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综合训练题五(教师用).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537374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7.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综合训练题五(教师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地理综合训练题五(教师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地理综合训练题五(教师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地理综合训练题五(教师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理综合训练题五(教师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综合训练题五(教师用).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理综合训练题五一、单项选择题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图3示意江西省从建国初期至今人口自然增长轨迹示意图,X表示初期,Y表示末期。读图完成第1-2题。1下列有关图中人口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B )AI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BO拐点出现是受政策因素影响C II阶段会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 D从X到Y,人口自然增长速度一直加快2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将对江西近十年产生的影响( B )A老年人口数量会有所下降 B 出生人口性别趋衡 C家庭抗风险能力降低 D城市就业压力增大某日,位于铜镜处

2、(33N)的人们正好看到太阳位于图4中的山顶处。此时,阳光恰好被铜镜反射到陡崖处藏宝洞的洞口。读图完成3-4题。图43一年中,铜镜能接收到正午阳光照射的时间约为( C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12个月4藏宝洞洞口处的海拔约为( B )A990米 B790米 C590米 D390米水库具有多种功能,如防洪、发电、灌溉、养殖等,并且能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下图甲是某水库洪水时径流调节示意图,图乙是某水库蓄水前后对库区周围地区降水量的影响示意图。读图回答5-7题。5图中水库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是 D At1 Bt2之前 Ct1之前 Dt26读图,导致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年降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3、C A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冬季气温升高,大气上升运动旺盛 B常年在高气压的控制下 C蓄水后夏季水域增温慢,大气的上升运动不旺盛 D蓄水后水汽蒸发量变大 7水库建成后,可能使河流下游地区 BA洪涝灾害频繁 B流量趋向稳定 C诱发地震、滑坡 D鱼类绝迹 下面三幅图中,图A为南疆公路旁的草方格沙障,图B为行走在沙丘上的驼队,图C为兰州郊区种植白兰瓜的砂田(含砂砾层)。据图回答2题。8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断 B A三地降水均小于200毫米 B图A地区中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小 C图B中风力侵蚀作用明显 D图B中盛行风向为北风9下列关于图示景观,叙述错误的是 B A图A中的沙障能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从而保护

4、公路不被风沙侵袭 B图B中的驼队沿等高线行走,虽线路较长,但省力且视野开阔,安全性好 C图C中的砂砾层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强水的渗透能力和增大昼夜温差 D三地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地表常流性河道频率指的是以一直线截取某一地区,求取被直线切割的河道数与该直线长度之比。图2表示我国年降水量、年径流曲线与河道频率的南北地带变化。读图,回答1012题。10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BA河道频率径流量 年降水量B河道频率年降水量径流量C径流量 河道频率年降水量D年降水量径流量 河道频率11图中常年性河道频率最大的地区是BA. 江南丘陵 B. 长江中下游地区 C. 东北平

5、原 D. 内蒙古高原12下列有关河道频率南北地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BA水系密度的空间分异与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呈反相关B华北平原地表物质渗透性强,径流量偏小,故河道频率偏小C东北河道频率高于华北的主要原因是年降水量显著增多D湛江以北石灰岩地区大量地表水转为地下水,使地表常流性河道频率达到最大值二、非选择题13.(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2013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活动正式启动。入围事件一:鄱阳湖“干渴”成蓼子花海 11月4日卫星遥感监测显示,与历史同期相比,鄱阳湖水面偏小32%。蓼子草花迅速进入盛花期,出现百年不遇的花海奇观入围事件二:暴雨致松花江、黑龙江干流出现1999年以来最大

6、洪涝灾害 专家认为,上述入围事件一和事件二都与青藏高原积雪和冰川减少有关,请简要说明这种关联性。(8分) 答案:青藏高原积雪和冰川减少,地面的反射率会减少,地面增温,(2分)导致气温升高,(2分)增强了夏季海陆温差,导致东南季风偏强,(2分)雨带推进偏快,导致北方的降水偏多,南方出现大范围的高温天气。(2分)(地温、气温、季风和南热北水4个方面,合计8分)1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茶马古道”由于是用茶叶与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材料二:茶马古道示意图。(1)读材料,简要分析西藏地区茶叶产销矛盾形成的地理原因。(8分)(2)从地理角度分析

7、,藏彝走廊地区在人类迁徙过程中,为什么成了“少数民族的孵化器”。(8分)(1) 茶树适宜在温暖湿润的酸性土壤中,多云雾天气更佳;西藏地处高原,大部分地区气候高寒,降水少,空气干燥,不适合茶叶生长。(4分) 藏民以种植青稞、饲养牲畜为主要农业活动;(2分) 其膳食结构以糌粑、酥油、牛羊肉为主,缺乏蔬菜。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能够分解脂肪,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喝酥油茶的生活习惯,茶中在当地需求旺盛。(2分) (2) 横断山区自然环境差异大,在不同自然环境中生活的人们逐渐形成不同的文化和风俗。(4分)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各群之间难以联系、沟通。同时,由于交通不便外来文化也难以进入,使该区域的文化很难被同化。(4分)-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