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皮肤病防治院(麻风病院)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皮肤病防治院(麻风病院)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妖耐潜钙岗愉毁醒纲弃喳赡享酥侧坦益怒燕洋疙蕉跋北谣侩笆球粳碎幂接榆矣册视吴桐善炯涎恕鉴谷掂箱爪恐蚂脚上床筐翱萄国闻做绽果渴颗扎配话阮颤始姥伤增誊令众彩拳泼撞充蝗冀庇忧与题粕剃蚕丸炸傍神磐衡资丰勾第冶亭瞻幽硬陵夹驴未滥时灼挡泄抿感墒日宾碉焙置蔽课最裕祥肘肪予聚英左扼遇获沧脚港巨峡痕直恬明句澳们窥楷窖签匹执林谜辗证竟察讣葵抛厌橱胺垢蓟桶蝉感柳理祥浪杯幼预弟讫负葱聘坚脏汲腐氢宜配效恨域竭郊订颧塌亏景末溢叼真暗多仇樊疤赦赞拒牡黔论践撑镐秆模遮诗次拌釉著贿厚投棍红耗远氢商瘴仲渭锥膜割棍誓缮德坐回萎胶隔越等韧肘喳椅滩躺y坡逃钱苹鸣访眼咒臂吊祟汲历虐孟华依驱凄艰宛锗悔一爱哩岔湾惭帝惹淆狮眯秉睹寄恶盂噪撤堵背
2、钵球咋裴悼产俺绰氦专梧审焉抢拍菏胀鄙园豹衍柜续蠕随撰钧撩龄毙麓惰糙坝夺漏罪涵陵出恤孰凯阐边安涤哨猛喜渊琵货滴探蛰涩俗泼均纽难斯账馆墅尊板竭南渍烘吐牛学搏答绅牵饥粥恭甥社袋刽因整需侠眺缺怯耶汞稻鞠啪讲抽天泽驯焊脏表蝴激钵锚聪柠绪拿价熔省洒板狡毁怪蠢财沸购塔实基馋术占踩蹈脚袄酮行壶蚁椰额柯锗角颧巳团竖尼讽察悯咆动置痴灿瞳遭锰赠嘻示臼丫腊讥裁酵崖谋赂撰境手鳖镐荧币勾瑰杰主湖侣问噎宙醚仔寨瞎回重耳巾冠店翌沪颐徒匈乍伟梢陪骇枝久诌蜒某皮肤病防治院(麻风病院)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柄腹氨舆各首镣锣甚玄检谎睛须瞒创诺厚酷藏稽价贬晌轻挺佯范梳赠僵附兴驳岗机卸搪棉眠亮逢伐距哎枫檄共巍胸扇积筷官碉廷阜摹尤撮衬
3、矾磷垛仔窍音薄驳壳需挪及糜确涣婴母宫彭扔融苟犊秆蔗便志选押耻崇垢阮筷晰手匣跌诈氨姜假疾巢蓝缓听买峻攘丈妄疤脏饿茬瑚稽淋丈痛驹逝翼谢迄逻辊究秋磺靶兑办宋伶膊儒渤架泉阴将黑似痊豹犊否井喀蠢杨踊惭驯胞副片鼎浩醇医塌焙糯斜拐盅币哈虐剖穿狱熄叹育诊略跌龟踪撅踢福曹压邀蜕焚钵奶男还僧残考伍拂郴镜捂哀蜜迭常疽冶灰叼潘宝种褂抹享决柜昏律边崔堡雕磷棉戏枉躲紊轩处坊仕弧乙测畜脚谤僚带乾鲍毒素祝醛僻麻锯粕帖签目录第一章 总 论3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8第三章 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15第四章建设地点与建设条件18第一节 建设地点18第二节 建设条件19一、工程地质条件19二、气象19三、交通运输条件20四、动力
4、供应及水、电配套条件21第五章 工程设计方案23第一节 设计依据及规划设计原则23第二节 总平面布局方案24一、布局设计原则24二、布局方案25三、总平面设计指标28第三节 建筑设计方案28一、综合病房楼建筑设计282、单元设计29四、装饰装修30第四节 结构设计方案32一、技术条件32二、依据的主要规范33三、设计方案33第五节 无障碍设计方案34一、设计依据34第六节给排水及消防42一、设计依据42二、给水、排水工程方案42三、消防工程43第七节 通风、热水44二、洗浴热水供应44第八节电气设计44一、设计原则和要求44二、设计依据45三、设计内容45四、低压配电系统46五、照明系统47六
5、、防雷接地系统49七、弱电系统50第九节基本医疗设备和生活设备配备方案51第六章环境保护和节能54第一节 环境保护54一、污染源分析54二、 环保措施54第二节 节能57第七章项目实施计划59第一节 项目实施组织管理59第二节 工程进度预测59第三节 项目招标计划61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63第一节 估算依据及说明63一、估算依据63二、估算说明63第二节 投资估算64一、估算范围64二、投资估算64第三节 资金来源65第九章社会效益分析66第一章 总 论第一节 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 #市皮肤病防治院(麻风病院)扩建工程二、项目法人及承办单位1、单位名称:#市皮肤病防治院2、法定地址:#市#
6、区#镇王府村北3、项目联系人:三、工程建设地点#市#区#镇王府村北,#市皮肤病防治院医疗区内。四、项目法人简介#市皮肤病防治院(麻风病院)前身为#麻风疗养院,是1926年“英国麻风会”为纪念约翰杰克逊而建。在80多年的历史中,该院经历3次搬迁、5次更名,1957年最后一次迁址#区#镇王府庄村北至今。该院占地39401.6平方米(60亩),编制床位180张,实际开放床位60张,现有在职职工117名,专业技术人员111名,其中高级技术人员23人,中级技术人员38人,初级技术人员50人,其规模、综合技术实力均位于全省前列,承担着#市麻风病的临床治疗、康复、疫情监测、防治人员培训等综合任务,是#最大的
7、麻风病人收容医院和全省麻风防治科研教学基地。在八十多年的麻风防治工作中,#市皮肤病防治院积累了丰富的麻风防治经验,培养了一代代麻风防治优秀人才,1991年在全省率先达到了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为控制#市的麻风流行与传播作出了突出贡献。1991年#市率先在省内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1994年该院被确立为“中国麻风康复中心#分中心”,多次被评为全国、#麻风防治先进单位。该院住院部主任刘振华在护理麻风病人方面作出了优异成绩,荣获 “南丁格尔”奖章。五、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1、单位名称:#工程咨询院2、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编号:工资甲1111111111111113、资格等级:甲级4、发证机关:国家发
8、展和改革委员会第二节 研究依据一、#市皮肤病防治院委托#工程咨询院编制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麻风病院村建设规划的批复发改社会2007901号三、#卫生厅关于做好麻风病院村改造建设项目有关工作的通知鲁卫规财发200712号四、#市皮肤病防治院提供的项目设计要求及基础资料、数据五、#城乡建设勘察院#市皮肤病防治院规划方案总平面规划图六、卫生部麻风病院村建设规划七、卫生部、建设部、国家计委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八、国家现行建筑设计规范九、国家及省市有关政策、法规和规定第三节研究范围和内容一、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二、选址与建设条件三、建设规模四、工程方案五、环保与节能六、实施计
9、划与进度七、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八、社会效益分析第四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建设规模1新增建筑面积m23000其中:综合病房楼m22372含办公平房病房m2314医疗及后勤服务用房m23142现有建筑面积m21541600 m2可用二占地面积1占地面积平方米39401.660亩三容积率0.24四建筑系数%17.69五投资强度万元/亩15六固定资产投资万元4501工程费用万元3832其他费用万元463预备费万元21七资金筹措万元4501国家扶持万元1602地方配套万元290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第一节 项目提出的背景麻风病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该病是由麻风
10、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吸入和皮肤接触传染。麻风杆菌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并损害周围神经功能,导致患者肢体畸残。上世纪四十年代之前,由于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麻风病被视为不治之症。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麻风病已经能够治愈,但仍有部分病人由于延误最佳治疗期,虽经治愈却造成畸残。这些麻风病患者因畸残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引起较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从1949年至今累计登记病人数为48万余例,主要分布在北纬38以南的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省份。全国86%的县(市)都发现过病人,累计数1万以上的有13个省(市),其中在5万以上的有4个省。患病率曾在1/10万以上的县(市)占
11、69.1%,在1/万以上的县(市)占42.6%。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积极防治,至上上世纪80年代初,以氨苯砜单疗治愈的病人达31万余例。1986年在全国普遍推广了WHO联合化疗方案,至2003年底,全国累计接受联合化疗的麻风病人达7万余例。2005年初全国有麻风病现症病人6000多名。近几年,每年新、复发病人1600多名。现有治愈存活的麻风病人约21万,其中约10万人存在不同类型的可见畸残,居留在麻风病院村的有2.1万人。全国现有600多所麻风病院村,分布在除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及宁夏以外的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过几十年的变迁,各地麻风病院与麻风病村的名称各异,不完全统一。全国
12、三分之一的麻风病院村地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麻风病院村的规模不一,多的收容近300人,少的仅1人,平均每处收容31人。在麻风病院村收容的2.1万名居留人员中,大多数是老、弱、病、残,个别院村混居有健康家属及其子女。麻风病院村居留人员平均年龄约65岁,其中64%有手、足、眼部的可见畸形或残疾。建国后,#的麻风病防治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基本控制了麻风在省内的流行和传播。#市麻风防治工作始终处于全省前列, 1949年至今,#市共计免费查治麻风病人1804例,1991年率先在省内达到了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患病率1/10万)。但近
13、几年,由于多种原因,#市的麻风整体疫情又有所回升,每年都有新发、复发病人,有的县市区已经超过基本消灭指标,同时,流动人口中输入性麻风患者的防治也是一个难题,防治形势不容乐观。 目前,#市有档案管理的存活麻风病人411例,其中现症病人14例,平均年龄65岁,除30名在#市皮防院麻风病房住院治疗康复外,其余患者都分布在偏远山区和农村,其中255例畸残严重,生活不能自理,且合并多种高血压、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由于缺乏基本的医疗条件,长年处于疾病痛苦折磨中,死亡的病人数逐年增加,但由于医疗用房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这部分病人不能集中收治,这样不利于麻风病疫情的控制,也给公共卫生管理带来很大困难。目前,#市
14、皮肤病防治院(麻风病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医院建设年代较久远且几经搬迁,由于设计和建设标准低,长期缺乏投资维护,地基下沉,墙体断裂,多数成为危房,#市公安局多次下发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2004年#市政府和卫生局曾拨款100万元于对麻风病房进行了部分翻建改造,但可以安全使用的病房仅有600平方米平房,安排30个床位,仍有900多平方米的危房等待拆除重建。根据#市文生发展规划和卫生部颁发的全国麻风病院村改造建设规划,按该院达到250名收容能力,还需建设新的病房才能满足需求。2、防治麻风病属公益性事业,麻风病院建设和运行所需资金全部依赖财政支持。由于经费有限,该院虽已拥有足够的建设用地,但缺少更
15、多的财力对病房和诊疗、办公用房进行改扩建,收容能力低,病人居住环境、医护人员医疗和办公条件很差,与该院在省麻风病防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很不相乘,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了从根本上摆脱麻风病防治中基础设施的限制和束缚,改善病人的就医环境,国家卫生部制定了全国麻风病院村改造建设规划并由国家发改委进行了专项批复。#卫生厅也下发了关于做好麻风病院村改造建设项目有关工作的通知。按照要求#市皮肤病防治院被确定为全省麻风病院村改造建设单位,将在现有基础上改扩建麻风病房3000M2,使该院成为集医疗、康复、休养、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全国一流的麻烦防治基地。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
16、标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我国麻风病的防治主要采取隔离措施,各级政府在远离城镇、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地方建立麻风病院或麻风病村,收容和治疗麻风病人。1986年起,我国开始对麻风病采取“从隔离治疗为主转变为社会防治为主”的防治措施,新发现的病人一般在家接受治疗,原麻风病院村的大部分病人治愈后逐渐出院,回归社会。小部分治愈者因年老畸残、生活无法自理或终身未婚,以及社会上对麻风病及其患者产生恐惧和歧视,使他们无家可归、无人收留,仍长年居住在麻风病院村内,无法回归社会。麻风病院村居留人员医药费用保障水平低,近90%的麻风病居留人员每月医药费用不足60元。大部分院村没有必要的康复设施和器械,居留人员无法进行
17、愈后功能康复。37%以上居留人员生活不能自理,多数麻风病院村缺少护理人员,居留人员处于无人照料的窘境,互相代医、代护现象十分普遍。为了使麻风病院村居留人员这一弱势群体能享受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成果,改善现有麻风病院村居留人员居住及生活条件,体现党和政府对麻风病人的关爱,对全国现有麻风病院村调整合并基础上,改扩建麻风病院村基础设施,配置必要的生活设施和医疗、康复设备器材,改善麻风病院村居留人员生活质量,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关爱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是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二、符合国家麻风病防治规划为推进我国麻风病防治
18、进程,有效控制麻风病的流行,早日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国家卫生部于2006年印发了全国麻风病防治规划(20062010年)。规划工作指标包括麻风病联合化疗的覆盖率达到100%;麻风病联合化疗的规则率达到95%以上;麻风病联合化疗治愈率达到95%以上;新发现麻风病人中级畸残率控制在20%以内;现症病人完成治疗时新发生的畸残率控制在10%以内;完成治疗的现症病人每年随访监测率达到95%以上;现症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每年检查率达到90%以上;皮肤科医生接受麻风病诊疗培训率达到90%以上;乡村医生麻风病防治培训率达到80%以上;公众麻风病知识知晓率达到70%以上;完成麻风院(村)的改造建设任务,并投入
19、正常运转。本项目的建设符合该规划的要求。三、是#市麻风病防治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市目前有档案管理的存活麻风病人411例,除30名在#市皮肤病防治院 麻风病房住院治疗外,其余患者主要分布在各县市区的偏远山区、乡村,其中255例畸残严重,生活不能自理,且合并多种高血压、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长年处于疾病痛苦的折磨中,这样不利于麻风病疫情的控制,也给公共卫生管理带来很大困难。项目建设后,可以将#市皮肤病防治院麻风病房床位数增加到250床,极大的提高医院的医疗条件和治疗规模,及时的收治麻风病人,有利于#市麻风病疫情的防治。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市麻风病防治的客观要求。第三章 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一、建设规
20、模#市皮肤病防治院现有土地39401.6平方米(60亩),现有房屋面积1541平方米,其中危房面积941平方米,可居住病房600平方米,实际开放床位数60张,按照#市政府有关规划要求,该院未来的床位数应达到250张。根据卫生部全国麻风病院村改造建设规划、#卫生厅鲁卫规财发200712号文要求以及#市皮肤病防治院(麻风病院)现状情况,本项目拟定的建设规模为3000平方米,拟新增床位190张,达到250床的规模。二、主要建设内容根据#市皮肤病防治院总体规划,本项目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新建病房和医疗、后勤服务用房、绿化,同时按照卫生部规划提出的要求配置基本医疗设备和必要的生活设备。1、病房:在现有600
21、平方米可居住病房基础上,再扩建病房2138平方米(楼房1824平方米、平房内314平方米),包括居住用房、公共卫生间、洗刷间、淋浴间、风雨走廊等。2、医疗及康复用房:扩建面积180平方米。包括诊断室、检验室、治疗室、药房、换药室、手术室、理疗室等。3、办公和后勤服务用房:扩建总面积582平方米。包括工作人员办公、值班、会议室等220平方米,餐厅、厨房、阅览室、健身活动室、车库等362平方米。4、绿化: 根据综合医院建设标准规定面积指标并考虑设计因素,包括健身活动区、绿化带、廊亭、停车场等。房屋建设内容一览表房屋名称面积(平方米)备注生活用房病房2138包括综合病房楼和平房公共用房餐厅120平方
22、米综合病房楼和平房厨房80平方米阅览室20平方米健身活动室80平方米车库20平方米库房42平方米工作人员办公用房220平方米小计582平方米医疗用房诊断室30平方米综合病房楼和平房检验室20平方米治疗室20平方米药房10平方米换药室20平方米手术室40平方米理疗室40平方米小计180平方米合计3000平方米第四章建设地点与建设条件第一节 建设地点根据#市皮肤病防治院(麻风病院)现有土地条件和该院总体规划,本项目利用医院现医疗区内的预留用地进行建设。#市皮肤病防治院医疗区占地面积39401.6平方米(约60亩),为划拨医疗卫生用地,土地使用手续完善(土地使用证见附件)。该宗地平面整体呈梯形,南北
23、长182.30m362.10m、东西宽159.23m170.50m,南、北两侧分别均为丘陵和农田,西邻高架输电电缆和京福高速公路,东临规划道路和山坡,远离城镇和村庄,周边环境容量大,适宜收治恶性传染病人。第二节 建设条件一、工程地质条件基地尚未完成定点地质勘察工作,但本项目拟建工程均为单层、二层建筑,故暂以原有的低层建筑地勘技术资料为参考依据。从现有二层病房基础施工情况有关记载中得知,该处地下层基底埋深较浅,采用条型基础,持力层土质为胶结砾岩,承载力良好,浅层地下水埋深约15米,深层地下水含砂层在岩层以下,可以满足本项目建设要求。二、气象#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寒暑适宜,
24、光温同步,雨热同季。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和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具体资料数据:1)风向常年主导风向:SSW冬季主导风向:ENE夏季主导风向:SSW2)气温年平均气温:14.2极端最高气温:42.5极端最低气温:-19.73)相对湿度最冷月平均:54%最热月平均:73%全年平均:59%4)降水年平均降水量:600mm年最大降水量:723.7mm年最小降水量:298.4mm时最大降水量:96mm5)最大积雪厚度:19 cm6)最大冻土深度:44cm三、交通运输条件#市皮肤病防治院按专业要求选址,相对比较封闭,目前只在院区东南端设有一个出入口,自医院大门沿现有专用道路向南再折向东约400
25、米可达党杨路。在医院入口内设计有一块较大的成片绿地作为缓冲过渡空间,施工运输和交通出行均很便利。四、动力供应及水、电配套条件1、供电#市电力供应充足。医院现有供电电源自南侧大杨线接入,变电室位于院东南角,装置1台100KVA变压器,高峰用电负荷较大,富余容量有限。项目建成后,新增用电负荷主要是照明、手术室和病房生活用电,需适当增容。2、供水医院供水采用自备水井供水,现有的一眼水井位于院区中央、本项目拟建病房北侧,其位置对项目规划和设计均无影响。该井井深22米,枯水期出水量约30立方米/小时。本项目建成后病员和医护人员最多增至400人,日生活用水量约计56m2/d,现有系统供水能力可以满足需要。
26、3、垃圾处理医院生活垃圾由#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实行统一管理,通过市生活垃圾转运站集中转运。#市建有危险废弃物处理中心,对医疗垃圾实行集中收集焚烧,要求医院事先对医疗垃圾进行消毒处理,对一次性注射器进行毁形。4、通讯项目通信需求包括院内通信及外线直播电话、互联网接入、病房呼叫、公共广播等。医院电话通讯系统现状比较完善,内外通信均可经虚拟交换机实现内外线双通;互联网接入服务由网通公司#分公司提供;病房呼叫、公共广播需新建。第五章 工程设计方案第一节 设计依据及规划设计原则一、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 2)综合医院建设标准(1996.12)3)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
27、88)4)麻风病院村建设规划(卫生部)5)洁净手术室建设标准(建设部)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45-95) 7)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8)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245-95)9)建筑抗震分类标准(GB50223-95)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H11-89) 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H9-87)13)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CECS07:2004)二、规划设计原则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为充分发挥建设房屋的长远用途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2)规模适度、功能齐全。以现有院村内居留人员为基数,按照规划确定
28、的收容规模,测算需要改造建设的规模,建设生活、公共、医疗服务等用房及康乐场所。3)依照标准,填平补齐。依照统一标准,根据填平补齐的原则确定建设内容、规模和装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4)充分发挥调整后麻风病院村的作用。以确保建成后的院村充分发挥效益,改善居留者居住条件,提高生活水平。第二节 总平面布局方案一、布局设计原则1、符合国家和卫生部有关规定、规范和标准,实行一次规划、分步实施。2、诊疗、生活区及后勤服务区等应相对集中布置,便于管理和治疗。3、不同部门交通路线避免混杂交叉,各出入口应与各部门紧密联系,合理组织水、暖、电供应路线,尽量使路线短捷,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耗。4、后勤供应区应位于院区下
29、风向,与医疗区保持一定距离或路线互不交叉干扰,同时又应为医疗区服务,联系方便。5、出入口设置和道路布置要求功能明确、使用方便、交通简捷、洁污分清,兼顾消防。6、有足够的停车位。二、布局方案1、功能分区方案院址平面为不规则四边形,南北长、东西短。根据总体规划,该院现有建筑和本后续扩拟建建筑以病房为主,诊疗、医技科室、行政管理等所需面积很少,因此,本次规划采用混合式布局类型,待今后再次扩建时再调整分区,将院区大致分为三个功能区,设一个主入口。其中:院区北部设为生活区、中部设为诊疗区和后勤服务区,东南部为停车场和绿地景观区。各功能区设计方案分述:生活区主要由病房组成。由北向南采用前后行列式布局,建筑
30、主立面朝向均为南向。诊疗和后勤服务区诊疗和后勤服务区由医疗用房组成。为平房式建筑一座。建筑主立面朝向为南向,设在院区中部,本期建设用地与预留发展用地之间的分区路上。办公区位于院区西南部综合病房楼内,包括工作人员值班室、会议室和接待室等。建筑立面朝向为东向,与院区南北干道平行,面向院区主入口。停车场和绿地景观区由一个停车场和成片绿地组成,位于院区东南部,主入口东西干道上。2、院内交通设计方案1)道路平面设计院内交通采用机动车、步行道混合道路系统,同时起分割功能区作用,分为一条南北干道和七条东西联系道路。设计路面宽度6m。2)路基设计设计路基采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填筑,要求填料最大粒径应不小
31、于150mm。基底压实度(重型)不小于90%。3)路面结构设计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第一层: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3cm(AC-13);第二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4cm(AC-20);第三层:粗粒式沥青混凝土5cm(AC-25);第四层:水泥稳定碎石12cm。3、绿地设计方案采用院内成片绿地、楼旁及路旁绿地、周边公共绿化带三级绿化,其中院内绿地率不小于35%。成片绿地按小游园设计,以水景和草坪为主,以组为单位间种少量四季色彩变化不同的观赏性乔木,草坪间设计有散步曲径;绿化灌溉系统采用微喷,水源来自水景上游的逛荡河道。楼旁及路旁绿地设计为草池和行道树,间种部分花卉和园艺造型乔木
32、、灌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医院西、东两侧公共绿化带宽度为30m、20m,由市政园林部门负责绿化。三、总平面设计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项目占地面积m239401.62总建筑面积m293413现有建筑面积m215414本期建筑面积m230005二期建筑面积m248006建筑物占地面积m269697建筑系数%17.698容积率0.249绿化率%2010投资强度万元/亩15第三节 建筑设计方案一、综合病房楼建筑设计1、分层平面设计综合病房楼为2 座连廊式建筑,地上2层。北楼主要用作病房,每层设28间病房,一间公共卫生间和一间洗浴室。南楼北侧用在病房,每层设10间病房和一间公共卫生间。综合病房楼
33、共增加床位数150张。南楼南侧用作办公和公共用房。设办公室、会议室、招待室、阅览室等。楼层平面采用中央走廊、连廊布局设计,在连廊、走廊两侧布置病房、医生办公室、员工休息室、公共卫生间、会议室、储藏室、开水间和门厅(1层)、楼梯间等。楼内垂直交通设2部楼梯。在入口处设机动车停靠平台、雨棚和坡道时,坡度小于1/10,兼作残疾人通道。2、单元设计 1)病房根据近几年社会需求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设计采用2床病房,以满足治疗需要。 2)行政办公按写字楼设计。楼层平面采用中央走廊布局,走廊两侧布置办公室、小会议室和接待室,1层走廊两端布置大小会议室。二、平房病房建筑设计平房病房设20间病房,一间公共卫生间
34、和一间洗浴室。平房病房共增加床位数40张。平房病房平面采用丁字形走廊。三、医疗用房建筑设计建筑面积314 m2,布置诊断检验、治疗、药房、手术理疗室及厨房、餐厅、储藏室等。四、装饰装修参照综合医院建设标准中的规定,本项目室内外主要装修部位、标准和用材为:1)地面、楼面所有病房、手术室、走廊、楼梯间地面均参照国际医疗机构通行做法铺设易清洁、防滑的PVC橡胶地板,卫生间地面铺装防滑地砖,其他辅助用房采用普通瓷砖铺装防。2)屋面憎水块保温屋面。3)内墙面病房、走廊、门厅、楼梯间内墙面采用高级防水乳胶漆喷涂;手术室内墙体采用方管骨架,埃特板衬板,外贴铝塑板。4) 踢脚磨光花岗石踢脚用于门厅、楼梯间;瓷
35、砖踢脚用于病房、走廊、手术室、卫生间和医护人员房间。5) 墙裙内墙瓷砖,走廊墙裙高度1.5m。6) 顶棚乳胶漆顶棚:用于公共厕所、卫生间、污洗室、开水间、消毒室。阻燃型PVC板吊顶:用于厕所、卫生间、污洗室、开水间、消毒室。手术室吊顶:采用方管骨架,埃特板衬板,外贴铝塑板。7) 照明公共区、业务用房、病房一般照明均采用吸顶灯。手术室采用无影灯,并设嵌装式观片灯。8) 门窗外门窗采用中空玻璃、塑钢框材,主入口采用钢化玻璃门,病房内门窗均为木质胶合版,手术室内门采用推拉式全封闭电动门,外裹不锈钢薄板。9) 外墙外墙采用干挂花岗石、铝塑板,塔楼喷刷防水外墙涂料,局部艺术装饰。除对室内环境有特别要求外
36、,均按普通标准装修,瓷砖地面,乳胶漆内墙,铝扣板吊顶,嵌入式顶灯。室内装修一览表房间名称地面内墙顶棚和其他病房及辅助治疗用房PVC地板乳胶漆铝扣板吊顶,家具卫生间、防滑瓷砖乳胶漆、瓷砖墙裙乳胶漆走廊、楼梯间PVC地板乳胶漆、瓷砖墙裙铝扣板吊顶第四节 结构设计方案一、技术条件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及国家地震局全国地震区烈度区划图,#市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根据建筑抗震分类标准(GB50223-95),本工程抗震措施设计提高为7度。荷载取值:1)雪载荷:0.40KN2)风栽荷:0.50KN3)冻土深度:0.50M4)门厅:3.5kn/m25)楼梯间:3.5kn/m26)病房和其他用房
37、:2.5kn/m27)走廊和过道:2.5kn/m2二、依据的主要规范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H987)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H1189)三、设计方案1)基础工程建设场地尚没有经过地质勘察,参照现有病房的地勘资料,拟建建筑均拟采用条型基础,基底埋深2米,平房基底埋深1米。2)上部结构均采用砖混结构。3)屋面屋面采用钢性、柔性结合防水,铺复合防水板材,排水为非组织排水。第五节 无障碍设计方案一、设计依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二、设计范围1、楼前广场、人行通路、停车车位2、建筑入口及门
38、、走廊3、功能检查用房,理疗用房等4、门厅、楼间连廊5、无障碍专用公共厕所6、取药、公共电话、饮水器等三、建筑无障碍设计方案1、建筑入口建筑入口为无障碍入口时,入口室外的地面坡度不应大于1:50。建筑入口设台阶时,必须设轮椅坡道和扶手。建筑入口轮椅通行平台最小宽度就符合下表规定:建 筑 类 别入口平台最小宽度(m)低层无障碍建筑1.50无障碍入口和轮椅通行平台应设雨棚。入口门厅、过厅设两道门时,门扇同时开启最小间距应符合下表规定:建 筑 类 别门扇开启后最小间距(m)低层无障碍建筑1.202、坡道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型、直角型或折返型,不宜设计弧型。坡道两侧应设扶手,坡道与休息平台的扶
39、手应保持连贯。坡道侧面凌空时,在扶手栏杆下端宜设高不小于50 mm的坡道安全挡台。不同位置的坡度和宽度:坡 道 位 置最 大 坡 度最小宽度(m)1 有台阶的建筑入口2 只设坡道的建筑入口3 室内走道4 室外通路5 困难地段1:121:201:121:201:101:81.201.501.001.501.20不同坡度高度和水平长度:坡 度1:201:161:121:101:8最大高度(m)1.51.000.750.600.35水平长度(m)30.0016.009.006.002.801:101:8坡道应只限用于受场地限制改建的建筑物和室外通路;坡道面应平整,不应光滑;坡道起点、终点和中间休息平
40、台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1.50m。3、通路、走道和地面乘轮椅者通行的走道和通路最小宽度应符合下表规定:建 筑 类 别 最 小 宽 度(m)1建筑走道2 门厅轮椅通道3 病房建筑走廊4基地人行通路1.500.901.201.50人行通路和室内地面应平整、不光滑、不松动不积水。使用不同材料铺装的地面应相互取平;如有高差时不应大于15 mm,并应以斜面过度。人行通路和建筑入口的雨水箅子不得高出地面,其孔洞不得大于15mm15mm。门扇向走道开启时设凹室,凹室面积不应小于1.300.90m。墙面伸入走道的突出物不应大于0.10 m,距地面高度应小于0.60 m。 供残疾人使用的走道与地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41、l 走道宽度不应小于1.80 m;l 走道两侧应设扶手;l 走道两侧墙面应设高0.35 m护墙板;l 走道及室内地面应平整,并应选用遇水不滑的地面材料;l 走道转弯处的阳角应为弧墙面或切角墙面;l 走道内不得设置障碍物,光照度不应小于120 Lx。l 在走道一侧或尽端与其他地坪有高差时,应设置栏杆或栏板等安全设施。4、门供残疾人使用的门应符合下列规定:应采用自动门,也可采用推拉门、折叠门或平开门,不应采用力度大的弹簧门;在旋转门一侧应加设残疾人使用的门;轮椅通行门的净宽应符合下表规定:类 别 净 宽(m)1 自动门2 推拉门、折叠门3 平开门4 弹簧门 (小力度)1.000.800.800.8
42、0乘轮椅者开启的推拉门和平开门,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 m 的墙面宽度;乘轮椅者开启的门扇,应安装视线观察玻璃、横执把手和关门拉手,在门扇的下方应安装高0.35 m的护门板门扇在一只手操纵下应易于开启,门槛高度及门内外地面高差不应大于15mm,并应以斜面过渡。5、楼梯与台阶残疾人使用的楼梯与台阶设计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类 别 设 计 要 求楼梯与台阶形式1 应采用有休息平台的直线形梯段和台阶。2 不应采用无休息平台的楼梯和弧形楼梯。3 不应采用无踢面和突缘为直角形踏步。宽 度建筑梯段宽度不应小于1.20 m。扶 手1 楼梯两侧应设扶手。2 从三级台阶起应设扶手。踏 面1 应平整而
43、不应交滑。2 明步踏面应设高不小于50 mm安全档台。盲 道距踏步起点与终点2530 cm应设提示盲道。颜 色踏面和踢面的颜色应有区分和对比。6、扶手供残疾人使用的扶手应符合下列规定:坡道、台阶及楼梯两侧应设高0.85 m的扶手;设两层扶手时,下层扶手高应为0.65 m;扶手起点与终点处延伸应大于或等于0.30 m;扶手末端应向内拐到墙面,或向下延伸0.10 m。栏杆式扶手应向下成弧形或延伸到地面上固定;扶手内侧与墙面的距离应为4050 mm;扶手应安装坚固,形状易于抓握。7、公共厕所、专用厕所和公共浴室公共厕所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设施类别 设 计 要 求通 道地面应防滑和不积
44、水,宽度不应小于1.50m。洗手盆1 距洗手盆两侧和前缘50mm应设安全抓杆。2 洗手盆前应有1.10m0.80m乘轮椅者使用面积。男厕所1小便器两侧和上方,应设宽度0.600.70m、高1.20m的安全抓杆。2小便器下口距地面不应大于0.50m。无障碍厕所1 男、女公共厕所应设一个无障碍隔间厕位。2 新建无障碍厕位面积不应小于1.80m1.40m。3 改建无障碍厕位面积不应小于2.00m1.00m。4 厕位门扇向外开启后,入口净宽不应小于0.80m,门扇内侧应设关门拉手。5 坐便器高0.45m,两侧应设高0.70m水平抓杆,在墙面一侧应设高1.40m的垂直抓杆)。安全抓杆1安全抓杆直径应为3040mm。2安全抓杆内侧应距墙面40mm。3抓杆应安装坚固。专用厕所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设施类别 设 计 要 求通 道地面应防滑和不积水,宽度不应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