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Ⅱ期末总复习学案提纲(共四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Ⅱ期末总复习学案提纲(共四章).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 复习提纲 编排 崇阳一中高一化学备课组 2014年6月使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1)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出了第一章元素周期表。(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短周期(第1、2、3周期)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 长周期(第4、5、6、7周期) 周期表(横行) 不完全周期(第7周期) 主族7个:A-A过渡元素族:16个(共18个纵行) 副族7个:IB-B (纵行)第族1个(3个纵行)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1)碱金属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都有1个电子
2、,因而化学性质相似。易失去电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Li与O2 ;Na与O2 ;Na与H2O ;K与H2O ;随着核电数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引力逐渐减弱,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从锂到铯金属性逐渐增强,如钾与氧气或水的反应比钠要剧烈得多。(2)卤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相同(7个),不同点:电子层数不同。单质的物理性质卤素单质F2Cl2Br2I2颜 色淡黄绿色黄绿色深红棕色紫黑色状 态气体气体液体固体密 度变化规律F2 I2密度逐渐增大熔、沸点变化规律F2 I2熔、沸点逐渐升高 单质的化学性质: 与H2反应卤素单质F2Cl2Br2I2条 件冷暗
3、处爆炸光照或点燃加热不断加热化学方程式产物稳定性HFHClHBrHI结 论F2 I2 与H2 反应:剧烈程度 越来越难;HX的稳定性减弱 单质间的置换反应NaBr溶液与氯水 ;NaI溶液与氯水 ;NaI溶液与溴水 ;结论:F2 I2 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写出下列溶液的颜色:溴水:黄-橙;碘水: 黄 ;溴的CCl4溶液:橙红;碘的CCl4溶液:紫红。3核素 (1)核电荷数(Z)= 核内质子数(Z)=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2)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3)原子的表达方式:X (4)核素: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一种原子即为一种核素。(5
4、)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如1H、2H、3H)(6)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 电荷数 ; 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 电荷数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1原了核外电子排布(1)电子层 电子层(n)1 2 3 4 5 6 7 符 号 K L M N O P Q 离 核 由 近 远 能 量 由 低 高 (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低的电子层上,然后由里向外。(能量最低原理)每层最多容纳 2n2 个。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 8 个(若K层为最外层不得超过 2 个)。2元素周期律项目同周期(左右)同主族(上下)电子层数 相同 逐渐 增
5、大 原子半径逐渐 减小 逐渐 增大 得失电子能力得电子能力 增强 失电子能力 减弱 得电子能力 减弱 失电子能力 增强 化合价最高正价由+1+7;最低负化合价(8主族序数)大多 相同 ;最高正化合价主族序数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金属性逐渐 减弱 ;非金属性逐渐 增强 金属性逐渐 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 减弱 离子的氧化性和还原性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减弱;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逐渐 减弱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 碱性逐渐增强;酸性逐渐减弱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原子核外电子 、原子半径 、
6、 主要化合价 、金属性、 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 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3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元素周期表将位置、结构 和性质 三者联系起来。(2)元素的最高正价=主族序数。非金属元素中 最高正价 +最低负价=8(F、O例外)(3)元素周期表对科学技术有指导作用。例如在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处处找半导体材料;在氟、氯、硫、磷靠近位置找制农药的元素,在过渡元素中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材料。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1、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周期表中,同一主族从上往下金属性增强,同一周期从左往右金属性减弱;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
7、)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置换反应,金属性强的金属置换金属性弱的金属;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对应金属的金属性越强。 2、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周期表中,同一主族从上往下非金属性减弱,同一周期从左往右非金属性增强;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最高价含氧酸)强弱,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越易化合,非金属性越强;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置换反应,非金属性强的置换非金属性弱的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比较粒子(包括原子、离子)半径的方法:(1) 先看层:层多半径大;(2)同层看核:核大半径小;(3)同核看价:价高半径小【思考】:比较O2-
8、、N3-、Na+、Al3+、Cl、Cl-的半径大小: 第三节、化学键1离子键: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成键微粒是阴、阳离子,成键本质是静电作用(包括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活泼金属氧化物、碱、绝大多数盐等)。2 共价键:相邻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非极性键与极性键的比较极性键:不同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偏移 非极性键:相同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不偏移一般而言,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构成的是离子化合物(AlCl3除外);不同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构成的是共价化合物(铵盐除外)。 3化学键:相邻的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的
9、断裂和新键的生成。思考:写出Ca(OH)2和H2O2中所含的化学键。分 4.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都不是化学键)(1)分子间作用力:使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比化学键弱得多。它主要影响物质的熔 熔沸点等物理性质。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 物质的熔沸点也就越高。如:F2Cl2Br2I2 、CF4CCl4CBr4CI4(2)氢键:主要是H与N、O、F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比化学键弱得多。氢键的存在使得物质的熔沸点反常的高。如:HFHIHBrHCl 、H2OH2S 、 NH3PH35电子式的书写方法(1)原子的电子式:一般将
10、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写在元素符号的上、下、左、右四个位置。例如:钠原子 、碳原子 、氧原子 、氯原子 。Rn-(2)离子及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简单阳离子电子式与离子符号相同。例如:镁离子的电子式 。简单阴离子电子式,一般用 表示,氧离子的电子式为 。写出氯化钙的电子式 ;Na2O2的电子式: 。(3)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不标。写出N2、CO2 、HCl和H2O的电子式 。(4)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一般形式是:原子电子式 物质的电子式。离子化合物还需用弯箭头表示电子转移。例如用电子式表示MgBr2 和H2O的形成过程: 、 。专题 例谈元素周期律解题方法例1 下列各组元素性质的递变错误的是(
11、)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P、S、Cl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CB、C、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Li、N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例2 以下关于原子序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与原子的核电荷数一定相等B原子序数与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C原子序数相同的原子是同一种原子D原子序数为16,核外电子数也为16的原子,其质量数为32 专题 化学键与物质类别关系规律(1)只含非极性共价键的物质:同种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单质如:I2、N2、P4、金刚石、H2等(2)只含极性共价键的物质:一般是不同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共价化合物。HCl、NH3、SiO2、CS2等(3)既有极
12、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如:H2O2、C2H2、CH3CH3、C6H6(苯)等(4)只含离子键的物质: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Na2S、CsCl、K2O、NaH等。(5)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如:Na2O2、Na2S、CaC2等(6)只有共价键没有范德华力的物质金刚石、单晶硅、SiO2、SiC(7)无化学键的物质稀有气体 物质结构要点归纳1、 常见的10电子微粒中,有分子:Ne、CH4、NH3、H2O、HF。阳离子:Na、Mg2、Al3、NH、H3O; 阴离子:F、O2、N3、OH 、NH。2、 常见的18电子微粒中,有分子:Ar、 SiH4、PH3、H2S、HCl、F
13、2、H2O2、N2H4、CH3F、CH3OH、C2H6;阳离子:K、Ca2;阴离子:S2、HS、O、Cl。3、 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越向右上方,原子半径越小。同一元素的阴离子半径大于相应的原子半径;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电子层数多的原子半径不一定大。4、 在短周期元素中(1)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均生成盐和水的元素有Al、Be;(2)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等于0的元素有H、C、Si;(3)最高正价等于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元素是S;(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总数一半的元素是Be; (5)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内层电子总数一半的元
14、素有Li、P。来源:学科网【复习检测】1、下列各组中属于同位素关系的是( )A.与 B.T2O与H2O C.与 D.金刚石与石墨2、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XY B.原子半径XYC.离子半径XY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3、下列各组中化合物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A.酸性:HClO4HBrO4HIO4 B.碱性:NaOHMg(OH)2Al(OH)3C.稳定性:PH3H2S HCl D.非金属性:FOS4、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其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各判断中正确的
15、是( )A.原子半径:XYZ B.单质的非金属性:XYZ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YZ D.原子序数:XYZ5、据报道,1995年我国科研人员在兰州首次合成了镤元素的一种同位素镤239,并测知其原子核内有148个中子。现有A元素的一种同位素,比镤239的原子核内少54个质子和100个中子,则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三周期第A族 B.第四周期第A族C.第五周期第A族 D.第三周期第A族6、铊是超导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铊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六周期,与铝是同族元素,元素符号是Tl,以下对铊的性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铊是易导电的银白色金属 B.能生成+3价离子化合物C.T1(OH)3是两
16、性氢氧化物 D. Tl3+的氧化能力比Al3+强7、有下列物质:Cl2 Na2O2 NaOH HCl H2O2 MgF2 NH4Cl(1)只由离子键构成的物质是_ (2)只由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_(3)只由非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_ (4)只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是_(5)由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_ (6)由离子键和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_(7)由离子键和非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_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关系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
17、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酸碱中和反应。活泼金属与酸、与水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2CO是吸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 CO(g)H2(g)。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注意需
18、要加热的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加热的不一定是放热反应。3、 能源的分类:一次能源:由自然界直接获得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得到的能源。电能练习1、下列反应中,即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Ba(OH)2.8H2O与NH4Cl反应 B.灼热的炭与CO2反应C.铝与稀盐酸 D.H2与O2的燃烧反应练习2、1mol -键的键能是436KJ,1mol II 键的键能是151KJ,1molH-I 键的健能是299KJ。则H2(g)+I2(g)=2HI(g)的反应是().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 分解反应.可逆反应第二节 化
19、学能与电能1、原电池原理(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CuZn原电池(掌握)(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两个电极且活泼性不同;(2)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3)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两级一液一连环,负极氧化正极还)(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负极:一般是较活泼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常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正极:一般是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5)电子和离子移动方向电流方
20、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正,阴负。(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7)原电池的应用: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设计原电池。金属的腐蚀。3
21、、化学电源基本类型:干电池:一次电池。活泼金属作负极,被腐蚀或消耗。如锌锰电池。负极(Zn筒):Zn2e- =Zn2+ 正极(石墨棒):2NH4+ 2e- = 2NH3+2H2可充电电池:两极都参加反应的原电池,可充电循环使用,也叫二次电池。如铅蓄电池(掌握)、锂电池和银锌电池等。负极(Pb):Pb + SO42- - 2e- = PbSO4 正极(PbO2):PbO2 + 4H+ + SO42- + 2e- = PbSO4 + 2H2O总反应:Pb + PbO2 + 2H2SO4 = 2PbSO4 + 2H2O(电解质溶液:稀硫酸,长期使用后酸浓度减小)燃料电池:两电极材料均为惰性电极,电极
22、本身不发生反应,而是由引入到两极上的物质发生反应,如H2、CH4燃料(掌握)电池,其电解质溶液常为酸性试剂(H2SO4)或碱性试剂(KOH等)。负极:通入燃料的一极 正极:通入氧气或空气的一极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先写正极反应式,负极反应式可用总反应式减去正极反应式(以氢氧燃料电池为例)不同条件下的正极反应是: 负极(H2): 总反应方程式:酸性条件:O2 + 4H+ + 4e- = 2H2O 2H2 4e- = 4H+ 2H2+ O2 = 2H2O 碱(中)性条件:O2 + 2H2O + 4e- = 4OH- 2H2 + 4OH- 4e- = 4H2O 熔融电解质:O2+4e- = 2O2- 2
23、H2 4e- = 4H+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1、化学反应的速率(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v(B)单位:mol/(Ls)或mol/(Lmin)或molL-1s-1或mol(Ls)-1 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重要规律:(i)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ii)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外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对于可逆反应,升温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催化剂:一般加快反
24、应速率(正催化剂)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的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
25、应叫做可逆反应。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3
26、)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VA(正)VA(逆)或nA(消耗)nA(生成) 对不同物质,需满足:1、速率方向相反2、速率之比等于系数比各组分c、n、m、c%、n%、V%、m%保持不变有色物质颜色不变、绝热体系温度不变、转化率(n转/n总)、产率不变达平衡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zC,xyz )(即先变后不变的量,可判断反应达平衡) 3燃料燃烧的条件(1) 燃料与空气接触,且空气要适当过量。 (2)温度达到燃料的着火点。4.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措施(1)尽可能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能量的转化率。关键是燃料与空气或氧气尽可能充分
27、接触_,且空气要适当过量。(2)尽可能充分地利用燃料燃烧所释放出的热能,提高热能的利用率。练习1、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A.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 B.加热C.滴加少量CuSO4溶液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练习2、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3Y(g) 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和0.2 molL1,则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可能是()AX为0.2 molL1 BY为0.1 molL1CZ为0.3 molL1 DZ为0.1 molL1时,Y为0.3 molL1练习3.反应 A + 3B = 2C +
28、 2D 在四种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1)V(A)=0.3mol/(Ls );(2) V(B)=0.6mol/(Ls);(3) V(C)=0.4mol/(Ls);(4) V(D)=0.45mol/(Ls)。化学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1) B.(2) C.(3) D.(4)练习4、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气)3B(气) 2C(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 A、B、C的浓度相等 C. A、B、C的分子数比为1:3:2 D.单位时间生成n mol A,同时生成3n mol B练习5、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H2(g)I2(g)2HI(g),达到
29、平衡的标志是( )A. V (H 2) V (I2 )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定C.生成n mol H2同时生成2n mol HI D.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一、烃 (一)有机物的概述1、 有机物的概念:大多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包括CO2、CO、碳酸盐、KSCN、碳酸等)2、 组成元素:C、H部分含有O、N、P、S、卤素等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C。不是所有的有机物都可燃烧,CCl4可用于灭火。(二) 甲烷及烷烃1、 1、甲烷 (1)结构:分子式 ,结构式 ,是正四面体结构。(其二氯代物只有一种结构) (2)物理性质:常温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不
30、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3)化学性质:化学性质稳定。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等发生反应。 I.氧化反应(燃烧) 方程式: 现象: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 II.取代反应: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与CI2反应:_ _ _ _2、 烷烃结构特点:单键、链状、饱和 通式:CnH2n+2(n1) 烷基的通式:-CnH2n+1物理性质:状态:气态到液态到固态(4个C原子以下的是常温下气体),密度都比水小。随碳原子数增多,熔沸点依次升高,密度逐渐增大。碳原子数相同的烃,支链越多,沸点反而越低。化学性质:稳定。可燃烧,与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3.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结构相似,分
31、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注意:由于同系物结构相似,则官能团的种类和个数相同、通式相同。化学性质相似。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练习、请判断下列物质的相互关系(A、同位素 B、同素异形体C、同系物 D、同分异构体)O2与O3 ( ) 12C 与13C ( ) CH4与C15H32 ( ) C2H4与C20H40( 链状)( ) 与 ( ) 4.常见同分异构体的书写1、 类别:碳链异构、类别异构、位置异构2、 书写:a、碳链异构(碳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位置由心到边) b、类别异构 c、位置异构 5.有机物的一氯代物的种类(等效氢有几种,一氯代物就有几种)等效
32、氢规律:A: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是完全对称的 B:与同一个碳原子相连的甲基上的氢原子是完全对称的 C:结构对称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三)有机物的命名命名:习惯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1、习惯命名法碳原子数在110之间的,依次用天干地支:_碳原子数大于10时,用十一,十二还有戊烷(正、异、新) 2、系统命名法(1) 选主链最长的碳链为主链(若是烯烃选含双键在内的最长碳链为主链)(2) 编号-靠近支链(小、多)的一端(3) 写名称-先简后繁,相同基请合并例: CH3 CH3 | |CH3CCH2CHCH2CH3 CH3C=CHCHCH3 2-甲基戊烯 | | CH3 CH2-CH3 2,2二甲基4乙基己
33、烷(四) 乙烯 (乙烯的产量通常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生产水平的标志)1、分子结构: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键角120,平面结构,6个原子共平面。2.物理性质:无稍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KMnO4(H+)(H)3.化学性质:I:氧化反应:燃烧方程式: 现象: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 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CH2=CH2 CO2(可用于鉴别甲烷和乙烯) II:加成反应:乙烯与Br2加成: 乙烯与H2加成(催化剂、加热): 乙烯与H2O加成催化剂、加压加热: (工业制酒精) v 鉴别甲烷和乙烯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溴水、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但除去甲烷中的乙烯只
34、能用溴水。 III:加聚反应:小分子通过加成反应聚合而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浓硫酸 1704. 实验室制法:CH3CH2OH CH2=CH2+H2O (浓硫酸作催化剂、吸水剂)(苯)1、 结构: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键角120,平面结构,12个原子共平面。其碳碳键是一种介于双键和单键之间独特的化学键。(苯的邻二氯代物只有一种证明)2、 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用冰冷却,可凝成无色晶体。3、 化学性质:I:氧化反应:燃烧方程式: 现象: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黑烟。 II:取代反应:苯与液溴反应: 苯的硝化反应: III:加成反应 苯与H2加成: 综
35、合点拨1 各类烃的代表物比较代表物化学式及结构简式分子结构特点化学性质甲烷 乙烯苯2、烃的燃烧规律及计算燃烧耗氧量规律,根据燃烧通式:可得如下规律:物质的量相同的烃燃烧:(x+y/4)越大,耗O2越多。等质量的烃完全燃烧:耗氧量取决于y/x的大小。y/x越大,耗O2越多。3、最简式相同的物质含碳量相同。三、烃的衍生物(一)、官能团决定性质复习有机化学的法宝官能团的衍变关系官能团:决定有机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写出你学过的官能团及其名称:碳碳双键、 -X、OH、-COOH、NO2、-CHO等还原反应 (二)、几类典型的衍生物1、乙醇乙醇的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易挥发,能
36、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化学性质(官能团:-OH):与金属钠反应: (断键) 氧化反应:燃烧: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能被酸性冲铬酸钾氧化(橙色 绿色) 催化氧化: 2、 乙酸(官能团:-COOH)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当温度低于熔点时,结晶成冰醋酸(纯净物)化学性质:(1)酸性:乙酸是一元弱酸。2CH3COOH+2Na 2CH3COONa+H2(2)酯化反应 方程式: 机理是:酸脱羟基醇脱氢 。在酯化反应的实验中饱和Na2CO3溶液和浓硫酸各起什么作用?饱和Na2CO3溶液:溶解乙醇、反应乙酸、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浓硫酸:催化剂、吸水剂三、重要的实验:(一)苯的溴
37、代反应:(1)苯和纯净的液溴反应,与溴水不反应;(2)FeBr3作催化剂;(3)反应放热,不需加热;(4)溴苯是一种无色密度比水大的液体,通常因溶有溴而成褐色;(5)除去溴苯中的溴可用NaOH溶液,再通过分液的方法除去;(6)验证是取代而不是加成,可验证有HBr的生成,验证Br-(AgNO3溶液)或H+(酸碱指示剂)。(二)酯化反应:(1)浓H2SO4作催化剂、吸水剂;(2)导气管不能直接伸入Na2CO3溶液中,以防倒吸;(3)用饱和Na2CO3溶液吸收乙酸乙酯的目的是可除去酯中乙酸、乙醇等杂质,同时使分层现象明显;(4)乙酸乙酯在饱和Na2CO3溶液上层,说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小于水的溶解度,且分层可用分液漏斗加以分离。四、糖类 油脂 蛋白质复习学案(一)糖类的知识要点“一单、两双、两多”1、 一单葡萄糖单糖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化学式为:C6H12O6,化学性质:还原性单糖,兼有醛基和羟基的性质:银镜反应:产生银镜。与新制的Cu(OH)2的悬浊液的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_酯化反应 注:同分异构体果糖2、 两双蔗糖和麦芽糖(同分异构体)双糖能水解,1mol双糖水解后产生2mol单糖。最重要的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