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立体定向脑深部刺激手术技术操作规范.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551951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外科立体定向脑深部刺激手术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神经外科立体定向脑深部刺激手术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神经外科立体定向脑深部刺激手术技术操作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外科立体定向脑深部刺激手术技术操作规范.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神经外科立体定向脑深部刺激手术技术操作规范(deepbrainstimu1.ation,DBS)一、帕金淼病及其他运动隙碍疾病【适应证】1.原发性帕金森病、原发性震颤、原发性肌张力障碍和抽动症患者是肯定的DBS治疗对象。2.立体定向毁损术的“适应证”。3-各种原因导致的震颤。4 .亨廷顿舞蹈病、手足徐动症、帕金森叠加和其他不随意运动症尚在探讨之中。5 .立体定向毁损术后复发者。【禁忌证】1.所有不适合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的运动障碍病患者均不宜DBS治疗。6 .同立体定向毁损术“禁忌证”。7 .头皮或锁骨下皮肤有破溃或感染者。【术前准备】同帕金森病立体定向毁损术“术前准备”。【操作方法及程序】1.

2、安装头架、确定颅骨钻孔点、影像扫描定位、解剖和功能定位参见帕金森病立体定向毁损术“操作方法”。2 .靶点选择。帕金森病最佳DBS治疗靶点是丘脑底核(STN),震颤的有效靶点是丘脑(Vim),依据病人的个体临床表现还可选择苍白球(GPi)。3 .脑深部电极植入。解剖和功能定位验证靶点准确无误后,把DBS电极植入到相应靶点。4 .术中测试。电极植入后,要与外接试验刺激器连接,来判断电极位置的准确性、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5 .如果效果满意又无并发症,则将脉冲发生器植入同侧的锁骨下方的皮下,连接线经皮下隧道与颅内电极相连;亦坷分期植入,即将电极植入2448h后,在床边进行24h连续的试验刺激,观察临床

3、症状的改善情况,如效果满意,则在电极植入后37d,将脉冲发生器植入。6 .刺激参数设定与调节。刺激通常在手术后第24周开始,较好的刺激参数为频率130160Hz,脉宽9O12OMs,电压24V。7 .帕金森病、原发性震颤症状的改善通常在刺激开始后的数分钟内显现,而肌张力隙碍患者症状的改善可能存在数天到数月的延迟。【注意事项】1.同帕金森病立体定向毁损术“注意事项二8 .术者需要熟悉DBS装置相关知识,熟练掌握操作技术。9 .家用电器一般不影响DBS的功能,但是:热疗、放射治疗不宜直接对着脉冲发生器植入处;外科电凝器不宜在脉冲发生器及连接线附近操作,推荐使用双极电凝器;强磁场可抑制脉冲发生器的输

4、出,行MRI检查时应将脉冲发生器从“开”转换到“关”状态,并把电压调整为“0”,磁场强度V1.5T;防盗装置和机场安全检查装置能够影响脉冲发生器的输出和病人的刺激功能,此时病人可出示证明,走安全通道。【手术后并发症】1.与立体定向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同帕金森病的“手术后并发症”。10 可逆性并发症,如构音障碍、感觉异常、不自主运动等可通过调节刺激参数改变。11 与植入电极和材料有关的手术后并发症包括:电极移位、电极折断、刺激器故障、电池故隙、头皮坏死以及皮肤溃瘙等。二、癫痫的立体定向脑深部刺激治疗【适应证】1.同癫痫的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适应证二12 有效靶点尚在探讨之中,可能包括丘脑的髓板内核团和丘脑底核(STN)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