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辅舒酮)中文说明书.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544545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8.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辅舒酮)中文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辅舒酮)中文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辅舒酮)中文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辅舒酮)中文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辅舒酮)中文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辅舒酮)中文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辅舒酮)中文说明书.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辅舒酮)中文说明书【通用名称】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商品名称】辅舒酮【英文名称】F1.uticasonePropionateInha1.edAeroso1.【汉语拼音】BingsuanFutikasongXiruQiWUji【成分】本品主要成份为:丙酸氟替卡松化学名称:6,9.二氟羟-16-甲基氧代17(1氧代丙氧基)雄笛4-二烯“7-硫代拨酸(6,U,16,17a)-S-(氟甲基)酯化学结构式:分子式:C25H3IF3O5S分子量:500.6本品使用氢氟烷134a(HFA)作为抛射剂,不含氟利昂(氯氟烧,CFC)【性状】本品为定量压力给药气雾剂,内装有白色至类白色混

2、悬液。【适应症】成人及1岁以上儿童(含1岁)哮喘的预防性治疗。成人:轻度哮喘:在每日规律治疗基础上,需间歇性给予支气管扩张剂药物缓解哮喘症状的病人。中度哮喘:正在接受预防治疗或单用支气管扩张剂治疗,但其哮喘仍是不稳定或继续恶化的病人。重度哮喘:重度慢性哮喘病人,以依赖皮质激素全身给药才能充分控制症状的病人。一旦开始使用吸入型丙酸氟替卡松,能显著减少或撤除许多病人对口服皮质激素的需求。儿童:任何需要预防性药物治疗的儿童,包括目前预防性治疗不能控制症状的儿童。【规格】50微克/接【用法用量】辅舒酮吸入气雾剂只能经口腔吸入对吸气和吸药同步进行有困难的病人可以借助储雾罐(参见【注意事项】)。病人应注重

3、辅舒酮吸入气雾剂用于预防性的治疗,即使无症状也应定期使用。用药后4至7天内显效。如果患者发现速效支气管扩张剂治疗的缓解作用开始减弱,或需要比平时吸入更多的剂量,则必须寻求医学帮助。成人及16岁以上儿童:每次100至IOOO微克,每日2次。通常为每次两撤,每日两次。应依病情的严重程度给予病人合适的初始剂量。处方医生应了解丙酸氟替卡松控制疾病所需的剂量可低于其它一些吸入型皮质激素。通常初始剂量为:轻度哮喘:每次IoO至250微克,每日2次。中度哮喘:每次250至500微克,每日2次。重度哮喘:每次500至IOoO微克,每日2次1岁及以上儿童:每次50至IOO微克,每日2次,建议8岁以下儿童借助储雾

4、罐给药。起始剂量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定。在1至4岁儿童中的临床试验显示,通过带面罩的储雾罐给予100微克每天两次的剂量可达到对哮喘症状的最佳控制。给药剂量超过IoOO微克(500微克每日2次)时,应借助储雾罐以减少对口腔和咽喉的副作用。特殊病人:对老年病人、肝或肾功能损害的病人无需调整剂量。当哮喘症状被控制后,应将剂量逐渐减至可有效控制哮喘的最低剂量。【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根据不同的发生系统、器官和发生率分别列出。发生率定义为:非常常见(1.10),常见(1/100且1/10),不常见(1/1000且1/100),罕见(1/10000且1/1000),非常罕见(库欣样特征(CUShi吨sFea

5、tures).,fK1.抑制、儿童和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迟毁、件矿物质密度少、白内障和育光眼代画及营养失调高血糖症G1.神失调焦虑、睡眠紊乱、行为改变包括活动亢进、易激惹(主要见于儿童)呼吸系统,胸部及纵隔声嘀2异常支气管痉挛皮肤和皮下组织失调挫伤肠系统疾病消化不良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关节痛IT岁儿童患者研究中的不在两项IY岁儿童的研究中,内酸簸音k松50微克bid、IOO微克bd和250微克Md良反应所见给药与安慰剂治疗一样耐受性良好.在这些研究中报告的皮疹、过敏性皮肤反应、咽喉刺激、鼻腔刺激、鼻妣、向发音困难以及口腔/咽喉念珠菌感染事件发生率都在o%和5%之间.这些事件的发生率在治疗空间无显

6、著差异.1):有些病人会产生口腔以及咽喉的念珠菌病(鹅口疮)。用药后,以清水漱口可能对病人有所帮助。有症状的念珠菌病可局部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同时可以继续使用辅舒酮吸入气雾剂。2):用药后即用清水漱口会有益处。【禁忌】禁用于对制剂中任何成分有过敏反应的病人。【注意事项】哮喘的控制应按照阶梯治疗原则进行,病人的情况应通过临床和肺功能试验进行监测。如需增加速效吸入型B2一激动剂以减轻症状,则表明对哮喘控制的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应重新评估病人的治疗方案,并应考虑增加抗炎治疗(例如,吸入更高剂量的或口服一个疗程的皮质激素)。在对哮喘控制中,哮喘的突发性和进行性恶化是致命的,应考虑增加糖皮质激素的剂量。若

7、病人病情危险,则应考虑监测每日晨起峰流速。无效或哮喘严重恶化时应增加吸入丙酸氟替卡松的剂量。如需要,应给予全身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和/或抗生素治疗(如有感染).辅舒酮吸入气雾剂主要用于哮喘长期的常规治疗而不适用于缓解急性哮喘症状,病人此时应该选用快速短效的吸入型支气管扩张剂。建议病人备有上述急救药。如果患者发现短效支气管扩张剂治疗的缓解作用开始减弱,或他们需要比平时吸入更多的剂量,则必须寻求医学帮助。不可突然中断辅舒酮吸入气雾剂的治疗。非常罕见血糖水平增高(参见【不良反应】)的报道。对有糖尿病史的病人,应考虑其可能性。与其它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一样,应特别慎用于那些活动期或静止期肺结核的病人。应避免将

8、丙酸氟替卡松与利托那韦合用o除非病人对药物的预期收益超过可能产生全身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应经常检查患者使用气雾剂装置的技术,确认给药与吸药同时进行以保证药物可最大程度到达肺部。与其它吸入治疗一样,用药后可能会发生异常支气管痉挛并立即伴随喘鸣增加。应立即用速效吸入型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并立即停止使用辅舒酮吸入气雾剂,评估病人,如果必要,制订其它替代治疗方案。储雾罐装置:大部分患者会从储雾罐装置与定量吸入器配合使用中获益,特别是那些吸入器使用技术较差,吸气和吸药同步有困难的患者。储雾罐的使用将减少药物在口腔中和口咽后部的存留,因此减少局部副作用(如“鹅口疮”和声嘶)的发生率。储雾罐空间的改变可能会导

9、致送达肺部的药物量的改变。尚不清楚这些改变的临床意义。因此,在配合使用储雾罐与定量吸入器时,应注意监测患者哮喘控制作用是否出现下降的情况。如果使用了储雾罐,应指导患者将吸入器推入储雾罐,然后缓慢深吸气。在舒适的情况下尽可能长的屏住呼吸,然后缓慢呼出。这一步骤应在向储雾罐推入每撒药物时重更进行。应将推药和吸入之间的延迟降至最低。储雾罐内壁上的静电将引起药物递送量的变化。应指导患者采用温水和洗涤剂对储雾罐进行清洗并在空气中干燥,而不能冲洗或用布擦干。这一工作应在首次使用储雾罐前进行,之后至少每月进行一次。可能的全身作用,包括肾上腺功能,骨密度及生长: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均有可能引起全身作用,特别是当大

10、剂量长期使用时(参见【药物过量】)。但其发生率较口服糖皮质激素要少得多。可能的全身作用包括库欣综合征(CUShingsSyndrome),库欣样特征(CUShingOidfeatures),肾上腺抑制,儿童和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迟缓,骨密度减少,白内障和青光眼。因此,将剂量减少至可有效控制哮喘的最低剂量是非常重要的(参见【用法用量】)。建议定期监测长期接受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儿童的身高。如果发现生长减慢,应考虑是否可以减少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至有效控制哮喘的最低剂量,并应考虑请儿童呼吸病专家来进行评估。长期大剂量接受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特别是高于推荐剂量,会引起有临床意义的肾上腺抑制。另外,在紧急情况

11、下或择期手术当中,应考虑附加给予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用药:应监测接受皮质类固醇治疗(包括丙酸氟替卡松)中的儿童的生长发育。应权衡长期用药导致的对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与所获得的临床益处。为将吸入皮质类固醇(包括丙酸氟替卡松)的全身作用减至最小,病人均应将所用剂量逐渐调整至有效控制症状的最低剂量。(参见【用法用量】)。儿童以推荐剂量吸入丙酸氟替卡松,肾上腺功能和储备通常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尽管如此,既往或间歇口服类固醇可能产生的全身作用不会减少。但是,吸入丙酸氟替卡松的益处在于可将口服类固醇的需要量减至最小。致癌性、致突变性和生育力受损:在大鼠两年(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最高剂量57微克/公斤/天)及

12、小鼠18个月(口服丙酸氟替卡松,最高剂量1亳克/公斤/天)的研究中,未观察到致癌证据。在一系列标准致突变试验中,也未观察到潜在的致突变作用的证据。一项大鼠生育力研究表明,在皮下注射丙酸氟替卡松50微克/公斤/天的剂量下,观察到了平均胎仔体重下降、骨化迟缓和出生后生存能力下降的情况。内外科急症:对于原来接受过其它高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和/或间歇使用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内外科急症病人,在改为吸入型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时,肾上腺储备损害的危险在一段时间内仍会存在。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将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这类病人在选择方案前应接受特别的检查以确认肾上腺损害的程度。在急症和可能会引起应激的择期治疗期间,应考

13、虑肾上腺损害的可能性,并选择合适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于曾接受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病人:对于口服激素依赖的病人,当改用辅舒酮吸入气雾剂及其后续治疗时,应给予特别关照,并对肾上腺皮质功能进行定期监测。因为长期全身激素治疗导致的肾上腺功能损害的恢复可能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全身激素治疗的病人,肾上腺功能可能会发生抑制,对于此类病人,应定期监测其肾上腺皮质功能并谨慎地减少全身激素的剂量。约一周后,可以开始逐渐撤除全身激素的作用。减幅应适当根据全身激素的维持剂量水平,以不低于一周的间隔进行。使用强的松龙(或等效的药物)每天维持剂量为10亳克或以下的病人,其减少的剂量不应多于每天1亳克,亦不

14、可少于一周的间隔。使用强的松龙维持剂量为每日10亳克以上的病人,可以谨慎地以一周的间隔,较大的幅度递减剂量。在撤除全身激素的过程中,一些病人尽管可以维持其呼吸功能甚至其肺功能得到了改善,但仍会感觉不好。应鼓励他们坚持使用吸入型丙酸氟替卡松,并继续撤除全身糖皮质激素的治疗,除非出现肾上腺功能不全的客观体征。已撤除服用激素的病人,若肾上腺皮质功能损害仍然未康复,应随身携带激素警告卡表明病人处于应激状态,例如哮喘恶化、肺部感染、主要的并发疾病、手术或外伤等情况下,需补充全身用激素。由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改为吸入治疗有时会暴露出过敏疾患,如过敏性鼻炎或曾用全身给药控制的湿疹。应用抗组胺药和/或局部制剂

15、,包括局部皮质激素对症治疗。罕见事例表明,吸入治疗可引起潜在的嗜酸性疾病(例如ChUrg-Strauss综合征)的发病。这多与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减少或撤除有关。直接的因果关系尚未建立。丙酸氟替卡松对驾驶和操作机械无影响。运动员慎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生育力:目前尚无在人生育力相关的研究数据。动物研究表明,丙酸氟替卡松不影响雄性或雌性动物的生育能力。妊娠期:妊娠妇女中的数据有限。只有当药物对母亲的预期益处超过对胎儿的潜在危险时,才能考虑在妊娠期间给予丙酸氟替卡松。一项回顾性流行病学研究所得结果并没有发现,在孕早期阶段,与其他吸入型皮质激素类药物相比,暴露于丙酸氟替卡松之后,重大先天性畸形

16、(MCM)的风险升高(参见临床试验)。动物回顾性研究显示,仅在超过建议吸入治疗剂量的全身性暴露下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反应特征。哺乳期:尚未进行有关丙酸氟替卡松在人乳中分泌的研究。对哺乳期临床试验大鼠皮下注射定量药物,能产生可测量到的血药水平,且有证据表明乳汁中检测到丙酸氟替卡松。但是,在吸入推荐剂量后人类中的血药水平可能较低。只有当药物对母亲的预期收益超过对婴幼儿的潜在风险时,才能考虑在哺乳期间给予丙酸氟替卡松。【儿童用药】详见【适应症】、【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老年用药】详见【用法用量】0【药物相互作用】由于首过代谢作用和肠及肝中细胞色素酶P4503A4的高系统清除作用,通常,吸入后丙

17、酸氟替卡松的血药浓度很低。因此,不太可能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由丙酸氟替卡松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一项在健康志愿者中进行的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试验显示,利托那韦(ritonavir,一种CYP3A4肝酶强抑制剂)可使丙酸氟替卡松血药浓度大幅度增加,导致血清皮质醇浓度明显降低。有上市后用药报告显示,曾有同时接受丙酸氟替卡松和利托那韦治疗的病人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导致全身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包括库欣综合征(CUShing,sSyndrOme)及肾上腺功能抑制。因此,应避免将丙酸氟替卡松与利托那韦合用。除非病人对药物的预期收益超过可能产生全身糖皮质不良反应。研究表明,其它细胞色素酶P4503A4

18、的抑制剂对丙酸氟替卡松全身暴露量增加无影响(红霉素)或轻微影响(酮康嗖),血清皮质醇浓度无明显降低。然而,同时服用P4503A4肝酶强抑制剂(如,酮康喋)时,应注意有可能造成丙酸氟替卡松全身暴露的增加。【药物过量】急性吸入高于推荐的剂量可导致暂时性肾上腺功能抑制。但无需采取紧急措施。这些病人应继续使用可有效控制哮喘剂量的丙酸氟替卡松治疗;肾上腺功能在数天内可恢复,对此可通过检测血浆皮质醇来确认。如果长期使用超过推荐剂量的丙酸氟替卡松,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肾上腺功能抑制。应监测肾上腺储备。非常罕见有关于儿童长期(数月或数年)使用超过推荐剂量的丙酸氟替卡松(通常为每日IOoo微克及以上)出现肾上腺危象

19、的报道,表现出来的症状通常较为模糊,可能包括厌食、腹痛、体重下降、疲累、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水平下降、低血糖和癫痫发作。可能会引发急性肾上腺危象的情况包括外伤暴露、手术、感染或药物快速减量。在应激期或择期手术期间,应选择其他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治疗。一旦使用丙酸氟替卡松过量,仍然可以在能够有效控制症状的适当剂量下继续进行治疗。应对使用超过推荐剂量的丙酸氟替卡松的病人进行密切监护并逐步降低剂量。【药理毒理】1.药效学:按推荐剂量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后,在肺部显示出强效的糖皮质激素类抗炎作用,能减轻哮喘的症状和恶化,与全身性给药的皮质激素相比,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明显较低。2.临床前安全性:毒理

20、学显示本品只有当给药剂量远远高于推荐的治疗剂量时,才出现该类皮质激素的典型作用。在长期毒性、生殖毒性和致畸试验研究中没有发现新的毒理作用。丙酸氟替卡松在体内和体外均无诱变活性,在啮齿类动物研究中未发现本品的致癌作用;在动物模型中未见本品的刺激性和致敏性。抛射剂HFA,在以远超过病人用量的高气化物浓度对多种动物种属进行的长达两年的暴露试验中,未见毒性作用。【药代动力学】静脉注射给药时,丙酸氟替卡松的药动力学与给药剂量成正比。在动物和人体试验中,抛射剂HFA通过呼吸迅速清除,未见在人体中有明显的代谢或蓄积。因血浆浓度达峰时间(tmax)和平均滞留时间均极短暂,所以HFA在血浆中停留时间短而没有蓄积

21、。吸收:在对健康志愿者进行的为期14天,吸入剂量为每日2000微克(每次IOOO微克,每日两次)的试验中,给药30-60分钟后的药物血浆浓度约为0.3纳克/亳升。基于AC(0-),通过对吸入给药或静脉给药后的药动力学试验数据进行同一个试验或不同试验之间的比较,对现有的每一种吸入装置的丙酸氟替卡松的绝对生物利用度进行了估算。在健康成人受试者中,丙酸氟替卡松准纳器(ACCUha1.er/Discus),碟式吸入器(DiSkhaIer)和EVohaIer吸入器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7.8%,9.0%,和10.9%。观察到哮喘患者或CoPD患者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后,其全身暴露程度更低。由于被吞咽的吸入剂

22、状经消化道后所产生的生物利用度几乎为零,所以药物全身的吸收可由药物到达肺部的量来决定。丙酸氟替卡松与其它吸入糖皮质激素在哮喘治疗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方面具有许多相似的特性。但与其它同类皮质激素相比,由于其不完全的胃肠道吸收和显著的首过效应,吸入后的丙酸氟替卡松经吞咽进入系统循环的几乎为零。健康志愿者口服16亳克单剂量药物,产生的血药浓度小于05纳克/亳升.代谢:丙酸氟替卡松从体内循环中被快速排除,主要通过细胞色素酶P450CYP3A4被代谢为非活性竣酸代谢物。由于CYP3A4抑制剂可潜在地增加丙酸氟替卡松的全身暴露量,因此联合使用时应特别关注。分布:丙酸氟替卡松在身体内广泛分布,稳态分布容积接

23、近300升。丙酸氟替卡松的血浆峰浓度在3-4小时内减少近98%,且在终末半衰期(约8小时)时血浆浓度很低。排泄:对人类志愿者口服放射性标记和未标记的丙酸氟替卡松的研究表明,根据所给剂量,大部分(87-100%)自粪便排泄,其中多达75%为原形药物。15%的剂量以代谢物形式经尿液排泄。丙酸氟替卡松的清除率高达1.1.升/分钟,提示广泛的肝清除。血浆峰浓度在3.4小时内减少近98%o健康志愿者单剂静脉注射2亳克药物,显示丙酸氟替卡松的清除率与肝血流(900亳升/分钟)速度接近,而肾清除率(0.11亳升/分钟)不到1.%o这些结果表明肝清除几乎是完全的。【贮藏】不超过30C(860F)贮存,避免受冻

24、和阳光直射。与多数存于压力容器中的药物一样,当罐冷却时,药物的治疗效果可能降低。不可将罐刺破、损坏或烧毁,即使药罐是空的。更换咬嘴盖时应牢固扣压到位。【包装】本吸入器包括定量阀密封的铝罐,揪钮及防尘帽。每罐含120揪丙酸氟替卡松。【有效期】24个月【执行标准】进口药品注册标准:JX20070120【批准文号】50微克/接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30189【生产企业】生产厂:G1.axoWeSA【使用操作指南】气雾剂经口腔吸入到达肺部。试喷:在首次使用前或每当气雾剂已经一星期或更长时间未被使用时,可轻按盖两侧以去掉咬嘴的盖,摇匀容器,并向空中试喷两撒以确保其操作。一、轻轻按住盖两侧移开咬嘴的盖

25、。二、仔细检查吸入器内外及咬嘴处是否有松散异物。三、充分振摇吸入器确保去除所有的松散异物并使药液混合均匀。四、将吸入器朝上以拇指持底部(咬嘴F方),拇指和食指握住吸入器。五、轻轻地呼气直到不再有空气可以从肺内呼出然后将咬嘴放进口内置于牙齿间,并合上嘴唇含着咬嘴但不要用牙齿咬住咬嘴。六、在开始通过口部深深地、缓慢地吸气后,马上按下药罐将辅舒酮释出,并继续吸气。七、屏息十秒或在没有不适的感觉下尽量屏息久些,在屏住呼吸的同时将吸入器从口中移走,手指松开吸入器的顶部,并且尽可能久的屏住呼吸。然后才缓慢的呼气。八、若需要多吸一剂,应将吸入器朝上等待至少半分钟再重做第三至七的步骤。九、然后用水漱口。十、用

26、后,用力将盖套回咬嘴并扣紧。儿童:儿童在使用辅舒酮吸入气雾剂时可能需要协助。幼儿的看护者应学会使用吸入气雾剂,提醒其在幼儿呼气后马上按下辅舒酮吸入气雾剂,以释出药物。年纪稍大的儿童及手力不足的病人可用双手拿着吸入气雾剂,采用两个食指在上,两个拇指在咬嘴卜的姿势。建议8岁以下儿童借助储雾罐给药,详见【注意事项】。重要事项:不应匆忙地进行第五、六、七步骤,最重要的是在开始吸气后马上按下辅舒酮吸入气雾剂。在最初数次使用时,请在镜前练习整个使用步骤。若有喷雾从吸入气雾剂上端或从口旁漏出,即表示技巧有错误。倘若出现这种情况,必需从第二步骤开始重新作整个过程。清洗:建议至少一周清洗一次吸入器。1.取下咬嘴的盖;2 .不要将药罐从塑料外壳中拨出。3 .用干布或纸巾擦拭咬嘴的内外部;4 .然后把咬嘴的盖放回原位。不要将药罐置于水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