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人居环境中的空间尺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人居环境中的空间尺度.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居环境中的空间尺度敬重里、学湖里小区调研经过一个学期对于住宅设计的学习,我们发现一个好的房型或是小区,都与人体的感受密切相关。如何在住宅以及小区的设计中加入与人体有关的尺度,重视视觉感觉在整个居住环境中的地位,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于是我们将选题定位在“人居环境中的空间尺度”,意图通过对于两个小区的调研,找到人们对于居住现状的意见或建议,并加以统计,希望得到最适宜人们居住的环境要求。通过调查相关资料发现前人对于尺度的定义有很多种。沈福煦在美学一书中,认为尺度是“在建筑设计中以人高为衡量建筑物或构筑物大小规模的标准,亦指建筑物或构筑物本身各构件间大小相比的合理性。清华大学的建筑初步教材中
2、,“尺度主要是指建筑与人体之间的大小关系和建筑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而形成的一种大小感。而小组经过讨论之后,更倾向于将空间尺度的概念定位在在人居环境的不同空间范围内,人们在其中生存活动,并用身心来体验建筑整体环境空间所得到的生理和心理上对该空间大小的综合感觉。对于调研的对象需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见右图)组团尺度:偏向对于公共空间的考虑,是供小区居民共同使用的空间。通常位于主要道路交通或者入口处,方便小区居民到达,这一空间结合公共绿地、广场、文化活动中心、商业服务于一体,是小区居民聚会、休憩以及和外界交流的理想场所。楼间尺度:属于半公共空间,是小区部分居民所共有的空间。一般由住宅建筑组团围合
3、半封闭的空间使组团内部居民对之产生了比较明确的领域感,这里集合了儿童娱乐设施、健身设施,是组团居民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楼内尺度:邻里尺度,属于半私密空间,是建筑内居民共同拥有的空间,包括楼梯,平台,楼门等,是最能促进邻里交往的场所。屋内尺度:是住户的私人空间,包括庭院、住宅阳台等。空间的领域性最强,不容他人侵犯,与自身关系最密切,直接感受最具体。下面我们将分这几个方面展开论文:第一章 组团尺度初步小区,楼宇游于两侧,景致拂于侧颊,一切的感知都从上“路”开始,并先觉于景致,即是,道路与景观。 居住区道路的合理尺度设置,既易于更好地实现人车分流,保证居住区内的行车安全,同时又可获得自然优美的视觉效
4、果,加上尺度丰富的步行路连接到小区内部各块绿地带来行走趣味,有助于扩大住户的室外活动空间,同时增强了环境与建筑的相互融合,使居民都能享受到花园般的美景。道路尺度的精心设计,不仅方便居民出行,疏导小区交通,还能减少噪音干扰,提升小区意境。当然,防灾救灾的要求是要首先满足的。而景观尺度,作为道路的良友,将在道路尺度分析的合适点现身说法。在对拥有不同气质的敬重里和学湖里小区的调研分析下,小区道路尺度对于居民的使用与感知意义,就散落于这些方面: a.人车分流与疏散 b.视觉美感 c.行走趣味人车分流:敬重里小区楼体按列排布,道路直向排布,仅一条交通主道,为9米左右,由主道发展的支路(34米)平行楼之间
5、,并与楼间的绿化平行发展。因为尺度关系,楼间路只可用作人行,主道负荷了大量的车流量,并且没有合适的缓冲,人车分流成为“人行车间”。在调研中,一部分居民反映,虽然楼间的绿化很充实,但占去了很多本可以用作道路的土地,使得楼前道路只有三米左右,加上道路的长度截至楼体端部约六七十米,不免显得僵硬和局促。更重要的是,如此的道路绿化尺度比,使得楼前路仅可通人与自行车,消防救护车根本没有办法灵活进出。与此同时,一个更有趣的现象“浮出水面”。新建的两排“小别墅楼”貌似是吸取了此经验,未在两排建筑间隔地中间作绿化,而改在每户入门处点缀上三乘三米的矩形绿化以草为片,以树为点。几位阿姨称,这些门前“小院”都完整时,
6、楼间的景致其实很宜人,既不会产生遮光问题,其间也有足够的空间活动。可“情到使用处”,状况就不一样了。一半以上的住户将“小前院”改造成了私人停车地,这样,一家两车的问题就解决得好好的。两户门之间无车处,就填补了些小灌木。用户感言:这样的绿化就挺好了。看来尺度于此,使用先行。不过之所以此处小灌木也胜任不少,也在于此两楼不过二至三层,小灌木也能点缀不少。学湖里小区的院落式布局在景观上自然是先行不少,不过院落内的步行路也存在和敬重里同样的问题,加之其流线又长,车都停靠于院落的出入口,造成院落的出入口人车有些混乱。视觉美感:置身于道路之上,我们往往可以感知到三个递进的层次:路,景观,楼体。道路与楼体的间
7、距,与景观绿化的尺度比,决定了视觉空间的气质与档次是开阔的点缀美,是半开阔的交融生辉,是半荫蔽“若现若怜”,还是如林徐徐的“淹没”。这种尺度不仅是平面上的长宽比,更重要的是空间高度上的尺度与比例。当建筑与建筑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间限定,道路与景观自身就需要有合适的尺度来匹配这种限定的空间,同时两者之间也需要相互合理的比例来进行交融与匹配。当然,空间限定本身就是营造美感重要的骨架,基于敬重里和学湖里,后者的院落空间就完整与合理一些。一百多户的围合,产生了楼体的间隔尺度和围合空间的领域大小,对于邻里交往的数量和空间范围都是恰到好处的,景观与道路便可滋生情趣了。而敬重里则需要道路和景观的配合来打破楼体之
8、间空间限定的不完整与单调性,只是尺度与比失衡,最终不仅在使用光照上给用户带来不便,也没能在视觉感受上带来美感。道路尺度与行走的兴趣:吸引居民行走不仅让居民欣赏自然风景,获得自然优美的视觉效果,也让居民身心得到放松,减轻疲劳。学湖里小区拥有“纯天然”弯曲的步行道路。院落内,步行道路的宽度几乎为院落绿地宽度的三分之一,加之蜿蜒悠长,漫步于其上,几乎整个视线都沉浸在整个层次错落的绿地景观内,只有当抬头观望时,才可在曼妙的树稍之间扫过对面楼体“隐匿的上身”。纵观之,这样的“蜿蜒”以小姿态(在公共空间中占据小尺度)将整个学湖里小区的绿地、活动场地、公共服务设施贯连起来,并深入到各住宅的正面出入口。让人感
9、受空间的变化,获得不同的视觉体验,增加了道路空间的趣味。与绿化、楼体的精心尺度比,让学湖里这“宅旁小路”趣味横生,成为不仅仅是“通行”,而且是许多居民“活动”的场所。尺度的层次激发出空间的层次,营造出景观的美感。当然,相比于学湖里,敬重里就逊筹不少了。因为楼体布局的关系,僵硬的道路自身就失色不少。虽然宅前道的宽度也接近绿地宽度的三分之一,但绿地中树的高度近乎到了楼体的“腰身”,并且均尺度相近,种植集中,树未成点却成墙,灌木不显层次反觉冗杂。居于其周的居民都表示,夏天没于其中其实蛮舒适的,但置于其之外,就略觉压抑与呆板了。如若能以灌木代树,树点其中,层次处理,应该就很不错了。第二章 楼间尺度楼体
10、形态区域性格在实地考察中,我们选择的两个小区为天津本地极有代表性的两种不同性格的小区敬重里,学湖里。敬重里作为国家出资分批建设的小区,其建设与国家的建设步伐保持着高度统一,突出表现为整体规划欠缺,细节规划具有不同时代特征。上图为敬重里小区的总平面图,从中可以看出整个敬重里小区由几个不同组团构成,不同时期建设的楼体形态各有不同。由于缺乏整体性规划,敬重里小区的总平面给人一种混乱的感觉,如果不是在此居住很久的居民,很难找到路。我们在调查过程中也遇到了数位来敬重里小区办事的居民,其中几位第一次来这里的居民纷纷表示找不到路。敬重里小区作为天津绝大部分旧区的代表,经过一次次加建扩充,原本的楼体组织已经被
11、破坏,交通流线破碎。学湖里为震后政府重点规划建设小区,别名蛇形楼,意为楼体形态为蛇形。蛇形的楼体形态既能承担抗震作用,也有丰富空间韵律的作用。右图为学湖里小区部分平面图,从中可以看出学湖里小区的建设规划严整,具有其整体性的同时又不缺乏特点。学湖里小区的楼体形态极具特色,单体长达200m,呈流线型。楼体凹凸之处自然生成漫游韵律,这种韵律从一而终,即使小区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肌理,然而它们通过空间景观的连接实现了其整体统一性。楼体布局院落生成不同的楼体布局,也能影响景观院落的围合,继而影响人们的公共活动。不论是建筑设计还是景观设计,围合空间D(间距)与H(实体高度)的比例一直都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12、空间本身的比例关系对于在其中活动的人产生开敞或封闭的感觉,并进而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如右图)组团院落空间由住宅围合而成,形式类似于四合院,但是空间更大且增强了与外界的联系。这里是居民日常生活的必经之地,属于半私密空间,与居民关系非常密切。调查说明,居民室外活动包括学龄儿童室外活动最频繁的场所就是是宅间庭院以及自家住宅的单元门口。由此可见,住宅组团庭院对居住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敬重里小区和学湖里小区由于楼间尺度截然相反,所以院落围合状况也完全不同。敬重里小区由于建设时间早,规划思想较为落后,没有院落规划意识,所以并未形成自然或人工院落。(如左图)图中显示,敬重里小区中唯一一片景观院落是两次不
13、同规划建设而自然形成的,面积较小,影响范围较小,选址不佳。敬重里小区第三期建设的四栋楼之间也有公共活动空间,然而由于维护不当,这些活动空间已经变成了停车位,绿化也是寥寥数几,未能起到小区组团绿化的作用。而学湖里小区则完全相反,如下图:图中绿色部分为学湖里小区中的公共空间,特色性的围合使楼间公共活动空间既有其公共性,又有其包围式围合的半私密性。由于特色楼体的营造,楼体之间自然形成了一个个院落,院落中植物对空间进行了围合,中心为儿童提供小型的娱乐场所和小广场,边缘划分不同的小空间供人们下棋、聊天或者独处,将动、静两种空间区别开来,建筑的角落也是可以很好利用的空间,结合些座椅便形成了理想的私密空间。
14、第三章 楼内尺度在楼内与室内之间的空间部分,我们可以按次序主要可以分为楼内公共空间、梯段及平台以及踏步及踏面三个部分。梯段及平台部分所研究的两个小区中,30%的居民对梯段及平台空间表示可以适应,70%(42/60)认为梯段太窄,主要表现为: 上下楼易产生冲撞,个别时段的拥挤(如搬家或送水等)。经我们测量,梯段宽为1.1米,是符合建筑规范的两股人流所应具备的踢段宽度,但是在实际生活需要中,不同人群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是不同的,不同的客观条件会对理想的尺度造成挑战。例如设计中1.1米的梯段宽是符合要求的,但是在铺设管道的时候楼梯间一圈被占去大约35厘米的距离,(见右图)管道高度远远不及人的身高,这样原
15、来的1.1米也就缩水成了0.925米,跟单股人流的梯段宽相近。另外,梯段宽也会影响到休息平台的大小,调查中,超过38%(23/60)的居民在问卷中提及了休息平台空间过小的问题,其中绝大多数为老年人(21/23),他们普遍反映在休息平台歇脚期间可能会产生冲撞的情况。踏步和踏面对与细化到每一步舒适感的踏步及踢面踏面尺寸,所调查的居民中,绝大多数老年人认为在爬楼梯过程中,踏面宽度过窄有时会产生安全隐患,并深有体会,踢面过高所导致的楼梯过陡会另他们感到疲惫。而多数的轻中年人对此表示压力不大,仅有极个别的女性认为梯段过陡会另其感到疲惫。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年龄及身体状况成为了对于楼梯细部尺寸要求的主导因素,
16、而对于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中国社会来说,住区设计中对于老人需求的因素也要增加到更大的比重,对于现行的165*250的标准应该有一套系统的能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调控政策。另外,在楼梯舒适性的调查中,有部分人提出了踏面防滑条太高的问题,在人体鞋与踏面产生作用的同时足底会产生不适,防滑条过高会另不适感增强,经测量,该楼体防滑条高2cm,传平底鞋确实会令人感觉不适。楼内公共空间经过问卷调查,楼内公共空间所存在的问题比较零碎,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入口空间、楼道空间、门前空间以及楼梯的样式问题。对于入口空间,门洞过矮,平台梁位置不适宜,以及入口下场黑暗为主要所反应的问题,对于其中最为突出的第三个问题主要出现
17、在学湖里小区,其弧线形的平面布局导致了必须有部分入口黑暗,建议减少单元数以解决问题。楼道空间的主要问题则集中在通风,日照等自然条件的获取方面,在所调查的两个小区里,楼道空间虽然是对建筑内部空间的第一印象,却没有被好好的利用起来,并且成为整座建筑中最为杂乱及拥挤的空间,其间围绕而上的各类管道更是给其增添了一份破旧感。门前空间,是指居住者再由自己屋内到楼梯之间的过渡空间,是交通的起始点,对于一梯三户或四户的居住者来说,开门时两户会出现较大的不便,同时也会楼梯起到较大的干扰作用,其主要问题在于空间不足,这是我们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各个方面去衡量。楼梯样式,所调查的学湖里小区为三角形旋转向上的
18、楼梯,部分人(9/30)认为三角形楼梯会使视觉上产生眩晕感,同时也会产生空间和时间上的浪费。对于楼内空间主要是楼梯间的布置和利用上,我们不应将它看作单纯的交通空间,在未来的设计中应加大交通空间中人性化和参与性的比重,增加各部分的面积,同时减少不适宜人的各类因素,将以人为本的因素综合的考虑到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第四章 屋内尺度住宅内部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具体环境,与人的日常活动息息相关,要了解居住环境与人体尺度的关系,屋内尺度是不可或缺的一点。人们都可能知道英尺的由来,英尺(足,缩写为ft) 在英文中的本意是“脚”。实际上,一英尺就是一个成年男子一只脚的长度,现在使用的英尺就是这样诞生的。住宅设计
19、首先要适合人类的居住需求,强调住宅的适用性, 体现了“ 以人为本” 或“ 以人为核心、为人服务”的设计理念。客厅部分客厅即起居室,是专供家庭人员生活起居和会客的场所。客厅的部分主要由沙发、茶几、电视柜等要素构成,那么这些家具的尺寸,直接影响着客厅所需的最小空间。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人们对于一个比较宽敞的客厅的需求是很强烈的,年轻一点的希望有一个宽裕的空间招待客人,老人们则希望有充足的地方让已经长大成人的孩子们回家来吃顿饭。所以调查的结果,大部分人对于客厅的大小都有比较具体的要求,如可容纳一家人吃饭,可以放得开三人座的沙发、比较大的桌子等在入户调查中我们甚至发现了一家人对于客厅太小的不满意,自己将
20、客厅和厨房做重新的改造。(见左图)卧室部分卧室空间主要由床、柜子、梳妆台等组成。为满足人体的相应需要,单人床宽度的大小为850 mm1 100 mm ,双人床的宽度大小为1 200 mm2 000 mm ,长度为2 m 就可以了。床布置好后,为符合人体的动作要给人体留一定的活动空间。例如,下床要穿鞋子时的动作范围要保证在550 mm 的尺寸,人在床边行走时也需要600 mm 的净空间。调查中的大部分人对于卧室的大小都没有特别的要求,不过有几个阿姨提出卧室储存空间不够,希望有一个较大的壁橱,最好在以后的设计中能够进行考虑。厨房部分在设计厨房时不仅需要考虑厨房的防水防潮问题,还要注意厨房家具设备的
21、造型及尺度,提高人体操作时的舒适性。在橱柜布置设计中,操作者在厨房的三个主要设备水池、炉灶和冰箱之间往来最多,三点之间的连线形成人的动作域,一般形成一个三角形;分析研究表明,三边之和在3 600 mm6 600 mm 之间为宜,过小会感到局促,过大易于疲劳。但我们入户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厨房用具呈单向排列,即所有的用具都沿着一面墙。甚至对于食物要求比较高的家庭,都没有充足的空间放置冰箱,只能放在客厅,一方面占用客厅的空间,另一方面加长了供电线路长度,曾加了不安全的因素。门厅门厅也是在老房子的设计中大大忽视的一点,我们发现大多数的家庭没有专门的鞋柜或者换衣服的地方,只能在进入屋内之后把随身的物品扔
22、在沙发甚至餐桌上。因此导致了屋内的不整洁,也是许多家庭收拾房间的一个死角。卫生间部分卫生间中主要的是脸盆、坐便器和淋浴设备。我们调查的这两个小区都是比较旧的房子,卫生间的尺寸都不大,敬重里小区原来都是蹲式,所以有一个高达20厘米的台阶用来做下水,老人上下有一定的危险。(见右图)现在更多的家庭在卫生间内都是用坐便,坐便器要注意所占用的尺寸空间,800 mm 800 mm 或900 mm 1 200 mm。对淋浴设备的要求不一而同,变化的空间较大。卫生间的门可以适当过一个人即可,即750 mm800 mm。总结之后我们发现,老年人对现在的居住情况比较满意,只有当儿女来的时候会觉得房间需要更宽敞一些
23、,而更多的青年人则需要更大的房间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的各项活动。但是总体的趋势是从对于总平米数的要求转向套型设计的方便和舒适,逐步趋向理性。还有很多的家庭提到了隔声和视线干扰的问题,对于每个家庭来讲尊重个人生活的私密性是很重要的, 加强适用性设计必然要包含关注私密性的内容。在住宅设计中, 保证个人生活私密性的关键是保证户内领域的完整性, 其目的在于尊重不同兴趣的人的生活活动, 使其相互之间在声音、视线、通行和礼节等方面互无干扰。我们相信以后的住宅设计将向面积大, 使用功能全, 空间分配、尺寸比例合理, 面积能够充分利用, 动静,洁污,食寝各空间功能分区明确这个方向发展。分别满足人们在家庭活动中的
24、进食、卫生与个人活动以及更衣就寝等不同的生活需要,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为住户留有装修改造的余地,体会到自己设计家居环境的乐趣。结语随着科学的发展,各学科的相互渗透,住宅设计已跨入多学科、综合性强的范畴,它涉及社会学、行为学、心理学、生理学、人体工效学、环境学等。当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住宅建筑不断提出新的生理和心理要求,为我们的住宅设计提出了新的课题。随着人们对建筑空间尺度认识的不断深入和明晰,全面深入地研究和拓广建筑空间尺度的概念和应用,又将有很多新的研究方向摆在我们的眼前。舒适与健康的居住环境是住宅设计的宗旨,良好的人居环境对于现代社会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必须重视环境设计、功能设计与居住区的生活配套设施的设计与建设,并将人体适宜的尺度运用进入设计活动中。本次的调研活动让我们认识到了人在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不仅是设计者,更是使用者,要从人的角度出发,去感受空间与尺度的概念,这会对我们以后的设计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