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美术馆专栏之一.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542418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研究]美术馆专栏之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文学研究]美术馆专栏之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文学研究]美术馆专栏之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文学研究]美术馆专栏之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文学研究]美术馆专栏之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研究]美术馆专栏之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研究]美术馆专栏之一.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美术馆专栏之一:美术馆设计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人类对于艺术的追求,亘古以来未曾改变。在今天的中国,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美术馆,才能承载当代的我们,以及后世子孙的艺术梦想? 自今天起,筑龙网将推出系列讨论,探讨美术馆之于建筑、艺术、社会,以供参考。试论美术馆设计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文/陶海鹰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0级设计艺术学 博士一、美术馆设计的地域性与国际视野 物质文明与消费文化日益丰裕,人们对内心愉悦与精神诉求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热切。美术馆作为蕴含艺术魅力的场所日益受到公众的关注,它具有特殊的场所意义,使人在其中“神思漂移”。同时,美术馆兼具博物馆性质,它的收藏、研究、陈列等功能都负有对历史

2、与公众负责的责任与义务。“时间,能够过滤许多浮躁喧哗的现象,能够沉积一些厚实本质的东西。它可以引发公民对文化的厚度、对生存的意义。” 邹瑚莹、王路、祁斌著.博物馆建筑设计.,这对美术馆的设计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形式美的外在表象下要承载深层的文化意义。且由于客观世界的生存条件、生产基础、生活方式等自然差异,造成了文化思维、审美情趣与审美心理结构的不同,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本土文化体系。由此,我们可以推论,在美术馆文化的形成过程中,不同城市与地区的设计样式必然受到当地文化特征的影响,但同时,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设计又决不能脱离国际潮流的导向,因此,笔者认为,美术馆设计既立足本土地域文化的自然

3、生长,又面向现代信息发展的国际平台。在设计语言中适时的将人们对地域文化的情感因素作为催化剂融入其中,更好地延续每个城市文化的独特性,并整合、创造新的美术馆设计风格。当代美术馆设计,以国际设计标准为参照,一方面创造出具有地域个性和文化特征的造型语言,另一方面融合公众的审美观念,将地域情结作为一种策略和工具,使不同地区的人们在一定的时间内产生独特的视觉印象,从而促使美术馆设计地域风格与国际视野的和谐共生,与城市发展的脉络相生相伴。二、具有城市与地域文化特征的设计语言 然而,如何重构城市与地域文化的当代意义,如何体现在具体的设计语言之中,是需要一个深刻理解的过程的。在今天中国的城市文明发展中,文化的

4、特殊性与地域性成为设计文化的潮流,富有鲜明地域特征的设计符号会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感动。靳埭强先生在提到设计的传统文化价值时,曾经说:“在剥离了元素与符号及造型风格之后的传统,已无法让我们再依赖它的外部表象了,但剥离后显露了我们更深一层值得利用的精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观念和精神,也许利用它表现你的设计,会丝毫没有传统的影子,但细细品味之后,一股由内而外的渲染力会让你变得激动不已。”同样,在美术馆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表现并非符号的简单挪用,将城市文化的精髓、地域文化的情感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是丰富美术馆地域文化特色的一种重要手段,但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在对文化深刻理解上的融合。例如,在江南

5、一带的美术馆设计中可以借鉴传统园林移步异景、情景交融的手法,在展线布置上讲究起承转合、明暗开合,在设计思维上吸收“虚实相生”的艺术观念,通过色彩、材质、形状等构造意境的审美特色,将独特的城市文化特征与情感巧妙的引入现代美术馆设计中。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景,创作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集团化、肉身化。”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三、以苏州博物馆为例谈美术馆设计与当代城市发展的关系 当代的美术馆设计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文化价值观念,是一种城市文化与精神的传承与延续。2006

6、年建成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在纽约时报中被称为“是一座国际一流水准的博物馆,在不是太传统就是太现代的众多中国博物馆中,这座与园林相伴的博物馆是一个难得的例外。”苏州博物馆(来源于网络)1、地区建筑元素的运用 远眺苏州博物馆,虽然明显感觉是一座国际风格极强的新建筑,然而却觉得与周围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十分协调。首先,粉墙黛瓦是江南建筑的典型符号,在新馆中采用这种地域特色鲜明的建筑元素恰到好处。新馆屋顶部分的三角形是采用苏州老房子屋顶的比例,“竖边是1横边是2,这是江南水乡瓦顶木屋架的模数。入口的中式大门框,主轴线的左右长廊,大厅顶上的亮窗,庭院里的亭子都是1比2的三角形体。” 张欣,陆雪梅,谢晓婷.传承

7、创新 融合谈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与陈列设计J.装饰.2009(3).27抽象、概括了江南地区传统建筑的比例与尺度,并潜在的隐喻着立体主义、极简主义的理性精神,西中有苏,苏中有西,在不知不觉间实现传统与现代、地域与国际的转换。此外,建筑景观的错落有致是苏州古城独具特色的亮点,而新馆“不高不大不突出”的风格特征,恰到好处的融入了苏州城的整体风貌之中,与拙政园等江南古典园林不着痕迹的结合成一个整体。2、现代材料的语义转换 地域文化的精神在延续,表达方式却是崭新的,是当下的。苏州传统建筑师木制梁架结构,贝聿铭在新馆的设计中却采用了钢化结构,再用优质木材为钢结构镶边、包装,不仅确保整座建筑不变形不蛀蚀,更

8、重要的是保留了传统文化的韵味,使建筑不仅从外部形态,并且从根本上与环境取得深层的联系;而为了既要满足现代建筑对于功能的需要,又要很好地演绎出粉墙黛瓦的隐喻,新馆的屋面以及其下墙体边饰,采用的是一种被称为“中国黑”的花岗岩石材,产自于山西至内蒙古一带,它黑中带灰,淋了雨是黑的,太阳一晒颜色变为深灰色,其坚固性、工艺性与平整度都很好,代替了传统苏州建筑中的小青砖。3、用光线设计 人们常说阳光可以洒满房间,阳光可以普照大地,在美术馆空间中随心所欲的驾驭阳光可以更好地塑造空间与渲染气氛。“用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名言。在新馆的构造设计中,对光与影的充分利用,产生了远离人视觉想象的艺术效果。玻璃屋顶与石屋

9、面相互映衬,不仅在视觉造型上使人感到赏心悦目,而且最大限度的增强了使用的功能,使自然光线透过木贴面的金属遮光条交织成的光影,进入到博物馆的公共空间与展厅中。光线经过色调柔和的遮光条的调节和过滤所产生的层次变化,以及不同光线间的明暗对比,“仿佛能让周围的线条流动起来,令人入诗入画,妙不可言。”大而敞亮的六角形窗与大型落地式方窗,比起苏州古典的装饰性花窗要简洁得多,既有利于光的导入,也巧妙的运用了苏州私家园林的“借景”手法,更克服了许多现代博物馆中单一采用人工光带来的弊端。 贝聿铭酷爱三角形与光线,“光线与空间的结合,透过简单的几何线条来营造光影变幻,使空间变化多端,让景色随脚步变幻,随视角变幻,

10、随心情变幻”,使人在移步易景之间,凭借光线的明暗变化,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不仅与博物馆深沉典雅的气氛相融合,又丰富了光线在展示造型中的作用,增加了情感信息的传达。4、区域文化与国际风格共生的情感诉求 “新材料、新技术固然重要,但对建筑艺术设计来说,更为重要的则是找到与民族精神相表里的材料特质,使建筑具有独特的形式与风格。”因此,在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中,大量运用了现代设计的技术与手法,使这座现代风格的建筑既有苏州园林建筑的特点,又交织着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气息,这与苏州这座现代化城市的当下发展密不可分。新馆整体采用轻型钢架与混凝土构筑墙体,黑白相间的中国元素色彩与现代冷峻的建筑材料,既折射出一种哲学

11、上的禅宗韵味,又使得参观者仿佛在“超级魔方”的后现代空间中穿行,却仍然受到江南水乡文化情感的牵引,这种造型语言上中西元素的有机融合、图形构成的巧妙转换,以及现代博物馆空间中传统艺术意境的营造师苏州博物馆实现地域文化与国际现代风格共生的关键。结语 最能体现一座城市文化风貌的是美术馆,作为一种珍藏人类文化财富的建筑类型,各种规模、各种门类、拥有不同投资对象的美术馆会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新角色。因此,美术馆设计与城市发展的密切关系更应受到设计师与公众的关注。参考文献:1、日本建筑学会编.建筑设计资料集成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2、杨玲,潘守永.当代西方博物馆发展态势研究M.北京:学苑出版社.

12、20053、高福民.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M.苏州 :古吴轩出版社.20074、现代西方艺术美学文选建筑美学卷M.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5、苏东海.博物馆沉思录M.文物出版社.19986、黑川雅之.设计未来考古学M.王超鹰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7、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011年5月美术馆专栏之二:建筑之美与城市形象建筑之美与城市形象文/金垠 (韩国) 过去,美术馆是比较冷门的文化设施,只能吸引一些美术爱好者来参观,但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全世界兴起参观美术馆的热潮,加上前卫建筑师的革命性设计,使美术馆建筑逐渐成为吸引观众的主体。美术馆设计与城市

13、的发展具有以下关系建筑之美代表城市形象 美术馆因为其独特的造型,往往成为一个城市建筑的标志,为城市增添几分美感。全球最具代表性的美术馆就是西班牙毕尔包的古根汉美术馆。在1997年落成的西班牙毕尔包古根汉博物馆,外形独特美观,被称为“建筑里可以没有艺术品”。 这个美术馆的建立,每年吸引大量游客来参观,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弗兰克盖里设计)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机会 美术馆的建设可以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机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西班牙毕尔包的古根汉美术馆,为当时相当没落的西班牙毕尔包创造了无限的商机,也带动的地区的繁荣。1997年美术馆开幕,第一年节吸引140万人“朝圣”,是预期的3倍

14、,1.4亿美元建馆费用4年回收,迄今11年年平均吸引一百万人参观,国际观光客高达6成6。 2008年全年观光客消费金额超过2亿3千万欧元,贡献GDP超过2亿1千万欧元,提供4196人工作机会,财政盈余2千8百万欧元,使毕尔包重返西班牙最富裕的城市之一。实施艺术教育 提升市民艺术修养 除了建筑之美以外,美术馆的价值还在于通过展出其收藏的艺术品,对社会实施艺术教育。美术馆代表城市的艺术水平,也具有美学经验传递与教育等功能。美术馆的设计还可以为艺术家提供展示作品的场所。其实,许多城市都有一些艺术家,他们的作品都有相当高的评价,但在城市往往苦于没有理想的典藏、展示场所,因此建立美术馆可以给艺术品一个收

15、藏和展示的场所,也可以给市民一个休闲娱乐,接受艺术熏陶的场所。设计要贴近公众生活 美术馆在改变市民的生活和城市气质上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当然,美术馆要更加贴近公众生活,才能真正对城市设计文化起到推动作用。设计是最贴近生活的艺术,有了美术馆这样的设计中心,儿童就可以从小接触设计文化,如果说工业决定着一个城市设计的现在,美术馆则决定着一个城市设计的未来。美术馆专栏之三:北京的美术馆美术馆设计与城市的发展以北京市为例文/汪晓东集美大学美术学院讲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读博士 美术馆是一所面向公众开放的公益性社会文化事业机构,具有举办陈列展览、收藏美术作品、开展学术研究、促进文化艺术交流、普及审美教育等职能

16、。除了上述功能外,美术馆的建筑设计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它是代表一个时期的建筑设计风格,甚至可以引领一个城市或是一个国家建筑设计发展的方向。许多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大师同时也对城市规划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如美国建筑大师赖特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了“广亩城市”的理念;勒柯布西耶相反提出集中布局的“现代城市”设计理念。作为国家或城市文明形象的窗口,美术馆的设计反映了一个城市发展的水平,体现出人类的文明程度和社会的进步。中国美术馆1、 北京市美术馆发展历程 1963年,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的中国美术馆正式对外开放,主体大楼为仿古阁楼式,黄色琉璃瓦大屋顶,四周廊榭围绕,具有鲜明的民族建筑风格。毛主席题

17、写了“中国美术馆”馆额,从而明确了中国美术馆的国家美术馆地位及办馆性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一个国家美术馆已经很难满足人们的需要,而且北京城区的面积在不断的扩充,城市人口也在飞速增长。特别是近几年来,公办的、私营的美术馆如雨后春笋搬的在城市的一些区域涌现,如北京画院美术馆(、北京上上美术馆、北京大山美术馆、今日美术馆、宋庄美术馆等,甚至在一些小区都有独立的美术馆。从建筑风格上来看,中国美术馆还属于比较传统的中国建筑,大屋顶,红瓦白墙,有着浓郁的中国建筑风格元素;北京画院美术馆则属于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强调直线竖线以及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北京

18、国际艺苑展览馆,从建筑形式上看,属于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其它的美术馆,如北京上上美术馆、大山美术馆等,由于是近期的建筑,形式比较多样,性质也多为私立(如下列图表),部分展览馆是在厂房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他们普遍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强调建筑材料的本身材质美,且造型奇特,强调建筑雕塑般的形式美感。北京画院美术馆年代建筑面积性质建筑风格中国美术馆196218000官方仿佛阁楼式现代建筑北京画院美术馆20054600官方现代主义北京上上美术馆200620000私立新现代主义今日美术馆20002800私立原有建筑改造宋庄美术馆2065000地方政府新现代主义中央美术学院新美术馆馆20082475官

19、方新现代主义2、 北京市美术馆设计与北京市城市发展的关系2.1、美术馆设计引导城市形象的发展 美术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具有巨大的品牌效应。城市如同建筑,是一种空间的结构,只是尺度更巨大,需要用更长的时间过程去感知。一个场景所包含的内容,无论如何总会比人们可见可闻的更多,但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体验自己,研究它们通常需要联系周围的环境、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以及先前的经验。每一个人都会与自己生活的城市的某一部分联系密切,对城市的印象必然沉浸在记忆中,意味深长。 改变甚至决定城市形象的主要因素有两大类:一是非物质的精神形态,另一个是物质形态。所谓非物质的精神形态就是生活于城市中人们的意识观念、生活常态

20、、行为习惯,对城市的亲切感、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些非物质的精神形态的内容属于无形的、隐性的形象。而物质形态就是城市中标志性的建筑,街貌以及城市的整体规划等。而美术馆的设计影响城市的物质和非物质的形态。美术馆设计可以作为一个城市的标注性建筑,同时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提升人的素质,许多去欧洲旅行回来的人说欧洲人举止高雅,在酒吧、在咖啡馆、地铁上,随处可见人们谈论艺术、文学等,这种隐性的形象一旦形成,就会持久稳定地存在于人们的印象中,以至成为一种直觉,无意识地支配着人们对一座城市的看法和态度,城市也由此获得人们的热爱与忠诚,从而拥有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因与力量。 美术馆设计可以为人们营造一种场所,除了

21、学术性外,更为重要的是给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营造一种休闲文化。一座宜居的城市离不开休闲文化,而美术馆的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引导人们具有健康的休闲观念和休闲意识,从而使得人们在普遍认同的休闲价值指引下分享和体验这个城市的文化资源,自愿广泛地参加休闲活动等,这些非物质形态的内容即休闲城市的隐性形象。美术馆的设计营造了休闲文化的物质与精神场所,休闲城市的隐性形象正是存在于休闲文化中,并通过休闲文化体现出来。北京上上美术馆2.2、使城市更具创新能力自从20 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第一次把创新的概念引入经济学,创新观念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创新已成为当下人们说得最多、最受重视的词语之一。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是

22、一个动态的过程,既是连续的,又是非连续的。因为创新思维首先在于以已有思维成果为前提和出发点,同时又是对原有思维成果的突破和发展。换言之,创新、创新思维或创新活动的根本特征在于其差异性、独特性,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思想之源。一座具有创新活力的城市必然是充满生气和发展潜力的城市。美术馆设计往往具有一种前瞻性、引领时尚设计的特点。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各种西方的设计理念影响着我国的建筑设计师,他们在从事美术馆设计中,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在形式上,强调视觉感官上的冲击力;在材料的运用上,采用高科技材料与原始材料相结合,营造一种穿越时空的艺术空间。另外,一些当下的艺术家,由于本身受到现当代艺术表现形式多元化的

23、影响,在设计私人美术馆时,追求标新立异,无法用一种风格或者样式来概括。美术馆设计能使城市更具创新活力,这应当是毫无疑义的。今日美术馆2.3、美术馆设计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一般人以为社会的发展来自物质财富的增加,很少有人注意到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会是一种财富,并可以转化为物质财富。美术馆,虽然本质上是一个非盈利性的、带有社会公益性的文化机构。但它的纯学术的权威性,他的收藏倾向,它所主持的展览,对社会就有示范性和导向性,乃至对艺术市场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又直接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如果美术馆设计得好,办得成功,整个城市的形象就会有改善,会吸引更多的游客,游客不仅给美术馆创收,还给这个城市相关机构带来利

24、润。政府应该理解这种关系,理解美术馆设计真正的意义,理解整个美术馆所带来的真正效益。美术馆会令城市获益,给国家带来效益。目前,北京有多家公司从事艺术品拍卖,如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北京瀚海拍卖有限公司、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等,而美术馆的设计直接影响美术馆给人的印象,间接的对拍卖市场产生影响,如同一个生物链,环环相扣,看似没有什么关系,其实内在有着必然的联系。 在一个社会系统内,文化与经济不是天敌,也不是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文化与经济是共生互动的。各国致力于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避免市场经济对文化的负面效应,使文化与经济在双赢格局中共同进步。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

25、步伐的加快,部分开发商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往往不给建筑设计师太多的时间去设计,设计师在短时间内疲于奔命,一些投机技巧的设计人员套用或者抄袭别人的方案,于是就出现了一些粗制滥造的设计作品。很多人忽略了设计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作为一个历史积淀深厚的城市,文化的经济自觉和经济的文化自觉应该融为一体。目前,很多人抱怨美术馆运营的经费不足,政府扶持的力度不够,殊不知,这种文化创造的产业价值是巨大的,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是明显的,反之,城市经济的发展又对文化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城市文化不仅是种精神活动,它本身也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财富,促进经济的发展。城市文化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内在基础,城市文化融入经济活动之

26、中,可以提升经济的价值和品位,以形成行业特色,可增强吸引力,推动消费,增加经济的总值,这是被许多实践所证明的。2.4、当代美术馆设计中的人文启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美术馆作为一种文化设施,其建筑空间区别于剧院和图书馆的重要特征,是对于美术作品的收藏与陈列。建于不同年代的美术馆,不同的风格所展示美术作品的内容与风格也同样有侧重点,如中国美术馆主要是以传统的经典美术作品为主,而近几年出现的美术馆,如宋庄美术馆、今日美术馆等,其建筑风格是以新现代主义风格为主,所以展览内容也热衷于现当代艺术。当代美术馆既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思想前沿,又是一个追究文化问题、进行文化反省和批评的现场。也只有了解美术馆的这些功能

27、,才能做好美术馆的设计。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城市能否成为诗意的生活环境,文化成为主要因素。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与不同层次的需要是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城市文化的本质所在。当代美术馆的设计体现一种文化的场所意识,如宋庄美术馆的设计,作为当地创意文化园区的第一个建筑,作为目前国内行政级别最低的乡村美术馆,在某种意义上,建筑的本身就成为艺术群落中的一座庙。宋庄美术馆吸取了当地民居建筑的特点,色彩上,美术馆的墙身采用切片黏土红砖作为建筑外墙的材料,而红色墙砖是典型农家院用材。灰色的地砖从室外的广场延伸到室内,从而使得展厅的室内外

28、融为一体,展览也可以由建筑内部扩展到室外,而灰色地砖也是小堡村的常用材料。宋庄美术馆在形式上即传统又现代;即诠释了当地民居建筑的文化内涵,又体现了现代建筑的魅力。文化是城市的基因,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形象,是城市的实力。 宋庄美术馆3、美术馆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城市发展产生的不良影响 当然,目前,国内的美术馆无论是在建筑与室内设计上,另外在建筑与周围环境结合上,还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首先是中国美术馆,虽然有将近50年的历史,但整体觉得灰尘满面,由于墙身是白色的,北京的风沙又大,似乎建筑比实际年龄更苍老。室内的墙面也是如此,不少展厅的墙壁不平也不白,甚至还有蜘蛛网和污迹,地上的水磨砖也有一些已经开

29、裂,回廊的壁饰上落满了灰尘。中国美术馆除了具备应有的功能外,还具备一定的政治色彩,首先它代表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形象,同时,它还代表的是一个国家对自己国民精神生活的重视程度,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和精神气质。 其次在人文关怀上,国内的美术馆设计还做得不够,配套的公共设施还不完备,偶尔在展厅中看到休息椅,却发现上面已坐满了人。室内垃圾桶也很少,我们经常看到参观的人一手抱着相机,一手拿着空的矿泉水瓶子却无处可放。功能分区不够明确,部分展馆指示系统缺乏,从而使得展厅杂乱无章,所以经常会发现漏看了很多艺术作品。 另外,建筑设计师在设计美术馆时,往往为了追求形式美而忽略了功能。现在有些美术馆的建筑师过分

30、追求视觉冲击力,把美术馆设计当成了建筑师本人的作品,虽然部分美术馆会对展览的内容有侧重点,但偶尔也会展示一些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门类的艺术品。一个美术馆的设计要站在文化的前沿,要从它的功能开始,着眼于未来。很多时候美术馆设计必须是中性的,但在展览时,我们必须将展品与其原来语境分离开,才能使得展品不受外部环境的干扰,可以说美术馆是个矛盾的建筑。4、结语 在中国,自从实行了改革开放,国门大开,西方的设计思潮一股脑的涌入中国,我们还没来得及消化,就已经被淹没在现在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建筑思潮中。美术馆设计应该是作为城市建筑的领头羊,引领城市建筑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的

31、建筑设计师为了适应当前经济的高速增长,或者说是为了适应自身生存的需要,在做设计时往往会一次又一次的迷失了自我,在迎合领导或投资商以及评委意图的过程中妥协,从而丧失建筑艺术本身所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文化判断力。当然,一批批独立而富有文化思想性的建筑师始终没有被世俗所左右,坚持自己的设计理念,在设计的作品中即考虑形式感,又满足了功能,同时还彰显了他们的个性。如今日美术馆、宋庄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新馆(图7)的设计等根据原有的建筑特点、建筑所处的地理环境与位置、结合当地民居建筑的特色,营造出新颖、独特的建筑。目前,这些美术馆的建筑就已经成为一个区域、一个城市的闪光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涌现

32、出越来越多,设计得越来越好的美术馆建筑,它们点缀着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彰显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参考文献:1 (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方益平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2 (美)凯文林奇.城市形态M.林庆怡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3 (加拿大)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金衡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4王军.城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3.5王军.采访本上的城市.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8.6张子康,罗恰. ART美术馆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美术馆专栏之四:毕尔巴鄂效应美术馆专栏之四:毕尔巴鄂效应文/刘红中国艺术

33、研究院 2010级设计艺术学 博士 本文以西班牙(the Bilbao Guggenheim Museum)为例,初步探讨美术馆设计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由美国加州建筑师弗兰克盖里设计,在1997年正式落成启用,它以奇美的造型、特异的结构和崭新的材料立刻博得举世瞩目。它的建成,带动了毕尔巴鄂这座无名小城的巨大发展,使城市再生,由此被誉为“毕尔巴鄂效应”。一古根海姆美术馆建设的初衷 毕尔巴鄂市始建于1300年,因优良的港口而逐渐兴盛,在西班牙称雄海上的年代成为重要的海港城市,17世纪开始日渐衰落。19世纪时,因出产铁矿而重新振兴,但20世纪中叶以后再次式微,1983年的

34、一场洪水更将其旧城区严重摧毁,整个城市雪上加霜,颓势难挽,虽百般努力却苦无良策。90年代初,毕尔巴鄂已沦为欧洲藉藉无名的小城,若非该市球队在西甲联赛中尚占有一席之地,绝大部分人可能终身无缘闻该市之名。毕尔巴鄂全景,左下角处为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城市复兴大计,毕尔巴鄂市政府决议发展旅游业,但该市历史不长、名头不响、风俗不奇、景色不佳,兼乏名人旧迹,各种可能的旅游资源一一欠奉,如何吸引外埠人士前来观光成为头号难题。多方问计之下,终于决定兴建一家现代美术馆,寄希望于欧洲众多艺术爱好者的“艺术之旅”。1991年,西班牙北部城市毕尔巴鄂市政府与古根海姆基金会共同做出了一项对城市未

35、来发展影响极为深远的决定:邀请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为该市即将兴建的古根海姆美术馆进行建筑设计。二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外观 美术馆选址于城市门户之地旧城区边缘、纳维隆河南岸的艺术区域,一条进入毕尔巴鄂市的主要高架通道穿越基地一角,是从北部进入城市的必经之路。从内维隆河北岸眺望城市,该美术馆是最醒目的第一层滨水景观。面对如此重要而富于挑战性的地段,盖里给出了一个迄今为止建筑史上最大胆的解答:整个建筑由一群外覆钛合金板的不规则双曲面体量组合而成,其形式与人类建筑的既往实践均无关涉,超离任何习惯的建筑经验之外。1996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哈佛大学教授、西班牙著名建筑师拉斐尔莫尼欧对它由衷叹服道:“没有

36、任何人类建筑的杰作能像这座建筑一般如同火焰在 燃烧。”在盖里魔术般的指挥下,建筑,这一章已凝固了数千年的音乐又重新流动起来,奏出令人瞠目结舌的声响。 在邻水的北侧,盖里以较长的横向波动的三层展厅来呼应河水的水平流动感及较大的尺度关系。因为北向逆光的原因,建筑的主立面终日将处于阴影中,盖里聪明地将建筑表皮处理成向各个方向弯曲的双曲面,这样,随着日光入射角的变化,建筑的各个表面都会产生不断变动的光影效果,避免了大尺度建筑在北向的沉闷感。在南侧主入口处,由于与19世纪的旧区建筑只有一街之隔,故采取打碎建筑体量过渡尺度的方法与之协调。更妙的是,盖里为解决高架桥与其下的博物馆建筑冲突的问题,将建筑穿越高

37、架路下部,并在桥的另一端设计了一座高塔,使建筑对高架桥形成抱揽、涵纳之势,进而与城市融为一体。以高架路为纽带,盖里将这栋建筑沛然莫御的旺盛生命活力辐射入城市的深处。三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内部设计 美术馆的室内设计极为精彩,尤其是入口处的中庭设计,被盖里称为“将帽子扔向空中的一声欢呼”,它创造出以往任何高直空间都不具备的、打破简单几何秩序性的强悍冲击力,曲面层叠起伏、奔涌向上,光影倾泻而下,直透人心,使人目不暇给,百不能指其一。在此中庭下,人们被调动起全部参与艺术狂欢的心理准备,踏上与庸常经验告别的渡口。有鉴于赖特在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设计中对艺术展品不够尊重的教训,盖里的展厅设计简洁静素,为艺术品创

38、造一个安逸的栖所。 四古根海姆美术馆使城市再生 这在盖里的建筑生涯中,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是一座最具代表性的杰作,它为盖里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虽然盖里是上世纪80年代问世的解构主义建筑风格的代表建筑师之一,但是他的这件作品却成了解构主义建筑集大成之作。 古根海姆美术馆极大地提升了毕尔巴鄂市的文化品格,1997年落成开幕后,它迅速成为欧洲最负盛名的建筑圣地与艺术殿堂,一时间冠盖云集,游客如织,成为欧洲文化界人必躬逢之盛。美术馆的参观人数在年余间就达400万人次,直接门票收入即占全市岁入的4,而带动的相关收入则占到20以上,毕尔巴鄂一夜间成为欧洲家喻户晓之城、一个新的旅游热点。随即邀请全世界多位

39、著名建筑师为其设计各种标志性建筑。 可见,由盖里设计的古根海姆美术馆,无疑是新毕尔巴鄂市改造计划中心区的起爆剂,也因此被誉为“毕尔巴鄂效应”。在没有建造这座美术馆之前,这里是被当作造船厂、集装箱收发区和化工高炉区,竣工之后的古根海姆美术馆,像一艘巨大的银色的航母,停泊在内尔维翁河湾旁。这艘航母吸引了来自上百万人的眼球。同时,它的建成也使毕尔巴鄂城市改造计划变得清晰起来,一系列的城市改造项目,正在创造一个经济构架,它主要集中在:服务、文化和新工业。因此,从毕尔巴鄂带到世界各地的赞扬是:“这是一座伟大的美术馆”,而实际的意义是:它是一座伟大的建筑。 参考文献:1M弗兰克盖里的作品与思想 大师系列丛

40、书编辑部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5年1月 第1版2M弗兰克盖里 李鸽、刘松茯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 3J 一座建筑激活一座城市毕尔巴鄂古根汉姆美术馆 方振宁 城市环境艺术 2009年05期美术馆专栏之五:民间对美术馆建设的思考美术馆专栏之五:民间对美术馆建设的思考文/刘祥波 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级设计艺术学博士 众所周知,美术馆是以收藏、研究、展示艺术家作品为重点的造型艺术博物馆,同时,它又是将艺术内容传播给大众的一个很重要的机构媒介。最近,中国美术馆新馆将在鸟巢附近修建新馆,尽管最终建筑设计方案还未出炉,却由此在全国各地兴起了美术馆的建设热潮。值得注意的是,这股美术馆建

41、设热潮却催生了民间对美术馆建设的思考。盖里设计的激活了一座城市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美术馆的建设不仅仅是城市建设的景观构成元素,它的设计建设应该有有内在的精神和文化的支撑。可是,在今天的形形色色的美术馆建设过程中,部分城市建设美术馆似乎是为了装点自己的门面,美术馆变成了一个形象工程或一个城市的形象标志,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反思。美术馆不是一般的陈列馆或展览馆,今天时代背景下的美术馆、博物馆设计建设更应该考虑当下艺术品位和审美需求的拓展,这种拓展是和美术馆自身的收藏、展陈、主题风格以及教育功能的实现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美术馆设计不仅仅是普通的建筑设计,更应该是一项具体的文化设计,它涉及

42、到对地域性差异的观众进行文化提升和引导的问题,也涉及到对艺术家的创作和生产进行引导的问题前者很好理解,就后者而言,无论艺术品是美术馆原本具有的,还是以美术馆的名义创造的,因为它们和美术馆的瓜葛,就必然会具有特殊的文化与象征意义。这其实不仅是美术馆藏品,而且也是当代艺术作品生产的深层次的意识形态问题因为有了美术馆这种机构,无论是艺术品本身,还是仅仅是生活甚至是工业产品的一部分,因为它们具有被美术馆收藏的可能性,它们的生产与流传的过程,必然会发生相应的美术馆倾向的变化。美术馆不仅是收藏的场所,而且直接就是一些艺术品的生产的场所,是具有显著的意识形态色彩的艺术产品的生产场所。美术馆的这种重要的话语权

43、力其实是得益于美术馆的历史积累、角色定位所赋予其巨大的文化与历史象征力量。美术馆或博物馆和艺术、艺术品具有密切的联系,这是毋庸置疑的。历史上的艺术杰作的最终和最佳的归宿,应该就是各种各样的美术馆和博物馆,并通过它们的展览和公众的审美经验联系起来。就艺术的生产来说,本来应该是以艺术家为核心的,但是我们时代的艺术家被和艺术品市场联系起来了,更重要的是与艺术品市场背后的收藏及美术馆理念联系在一起了。美术馆作为一种艺术家的工作场所和展示空间对艺术家的思维、工作方式和艺术风格有巨大的影响。当然,美术馆主观方面的影响对象其实是走进美术馆的审美大众。贝聿铭设计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美术馆和博物馆是我们时代审

44、美主体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美术馆展示、收藏什么对艺术市场的价格应该有很大的影响,或者更进一步说,美术馆的收藏战略对艺术品观念的塑造具有巨大的影响,甚至决定了艺术品是否能够进入到艺术史的历程中。在这样一种权利话语的背景下,美术馆的设计就更应该考虑到城市和社会的需求,考虑到其文化与历史象征力量的谨慎显现。这种力量不宜扩大,否则就很容易有失控的危险,造成了对审美和意识形态的过分干预。因此,美术馆的设计就更应该遵循平等的、亲民化的设计理念,而不应该成为权威和强势的象征,甚至是一味强调外在,成为城市的“门面”或者是地标。而这种设计理念的形成,就更应该紧紧扣住美术馆在新时代的功能和具体的展陈需求,把握住前沿

45、的博物馆研究理论,增强对美术馆特质的理解。矶崎新设计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现在美术馆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建筑设计与美术馆功能实现之间的冲突,即建筑和展陈之间的分裂。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设计时,展陈大纲都比较滞后,建筑设计与展陈设计之间沟通较少。展陈设计对建筑空间只限于利用和改造,进入室内基本上只有展陈的装修空间。展陈设计中,很多是装修公司的室内设计师,对展陈设计如何巧妙利用建筑空间缺乏概念,而建筑师对美术馆是有激情的,但对艺术品、博物馆及其需要本身了解不够,因此在设计时会出现浅显与盲目。同时,传统和现代艺术的巨大差异,也给设计带来一定的难度。比如中国传统艺术讲究的格调和高古的气

46、息,与现代装置艺术品的巨大体量和零散的审美意象,就很难统一。现在比较通行的做法,是利用巨大的类似于工厂厂房的空间,进行灵活的分割和处理,以满足不同的展览需要。但是如何在这样的空间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功能划分,满足观众的教育和审美需求,满足艺术氛围的营造和艺术品的推广与传播,也是一个问题。往往很多美术馆只见建筑,进入内部空间之后就没有了建筑细节的审美,只有展览的陈列了。这似乎与以观众为主体的设计初衷有所偏离。 美术馆设计关系到一个城市的文化品格,关系到城市里人们精神层次的提升,除了藏品、陈列的物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人的塑造。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是未来美术馆和博物馆发展的趋势。时代在塑造着美术馆,人们

47、需不需要美术馆,需要什么样的美术馆,这些都必然有着深深的时代的烙印,但是美术馆自身的运行也在塑造着我们或者一个时代关于藏品、艺术品、艺术乃至人类的记忆与历史的概念。这是一个交错而互动的文化过程,这说明,美术馆正在从更多的角度介入当代人类的生活。而作为设计者,就应该抓住这几者之间的联系,从更大的建筑、城市、人的宏观视域,来实现推动历史与人类精神发展的设计。美术馆专栏之六:美术馆与城市风貌美术馆专栏之六:美术馆与城市风貌文/陈燕琳 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级设计艺术学博士 城市是人类的“生活空间”,不同建筑,街道,广场等要素构建城市空间,以建筑形象强化某种城市文化和城市的精神,体现了城市设计与发展的最高智慧和审美理念。作为现代城市建筑文化主体建筑中重要的部分之一美术馆,不仅仅是一个建筑设计,最重要的是一个城市规划的观念设计,体现了城市的当代人文气质特征,成为城市未来发展中的一种符号的象征。 在城市的建筑构架系列中,把美术馆设计融入与之相配套的城市景观成为城市规划发展设计理念的重要的切入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