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缺乏与过多诊疗规范2023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553345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缺乏与过多诊疗规范2023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铁缺乏与过多诊疗规范2023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铁缺乏与过多诊疗规范2023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铁缺乏与过多诊疗规范2023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缺乏与过多诊疗规范2023版.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铁缺乏与过多诊疗规范2023版一、概述铁(ferrum)是自然界比较丰富的金属之一,也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微量元素,铁缺乏(irondeficiency,ID)是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anemia)的主要病因。【代谢与生理功能】(一)生理功能1 .构成与氯代谒才有关的蛋白质如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等,通过电子传递及氯化磷酸化过程参与体内氧的运转、储存和利用。2 .参与含铁酶组成、促进铁依赖酶的活性如过氯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单胺氧化酶等,影响人体代谢过程,如核酸代谢、DNA合成、儿茶酚胺代谢、促进免疫功能等。另外,体内三竣酸循环中有1/2以上的酶和其他因子仅在含铁的环境或铁

2、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人体内分布铁在人体内总量约为2.54g,其总量随年龄、性别、血红蛋白水平、生理状况而异。铁在各种组织中的含量相差悬殊。在人体内铁的总量中,存在于血红蛋白中的铁约占60%70%,存在于肌红蛋白中的约占3%,存在于各种酶系统中的总计不到1%;其他26%-36%则以运铁或贮铁的形式存在。()铁代谢食物中的铁摄入后,经小肠上段黏膜以Fe”形式被吸收,部分Fe*也可被吸收。吸收后的铁经血浆和细胞外液到达骨髓等造血器官,在该处铁被结合进血红蛋白,以后随红细胞进入周围血液,红细胞约存活4个月,衰老的红细胞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被吞噬破坏,释出铁进入血浆中再循环,少部分以与铁蛋白

3、和含铁血黄素结合的形式被储存,小部分从尿、汗、血中排泄丢失,极少量从肠道再吸收。成人每日可获得来自破坏的红细胞的再生铁约20mg,可再利用参加合成血红蛋白,通过如此途径周而复始,铁可在体内不断循环利用。人体每日排泄损失的铁很少,成年男性约Img(0.901 .05mg),育龄妇女月经失血,每日增加损失铁0.6-0.7mg。影响肠道对食物中铁的吸收率主要有两方面因素,其一为膳食中铁的性质及同时进食的其他食物影响,其二为小肠黏膜的调节机制。1.食物中铁的性质根据食物中铁的性质可分两类,即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和非血红素铁(主要在植物性食物中,大多为铁盐)。血红素铁主要来自肉、鱼中含有的

4、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吸收率(23%左右)和利用率较高,且很少受肠道内生化环境影响;而非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大米、小麦、玉米、花生的糠皮及植物木质素中,铁的吸收率低(2%-20%),且受到同餐进食的其他食物成分的影响,如肠腔中存在植酸、草酸、糅酸、磷酸、咖啡因、茶碱、植物纤维等都可与铁形成不溶性铁盐,从而抑制其吸收,而维生素C可与铁形成可溶的螯合物促进其吸收,果酸、氨基酸、半胱氨酸等也有相同功效。研究还发现,维生素A的合理应用也能促进铁的利用率。肉、鱼、禽类食物不仅本身含有生物利用价值高的血红素铁,而且其MFP因子(一种和肉、鱼、禽类食物的消化有关的肉类因子,能促进铁的吸收)还能促进同餐进食的其他

5、食物中所含的非血红素铁的吸收。膳食中钙丰富,有助于除去磷酸、草酸和植酸,保护铁的吸收,而锌过多则妨碍铁吸收。人乳与牛奶中含铁量相仿(005mg/IOOg),但人乳铁吸收率高达50%,比牛乳铁高5倍,因人乳含乳运铁蛋白可与肠黏膜上乳运铁蛋白受体结合而促进铁的吸收。2 .肠黏膜调节机制小肠黏膜吸收铁的多少受到体内铁储存量高低的影响,储存量多时吸收率低。如成年男子和绝经后妇女体内储铁量较高,小肠铁吸收率低;而儿童少年生长发育快导致需铁量高和铁储存量低,吸收率就而。这种调节机制是铁缺乏和铁过多(ironOVerIOad)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虽然铁的吸收率因人而异,且同一个人处于不同生长期其吸收率也不相

6、同,但总的说来,膳食铁的吸收率在10%15%。在患有胃肠道疾病的人群中铁吸收率低于2%,而在健康快速生长的儿童中吸收率可高达35%.此外,铁的吸收还会根据膳食供应和机体需求进行调节,如摄入的膳食铁减少或机体需求量增加(妊娠),铁的吸收率也会相应有所提高。(四)食物来源和需要量一般来说动物性食物中的铁含量较高,且为血红素铁,其被吸收的效率较高,如鱼的铁吸收率为11%,肉和内脏为22%,肝和血红蛋白可高达25%;但蛋类因含卵黄高磷蛋白,其阻碍铁吸收,因此蛋类的铁吸收率仅为3%:牛奶不仅铁含量低,其吸收率也较低仅为10%。植物性食物含非血红素铁,吸收率大多很低,一般低于10%o我国人民的普通膳食以谷

7、类为主粮,动物性食物量不多,故铁的摄取来源以非血红素铁占绝大多数,故人群的体内储铁量不高,因此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也较高。铁的每日需要量或供给量按年龄、性别、生理状态等有所不同,如育龄妇女在月经期、孕期和哺乳期有额外的铁丢失,其机体需要有更充足的铁营养。此外,铁的需要量还与膳食构成、食物含铁量和吸收率关系密切,混合膳食的铁吸收率约为10%,每日膳食中的供给量应为需要量的10倍。2013年,我国营养学会提出的推荐每日铁摄入量(RN1.)为:06月龄03mg,7-12月龄IOmg,1-3岁9mg,46岁IOmg,7-10岁13mg,11岁及以上1220mg,孕妇2029mg,乳母增至24mgo根据2

8、011世界卫生组织的“低-中等收入国家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指南”和2009我国“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指南建议”,早产儿出生后24周需开始补充元素铁2加g(kgd)直至校正年龄1岁。二、铁缺乏与缺铁性贫血铁缺乏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微量营养素缺乏症。人体铁缺乏可经三阶段发展为缺铁性贫血。铁储存减少期,即已有血清铁蛋白减少,而尚无血红蛋白减低,未出现生理异常;然后发展到无贫血缺铁期(或称红细胞生成缺铁期),储存铁进一步减少或消失,血清铁蛋白低于正常,血清铁及转铁蛋白饱和度减少,细胞原吓咻增加,而血红蛋白水平未降至贫血标准以下;最后出现缺铁性贫血,此时血红蛋白和血细胞压积降至正常以下,出现低色素性贫血。缺铁

9、性贫血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营养问题,尤多见于发展中国家,在我国也长期广泛存在,常见于生长发育旺盛的婴幼儿和少年期,也好发于育龄妇女、孕妇、乳母和老年人。此外,对长期服用非类固醇消炎药的患者,须注意可能因胃肠道出血引起铁丢失增加而导致铁缺乏。铁缺乏在临床上常出现乏力疲劳、劳动力下降、食欲缺乏、消化吸收力差、免疫力减弱、易得各种感染性疾病。年幼儿缺铁可出现认知、行为方面异常,并可能对儿童脑发育造成永久性影响。为减少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必须从预防着手,合理喂养婴幼儿,膳食安排中重视富铁食物的摄入及强化铁饮食,大力宣传缺铁和缺铁性贫血的危害性,以及合理饮食的科学知识。治疗方面除补充铁剂外,尚应重

10、视调整饮食,多食富铁和维生素C的食物,根据铁吸收特点安排膳食。三、铁过多铁过多(ironover1.oad)或超负荷主要见于遗传性血色素沉积症(hereditaryhemochromatosis)及获得性血色素沉积症(ac-quiredhemochromatosis)t,前者为第6对染色体基因异常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后者为获得性疾病,主要由于长期过量摄人铁、长期大量输血、肝病引起铁代谢障碍及各种原因引起红细胞生成障碍等造成。近年来,铁过多对健康的影响研究较多,尤其在铁负荷与癌症、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的关系方面。铁负荷导致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等疾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均表明铁负荷过多是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慢性铁负荷过多可导致心、肝、肾、胰、性腺及皮肤损害,临床上发生心力衰竭、肝硬化、肾小球硬化、糖尿病、性腺萎缩及皮肤色素沉着等症状体征。急性铁负荷过多则引起严重坏死性胃肠炎。治疗可采用去铁胺、铁络合疗法或放血疗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