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九单元教案(2014春).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536906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九单元教案(2014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九单元教案(2014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九单元教案(2014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九单元教案(2014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九单元教案(2014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九单元教案(2014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九单元教案(2014春).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九单元教案第八单元 克和千克【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解决问题。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来学习常用的质量单位。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需要在操作中充分地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同

2、时,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它的实践性比较强,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上,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克与千克的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数学思考: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问题解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

3、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情感态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重点】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课时安排】4课时1认识克和千克1课时2解决问题1课时3练习二十1课时第一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第100103页例1、例2,完成练习二十第15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

4、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轻重。教学准备:课件、台秤、天平、2分硬币、一袋洗衣粉、10袋味精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有多重,现在交流一下,好吗?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130克。生2:一根火腿肠是40克。生3:一袋茶叶是400克。生4:一袋面粉重25千克。小结:同学们在说物体有多重时,有的用“千克”作单位,有的用“克”用单位。

5、在称物体轻重时,比较轻的东西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东西用“千克”用单位。【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日常物品导入新课,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无形中初步建立质量的感知,为下一步的学习作了良好的铺垫。】二、探究体验1、介绍表示轻重的单位。师: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轻重,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单位。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板书课题,多媒体课件出示:2、认识感知1千克。(1)掂一掂。师:1袋这样的洗衣粉就重1千克。请同学们掂一掂1千克的洗衣粉,感受一下1千

6、克有多重。(2)找一找。每个小组有这几样物品:一袋绿豆、一袋大米、一包鸡精、一袋水果和一筒面。找出约重1千克的物品。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将五样物品分别与1千克的洗衣粉对比着掂一掂。找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后与小组的其他同学说一说。完成后就把物品放在桌上,然后坐好。(3)请每个小组汇报。小组1:这筒面约重1千克。小组2:这袋水果约重1千克。师:听了每一小组的汇报,发现大家一致认为这筒面约重1千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包装纸上有提示。师:你们认为这袋水果也约重1千克,它又没有标记,你是怎么知道它大约是1千克?生:我一手拎着1千克的洗衣粉,一手拎着这袋水果,觉得差不多重。师:要想知道你们掂得准不

7、准,就用盘秤来帮忙。(教师出示盘秤)这个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用千克作单位)【设计意图:学生在汇报交流对1千克的感知情况时,教师及时增加学习内容,以学生自己看到和体验到的有关“克和千克”的知识为起点进行教学,顺应了学生的认知需求。】(4)认识盘秤。师:当指针指向1就表示物品重1千克,指针指向2就表示重2千克。学生在盘秤上称出课前老师准备的柚子有多重,柚子大约是1千克。其他小组分别称出筒面和水果有多重,它们大约也是1千克。学生认为大米重2千克,比1千克重,感觉一袋绿豆比1千克轻。教师建议把这些物品称一称,证明学生的感觉。【设计意图: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验,在自由讨论中,把自己的体验和感知无拘无

8、束地表达出来,知识在交流中赿来赿清晰。】3、认识感知1克。(1)感受1克有多重。师:每个同学拿一个2分的硬币掂一掂、试一试,感受它有多重。告诉学生:1个2分硬币约重1克。教师拿出天平秤,简介天平秤的使用,示范称出1个硬币的质量。学生举例说出大约重1克的物品。生1:像这样大的一块橡皮大约是1克。生2:校徽大约重1克。生3:3粒玉米大约重1克。生4:还有可能是4粒玉米重1克,因为有的玉米粒大,有的玉米粒小。师:1克与1千克有什么不同感觉?生:1克非常轻,1千克重,相差很远。师:在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量重的物品时,一般用“千克”作单位。(2)找一找。学生在准备的盘子里找大约是1克的

9、物体,可以采用比一比、掂一掂的方法进行判断。生1:一包药大约是1克。生2:一包茶大约是1克。4、建立克与千克的关系。教师出示一袋味精,上面标注100克。师:一袋味精重100克,你认为有多少袋这样的味精是1000克?学生思考后认为10袋味精是1000克。教师逐一出示10袋相同的味精,学生进行口算,得到1000克。教师又出示1袋洗衣粉,让学生观察上面的标注,学生清楚地看到是1千克。师:这10袋味精和这1袋洗衣粉哪个重?学生发生争议,意见不统一,向教师提出建议在天平秤上称重比一比。教师演示,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指针,指针指到什么位置?(正中间)那说明什么?学生发现两边的东西一样重。生:这10小袋味精和

10、这1大袋洗衣粉一样重,说明1千克和1000克相等。师:对,你们回答太精彩了!为了方便,人们约定满1000克就用一个更大的单位“千克”来表示,1000克就是1千克。请大家跟我读:1千克=1000克。【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亲手掂一掂,可以借住某个物体,用对比的方法形容自己感受到的物体轻重,说明学生真正有了一定的质量观念,形成了初步的能力。】5、知识拓展。(1)大自然中的质量。多媒体出示: 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大 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大约只有2克重。 约有100千克重。它的一个蛋就重1500克。(2)认识秤。秤是一个很大的家族,这个家族中有各种各样的秤。秤家族中你还认识谁?在哪儿见过它?给大家

11、介绍一下。学生边介绍教师边用多媒体展示出各种秤。学生明确:要知道物体的轻重,可以用秤称。【设计意图: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亲身经历掂一掂、比一比、想一想、找一找等有思维价值的学习活动,自主建立起“克”和“千克”的关系,明确在称比较重的物品时用“千克”作单位,在称比较轻的物品时用“克”作单位,了解“克”和“千克”的使用价值。】三、巩固练习1、说说下面的物品有多重。完成教材第103页第2题,第105页练习二十第3题,并说说你是怎么认读的。2、说出它们的质量。完成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第1题。3、连一连。完成教材第106页练习二十第5题。4、课后调查。课后小调查:“克”和“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用处

12、?完成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第4题。四、全课总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克和千克的认识 g kg轻:克 重:千克1 个2分的硬币重约1克每小袋大米100克 10袋1000克=1千克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第二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104页例3,完成练习二十第9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确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

13、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建立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点:进一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估测物体质量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盘秤、苹果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经验汇报师:这一阶段我们一起认识了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上节课布置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调查一些物品的轻重,谁愿意与大家交流一下?生1:一个苹果大约重200克。生2:一块香皂重125克。生3:一袋鸡精重100克。生4:一袋面粉大约重25千克。教师小结:看来大家对物体的质量有了一定的感受。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样东西,想知道是什么东

14、西吗?出示袋子让学生猜一猜。打开袋子验证。(苹果)师:想知道一些什么?生:1千克苹果有几个?袋子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这些苹果大约有多少千克?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联系上节课的课后小调查,从生活情境引入,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激发求知欲,调动积极性。】二、动手实践,对比探究1、问:想知道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怎么办?(称一称)(课件出示称苹果)你们知道称的苹果是多少千克吗?(1千克)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图中的苹果数一数吗?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2、分组活动称苹果。活动:各小组称1千克并数出数量,

15、然后填写表格。交流: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称的结果。师:看着表格里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生:从数量上发现规律。3、对比探究。师:如果老师带来的苹果比你们刚刚称的苹果大,你能估计老师这样的苹果1千克大约有多少个吗?为什么?生:我们刚才称出的1千克苹果有5个的,也有6个的,老师的苹果比我们的要大一些,估计4个就是1千克了。师生共同称一称验证。师:同样都是1千克苹果,为什么称出的数量会不一样呢?引导学生理解:都是1千克苹果,但是大小不一样,所以个数就不一样。每个苹果大,称出的1千克个数就少,每个苹果小,称出的1千克个数就多。【设计意图:“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已成为共识,但如何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有一个

16、重要方面,就是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本环节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活动代替老师的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通过估计1千克苹果大约有多少个,既培养了学生的估测意识,又对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三、揭示问题,深入推理师:回到我们开始的第二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该怎样知道呢?(数一数)请一名学生数出一共20个苹果。师:那么第三个问题呢?老师这一袋苹果,你能估出它有多少千克吗?你的方法是什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估测,学生可能的方法有:生1:我的书包大约有3千克,我拎了一下您的苹果,比我的书包重一些,我估计这

17、一袋苹果有4千克。生2:1千克苹果有大约有5个,20个苹果大约是4千克。教师质疑:是不是20个苹果一定是4千克呢?什么时候20个苹果比4千克重?(引导学生说出:如果苹果大一些,20个苹果就比4千克重。)师:根据我们前面称一称的结果,你能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用数学的方式表示出推理的过程吗?引导学生按不同的苹果大小列式推理出20个苹果大约重多少千克。如果5个苹果1千克,这些苹果重(4)千克。205=4(千克)如果4个苹果1千克,这些苹果重(5)千克204=5(千克)师:根据我们刚才称一称的结果和日常生活经验,可以看出生活中的苹果大部分是4、5个1千克,说明我们的解答是正确的。【设计意图:本环节在上一

18、环节的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主要问题,学生由于有了前面对1千克苹果大约有几个这个问题的铺垫,很容易想到把20个苹果分解成几组1千克的苹果,从而推理结果,当然学生运用参照物进行估测也是很好的方法。教师通过适当的启发,帮助学生巩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更向学生渗透了从不同角度和生活经验去解决问题,切实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策略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巩固应用,拓展提升1、完成教材第104页的“做一做”。课件出示:估计24个梨大约重多少千克。师:解决24个梨大约重多少千克?首先要知道什么?生:1千克的梨大约有几个?根据生活经验我们知道大一点的梨大约3个1千克,中等大的梨大约4个1千克。

19、所以如果3个梨1千克,那么24个梨大约重(243=8)千克;如果4个梨1千克,那么24个梨大约重(244=6)千克。2、完成教材第106页练习二十第9题。【设计意图:本环节为了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设计了不同类型的题目,练习既有单纯的模仿,也有适当的变化,让学生在巩固本课知识的同时,真正的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五、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运用适当的估测策略去解决问题。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本单元所学的质量单位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了什么新的认识?板书设计:解决问题如果5个苹果1千克,这些苹果重(4)千克205=4(千克)如果4个苹果1千克,这些苹果重(5)千克

20、204=5(千克)第三课时:克和千克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106108页练习二十第68、1014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与克,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熟练掌握千克和克的进率并能灵活运用。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巩固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填空,并说说自己的怎么想的。1千克=( )克 3000克=( )千克4千克=( )克 5000克=( )千克2、在里填上“”“”或“=”。生

21、: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第6题。交流:带单位的数量比较大小要注意什么问题?二、指导练习1、练习二十第7题。出示:结合实际去理解是否说得对。课后自己还可以去试一试。2、练习二十第8题。出示:学生读题,理解题意。(1)师:左边的天平表示什么意思?生:左边的物体比右边的物体重。师:你从上面物品中能找出哪些呢?生:独立找,并记下来。预设:左边:3000克+3千克 右边:1千克+200克+800克 左边:3000克+1千克+200克 右边:3千克+800克 (2)师:右边的天平表示什么意思?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练习二十第1012题。三、拓展练习1、师生共同完成练习二十第14题。出示

22、:学生在小组合作尝试后,交流:一只鹅重6千克,两只鸭的质量等于一只鹅的质量,所以一只鸭重3千克。62=3(千克)两只鸭的质量(6千克)等于三只鸡的质量,所以一只鸡重2千克。63=2(千克)2、师生共同完成练习二十的思考题。出示:提示:两样物体的质量都是1千克,所以一样重。四、自我评价师:本单元已经学完了,你学得怎么样?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吗?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包括猜一猜和找规律。简单推理过程和找规律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

23、直观手段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和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及列组合的数学方法。【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让学生学会对于推理过程的简单叙述。大部分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好,对所学知识基本上能回答出结果。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单元时,教学的重点要为学生提供猜想、活动交流的机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使学生在描述、思考和讨论交流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事物的推理。同时,二年级

24、学生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也要做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灵活处理教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数学思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问题解决: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等实践活动,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发现数的排列规律。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教学重点】1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活动判断出结论,感受简单的

25、推理过程。2运用排除、猜测等方法推算出所在方位的数字是几。【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2在于如何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推理过程。【课时安排】2课时1猜一猜(一)1课时2猜一猜(二)1课时第一课时:推理教学内容:教材第109页例1与做一做,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3题。教学目标: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与推理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有顺序地、全

26、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日常生活中常常通过一个现象或是一句话就能推测出未知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推理,今天我们学习推理。二、学习新课1、出示例题1:把知道的信息说一说。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小红拿的是语文,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请猜一猜小刚拿的是( )书,小丽拿的是( )书。2、请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师:从三个知道的信息,你能猜出小红拿的是什么书吗?师:从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这句话能分析推理出什么?提问:小丽拿的是什么书?3、教师小结:通过分析同学说的话,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就叫做简单的推理,推

27、理是依据所给的条件通过分析、推理、判断出正确的答案。师:如果我们只分析小刚说的话,而不看小红说的话,能得正确的答案吗?4、小结:在简单推理时,一定要全面地分析,进行判断,才能得到正确答案。5、做一做。1)欢欢、乐乐和笑笑是三只可爱的小狗。体重分别是7千克、5千克、9千克。乐乐比欢欢重,笑笑最轻。你能写出他们的名字吗?2)小冬、小雨和小伟三人分别在一、二、三班,小伟是三班的,小雨下课后去一班找小冬玩。小冬和小雨各是几班的?三、巩固练习1、游戏帮小动物找家。森林里的小鹿、熊猫、小羊、猫和小兔分到了新房子。小鹿说:猫在我的左边。小羊说:我家的左边是熊猫家,右边是小兔家。小兔说:右数第3家就是我家。你

28、能帮他们找到各自的新家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猜一猜下面小动物各住几号房间。公鸡、小羊、熊猫、梅花鹿和松鼠去旅游,它们住在宾馆里的15号房间,服务员告诉他们:熊猫住的不是1、3、5号,梅花鹿住的号码比熊猫多一倍,小羊住在梅花鹿的右边,公鸡住的离熊猫最近,熊猫住在公鸡的右边。猜一猜,这几只动物各住几号房间?四、课堂作业老师读题后,让学生自己说出已知的信息,然后解答。抽学生读题,让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解答。引导:小松的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小东呢?五、全课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吗?六、课后思考思考题:甲、乙、丙三位老师分别教语文、数学和英语。已知:1、每个老师只教一门课。

29、2、甲上课全用普通话。3、外语老师是一个学生的哥哥。4、丙是一位女教师,她比数学老师年轻。请问三位老师各教什么课?板书设计:推理例1 帮小动物找家小刚拿的是( 数学 )书小丽拿的是( 英语 )书 熊猫、羊、 兔、猫、鹿第二课时:简单推理(数独)教学内容:教材第110页例1与做一做,完成练习二十一第47题。教学目标:1、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发现数的排列规律。2、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运用排除、猜测等方法推算出所在方位的数字是几。教学难点:培养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

30、思考的有序性和全面性能力。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有香蕉、苹果、橘子三种水果。小刚说:“每人只吃一种水果,我不吃橘子。”小林说:“我既不吃苹果,也不吃橘子。”猜一猜他们三人各吃什么水果?二、新课1、出示例2 在下图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给学生读题思考的时间,然后说说知道了什么信息?师:你们首先确定哪行哪列的数?先看哪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就能确定这个空格应填的数。A是几?怎么想的?B是几?怎么想的?接着该怎么填?2、订正答案,并说理由。3、做一做。(数学书P110的“做一做”)在图中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

31、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是多少?4、师:在解题时同学们一定先确定哪个空格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依照这样的线索,就能逐一找出其他空格的数。三、练习1、在图中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是多少?(练习二十一第4题)2、在图中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C各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是多少?(练习二十一第5题)3、动笔练习:完成数学书练习二十一第6、7题。四、课堂小结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们做这样的题是不是很有兴趣?板书设计:简单的推理3241A43B1221341423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