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最南端的国家:阿根廷共和国.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537416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上最南端的国家:阿根廷共和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地球上最南端的国家:阿根廷共和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地球上最南端的国家:阿根廷共和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地球上最南端的国家:阿根廷共和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地球上最南端的国家:阿根廷共和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球上最南端的国家:阿根廷共和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上最南端的国家:阿根廷共和国.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球上最南端的国家:阿根廷共和国当你打开世界地图,极目美洲大陆时,在辽阔的美洲大陆最南端便会有一个东西短而南北长,呈斜边三角形状的国家映入眼帘,这便是阿根廷共和国。阿根廷国名源自于西班牙语,在西班牙语中“阿根廷”与“拉普拉塔”两词意义相同,均为“白银”。1527年,西班牙探险家塞瓦斯蒂安卡沃托率领一支远征队到达南美大陆后,从一个宽阔的河口溯流而上,深入到内地。探险家们发现当地印第安人佩带着很多银制的饰物,以为当地盛产白银,便将这条河命名为拉普拉塔河,把这一地区称为拉普拉塔区。西班牙殖民统治者后来又将拉普拉塔区改为省。1816年7月9日,拉普拉塔省宣布独立,并将国名正式定为阿根廷。阿根廷一词源于

2、拉丁文,不仅是指具体意义上的白银,同时寓意“货币”、“财富”。这块广袤的土地上虽不产白银,但有着肥沃的土壤,丰茂的草原,良好的气候,这使阿根廷成了“世界的粮仓和肉库”,财富滚滚而来。因此,把这个国家称之为“阿根廷”,真是再恰如其分不过了。阿根廷共和国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东濒大西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西同智利接壤,北接玻利维亚、巴拉圭,东北部与巴西和乌拉圭为邻。地势由西向东逐渐低平。西部是以脉绵延起伏、巍峨壮丽安第斯山为主体的山地,纵贯南北3,000余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30;东部和中部的潘帕斯草原是著名的农牧区;北部主要是格兰查科平原,多沼泽、森林;南部是巴塔哥尼亚高原。主要山脉有奥霍斯德萨拉

3、多山、梅希卡纳山,海拔6964米的阿空加瓜山,为南美洲万峰之冠。巴拉那河全长4700公里,为南美第二大河。主要湖泊有奇基塔湖、阿根廷湖和别德马湖。北部属热带气候,中部属亚热带气候,南部为温带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度在16-23之间。东北部降水丰沛,在1,000毫米左右,西北部和南部为250毫米;夏季雨水较多。巴拉那-拉普拉塔河全长5,580公里,为南美第二大水系,主要支流有巴拉圭河、乌拉圭河等国际界河,南部安第斯山区多冰蚀湖。著名的乌马瓦卡峡谷,曾是古老的印加文化传到阿根廷的通道,被称为“印加之路”。阿根廷物产富饶,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银、铀、铅、锡、石膏、硫

4、磺等。现已探明蕴藏量:石油288亿桶,天然气7635亿立方米,煤炭6亿吨,铁3亿吨,铀294万吨。水力资源丰富。森林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3左右。沿海渔业资源丰富。农牧业发达,牧场和草原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5,耕地占12.7,畜牧业占农牧业总产值的40。是世界粮食和肉类重要生产国和出口国,素有“粮仓肉库”之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高粱和葵花籽、亚麻籽等。羊、牛的头数和小麦、玉米、大豆的产量都居世界前列。工业产值超过农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左右,工业部门齐全。有食品、纺织、皮革等农牧产品加工工业,近年来钢铁、汽车、化工、石油开采和提炼、电子、电力等部门发展甚速。交通发达,铁路全长约4.4万公

5、里,公路105万公里。出口以农牧产品为主,其中肉类、小麦、玉米、大豆、亚麻籽、羊毛等占出口总值的75-80,近年来工业品出口亦有大幅度增长。进口多为机器设备、工业原料、化学品等。核工业发展水平居拉美前列,现拥有3座核电站。钢产量居拉美前列。机器制造业具有相当水平,其生产的飞机已打入国际市场。食品加工业较先进,主要有肉类加工、乳制品、粮食加工、水果加工和酿酒等行业。阿是世界葡萄酒主要生产国之一,年产量30亿公升。近年来,阿根廷已成为南美最大的旅游国家,主要旅游点有巴里洛切风景区、伊瓜苏大瀑布、莫雷诺冰川等。主要山脉有安第斯山脉、雷亚尔山脉等。主要河流有巴拉那河、拉普拉塔河、科罗拉多河、内格罗河等

6、。阿根廷16世纪前居住着印第安人。自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外国殖民者蜂拥而至。1535年西班牙在拉普拉塔建立殖民据点。1776年西班牙设立以布宜诺斯艾利斯为首府的拉普拉塔总督区。1810年5月25日布宜诺斯艾利斯人民掀起反对西班牙统治的“五月革命”,成立了第一个政府委员会。1812年起,阿根廷人民在民族英雄圣马丁的领导下,开展了反对西班牙殖民军的大规模武装斗争,终于在1816年7月9日宣告独立。1853年制定第一部宪法,建立了联邦共和国,乌尔基萨当选为第一任总统。1862年巴托洛梅米特雷担任总统,结束了独立后长期的分裂和动乱。19世纪中叶,欧洲大批移民抵阿,英国势力开始在阿根廷经济中占据重要地

7、位。自20世纪30年代起,出现军人与文人交替执政的局面。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和英国因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归属问题,爆发了马岛战争,同年6月14日,英军击败了阿军,继续占领马岛。1983年,阿方辛民选政府上台,恢复宪制,大力推进民主化进程。1994年8月22日,宪法经第四次修改后实施。修改后的宪法规定,阿根廷为联邦制国家,实行代议制民主,内阁是政府执行机构。总统、副总统由普选产生,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执掌国家最高行政权,任期四年,可连选连任一次;副总统兼任参议院议长。宪法还规定设内阁总理一职。总理、部长和总统府各国务秘书均由总统任命。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国会分参、众两

8、院,拥有联邦立法权,参、众议员均由直选产生,可连选连任。阿根廷共和国面积2,780,400平方千米,领土面积居世界第八位。为拉丁美洲(除美国和加拿大两国其他美洲国家的统称)的第二大国,仅次于巴西。人口3914万。主要民族是欧洲人和印第安人,其中白种人占97,多属意大利和西班牙后裔。是南美洲各国白种人比率最高的国家。城市人口占五分之四。混血种人,印第安人及其他人种占3。居民87信奉天主教,其余的信奉新教及其他宗教。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货币:比索。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重要节日有国庆日:5月25日(1910)、独立日:7月9日(1816年)、马岛战争老战士日:4月2日(1982年)。国树:赛波树。

9、国鸟:棕灶鸟。国家格言是处于团结和自由之中。名胜有莫雷诺冰川、巴里诺切风景区等。世界遗产有8项,其中文化遗产4项,自然遗产4项(其中1项与巴西共有)。它们是洛斯格拉希亚雷斯冰川公园(冰川国家公园)、伊瓜苏国家公园、瓦尔德斯半岛、平图拉斯河手洞、伊斯奇瓜拉斯托/塔兰帕亚天然公园、科尔多瓦的耶稣会街区和庄园、乌马瓦卡谷等。1972年2月19日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国际电话区号:54。【国旗】阿根廷共和国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5:3。自上而下由浅蓝、白、浅蓝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白色长方形中间是一轮“五月的太阳”。太阳本体酷似一张人脸,是阿根廷发行的第一枚硬币的图案,沿太阳本体圆周等距离分

10、布着32根弯直相间的光芒线。浅蓝色象征正义,白色象征信念、纯洁、正直和高尚;“五月的太阳”象征自由和黎明。每年6月20日为国旗日。1810年,阿根廷爆发了著名的5月革命,推翻了西班牙总督,开始了伟大的独立战争。为了鼓舞士气,指引部队作战,领导独立战争的贝尔格拉诺将军亲自设计并指导制作了一面浅蓝色和白色相间的旗帜。这两种颜色分别象征着纯洁和虔诚。1816年7月9日,阿根廷共和国宣布成立时,升起的就是这面旗帜。从此,它被正式确定为阿根廷国旗。【国徽】阿根廷共和国国徽为椭圆形。椭圆面上蓝下白,为国旗色,上端有一轮“五月的太阳”,寓意同国旗。椭圆形中有两只紧握着的手,象征团结;手中握有“自由之竿”,象

11、征权利、法令、尊严和主权;竿顶为红色的“自由之帽”。椭圆形图案由绿色的月桂树叶环绕,绿色象征忠诚和友谊,月桂树叶象征胜利和光荣。【国歌】阿根廷共和国国歌是祖国进行曲祖国进行曲大地的生民,听神圣的呼声:自由,自由,自由!奴隶的枷锁被打破,被打破;自由登上宝座。充满尊荣的宝座已经建成,胜利归南方各省联盟!全世界自由人民齐欢呼:祝福伟大国家阿根廷!祝福伟大国家阿根廷!新生的英雄们精神抖擞,好像武神一样雄赳赳。他们胸怀里充满豪情,阔步前进使大地发抖。印加人正从坟墓里苏醒,重新燃烧起满腔热情,鼓励他们的儿女去重建往昔祖国的赫赫有名,往昔祖国的赫赫有名!山崖崩裂,城墙倒坍,轰隆隆地响声震天;复仇和战争的呼

12、声四起,到处一片狂澜。凶恶的暴君包藏着妒忌心,吐出毒液来恶臭难闻,手中挥舞着染血的军旗,挑起战争,残酷无人性,挑起战争,残酷无人性!阿根廷人,侵略者向你们挑战,他们卑鄙而又傲慢,狂歌狞笑,践踏我们的土地,终将失败,注定无疑。一同慷慨地宣誓的勇士,为了自由而奔赴战场,痛打这一群嗜血的虎狼,意志坚强如铁壁铜墙,意志坚强如铁壁铜墙!勇敢的阿根廷人奔赴疆场,精神饱满,斗志昂扬;战斗的号角随着炮声隆隆,响彻南方的战场上。布宜诺斯艾利斯是抗战的先锋,带领著名的联盟城市,他们将挥起强壮的手臂,绞死傲慢的伊伯利亚之狮,绞死傲慢的伊伯利亚之狮!胜利之神展开光辉的双翅,庇护阿根廷勇士。暴君看见了屁滚尿流,连忙夹着

13、尾巴逃走。他交出军旗和武器来投降,赢得战利品,归功自由。人民鼓舞着光荣的彩翼,气概豪迈,扬眉昂首,气概豪迈,扬眉昂首!从南极到期北极响彻号声,传送赫赫声名,它用美洲的名义向人们反复呼唤,生民,请听:充满尊荣的宝座已经建成,胜利归南方各省联盟!全世界自由人民齐欢呼:祝福伟大国家阿根廷!祝福伟大国家阿根廷!记住桂冠怎样得来,让它永远存在!我们生得有光彩,死也要死得有光彩。阿根廷的祖国进行曲是拉丁美洲的第一首国歌。1813年5月11日,阿根廷国会通过决议确定由比森特洛佩斯伊普兰内斯(17851856)作词、布拉斯帕雷拉普(17771820)谱曲的祖国进行曲为阿根廷国歌。1900年,胡里奥罗卡(184

14、31914。18801886和18981904年为阿根廷总统)总统颁布法令规定每逢在法定节日,学校举行的仪式上需合唱国歌的第一和最后一节。【国花】阿根廷共和国国花是赛波花。赛波树属木本豆荚科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南美地区。在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拉普拉塔地区的印第安人不断奋起反抗。传说,在一次战斗中,一位印第安部落酋长不幸阵亡,她的女儿阿娜依挺身而出,指挥战斗,与西班牙殖民者浴血死战,最后她也被俘。西班牙殖民者将阿娜依绑在一棵赛波树上,要用火烧死她。阿娜依在熊熊的大火中慷慨就义。此时,花期未到的树上突然盛开出满枝累串的、如火如血的红花。从此赛波花成为阿根廷人民心目中民族女英雄阿娜依的化身,成为阿根廷

15、人民英勇不屈的象征。1942年,阿根廷通过一项法令,正式确定赛波花为阿根廷的国花。赛波树为阿根廷的国树。【首都】阿根廷共和国首都是布宜诺斯艾利斯。布宜诺斯艾利斯,简称布宜诺斯,是阿根廷最大城市、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南美巴黎”的美誉。它东临拉普拉塔河,对岸为乌拉圭(东方)共和国,西靠有“世界粮仓”之称的潘帕斯大草原,风景秀美,气候宜人。是北京奥运会圣火境外传递的第七站,也是唯一进行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南美洲城市。16世纪初,远道而来的西班牙探险船队驶入拉普拉塔河口,只见阳光普照、绿野千里,空气清新,一名船员不仅高呼:“布宜诺斯艾利斯!”(西班牙语“多新鲜的空气啊!”)这一感叹日后成

16、了在这里所建城市的名称。布宜诺斯艾利斯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人口近300万,若包括郊区,面积达4326平方公里,人口则有1383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3以上,是南半球仅次于圣保罗的第二大城市。居民98为欧洲移民后裔。【亮点】阿根廷国土辽阔,资源丰饶,人民勤劳,崇尚民主。有许多世界之最和世界遗产。世界遗产冰川国家公园冰川国家公园由多山的湖区组成,位于南纬49度以南,阿根廷圣克鲁斯省西南部的边远地区。它包括南安第斯山的一个被大雪覆盖的地区,以及许多发源于巴塔哥尼亚冰原的冰川。这里是纵贯南美大陆西部的安第斯山脉南段巴塔哥尼亚山脉东侧,属巴塔哥尼亚高原阿根廷圣克鲁斯省。冰川国家公园建于1910年,位于

17、美国蒙大拿州北部,与加拿大的英属哥伦比亚省和亚伯达省接壤。地理上它位于落矶山脉北部,著名的三分点也在公园内,就是各分水岭的交会点:三分点以东的降雨最终会经墨西哥湾流入大西洋,以西的降雨最终会流入太平洋,以北的降雨最终会经哈德逊湾流入北冰洋。由于温室效应的缘故,公园里的冰川正大幅度缩小中,过去的大冰川变成今日的小冰川,过去的小冰川就干脆消失掉了。冰川退缩后留下许许多多美丽的山川、湖泊、瀑布等,风景从大到小都变化万千,非常精致。被称作“北美大陆分水岭”的落基山脉从北到南贯穿公园中心。公园占地41万公顷,原是布莱福特部族的印第安保留地的一部分,1910年辟为国家公园。因这里有50余条冰川,故得名冰川

18、国家公园。冰川是由降落在高山的大量积雪在重力作用下凝为沿地面运动的巨大冰体形成。陡峭的纵壁,有棱有角的外形,是冰川的特征。冰川国家公园在冰川国家公园中以布莱福特冰川最大,占地约4.8平方公里,位于海拔2440米的杰克逊山和布莱福特山北坡。哈里森冰川和庞普里冰川覆盖在南坡。这里也以其美如画卷的山峰闻名。位于公园北部3000多米高的克利夫兰山为最高峰。公园中超过3000米的还有金特拉峰、西耶山和斯廷森峰等。这里的山脊好像一把把利刃,那被冰河剥蚀得像金字塔似的峰峦,覆盖着皑皑的白雪,显得格外妖娆。地压将山峰上的岩石扭曲、折裂和使它们倾斜了,形成一幅难以置信的叠层岩几何图形。每一岩层构成了一座平台,往

19、往不足1米厚,雪花积贮其上,把整个山峰点缀成了黑白相间的条绒模样。冰雪消融之际,绕着山峰的陡峭山谷呈现出优美的曲线,谷中溪流自几十米高处飞泻而下,有时水花四溅,被风吹散,不知所终。有的溪底倾斜,宛若地震之后被扭得曲曲弯弯的楼梯,溪水便沿着这倾斜的岩层,逐级而下,形成250 多处大小不同的湖泊。最美的圣玛丽湖,长16公里,四周为群山环抱。马克唐纳湖,为最大湖泊,长约18公里,平均宽度2.5 公里。急流湖为最小湖泊之一,坐落在一处风景绝美的地区中心。冰山湖,长仅0.8 公里,位于1830米高、在炎天溽暑仍雪飘冰封的高山之上。阿瓦兰切盆地,像一座天然圆形剧场,山势雄奇险绝,四周陡壁高610 米,背景

20、天幕上悬瀑如练,红色西洋杉点缀山色更见俏丽,山泉的鸣声使四周愈显清幽,为公园著名一景。冰川国家公园是北美特有物种的大观园,有1000多种树木花草。在比较干燥的东部山坡上,恩氏云杉、亚高山冷杉、小干松、花旗松和大枝松,苍劲挺拔,亭亭玉立。在气候较暖、比较湿润的西部山坡上,落叶松、冷杉、云杉茂密葱茏,郁郁苍苍。每到夏季,杜鹃和百合等野花争艳斗美;龙胆草和旱叶草等野草竞相生长,把威严的群山打扮得格外艳丽。冰川公园里动物种类也很多,有大角山羊、美洲豹、山狗、山猫、驼鹿、美洲大角鹿、黑熊、灰熊、白尾鹿等等。冰川国家公园的景点最为人熟悉的是奔向太阳之路沿线,它包括了麦当劳湖地区、罗根山隘地区以及圣玛莉湖地

21、区;其次是众冰川地区。冰川国家公园每两三年就发生次冰灾,崩塌的冰块如千军万马,随洪水翻滚奔流。这种惊心动魄的场面,发生于阿根廷湖,主角是莫雷诺冰川。冰川拦截阿根廷湖,时而电击雷崩,冰凌激溅半空,如银雨纷抛。由于切割得深,来势猛烈,到湖边并未停止,一直伸到湖的对岸,途中遇到湖畔森林,把树木连根拔起,把石块推离地面。冰川形成冰堤,略呈蓝色的冰垣壁立湖中,高达60米,拦蓄湖水,最后,使冰堤上游的湖水比另一边高37米,因压力集聚,湖水冲缺冰堤,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阿根廷湖水冲缺冰堤时冰块破裂声和湖水的怒吼如雷震耳,声闻16公里以外。湖水起初渗过堤基迅速变成澎湃的洪流,在冰堤下冲出隧道,并不断削弱隧道壁

22、。最后隧道突然崩塌,大如房屋的冰块坍落水中,较小的飞溅半空,四散坠下。1972年冰堤决裂时,由于拦蓄的水太多,流了几个星期,堤两面的落差才消失。冰川国家公园,1981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瓜拉尼人的耶稣会教堂(瓜拉尼人居住区的耶稣会传教所)瓜拉尼人的耶稣会教堂是著名的天主教遗址。位于巴西南部里约格朗德州的圣米格尔德拉斯米希奥内斯以及阿根廷的米希奥内斯省境内。1632年耶稣会传教士克里斯托巴而德门多萨和巴勃罗?虫纳维德斯在圣佩德罗山麓的伊比奎河右岸建立了教徒聚居区,但不久受到了圣保罗派的教徒袭击,于是人们被迫迁徙,远离聚居区,有的教徒定居于皮拉蒂尼河畔。教徒们在圣米格尔建立了教堂。后来,来自意大

23、利米兰的建筑师兼耶稣会教士吉安巴蒂斯塔在原来教堂的遗址上重新建造了带有典型的8世纪时期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特色的新教 堂。随后,巴蒂斯塔又和同事安德雷阿边奇及神父们一起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从事教堂的建造工作,就地取材,用石头砌造雄伟的教堂,至今这个依旧保存完好无损。早期,从欧美到南美洲的移民往往是按照同一国度和同一信仰而聚居的,因此在当地形成了独特的教徒村落。在瓜拉尼耶稣会传教区内,分布有巴西的圣米格尔杜斯米索纳斯遗迹,还有阿尔坎赫尔村遗址和阿根廷境内的圣安娜村、圣伊格纳西奥米尼、圣母玛利亚艾尔马约尔村、罗雷托圣母村5个遗址。这些遗迹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均是17世纪至18世纪时期,西方天主教修会

24、之一的耶稣教团向海外扩张和在南美传播的见证,因此在近代天主教传播史和南美天主教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瓜拉尼人的耶稣会教堂,1983,198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是:在热带雨林的中心,有五个引人注目的耶稣会使命保留物,它们分别是:巴西的圣米格尔?杜斯米索纳斯遗迹;阿根廷的圣伊格纳西 奥米尼、圣安娜、罗雷托圣母村及圣母玛利亚艾尔马约尔村遗迹。1718世纪建于瓜拉尼人地区,这些特殊的布局和不同的保留状态 表现了它们各自的特色。伊瓜苏国家公园(阿根廷)被誉为“南美第一奇观”的伊瓜苏瀑布是南美洲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五大名瀑之一。“伊瓜苏”在当地印第安人的瓜拉尼语中意为“大水”。伊瓜

25、苏瀑布位于阿根廷北部和巴西交界处、伊瓜苏河下游,距伊瓜苏河与巴拉那河汇流点约23公里。伊瓜苏河发源于巴西南部,沿途汇集了大溪小流,穿过维多利亚山口,以雷霆万钧之势朝巴西和阿根廷交界的平原奔腾。在伊瓜苏突然受到阿古斯丁岛的阴滞, 河道为之铺宽达3公里,形成一个水深仅1米左右面的湖面,湖水流到绝壁时,飞泻成一大瀑布群。伊瓜苏瀑布呈弧形,平均落差72米,共有275股大大小小的瀑布,组合成三大瀑布群,平均每秒钟流量1750多立方米,雨季流量每秒钟达1.27万立方米。最高、最壮观的瀑布群名叫“鬼喉瀑”,位于正中。因该瀑布在泻入深渊时发出的轰鸣声加上深渊内震耳欲聋的回声令人惊心动魄,故而得此怪名。北翼的瀑

26、布群在巴西境内,是两层平台组成的大小瀑。南翼的瀑布群则在阿根廷境内,是两组双层的暴布群。汛期时,三大瀑布群连成一道垂挂于峭壁之上的天幕,水天一色。当阳光照射到水雾上时,四周就会映现出一条条五彩 缤纷的彩虹,景色极其壮观。伊瓜苏瀑布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每年11月到次年3月为雨季,这时伊瓜苏河水位猛涨,每秒平均达1万多立方米的巨大水量覆盖崖壁,共同汇成一道半圆形水幕,狂泻而下,其声势之浩大,如万马奔腾。瀑布壮丽的景观使其成为一个旅游胜地,吸引着世界各地众多的游客。阿根廷和巴西在瀑布的南、北两侧分别建有国家公园。阿根廷 所建的公园称伊瓜苏国家公园,面积达5.5万公顷。公园里森林、沼泽广布,野猪、山猫

27、、猿猴等动物出没其间。每年811月是游览的最好季节。在阿根廷游览瀑布,有两条旅游线路,可以看到瀑布的不同景象。一路称上路,即阿根廷在瀑布上游修有一座绿色栏杆小桥,长3,000米,桥面蜿蜒曲折,可达瀑布边缘,游人站在桥上,凭栏俯视,可以看见伊瓜苏河注入巴拉那河的壮观景象;另一路以观魔鬼峡瀑布为主,这一段瀑布像一把张开的折扇,在它跌落山谷以后,就成为一条狭窄湍急的河道,而这段河道就是阿根廷和巴西两国的国界。在阿根廷境内有米特莱、贝尔格拉诺等4条瀑布,在巴西境内有费洛里亚诺等5条瀑布。9条瀑布凌空倾泻,下赴绝涧。每当晴空万里、阳光灿烂之际,光线投射到瀑布上,变幻为彩虹万道,使整个山谷变成一个仙国梦境

28、。巴西在瀑布周围所设国家公园,面积达17万公顷,园内多野生动物,是巴西最大的森林保护区。公园内设有自然博物馆,还设有瀑布旅馆,游客住在瀑布旅馆里,不用出门,即可俯览伊瓜苏瀑布全貌。伊瓜苏国家公园,198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是:伊瓜苏国家公园处于玄武岩地带,高80米,直径2700米,跨越阿根廷和巴西国界,世界上最壮观的瀑布之一就位于这个地区的中心。许多小瀑布成片排开,层叠而下,激起巨大的水花。周围生长着200多种维管植物的亚热带雨林,是南美洲有代表性的野生动物如貘、食蚁动物、吼猴、虎猫、美洲虎和大鳄鱼的快乐家园。瓦尔德斯岛1983年,根据阿根廷法令2161号,瓦尔德斯岛被

29、设为旅游自然保护区;1999年,该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瓦尔德斯岛占地360000公顷,岛内海拔最低处低于海平面35米,最高处海拔仅100米。瓦尔德斯岛由一系列的海湾、悬崖、滩涂、海岸,以及岛屿组成。半岛的海岸线长达400公里。瓦尔德斯岛东端是包含一些小岛的长达35公里的瓦尔德斯海湾。瓦尔德斯岛的内部地势平坦,有一些浅的淡水湖以及盐湖。岛内无永久性河流和小溪,因此淡水资源缺乏,而且岛内大部分的土壤层厚度很薄。岛内气候温润,年降水量在240毫米左右,每年冬季大约有12到20天的霜冻。岛内冬季平均气温为零摄氏度到15摄氏度之间,夏季平均气温在15到35摄氏度之间,一年之中最热的月份

30、是二月。瓦尔德斯岛最主要的植被是巴塔哥尼亚草原植物,这里的植物有明显的分带现象,大致可分为18个区。岛内现已发现有41个种属的130种植物,其中有41种濒危物种。岛内占绝对优势的植物是旱生植物,另外还有一些灌木丛。瓦尔德斯岛是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天然动物栖息地。这个地区一些临危物种的资源保护具有突出的全球性价值。瓦尔德斯岛是大量的哺乳动物和海鸟的避难所,这些动物在岛内广阔的水域内可以找到丰富的食品,并能寻到良好的 地方来建巢搭穴。在这里鲸鱼可以在干净的水域里交配下仔,1990年有1200头鲸鱼光顾过瓦尔德斯岛,而且统计数字表明,到岛内的鲸鱼以每年7%的速度递增。按此速度,现今岛内的鲸鱼大约有27

31、00头。每年的8月末到10月初是海豹交配繁殖的季节,10月份的第一周是海豹繁衍的高峰期。瓦尔德斯岛是阿根廷最北的海豹繁育基地,世界上 其它的海豹栖息地主要位于南极洲的一些岛屿上。瓦尔德斯岛同时也是海狮的重要栖息地。岛内的其它哺乳动物有食肉动物逆戟鲸,尽管它们有时也捕食海狮、海豹,它们以食海鱼和鱿鱼为主。逆戟鲸采用一种特殊的捕食方法,它常常搁浅在浅滩中,然后张大嘴靠近猎物,静等其上钩。岛内的陆生哺乳动物有骆马,它们在岛内随处可见。其它的陆生哺乳动物还有巴塔哥尼亚野兔和阿根廷灰狐。瓦尔德斯岛内的鸟类种类繁多,达181种,其中66种是候鸟。岛内的海鸟居住在岛内的12个栖息地中。企鹅是岛内最大的动物家

32、族,有大约四万个活动的巢穴分布在岛内的五个栖息地。第二大家族是海鸥,有六千个活动巢穴。其它生活在这里的鸟类有鸬鹚、大白鹭、黑冠苍鹭和普通燕鸥。对于在海滩生活的候鸟,如白臀矶鹞、黑尾豫来说,滩涂和泻湖是最重要的栖息地。瓦尔德斯岛上有220个常住居民,其中一半住在岸上的小村庄里。羊毛是当地主要的农牧产品,整个岛上有56个羊场,圈养着大约八万头羊。直到本世纪中叶,政府才授权有限制的捕杀和买卖海狮以获得其毛皮和油脂。据报道,对海狮的大量猎取一直持续到1953年才结束。然而事实上,直到1960年,这一地区仍在捕杀海狮,甚至到70年代,还有秘密的猎杀和交易行为。在此之后对海洋动物的保护立法出台,才禁绝了进

33、一步的商业捕猎行为。瓦尔德斯岛上的淡水供应是一个大问题,新鲜的淡水都要从别处运进来。近来,瓦尔德斯岛上新建了一个日净化20万升饮用水的工 厂。尽管随气温高低和来此观光的游客数目不同,用水量会有所变化,它的建成至少可以满足将近两千人的用水需求。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是:位于巴塔哥尼亚地区的瓦尔德斯岛是全球海洋哺乳动物资源的重点保护区。这里是濒危的南部鲸的庇护地,也是南美海象、海豹和海 狮繁衍生息的理想场所。这个地区的逆戟鲸还有独特的战略来应付当地的海上捕猎。科尔多瓦的基督教宗教教徒聚居区时光倒流至公元1767年的3月31日晚到次日凌晨:经历了将近一年的反复权衡,西班牙国王查理三世终于颁布指令决定废

34、止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基督教宗教归化。正是这个原因,曾经极度繁荣成功的教会社会和经济计划终于走到了尽头。尽管建立教徒聚居区的支持者对宗教归化的成果给予高度赞扬,但阻止国王法令的希望却如同教堂塔楼上的烛光一样,微乎其微。科尔多瓦的基督教宗教教徒聚居区修建于1616到1725年,到这里参观就好象是进入了时空隧道,回到了4个世纪以前。“教徒聚居区”有两层含义在里面:传经布道,讲述新约和感化异教徒,使他们皈依正教。“教徒聚居区”就建在教堂和神学生聚居的地方,后来,这里变成了科尔多瓦国家神学院。400多年以来,人们从遥远的地方赶来,寻求科学知识,他们徘徊在这里的回廊,留连于这里的教室,这里浓郁的学术氛围深

35、深的感染着他们,就象黑暗中的一束光把他们导向知识的彼岸。这里还产生了科尔多瓦最早的本土砖瓦匠、珠宝匠、艺术家,他们的杰作至今仍为世人称道。在聚居区有栏圈和小牧场用以喂牛、羊羊、放马,还有菜地和果园,种植着小麦、谷物等,用于灌溉的水渠还是水磨房的动力来源。聚居区里还有各种作坊,有铜匠、铁匠、木匠和泥瓦匠,还有织补坊、肥皂坊。另外,聚居区还有农场工人房,里面住着牧师和子民。在聚居区复杂的结构系统中,基督教在科学技术和艺术的传播与发展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科尔多瓦的基督教宗教教徒聚居区,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是:科尔多瓦的基督教宗教教徒聚居区,是巴拉圭早期基督教信徒聚居

36、区的心脏,包括了基督教会系统的核心建筑物:大学、教堂、基督子民居住区和神学院。除了这五大建筑群,教会区还包括宗教的和凡俗(非宗教的)的建筑,充分显示了南美洲17到18世纪间150 多年基督教、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过程。伊斯奇瓜拉斯托/塔兰穆帕亚自然公园这一处世界遗产包括阿根廷西北部圣胡安省和拉里奥加省之间的两块相临的保护区。伊斯奇瓜拉斯托省域公园是跨越两个省份的保护区,塔兰穆帕亚国家公园则完全是在拉里奥加省境内。整个伊斯奇瓜拉斯托/塔兰穆 帕亚自然公园的面积为275,369公顷。伊斯奇瓜拉斯托省域公园占地60,369公顷,包括一个过渡带和将近12,000公顷 的公园区。塔兰穆帕亚国家公园面积215

37、,000公顷,没有明显的过渡带,但是整个公园被分成四个部分:非禁区、限制游览区、游览区和 休养区。伊斯奇瓜拉斯托/塔兰穆帕亚自然公园平均海拔1,200米。最高峰海拔3,000米。伊斯奇瓜拉斯托/塔兰穆帕亚自然公园地处阿根廷中部的沙漠地带,构成了几乎整个伊斯奇瓜拉斯托-维拉三叠纪盆地。这里 有距今2亿4千5百万年至2亿零8百万年前整个三叠纪时期的河流、湖泊和沼泽形成的大陆沉积物。河流沉积包括大面积的洪水冲击平 原,高过河岸的沉积物以及沉积物的河水冲积流向告诉我们洪水很可能是由于季风形成的。湖泊和沼泽中有大量的植物化石,一部分已经 成为煤层,其他化石则完好的保留了植物原本的形状、脉络和纹理,在其他

38、地区这种保存形式并不多见。在沉积物中最常见的是火山岩灰层,伊斯奇瓜拉斯托土地干燥,表面崎岖不平,人们称之为“月亮谷”。伊斯奇瓜拉斯托/塔兰穆帕亚自然公园是地球上唯一一块记载了三叠纪地质年代大陆沉积物化石化完整过程的土地。伊斯奇瓜拉斯托 /塔兰穆帕亚自然公园的化石层中有已知年代最早的的恐龙的遗骸,记录了恐龙从三叠纪早期的哺乳动物祖先到三叠纪后期恐龙时代的演 变过程。尽管,地球上还有其他的三叠纪遗址,有一些恐龙化石,但是这些遗址一般面积都很小,化石数量有限,而且只代表了漫长的4亿5千万年的三叠纪地质年代中的某一阶段。伊斯奇瓜拉斯托/塔兰穆帕亚自然公园,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世界遗产委员会的

39、评价是:这两个自然公园彼此毗邻,位于阿根廷中部谢拉潘毗纳斯西部边境的275,300公顷的沙漠地区,拥有最完整的三叠纪时期(2亿4千5百万年至2亿零8百万年前)的陆地化石记录。两个自然公园中的六个地质层展示了极为广泛的古代物种化石,充分展示了三叠纪时期脊椎动物和古环境的进化过程。洛斯马诺斯岩画洛斯马诺斯的意思是“手洞”,它是由一系列的峡谷山洞组成,洞内的墙壁上是岩画,出自于现今已消失的智慧民族的伟大杰作。“手洞”的名字取自洞窟中人手的雕画形象。此外还有很多当地常见动物的形象描绘,例如红褐色美洲驼。岩洞内是私有土地,因此岩洞的 开放时间也是完全根据主人的情趣雅致来决定的。由于出自于对古先的神圣的景

40、仰,来此游览的游客对这里都具有一种特殊的义务,严格 遵守洞穴的开放政策。在17世纪欧洲人来此定居之前,一直是居住在巴塔哥尼亚这个遥远地区的泰韦尔切猎人群体保护着这些画。洛斯马诺斯是泰韦尔切 人居住的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在欧洲人到来之前,这里一直是泰韦尔切人的居住地,洞穴的特征是刻绘在墙壁上的多种多样的手,看上 去仿佛是分布于一个多枝杈上的许多树叶,墙壁上还刻画着当地的动物和神圣的象征。如今泰韦尔切人已经从这里消失,但是他们的精神将在此永驻。博斯基斯彼得里菲卡多斯的意思是石化森林,在阿根廷现存的三处石林中,这座石林是其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个。大约在140百万 年之前,安第斯人在巴塔哥尼亚高原上自由

41、的穿梭,从一个海岸又向着另一个海岸移动,沿途中没有遇到任何高山险阻。茂密的森林长得 郁郁葱葱。然而,火山突然爆发,结果形成了安第斯山脉,但是繁茂的森林顷刻间都被葬于火山灰的下面。历尽沧桑,经过数百万年之后 ,这些位于火山灰之下的森林已经在原来的地方发生石化。天长日久,由于巴塔哥尼亚高原上持续不断的风霜雪雨,这些石林最终暴露于地表,在这里人们一眼就能看到垂直生长但已经石化的树干以及败落的石化树枝。石林的出现吸引了无数的岩石收藏专家。阿根廷政府意识到了他们必须采取措施来保护这些石林,以防止这些石林全部被运往英国作为花园装饰品之用,或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被用做纸压。游人在一天内便可以尽享博斯基斯彼得里

42、菲卡多斯和洛斯马诺斯这两处名胜古迹。此外,洛斯马诺斯还有一条水溪,流淌于岩洞,这对于在热季来此旅游的游客来说,在这里沐浴一个清新的水澡,也是旅途中一件美不胜收的乐事。洛斯马诺斯岩画,199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是:洛斯马诺斯岩画所集中的卓越的洞窟艺术可追溯到100010000年以前。“手洞”的名字取自洞窟中人手的雕画形象。此外 还有很多当地常见动物的形象描绘,例如红褐色美洲驼。在17世纪欧洲人来此定居之前,一直是居住在巴塔哥尼亚这个遥远地区的猎人群体保护着这些画。乌马瓦卡谷乌马瓦卡谷,位于阿根廷胡胡伊省。阿根廷北部为安第斯山脉一部分的乌马瓦卡谷,自古以来即是主要的文化交流

43、要道。拥有壮丽景色的乌马瓦卡谷,残留着过去一万年之前开始的重要通商路段及多样的遗迹。包括史前狩猎-采集者集落、印加帝国(15至16世纪)及发生于19至20世纪的独立战争。安第斯山自北而南,是阿根廷与智利的天然分界线。靠近这条分界线的阿根廷西北地区山多,谷深,大部分地方海拔2000米以上。在最北部说的胡胡伊省。乌马瓦卡峡谷从边境城市拉基亚卡省会胡胡伊城,绵延70多公里印第安人的凯楚阿语里是“瑰宝之都”的意思。峡谷山上的石头五光十色。真如稀世珍宝一般光彩夺目。这里还有一座“七彩山”,色彩层次分明。犹如画家的调色板一样。原来这些石头里含有不同的金属,朱红的铁矿石,发绿的铜矿石,淡黄的磷矿石等等。从而

44、形成了异彩纷呈的“瑰宝峡谷”。同时丰富的矿藏也为胡胡伊省赢得“矿业之都”的美誉。阿根廷独立战争时期。贝尔格拉将军曾在峡谷中驻扎过,在乌马瓦卡城郊,至今还保留着将军当时察看地形的塔。峡谷里还有古代印第安人的城堡遗址。历史遗址和大自然的造化使这里成为旅游胜地。乌马瓦卡谷,200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是:格夫拉达德乌马瓦卡沿着一条主要的文化路线,卡米诺印加,沿着里奥格兰德壮观的山谷,从安第斯山脉的高寒沙漠源头到达与里 奥莱昂南150公里的汇合处。这一地区在过去的10,000年中起着主要的贸易通道作用。它是史前的狩猎群体聚集地,可以看出印加帝国(五、六世纪时期)和十九、二十世纪为

45、独立而战的痕迹。世界之最“世界尽头”:乌斯怀亚城乌斯怀亚是坐落在火地岛最南端的小城,一般阿根廷人把它称为“世界之端”、“世界尽头”。南极洲隔海相望的火地岛是世界上除南极洲外最靠南的土地,它的首府乌斯怀亚是世界上最南端的城市。乌斯怀亚位于火地岛的南部海岸,北靠安第斯山脉,面对连接两大洋的比格尔海峡。它的纬度是5449,是世界上最靠南的城市。在当地土著部落亚马纳语中,乌斯怀亚的含义是“向西深入的海湾”、“美丽的海湾”之意,比格尔水道在这里形成一个大海湾。这里距南极半岛1000公里,是南极科学家不可缺少的补给基地,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南极考察船队都在此停泊过。乌斯怀亚始建于1870年,1893年设城。

46、主要经济部门是电器、木材加工、渔业和旅游业。居民多从事伐木、养羊、捕鱼等生产。但由于它特有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通往南极洲的门户而驰名世界。乌斯杯亚城距本国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远达3200公里,距南极洲却只有800公里。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乘船往南极洲,至少需要一周的时间;而由乌斯怀亚起航,越过德雷克海峡,两天便可到达。因此前往南极洲探险和考察,乌斯怀亚是一个理想的起航和补给基地。堪称世界上最南的居民点。乌斯怀亚依山傍水,郁郁葱葱的山坡和巍峨洁白的雪山交相辉映,色调不同的各种建筑坐落在波光粼粼的比格尔水道和青山白雪之间,水道对岸智利境内的雪山也历历在目,构成一幅绝美的图画。旖旎的风光吸引着大批慕

47、名而来的游客,给这块本来荒凉的土地注入生机。中间有条叫比格尔海峡的水道,是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线。这里距南极洲大陆800公里,是各国南极考察队重要后方基地。近年来石油工业在该城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市内建筑、街道、广场、博物馆和图书馆多以圣马丁的名字命名,以缅怀这位为阿根廷独立解放做出重大贡献的英雄。“迈卜”是乌斯怀亚小城的主干道,这里一边是海水,海鸟们在水边飞翔、觅食;一边是沿山而建的西式小屋,白墙红瓦或白墙黑瓦,房前窗下盛开的鲜花在风中摇曳。道路与海水之间是一片片的公园,在绿草鲜花中有各式各样的雕塑,所有雕塑都与马尔维纳斯岛有关,迈卜路的尽头便是闻名的“世界之端”博物馆,火地岛的历史就微缩在一

48、张张图片和古老而美丽的实物中。因为每到秋季漫山遍野如火如荼的红叶,此地才被唤做“火之岛屿”,火地岛由此而来。圣马丁路是乌斯怀亚最热闹的商业街,这里没有豪华的大商场,只有一家挨一家精致的小店,家家都是琳琅满目的纪念品。在乌斯怀亚小城里,有世界上著名的监狱和图书馆,因为紧靠海岸线,也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风景。在乌斯怀亚东边12公里处,是有名的火地岛国家公园,游人可以在内徒步旅行、露营、烧烤、钓鱼等等。在这个公园里,最有名的是一种叫河狸的动物,为了做窝,它们一口一口地啃倒了成片的大树,所以,游客可常见到成片枯树枝干,银白色的一道道躺倒在绿色的山坡上。在古老的小火车站,游人可以坐上100年前的小火车到比阿格勒海峡边,海峡对岸就是智利。世界五大瀑布之一:伊瓜苏瀑布伊瓜苏瀑布是世界五大瀑布之一,该瀑布位于阿根廷和巴西两国边境。1934年,阿根廷在伊瓜苏瀑布区建立了670平方公里的国家公园。1984年,伊瓜苏瀑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1542年,一位西班牙传教士在南美巴拉那河流域的热带雨林中,意外地发现了伊瓜苏大瀑布:层层叠叠的瀑布环绕着一个马蹄形峡谷咆哮着倾泻而下,激起的水雾弥漫在密林上空,奔流而下的水流声几公里外都能听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