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专题复习之亚洲经济的发展.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535893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史专题复习之亚洲经济的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经济史专题复习之亚洲经济的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经济史专题复习之亚洲经济的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经济史专题复习之亚洲经济的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经济史专题复习之亚洲经济的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史专题复习之亚洲经济的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史专题复习之亚洲经济的发展.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经济史专题复习之,亚洲经济的发展,1,本专题涉及到的考纲考点,日本明治维新亚洲革命风暴亚洲的觉醒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的日本二战后韩国和新加坡经济的发展二战后泰国、马来亚的经济发展二战后印度经济的发展二战后西亚国家经济的发展,2,一、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1)幕府统治的危机,外部因素,1853年,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列强打开日本国门,吸取中国在鸦片战争受辱的教训,内部危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并得到发展,广大人民生活日益贫困,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对自己政治上无权的处境不满,作为幕府统治基础的中下级武士因自身经济状况日趋恶化而对现实不满情绪增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2、),内 忧,外患,3,(2)倒幕运动,1背景:,(1)幕府统治的危机,(内忧外患),倒幕派的形成,主干:中下级武士,社会基础:人民的拥护和西南强藩大名的支持,概况,1867年倒幕派成立明治政府,1868年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统治;不久,迁都江户,改名东京,2.目的:巩固以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实现民族振兴,摆脱外来压迫,建立近代化的独立国家,4,(1)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废藩置县,废除封建领主制;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影响:削弱了封建割据势力,有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建立,巩固了天皇为首的新政权。,(2)经济方面:进行土地改革,承认土地私有、统一征收地税;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3、。,承认土地私有,保障了新兴地主土地所有制;满足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需要。,(3)军事方面:推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皇军绝对效忠天皇,成为日本对外扩张的工具。,(4)文化方面: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新式人才。,新式学校培养了大批新式人才,为日本后来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3.措施:,5,(1)日本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1背景:,2.目的:,3.措施:,(2)倒幕派掌握了较强的实力并推翻了幕府的统治,4.成功原因:,(3)新政权建立后,推行了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4)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使日本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5.意义:,(1)积极作用:,(2)局限

4、性:推行军国主义的传统,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 侵略战争;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结束了日本封建落后的状态,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逐步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为亚洲国家的仁人志士提供了改革的经验,6,二、亚洲革命风暴,1.背景:,2.特点:具有反殖民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1)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加紧对亚洲的侵略扩张,农民破产,手工业者失业,部分有骨气的上层人士痛恨国家主权的丧失,不满外来统治,民族矛盾激化,(2)日益腐朽的亚洲各国封建统治者与西方殖民者相互勾结,共同压榨本国人民,阶级矛盾激化,(反侵略),(反封建),7,4.典型事例:印度民族反英大起义(18571859年),(1)原因:

5、,开始:1857年密特拉起义,领导机构:拥立莫卧儿王朝的末代皇帝为印度皇帝,(2)概况:,民族英雄:占西女王,(3)结果:由于英国的武力镇压和分化瓦解政策而失败,(4)意义:,性质:是一次由封建王公领导的,以印度土兵为主力和广大人民踊跃参加的民族大起义,(对英国殖民者)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迫使英国殖民者改变其统治策略;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英国对亚洲其他地区的侵略活动,(对印度人民)展现了印度人民维护民族尊严、争取民族独立,英勇抗击殖民者的决心和勇气,8,1.背景:,2.特点:,3.主要事件:(19世纪中期),4.典型事例:印度民族反英大起义(18571859年),5.共同结果:失败,6.失败

6、的共同因素:,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7.影响:,它们都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的殖民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形成了19世纪中期的亚洲革命风暴,9,三、亚洲的觉醒:,1.背景:,(1)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2.概况:,(2)中国的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1)朝鲜人民的反日斗争,(3)20世纪初印度民族解放运动,(2)亚洲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民族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产生,3.特点:新的阶级力量登上历史舞台,(1907年的义兵运动),(4)伊朗和土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外因),(内因),4.意义:亚洲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标志着亚洲的觉醒,(提拉克、孟买),

7、10,亚洲革命风暴,19世纪中期,亚洲觉醒,19世纪末20世纪初,旧式农民战争,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新生产力的代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封建王公或农民领导,与亚洲革命风暴相比,亚洲的“觉醒”表现在哪些方面?,思考:,武装反抗、政治改良、政治罢工等,武装反抗,11,亚洲国家二战后的发展过程,日本,12,日本:领土面积377748KM2,人口12392万日本投降时,国家经济陷于破产,战争中物质财富损失率达36%,全国有119座城市被美国的飞机炸为废墟,236万户住房被烧毁。但到60年代末,日本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1987年,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达1.9万

8、美元,超过美国,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国家之首。,四、日本的经济发展,1、表现:,13,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日本经济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期是由哪些因素促成的?,2、原因:,A、广泛的社会改革,消除封建落后因素;B、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C、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D、引进最先进科学技术,加快产品更新换代;E、积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内因,外因,美国扶植,1951年,结束了对日本的占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刺激了日本经济发展。,3、影响:,开始谋求政治大国70年代中期;逐渐成为美国重要的战略伙伴,14,战后西欧(联邦德国)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同,异,社会改革,非军事化,美国援助和扶

9、植,政府的宏观指导,重视教育,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社会的相对稳定,日本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联邦德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如欧洲共同体).,15,五、东亚和东南亚经济的发展,1.新加坡,新加坡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了解人才是成功最重要的关键。-李光耀,16,新加坡,不利条件,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高,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制定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并且根据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做出调整。,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重视道德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稳定社会秩序,弱点:过分依赖外资,措施,17,李显龙,你知道吗?是什么使新加坡成为亚洲最适宜居住的城市呢?,放心吧,老爸!

10、我会比你干得更好!,18,2.韩国,首都-首尔(Seoul旧译:汉城),19,韩国,1、以经济发展五年计划来确定经济发展目标。2、大力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3、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不断 调整发展战略。4、鼓励出口。,措施,20,韩国经济发展中仍存在着哪些不足?,卢武铉,过分依赖国际市场和外国资本,中小企业发展缓慢,政府内贪污腐化现象严重.,贪污一件都嫌太多,绝对不能容忍贪污坐大.,21,1、抓住机遇,吸引外资2、根据国际形势,制定和调整国策3、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国际竞争。,思考讨论:新加坡、韩国经济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新加坡和韩国经济起飞的共同原因),22,思考:泰国、马来西亚经济的发展

11、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存在什么弊端?,23,(1)加强与邻国的经济合作。(如1967年成立的东南亚国家联盟,1977年建立特惠关税协议等。),思考:泰国、马来西亚经济的发展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存在什么弊端?,过分依赖国外市场和国际资本,导致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风险加大。,(3)大力发展旅游业。,途径:,弊端:,(2)引进外资和技术,利用本国劳动力资源,适时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对外贸易。(如在保持传统农业优势的前提下,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多样化。),24,二、印度经济的发展,25,50年代以来印度政府的经济政策,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共同发展的政策,主要成就:1.建立起部门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2.实现粮食基本自给3

12、.取得较大的科技成就,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1.人口膨胀 2.环境恶化 3.民族和宗教矛盾复杂,4.大搞地区霸权,26,三、西亚国家的经济发展,西亚经济的特点:西亚经济发展最大的特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富国与穷国反差大。,石油工业发展迅速,产油国日益富裕。,27,西亚产油国的发展,1.广大产油国冲破了国际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提高石油价格,增加石油收益,发展措施,2.改变单一经济结构,发展石化和其他工业,3.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粮食自给率,28,60年代西亚产油国与石油垄断资本的斗争,斗争原因,斗争方式,斗争结果,石油财富长期被西方大国控制为了摆脱石油垄断资本的剥削,1960年,由西亚国家发起

13、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70年代终于获得了胜利。西亚产油国逐渐全部或大部分控制了本国的石油工业,开始充分利用石油财富发展本国经济。,1960年9月10日,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的代表在巴格达开会,决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维护石油收入。9月14日,五国宣告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随着成员的增加,欧佩克发展成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产国的国际性石油组织,其成员除原来的五国外,又增加了尼日利亚、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实质:力图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29,西亚产油国的发展,1.广大产油国冲破了国际石油垄断资本的控

14、制,提高石油价格,增加石油收益2.改变单一经济结构,发展石化和其他工业 3.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粮食自给率,发展措施,存在问题,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教派纷争边界争端,大国干涉地区冲突,30,1、70年代新加坡、韩国: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70年代的奇迹”。2、80年代的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经济发展异军突起。3、印度: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培养科技人才,重视发展科技是其特色。4、西亚:经济发展不平衡。沙特阿拉伯、科威特:油多人少,富。伊拉克、伊朗:油多人多,富裕程度低。5、60年代末日本:资本主义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6、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开始迅速发展。,亚洲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

15、很不平衡。,总结思考:亚洲经济发展有何特点?,31,比较分析韩国、新加坡、西亚国家与中国的几种不同模式?你认为一国经济发展应当注意哪些因素?,利用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充分利用石油资源发展经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同模式,经济发展因素,本国特点 制定经济政策必须要按照本国国情,韩国、新加坡西亚国家中国,环境因素 周边国家与本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科技教育因素 国际竞争是人才和科技的竞争,国际因素 必须要利用世界市场、世界资源,32,08高考试题感悟,33,08全国卷I,20)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

16、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解析:D题中涉及10种新事物的出现是在日本明治维新过程中向西方学习的结果,儿童将其用于玩游戏中,其实质反映的是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对日本封建文化的改造,但并不意味着“全盘西化”。A项主要是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34,(08四川文综卷,21)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是A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 B优先进行经济改革C改变了旧的政治体制 D开始发展资本主义解析:A。俄国农奴制改革主要是使农奴获得一定的人身自由,因此排

17、除B。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因素在俄国农奴制社会内部逐步发展起来,因此D项说“开始发展资本主义”错误。改革既没有改变封建专制政权的阶级实质,也没有改变地主土地占有制,因此排除C。,35,(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25)19世纪70年代有个日本人对来访的德国友人说:“我们的历史自今日始!”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一时期的日本A.正开始建设现代国家 B.刚准备抵制西方文化C.才决定学习儒家经典 D.已成为世界重要强国解析:A.本题主要考查对明治维新的认识,本题体现了现代化史观,通常认为,明治维新是日本现代社会的开始,再结合“19世纪70年代”的时间条件进行判断,所以a项正确。,

18、36,(08全国卷,22)韩国建立后,仿效欧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迟缓。20世纪60年代初,军人集团执掌政权,实行威权政治,经济高速发展。进入90年代后,韩国确立了政党政治。这反映出在韩国A.只有威权政治才能干预经济 B.欧美式政治体制不适合发展经济C.经济发展与推行政党政治必须同步 D.民主体制的确立需要相应的经济基础解析:D 20世纪50年代韩国经济从崩溃的边缘走向复苏,60年代韩国成功地推行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70年代跻身于新兴工业国行列,80年代发展成为国际市场上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国家,90年代开始把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作为努力目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选项

19、ABC明显错误,答案选D。,37,(08上海历史,A组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分别指 A.发展中国家间合作发达国家间对话 B.发达国家间合作/发展中国家间对话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发展中国家间对话 D.发展中国家间合作/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对话 解析:D.二战后,因为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集中在南半球,而发达国家集中在北半球,因此将发展中国家的合作称为“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谈判称之为“南北对话”。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38,(08全国卷I,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形成两个国家。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朝鲜半岛状况的正确表述是()A两国之间缔结了和平条约 B两国均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C美苏分别保持着军事存在 D战争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解析:D注意对题意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重在考查朝鲜半岛的发展状况。二战中,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占领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1948年8月,大韩民国成立,同年9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自此,形成了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这是战争带来的结果。,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