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文提芳老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2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文提芳老师).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P42-46,南宁外国语学校2012届高三视导课生物科,授课人:文提芳 2012.12.2,【考点】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3.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考纲考情】,【知识梳理】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P43(1)过程及现象:(几组实验?实验组是?自变量是?)(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_,将R型活细菌转化为_。,不死亡,死亡,S型活细菌,不死亡,死亡,S型活细菌,转化因子,S型活细菌,实验、实验、实验均可作为实验的对
2、照实验.,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P44(1)实验过程:,R型,S型,R型,(实验思路?几组实验?自变量?),(2)分析实验过程。只有加入_,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S型细菌的DNA加入_后不能使R型活细菌发生转化。(3)得出实验结论:_是“转化因子”,即_。,S型细菌的DNA,DNA酶,S型细菌的DNA,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少,多,作用?,二、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P44-451.T2噬菌体:(1)结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由_构成,头部内含_。(2)生活方式:_。2.实验方法:_,即用35S、32P分别标记_和_。,蛋白质,DNA,寄生(所有病毒均为寄生方
3、式),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蛋白质,DNA,3.实验步骤和结果:(几组实验?自变量是什么),32P,35S,32P,细菌,35S,细菌,噬菌体的DNA,噬菌体的蛋白质,很低,很高,很高,很低,标材料,标模板,4.实验分析:(1)依据:由于上清液中含有_和_,沉淀物中含有_。(2)结果:噬菌体的_并未进入细菌内部,噬菌体的_进入了细菌内部。5.实验结论:_是遗传物质。,未侵染的T2噬菌体,侵染后T2噬,菌体的外壳,被侵染的细菌,蛋白质外壳,DNA,DNA,(蛋白质是否为遗传物质不能确定),含子代代噬菌体,三、RNA也是遗传物质的实验P461.实验材料:烟草花叶病毒和烟草,烟草花叶病毒的组成是_。2
4、.实验过程及结果:3.实验结果分析与结论:烟草花叶病毒的_能自我复制,控制其遗传性状,因此_是它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和RNA,RNA,RNA,正常,患病,RNA,(实验思路?),注意:一种生物只能以一种核酸为遗传物质。有细胞结构含DNA和RNA,但一定以DNA为遗传物质,病毒可能是DNA或RNA.,【盲点判断】1.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体内提取到的细菌少数是S型活细菌。()2.(2013江苏高考T2C)格里菲斯(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3.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除证明D
5、NA是遗传物质外,还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5.(2012江苏高考T2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6.豌豆细胞内既有DNA,又有RNA,但是DNA是豌豆的主要遗传物质。(),RNA病毒有哪些?,HIV、SARS、H1N1,【网络概览】,考点一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2.实验拓展分析:(1)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活性。(2)转化后形成的S型细菌的性状可以遗传下去,说明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高考警示】“转化”的两个易错点(1)转化的实质是
6、基因重组而非基因突变:(2)发生转化的只是少部分R型细菌:,【通关题组】1.(格里菲思的转化实验)(2014合肥模拟)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如下:将无毒的R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将有毒的S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根据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整个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B.实验、实验可作为实验的对照实验C.实验中的死亡小鼠体内S型活细菌毒性不能稳定遗传D.重复做实验与,得到同样的结果,说明S型活细菌由R型活细菌突变而来,B,没有证明“转化因
7、子”的本质,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2.(艾弗里的转化实验)(2014广州模拟)如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研究过程,能充分说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是()A.B.C.D.,D,【解题金手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两个认识误区(1)体内转化实验仅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内含有“转化因子”,而没有证明“转化因子”的本质,体外转化实验才说明“转化因子”是DNA。(2)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均体现了对照原则,最终实验结论必须由几组实验结果对比得出,如上题2各组实验间相互对照才能最终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考点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噬菌体增殖的条件:(1)场所:大肠杆菌。
8、原料:大肠杆菌的氨基酸 场所:大肠杆菌的核糖体 模板:噬菌体的DNA 原料:大肠杆菌中的四种脱氧核苷酸,(2)蛋白质合成,(3)DNA合成,病毒繁殖过程:吸附侵染复制组装释放,2.实验结果分析(1)用35S标记噬菌体: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因:搅拌不充分。(2)用32P标记噬菌体: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的原因。,上清液中含放射性的原因。保温时间过短,亲代还没有侵染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增殖后释放,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通关题组】1.(放射性同位素的位置分布)(2014南京模拟)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用32
9、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一段时间后进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依次是()A.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B.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C.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B,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比较)(2014临沂模拟)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B.诱发DNA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
10、自的效应D.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C,【解题金手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注意问题(1)实验分组:因为放射性检测只能检测到部位,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故32P标记DNA和35S标记蛋白质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噬菌体上,应将两者分别标记,即把实验分成两组。(2)不能用放射性元素C、H、O、N标记的原因:因为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C、H、O、N元素,所以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不能标记C、H、O、N元素,否则会出现题1中实验中的现象,即在沉淀物和上清液中均有放射性。(标记特殊元素),1.(2014济南模拟)注射后能使小白鼠患败血症而死亡的是()A.R型肺炎双球菌B
11、.加热后杀死的R型肺炎双球菌C.加热后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D.加热后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与R型肺炎双球菌混合,D,2.(2014徐州模拟)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将从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用DNA酶进行了处理,并将处理后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A.证明R型菌生长不需要DNAB.与“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C.补充R型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D.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的因素,B,解题指南:(1)DNA酶的作用是将S型细菌的DNA水解。(2)明确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3.(
12、2014连云港模拟)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表。由表可知(),A.不能证明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B.说明S型细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C.和说明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D.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无法证明,4.(2013海南高考)关于T2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T2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中含硫元素B.T2噬菌体寄生于酵母菌和大肠杆菌中C.RNA和DNA都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T2噬菌体可利用寄主体内的物质大量增殖,D,病毒只有一种核酸,DNA或RNA。,病毒营寄生生活。,5.(2014广州模拟)在证明DNA是生物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35S标记的T2
13、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下列对沉淀物中含有少量放射性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经搅拌与离心后有少量含35S的T2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仍吸附在大肠杆菌上B.离心速度太快,含35S的T2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C.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的35SD.少量含有35S的蛋白质进入大肠杆菌,A,搅拌不充分,6.(2014漳州模拟)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过程中的功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他们指出“噬菌体在分子生物学的地位就相当于氢原子在量子力学模型中的地位一样”。这句话指出了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具有的特点。(2)通过_的方法分别获得被32P或
14、35S标记的噬菌体,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从而追踪在侵染过程中变化。,结构简单,只含有蛋白质和DNA(核酸),用分别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2P或35S标记的大肠杆菌,DNA和蛋白质的位置,(3)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机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搅拌的目的是_,所以搅拌时间少于1 min时,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以后,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证明_。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_,否则细胞外放射性会增高。(4)本实验证明病毒传递和复制遗传特性中_起着重要作用。,将噬菌体和细菌分离,较低,DNA进入细菌,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细菌没有裂解,没有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32P,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