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歌曲作品分析.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547486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上歌曲作品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上歌曲作品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上歌曲作品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上歌曲作品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上歌曲作品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上歌曲作品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上歌曲作品分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歌曲分析:芦笛年级:四年级上册单元:第一单元页码:5教材分析:歌曲为一段体,大调式,四二拍。表现了孩子们吹起芦笛时的快乐心情。歌曲由四个规整乐句构成,每个乐句四小节。第一乐句从主因开始,由主和旋分解构成,在第三小节级进到半音4上,半音的出现推到了旋律的发展。第二乐句为一个二声部乐句,为依据原歌曲旋律增配的二声部合唱。乐句旋律多采用级进方式进行,二声部的旋律采用支声复调的方式发展。第三乐句为第一乐句的变化再现,在第三、四小节发展变化。第四乐句延续了第一乐句的节奏排列规律,最后终止在主音上。适应性分析:此歌曲为G调,2/4拍,一段体,大调式,有四个乐句,节奏紧凑一气呵成。歌曲的音域为9度,最低音在

2、小字一组的d上,最高音在小字二组的e上,从音域上来看,整个旋律的进行均在中音区进行,适合四年级的学生演唱。歌曲节奏排列紧凑,并且全曲大量采用了八分节奏,节奏型基本一致,只是在音乐里多次出现了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稍有一点难度但也是适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歌曲虽然出现了双声部合唱,但是篇幅较小,并且音基本相同,只是在部分地方出现了四度和三度音程以及六度音程关系,较为简单,学生经过训练应该没有问题。歌曲情绪欢快活泼,采用了儿童生活中的语言,并且短小,流畅,通俗上口。歌词形象可爱,富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们边唱边做,并可以进行动作的创编,使歌曲富有童趣,适合中段学生表演。从教师教学方面来看,

3、歌曲难度较低,教师能够轻松进行演唱。歌曲一段歌词,并且篇幅短小,基本演唱内容节奏大致相似,歌词具有较强的形象化,而四年级孩子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模仿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是能够完成的。从歌曲的演唱技能要求来看。歌曲欢快活泼,具有律动感,适合采用稍快的速度进行演唱,演唱时一个乐句一换气,演唱过程中要求学生把前八后十六音符唱好。学生学习时只需注意:“11 ”中的附点八分音符“1”与“1 3 ”中的八分音符的区别就好。歌词第一乐句归韵到“diao”发“ao”,第二乐句归韵到“di”,第三乐句归韵到“zhi”,第四乐句归韵到“chui”这些音都很好发音,孩子们也容易把喉咙打开,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把声音唱出来

4、。歌曲虽然需要表现欢快活泼的情绪,但是气息要求连贯,声音要有跳跃感。仍需要采用声断气连的演唱技巧进行演唱。经过三年多的音乐课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用自然、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的能力,在这个能力的基础上训练声断气连的演唱技巧是对学生的一个歌唱能力的很好的提高。歌曲分析:青青竹子会唱歌年级:四年级上册单元:第四单元页码:8作品分析:这是一首依据苗族民歌改编的歌曲,G商调式,四二拍,一段体。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是一首带有典型的苗族风格的歌曲。歌曲在旋律进行中大多以五度大跳或三度平行的形态贯穿全曲,轻快活泼、悠扬动听。歌曲在节奏上采用具有苗族民歌特色后十六、前十六节奏,给人欢快活泼的感受。从歌曲歌词中

5、可以看出,第三乐句运用了上行音阶把歌曲推向高潮,第四乐句中衬词“啦啦啦啦啦”连续后十六节奏密集连接,这种根据“语短声长法”把称词合理配合,突出了本民族语言音节为基础的音乐长短特征。乐曲旋律结束在主音上,高亢明亮,旋律强调了音程之间的间距,增强了音的倾向性,以此更加丰富了民歌商调式色彩。歌曲歌词,以生活语言音调为基础、以调式为根本,字字体现了人们对竹子的喜爱。最后结束句“绒碟啰”更加强调了民歌旋律调式的特征,又突出了民歌的内涵。适应性分析歌曲的音域为九度,最低音在小字组的C上,最高音在小字组的d上。从音域上来看,整个旋律的进行主要中音区进行,适合四年级的学生演唱。歌曲整首歌曲节奏排列较规整,多以

6、后十六分节奏连接,学生能较好掌握节奏,歌曲乐句完全重复较少,但是苗族音乐特点很强,反复聆听后学唱适合四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从教师教学方面来看,歌曲演唱难度一般,教师能够轻松地进行演唱。歌曲虽然有反复记号,但是篇幅较小,也是适合四年级教学难度的。从歌曲的演唱技能要求来看。歌曲适合采用中速进行演唱,演唱时两小节换气,歌曲要表现悠扬的情绪,需要采用连贯的气息进行演唱。歌曲多次出现了后十六节奏,学生需要控制好气吸,演唱准确节奏时值,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反复记号将在本课进行复习。四年级上期的学生通过三年级的音乐学习,已经基本具备规整乐句和乐段演唱的能力,在这种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后十六节奏的训练 ,是对学

7、生歌唱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歌曲分析:请你和我跳个舞年级:四年级上册单元:第二单元 页码:18作品分析:这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歌曲欢快活泼,表现了小朋友之间进行邀请舞时的快乐情景。歌曲为E大调,3/8拍,不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两小节。第一二乐句为相似乐句,采用了“X. X X X | X X X |”的节奏型排列。第三乐句的节奏有所变化,采用了“X X X |”的节奏排列,旋律由级进转变为了三度跳进和五度跳进,。第四乐句又变回第一乐句的节奏型,旋律从“7”音阶下行七度级进回到主音“1”。第二乐段由四个规整乐句构成。第一、二乐句继续延续了第一乐段的节奏排列方式。从旋律

8、来看,出现了“6”和“3”、“3”和“”四度跳进。第三、四乐句节奏变化,采用了“X X X X | X X X |”的节奏型组合,较为简单、工整。从旋律来看,出现了一个变音:“”。“3”到“”为大二度,而“”到“5”变为了小二度,“”到“”为增五度。不难看出,这一乐段旋律音区在逐渐升高,仿佛孩子们越跳越开心的场景。第三乐段主要是演唱如何来跳邀请舞,比如“脚”、“手”“头”“手指”等做法,由两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节奏型为“X X X X | X X X |”比较工整;从旋律来看,1、2小节出现八度跳进,3、4小节出现九度跳进,出现歌曲音域的最大跨度。第二乐句旋律中出现了“4”和“7”增四度音程,

9、“3”和“”六度音程,然后从“7”音阶下行至主音“1”。适应性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演唱识谱的能力,在这首歌曲中,学生要学习的音乐知识是:升记号。要求学生准确演唱带有升记号的音。本首歌曲的音域为十一度,跨度从小字组b到小字二组e2,这个跨度是比较大的,学生演唱到高音区可能有点困难,要求学生不要喊叫,轻声高位演唱高音。歌曲除了跨度大,还出现了一些不常见的音程,如“增四度”“增五度”等都是学生难以掌握和演唱的音程。需要老师在演唱歌谱时打好基础。歌曲第一乐段分别是“我”“原”“腰”“跳”,主要押“o”“an”“ao”韵。第二乐段分别是“原”“啪”“弹”,不难看出主要是“an”“a”韵,在

10、演唱时,主要提醒学生口腔打开,吐字清楚。请你和我跳个舞这首歌曲欢快,速度稍快,两个小节换口气,在演唱时可以加上表演的环节,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增加课堂的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丰富。伴奏音型多以搭配的音程进行伴奏,使歌曲更能凸显欢快的气氛。歌曲分析:拉库卡拉查年级:四年级上期单元:第二单元页码:20作品分析:这是一首具有墨西哥民间舞曲风格的墨西哥民歌。“拉库卡拉查”在当地的语言中是“蟑螂”的意思,在这里借用来作为墨西哥一种民间舞蹈的名称。这首歌曲在墨西哥民间广泛流传。歌曲欢快的情绪仿佛听到了人们跳踢踏舞的脚步声,将我们带进人们翩翩热情起舞的场景。二段体、F调,大调式,四三拍。歌曲由两个乐段构

11、成。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两小节。乐句结构规整,节奏排列整齐。整个第一乐段节奏为连续的八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相结合,疏密相间,性格鲜明。明亮的大调式色彩给人以轻快、愉悦的心情。第一乐句旋律由分解和弦进行,围绕“1、3、5和2、4、6”,旋律的进行波浪起伏,错落有致,第二乐句是模进旋律和声发生了变化,丰富了歌曲的旋律色彩。第四乐句为第一乐句反复。歌曲的第二乐段由四个不规整乐句构成。在乐段开始部分,作者采用弱起小节来改变第一乐段规整的节奏排列同时节奏也变得较为密集,欢快的节奏型将歌曲情绪推向了高潮。在反复乐句出现后以呼喊声结束,恰当的表现出人们活泼的性格,更加强了歌舞的热烈欢乐气氛。整首歌曲

12、的第一乐段旋律音区较高,在第一乐段就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加上大调式的调性色彩,突出着墨西哥民歌热情爽朗的性格特点。第二乐段在音区上转为了中音区,但紧凑的节奏仍然表现着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舞蹈的音乐画面丰富多彩。歌曲的歌词生动形象,在第一乐段中表现着作者激动高兴的心情,以多字为一句,为四句体结构。第一、二句归韵在“ao”上,第三句和第四句为反复乐句。第二乐段描绘舞蹈的舞步,歌词分别归在了“u和ao”韵上。整首歌曲大部分都归在开口音“ao”上,需用圆润的声音演唱。整首歌曲演唱速度较快,旋律流畅、欢快,从演唱技能要求来看,均需采用连贯轻快的声音来进行演唱,以表达较为欢快的情绪。适应性分析: 歌曲的音

13、域为九度,从音域上来看,整个旋律的进行均在中音区进行,适合四年级的学生演唱。歌曲整首歌曲第一乐段节奏排列规整,学生能较好掌握节奏,第二乐段出现的弱起小节是本课时的难点。四年级的学生在歌唱技能方面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能力,技能能够很好地把握歌唱的良好状态,保持自然的声音,轻声地歌唱。歌曲情绪欢快,风格属于墨西哥民歌风格,速度较快,需要学生用跳跃轻快并且流畅的声音进行演唱,结合歌唱呼吸能力的训练,在演唱歌曲时要求学生在两小节处进行换气,并在唱满二分音符的时值同时做好快吸换气的呼吸准备,这就给学生提出了比较严格的歌唱呼吸的要求。在第二乐段出现的弱起小节能准确整齐的演唱,在弱起小节前统一换气,唱准“#1”

14、以及能用轻声高位整齐喊出最后的说白歌词,以表现歌曲热烈欢快的舞蹈场面。从教师教学方面来看,歌曲演唱难度较低,教师能够轻松地进行演唱,歌曲篇幅适中,适合四年级教学难度的。四年级上期的学生通过对音乐学习,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声音演唱歌曲的能力,在这种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演唱技能训练是对学生歌唱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歌曲分析:茉莉花年级:四年级上册单元:第三单元页码:22作品分析:这是一首E徵五声民族调式,四四拍,一段体歌曲。这首江苏民歌以它优美婉转的旋律,深受我国人民熟悉和喜爱。它曾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作为素材用于著名歌剧图兰朵特,并通过它在全世界广为流传。江苏民歌茉莉花是在鲜花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于

15、典型的民族五声音阶徵调式,以宫、商、徵三音为旋律的骨干音,以角和羽作为色彩音,属于典型的江南民歌调式,歌曲成功的刻画了茉莉花的美好和少女不忍摘花的心情。本教材所选用的版本是在原歌曲基础上改编的二声部合唱歌曲。歌曲由七个不规整乐句构成,节奏平稳,以曲折的级进音为主,七个乐句的结束分别在徵音、徵音、徵音、宫音、徵音上, 具有起、承、转、合的特点。这使歌曲旋律更加的轻盈活泼, 流畅动人而又富有江南语言的节奏特点。歌曲前四个乐句为齐唱,一二乐句为变化反复乐句。旋律一开始围绕3、5、6三个音展开,充分展现了江南小调音乐的特点。在第四乐句时才最终结束在主音上。歌曲的后半部分为合唱,复调手法的运用,使两个声

16、部此起彼伏,情绪更为热烈。歌词“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的反复演唱,烘托了人们对茉莉花的赞美。一、二乐句为9个字,完全重复的歌词,结束在开口音a上,第三、四、五乐句为7个字,第六句为5个字,第七乐句为6个字,都是结束在开口音a上,洋溢出中国人民真诚善良的精神本质。适应性分析歌曲的音域为11度,最低音在大字组的b上,最高音在小字一组的e1上。从音域上来看,整个旋律的进行基本上在中音区进行,适合四年级的学生演唱。歌曲整首歌曲节奏排列规整,学生能较好掌握节奏,降低了演唱的难度,也是适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的。歌曲情绪活泼,刻画了人们对茉莉花喜爱之情。歌曲的内容和创作手法也是适合四年级学生的。从教师教学方

17、面来看,歌曲演唱难度较低,教师能够轻松地进行演唱。歌曲篇幅不大,也是适合四年级教学难度的。从歌曲的演唱技能要求来看。歌曲适合采用中速、亲切的歌声、连贯的气息进行演唱。歌曲分析:杨柳叶子青年级:四年级下册单元:第一单元页码:28作品分析:歌曲分析:阿西里西年级:四年级上册单元:第四单元页码:32作品分析:彝族民歌阿西里西发源于贵州毕节地区赫章一带,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文化背景。为五声宫调式歌曲,快板速度,四三拍的一段体歌曲,但乐段结构后缀尾声。整首歌曲欢快活泼,是一首边做游戏,边唱起来、跳起来的快乐歌曲,表现了彝族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歌曲主题部分由四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四小节。乐曲

18、结束部分的结束句由六个小节组成。在音乐上,级进与跳进的音程交替使用,从而形成了一种活泼流畅的旋律。最后的结束乐句采用不同的节奏变化重复了第一乐句的旋律,形成了歌曲的前后呼应,同时一定程度上形成对比。除旋律基本相同外,节奏和力度上都略有差异。前者显轻巧、跳动,后显得兴奋、昂扬、热情。“阿西阿西”是黎语“我们是好朋友”的意思,歌曲的第一段歌词为黎族的地方语言,更能体现出黎族歌曲的特点。二三段歌词描写了人们一起捕鱼的欢乐场景和最后满载而归的喜悦心情。第一乐句三段歌词都结束在韵母“i”上,第二句三段歌词分别结束在韵母“e”“u”“i”上,在演唱时不要咬得太紧。第三乐句前两段歌词结束分别在开口音“a”“

19、ai”上,比较好唱,第三段歌词结束在“i”。第五、六乐句歌词都结束在“i”。适应性分析歌曲的音域为八度,最低音在小字一组的c上,最高音在小字二组的d上。从音域上来看,整个旋律的进行主要中音区进行,适合四年级的学生演唱。歌曲整首歌曲节奏排列较规整,主要在四分、八分、二分的排列上,学生能较好掌握节奏。从教师教学方面来看,歌曲演唱难度一般,教师能够轻松地进行演唱。歌曲篇幅较小,也是适合四年级教学难度的。从歌曲的演唱技能要求来看。歌曲适合采用稍快的速度进行演唱,演唱时四小节换气一次,结束前三小节要换一次气。歌曲要表现欢快的情绪,但也需要采用连贯的气息进行演唱。在歌曲中多次出现的音程大跳,特别是第三乐句

20、中高音2到重音5的跳跃要特别注意音准的把握。歌曲多次出现了力度符号,提醒学生在演唱时注意力度的变化,控制好声音。最后结束部分要用渐慢的速度演唱,结束音采用了自由延长的方式,学生需要控制好气息。四年级上期的学生对力度和速度的变化演唱有一定的基础,这是对学生歌唱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歌曲分析:阿里郎年级:四年级上册单元:第四单元页码:33作品分析:这是一首朝鲜族民歌,平调调式(类似中国五声调式),四三拍的一段体歌曲。歌曲由四乐句组成,是一首带有典型的朝鲜民歌特点的歌曲。歌曲以sol为主音开始,以上行级进为旋律的主要特征,在旋律进行中大多以经过音或辅助音的形态贯穿全曲,旋律强调了音程之间的间距,增强了音

21、的倾向性,以此更加丰富了民歌调式中平调调式的色彩,同时积极表现了朝鲜族民歌旋律的调式特征。在和声关系上,其主音和主音上方的各基本音级之间的音程,全都是大音程,所以音乐的调式更为明亮、平和。歌曲由四个规整乐句构成,每个乐句四小节。歌曲旋律的音区有第一乐句开始逐渐向上发展,在第三乐句中达到最高点,然后逐渐下行。这舍得歌曲的情绪有了一个波浪式的发展起伏。第二、四乐句为重复乐句,旋律完全相同,只是节奏由于歌词的变化二稍有不同。歌曲在节奏上采用具有朝鲜民歌特色三拍子长短节奏。从歌曲歌词中可以看出,“阿”为长音,“里郎”为短音,这种根据“语短声长法”把语汇内部长音节和短音节合理配合,又把语言音节的组织和旋

22、律的逻辑性发展做为长短基本形式的标准,并和语言着重点有机的结合,突出了以民族语言音节为基础的音乐长短特征。歌曲歌词以生活语言音调为基础,以调式为根本,把歌词和旋律巧妙的搭配。在这首以每行10个字共4行40字分章形式出现的歌词中,所包含的语言音调的高低、长短、抑扬等的运用激活了旋律调式的独特性,更加强调了民歌旋律调式的特征,又突出了民歌的内涵。歌曲情绪温和,略带忧愁。唯美的旋律,婉转的期盼之情,鲜明的民族特色,使这首歌成为了朝鲜民族民谣中历史最悠久的民谣之一,也成了朝鲜民族的代表性民谣而流传至今。适应性分析歌曲的音域为八度,最低音在大字组的G上,最高音在小字组的g上。从音域上来看,整个旋律的进行

23、主要中音区进行,适合四年级的学生演唱。歌曲整首歌曲节奏排列较规整,学生能较好掌握节奏,歌曲只有四个乐句的重复,并且一、三乐句完全相同,降低了演唱的难度,也是适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的。歌曲情绪略带哀伤但最终还是迎来了希望,通过描写层层递进的歌词,能向学生传递的在逆境中只要不放弃也会战胜困难的正能量。歌曲的内容和创作手法也是适合四年级学生的。从教师教学方面来看,歌曲演唱难度一般,教师能够轻松地进行演唱。歌曲篇幅较小,也是适合四年级教学难度的。从歌曲的演唱技能要求来看。歌曲适合采用稍慢的速度进行演唱,演唱时两小节换气,歌曲要表现忧缓的情绪,需要采用连贯的气息进行演唱。歌曲多次出现了附点节奏,学生需

24、要控制好气吸,演唱准确前长后短的节奏时值,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四年级上期的学生通过三的音乐学习,已经基本具备规整节奏演唱 的能力,在这种能力的基础上进行附点节奏的训练 是对学生歌唱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歌曲分析:弹起我的冬不拉年级:四年级上册单元:四单元页码:34作品分析: 这是一首哈萨克族民歌风格的歌曲,民族七声徵调式,混合拍子,单二部曲式。歌曲通过朴实爽朗的歌声,歌唱了草原的大丰收,歌唱了各族人民的新生活和民族大团结。歌曲第一乐段以典型的哈萨克族民歌音调开始,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个乐句由sol开始,三度上行到dol,然后四个八分音符,接着一个四三拍的小节,这样的混合节拍,显得音乐更具有流畅性

25、。第二乐句由do开始,相同两个音开始上行,最后回到主音sol,使旋律坚定有力。第二段由三个乐句构成。第一个乐句前八后十六的节奏,上行的do、re、mi,使音乐充满了喜悦、灵活之感。第二乐句同样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开始,最后回到主音上,表现出各族人民对新生活的向往。第三乐句在节奏上做了新的处理,多次运用X XX和XXXX X的节奏,歌唱上全部用衬字“啦”。从第三乐句的三小节开始,连续三个小节从mi开始以回旋的方式向下级进,充分抒发了欢畅自豪的情感,最后回到主音sol上,四拍的长音让歌曲有了完美的结束感。歌曲歌词充满了对美好新生活的赞叹,各民族团结一致,幸福万年长。第一部分歌词,描述了弹着冬不拉,向着

26、北京唱着歌的生动画面。第一句归韵在a上,第二句归韵在e上,都是开口音。第二部分的一、二句,都是ou、uo的开口音,第三句歌词用“啦”,a的开口音,充分表现出各族人民欢畅自豪的情感。适应性分析:全曲的音域只用了九度,整首歌曲在中音区进行,歌唱上的流畅性,适合四年级学生演唱,注意歌曲两段结束音的不同,跨越八度。从教师教学方面来看,歌曲演唱难度一般,教师能够轻松地进行演唱。从节奏上来看,哈萨克族民歌中这种不同组合混合节拍的大量运用,从音乐本体上形成了强弱循环的不固定和无规律性,着给演唱带来了相当的难度,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显得较为困难。整首歌曲的情绪应为热情、奔放, 充满了对美好新生活的赞叹,充分表

27、现出各族人民欢畅自豪的情感。歌词健康向上,非常适合四年级学生演唱。从歌曲的演唱技能要求来看。歌曲适合采用稍快的速度进行演唱,需要采用连贯的气息,有弹性的声音进行演唱。由于较快的速度以及一字错音的歌词对位,这给四年级学生演唱带来较大的难度。总体来看,这首歌曲由于难度较大不太适合四年级学生学习。歌曲分析:蒙古小夜曲年级:四年级上册单元:四单元页码:35教材分析:这是一首优美舒缓宁静的内蒙古民歌,歌曲表现了牧羊姑娘放羊归来的幸福生活情景。歌曲为内蒙古短调民歌、羽调式,四四拍。整首歌曲的旋律都是第一个乐句的变奏发展。以第一乐句为乐思,第二乐句旋律是第一乐句的简单重复,第三乐句将节奏变密紧缩重复,第四乐

28、句又是第一句的拓展变奏,第五句是第一句旋律的延长。这首歌采用“疏密疏更疏”的节奏变化,与长调民歌明显不同,短调民歌篇幅较短小,曲调紧凑,音域相对窄一些。整首歌曲节拍比较固定。歌词简单,描述的姑娘放牧归来的生活场景,应该是即兴创作的。但歌词并不呆板,歌曲全部归韵在开口音“A”上,朗朗上口,疏密相间,具有蒙古民歌悠扬自由的特点。适应性分析:歌曲的音域为5度,最低音为小字一组e上,最高音在小字一组b上。从音域上来看,整个旋律的进行均在中音区进行,适合四年级的学生演唱。歌曲的节奏排列规整,节拍虽然是四四拍,但第二句隐含着四二拍的节奏,最后一句隐含着二二拍得节奏感,需要四年级学生的表现出变化的特点。歌曲的情绪优美宁静,歌词描写的生活场景使四年级的学生充满了想象。从教师教学方面来看,歌曲演唱难度较低,教师能够轻松地进行演唱。歌曲篇幅不大,也是适合四年级教学难度的。 从歌曲的演唱技能要求来看,歌曲四四拍强弱交替鲜明,采用行慢速演唱,演唱时两小节换气。四年级的学生,通过歌曲的学习,能够学会用自然,连贯的声音有弹性的演唱歌曲,对学生的歌唱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