荆州的可能性是什么?5)占据益州的必要性是什么?6)占据益州的可能性是什么?,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其主不能守。,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7)曹操军事集团的政治优势是什么?(8)军事优势是什么?(9)诸葛亮对付曹操军事集团的前期策略是什

16、么?(10)曹操能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挟天子而令诸侯,已拥百万之众,此诚不可与争锋,人谋也,11、请概括诸葛亮计谋的核心内容12、你认为文章写了一个怎样的诸葛亮,联吴抗曹 占据荆益 北伐中原,具有卓越的政治和军事见解和才能,1.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说明他什么?,说明他志向远大,自认为有出将入相的才能。,回答问题,2.为什么“时人莫之许”,只有崔州平和徐庶“谓为信然”?,因为当时人们还不了解他,只有跟他十分友好的朋友才知道他确有出将入相的才能。,3.诸葛亮为什么只可“就见”“不可屈致”?,有才能的人往往恃才自傲,如果不够尊重地请他,他肯定不会来。亲自前往拜访,才能显示思贤若渴,才

17、能表现对人才的尊重。,4.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欲信大义于天下”但“智术浅短,遂用猖蹶”,希望能得到好的计策,实现他的政治理想。,5、葛亮的对策中,他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最终目标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6.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诸葛亮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跨有荆、益两州,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刘备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出自本课的成语:箪食壶浆 挟天子以令诸侯 如鱼得水 度德量力 三顾茅庐,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形势的,他怎样一步步通过说理提出策略的?,天下形势:对曹操,

18、不可与之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对荆、益二州,可夺之。三步走战略:主攻荆州;夺取益州;联吴灭曹,统一全国。,既然是写诸葛亮,为什么要花笔墨写徐庶、张飞、关羽等人?,对诸葛亮言行的描写,既有正面的,又有侧面的,使人物形象丰满。徐庶有引出情节的作用,关、张二人的不悦又侧面衬托了诸葛亮的才能。,在对前景形势的分析中,诸葛亮特别强调了什么因素的作用?你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的?,特别强调了“人谋”的作用,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贤能为之用,总揽英雄,探究人物形象 文中诸葛亮有什么特点,是通过什么手法展现的?,诸葛亮隐居(正面描写)徐庶举荐(侧面描写)刘备与诸葛亮对话(正面描写)关张不悦(侧面描

19、写),诸葛亮的志向远大,具有惊人的政治、军事才能和对时局的洞察力。,下面的对联是什么意思?,一对二表三分鼎,六出七纵八阵图,一对:隆中对;二表:前、后出师表;三分:分为魏蜀吴三国;六出:六出祁山北伐;七纵:七擒七纵孟获;八阵图:孔明所设军阵。总之,概括诸葛亮一生功绩。,填歇后语(这也是知识积累),诸葛亮用兵诸葛亮当军师诸葛亮的锦囊诸葛亮隆中对策诸葛亮弹琴诸葛亮的鹅毛扇诸葛亮三气周瑜诸葛亮草船借箭,神出鬼没 名副其实 神机妙算 有先见之明 计上心来 神妙莫测 略施小技 用的是疑兵计,通假字欲信大义于天下自董卓已来,信,通“伸”,伸张。,已,通“以”。,隆中对,词类活用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

20、乎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于是与亮情好日密,箪,名词作动词,用箪盛,壶,名词作动词,用壶装,外,形容词用作状语,对外内,形容词用作状语,对内,日,名词用作状语,一天天,古今异义顾凡,古义,拜访。将军宜枉驾顾之,今义,照顾。,古义,总共。凡三往,今义,平常的。,孤殆日,古义,我,古代王侯的自称。孤不度德量力,今义,孤立。,古义,大概。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今义,危险。,古义,一天天。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今义,太阳。,隆中对,抑亦人谋遂用猖獗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北据汉、沔,利尽南海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古义:今义:,古义:今义:,古义:今义:,古义:今义:,失败,凶猛而放肆,可以把,表可能,能够,南方近海地方,

21、南中国海,用来,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今义:,而且,压抑,古义:因此 今义:使用;需要,谓,谓为信然谓先主曰,信,谓为信然欲信大义于天下信义著于四海,用,遂用猖獗此用武之国贤能为之用,国,此用武之国 国险而民附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去国怀乡,一词多义,说,对说,因此,运用,使用,出力,效劳,可信,确实,通“伸”,伸张,诚信,信义,地方,地势,国家,国都,犹,然,已,信,然志犹未已,犹鱼之有水也,自董卓已来,然志犹未已,今操已拥兵百万,然志犹未已,谓为信然,谓为信然,欲信大义于天下,信义著于四海,还,好像,停止 罢休,同“以”,已经,然而,这样,同伸,伸张,诚信 信用,确实,一词多译,谓,因,好,

22、谓为信然,君谓计将安出,谓先主曰,因屏人曰,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好为梁父吟,外结好孙权,情好日密,说,认为,对说,于是,凭借,喜好,友好,友好,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君谓计将安出,出郭相扶将,为,好为梁父吟,谓为信然,以弱为强者,贤能为之用,大将 率领,将要,挟持,吟唱,是,成为,被,遂用猖蹶贤能为之用此用武之国,用,因此,利用,运用,然谓为信然然志犹未已,这样,但是,已然志犹未已自董卓已来已历三世,停止,通“以”,已经,诚诚如是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此诚不可与争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宜开张圣听,如果,果真,的确,实在,的确,实在,的确,实在,如果,果真,特殊句式,时人莫之许也

23、欲信大义于天下诸葛孔明者,卧龙也此用武之国贤能为之用,宾语前置(相当于:时人莫许之),状语后置(相当于:欲于天下信大义),判断句,判断句,被动句,请说出句式特点,1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2 君与俱来。3 时人莫之许也。4 君谓计将安出?,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疑问句,翻译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3.将军岂愿见之乎?4.将军宜枉驾顾之。”,(他)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的人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是否愿意见他呢?,您应当屈尊亲自去拜访他。,5.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6.非为天时,抑亦

24、人谋也。7.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8.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我没有估计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衡量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筹划得当。,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9.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10.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是否有夺取它的意图?,百姓谁敢不用篮子盛着饭,用壶装着酒来迎接将军呢!,11.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12.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13.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百姓国家兴旺富裕,(刘璋)却不知道爱惜。,(将军的)信用道义闻名天下,广泛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我有了孔明,就像鱼有了水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